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7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煤矿掘进工作的总结作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以确保总结的全面性、准确性和价值: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 (Clear Purpose and Scope)"
1. "目的性:" 首先要清楚这篇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汇报阶段性工作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分享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规划下一步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重点和详略。 2. "时间范围:" 明确总结所涵盖的时间段,例如是月度、季度、年度总结,还是针对某个特定掘进任务(如某个硐室、某条巷道)的总结。 3. "内容范围:" 确定总结需要涵盖哪些方面的工作,是侧重于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状况、技术应用,还是成本控制等。
"二、 内容要素要齐全 (Complete Content Elements)"
1. "基本情况概述 (Basic Overview):" 简要介绍所负责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地质条件、设计任务(如掘进长度、断面规格、坡度等)、起止时间等基本信息。 2.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Key Work Completed):" "量化指标:" 这是总结的核心。要具体、准确地列出完成的主要指标,如: 完成掘进进尺(米)。 完成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2019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同比减少54起、17人,分别下降24.1%和5.1%;百万吨死亡率0.083,同比下降10.8%。”这是记者从1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一组数据。
煤监体制建立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取得了“一增四降”的成就,在煤炭产量净增长1.8倍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四项指标的降幅均在95%以上。
成绩是拼出来、干出来的。2019年,全国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共检查煤矿11.29万矿次,查处隐患76.6万项(其中重大隐患1629项),行政处罚15.56亿元,停止采掘作业9406矿次,停产整顿1349矿次,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企业49家。
强化监管监察,牢牢守住基本面基本盘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换来的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执法效能的不断提高。
内蒙古煤监局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煤矿企业全部严格追责问责,2019年问责煤矿安全管理人员391人次,推动煤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内生机制。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9人,百万吨死亡率0.009,死亡人数首次降至10人以下,创历史最好成绩。”内蒙古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人”,一个是矿长,一个是总工程师。“一方面,我们开展了‘矿长话安全’活动,出台了《煤矿矿长安全生产考核计分办法》,加强对矿长的动态考核监督;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总工话安全’活动,全省2774名总工程师交流重大灾害治理经验,进一步凝聚地位重要、作用特殊的共识。”山西煤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去年给全省11个产煤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发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的‘一封信’,坚决把煤矿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今年,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防范和遏制煤矿较大以上事故目标持续发力。”河南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严格监察执法外,不断提升防灾治灾能力,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的因素之一。山东出台了全国首部防治冲击地压的地方规章,省内冲击地压矿井采煤工作面全部完成了智能化改造。
山西焦煤集团强化源头治理,建立了风险隐患分级管控机制。2019年,山西焦煤集团582项重大安全风险已消除84项,26项挂牌督办隐患整改销项17项,181项安全重点工程全部完成。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煤矿企业勠力齐心,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连续3年零1个月未发生煤矿特别重大事故,其中2019年北京、江苏、福建未发生煤矿事故,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未发生较大以上煤矿事故。
强基固本,煤矿智能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9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煤矿安全生产增加了智慧力量。《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和3个煤矿机器人研发指南相继发布,举办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煤矿机器人专题论坛,将煤矿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应用纳入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范围,积极推进跨界合作和产学研用横向合作。
目前,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群、钻锚机器人、选矸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应用,全国已建成2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东、河南等地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激励政策,召开现场会,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山西阳煤集团投资4360万元进行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危险岗位的研究应用,目前11项专题研究立项,涉及自动截割远程监控掘进机器人、皮带巡检机器人、蛇形侦测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等。
山东能源集团瞄准安全、高效、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智慧矿山体系建设。“目前,我们36对矿井70个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或智能化开采,87%的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或自动巡检,36对矿井取消了夜班生产,6对矿井生产班次单班入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采掘一线减员6967人,原煤全员效率同比提高9.6%、采煤工效同比提高7.4%。”山东能源集团的代表介绍。
系统优化、装备升级、素质提升、管理改进四大保障工程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煤集团持续推进“一优三减”,狠抓采掘接续调整,深入推进智能化建设。2019年,该集团完成减头12个、减面5个、减人1737个、减系统8个,建成智能化工作面5个,取消夜班生产矿井8处。
“我们在永煤公司车集矿、义煤公司耿村矿和焦煤公司赵固二矿3对矿井建成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内单班作业人数可减少至3人至5人,两巷运输实现设备集控生产班平均可减少5人至8人,采煤队平均可减少15人至24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代表说。
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以实干笃定前行
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指出,尽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分析2019年煤矿事故和执法情况,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蓄意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安全风险意识不强、“一通三防”工作基础依然薄弱、落后产能淘汰退出不坚决、安全责任和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管监察执法“宽松软”六个方面问题。
据统计,2019年全国煤矿25起较大以上事故中,有15起存在超层越界开采、巷道式采煤、超能力生产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全国发生了27起瓦斯事故,其中11起发生在低瓦斯矿井,3起重大瓦斯事故都发生在低瓦斯矿井。
同时,煤矿安全生产还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安全投入不足带来的风险,二是采深增大、灾害难防难治带来的风险,三是地方监管弱化、安全监察力量不平衡带来的风险,四是招工难、人员素质不高带来的风险,五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性能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因此,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使命呼唤担当,形势催人奋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思路、划重点,为做好新一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监管监察业务“一起抓”,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先手棋”,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牛鼻子”,以“打非治违”为着力点,以煤矿“一通三防”全覆盖监察和“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为抓手,标本兼治、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实现煤矿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百万吨死亡率“三个下降”,全面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目标任务,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2020年,将按照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监局部署要求,群策群力防控风险、铁腕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煤矿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会议精神,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现瓦斯零超限、煤层零突出、企业零死亡。”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午后的深圳阳光明媚,然而市政公司深圳地铁4号线观松区间隧道内依旧是夜的模样,幽长的隧道一眼望不到尽头。远处走来一个消瘦的年轻身影,盾构队长周磊正在进行日常巡视,今年是周磊从事他热爱的盾构事业第六个年头。“在我看来,隧道就像人生的道路,掘进的过程充满未知与挑战,而盾构人就是这条路上的开拓者。”
探 路
人生只有一次,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幸运的。周磊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是幸运的人。
2008年夏天,机电专业毕业的周磊在学校同届数千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来到了当时的水电十三局,据说他们那届毕业生,只有三个人被录用。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他来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在起初工作的五年时间,他在京沪高铁、贵广高铁项目从事着拌合站操作员的工作,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轨道交通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3年是周磊工作生涯的转折点。那年,公司承接了深圳地铁7号线项目,这是公司的第一个地铁项目,也是重点项目。对盾构人员的选择,项目领导也是经过综合考量,十分慎重。对盾构驾驶员的人选,领导首先想到了素日里工作踏实认真的周磊。
首次接触地铁项目,这个领域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对周磊来说也不例外。连盾构施工技术是什么都没听说过的周磊,当接到通知,在要去学习驾驶盾构机时陷入了茫然。当真正见到盾构机的那一刻,他觉得压力更大了。眼前陌生的庞然大物真实矗立在他面前,而他需要尽快学会熟练操作。
既是困难也是挑战,每天查阅大量书籍,盾构机操作手册、施工工法都被他翻烂了,那段时间,周磊恨不得24小时都呆在操作间里学习。“我是学机电出身的,对盾构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盾构机,之前从未见过,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还挺有趣的。”周磊笑着回忆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边学边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两个月时间,周磊便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
就这样,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阻 路
2017年,来到深圳地铁4号线项目的周磊再次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深圳地铁4号线项目从进场开始就面对施工场地狭小,必须使用分体始发及35环二次始发的方案;面临地层复合且重大风险源较多、隧道周边环境复杂人流量大管线多等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又大量出现地质图中没有的石头,这些石头也重重压在了周磊和团队伙伴的心里。尤其是在之前项目施工中从未遇到过的碎裂岩,其他单位也没有良好解决方案,只能靠自己的团队研究摸索。工期节点的压力,施工消耗费用的增加,不安全因素的增加……一系列的问题使周磊和整个团队犯了难。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治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面对困难,周磊不断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团队的士气逐渐被点燃。
夜幕低垂,喧嚣的城市也逐渐归于宁静。然而此时的深圳地铁4号线项目还是一片灯火通明。周磊和团队的伙伴已经在井下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了,数不清多少日夜,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由于隧道一直下穿车流量巨大的观澜大道,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沉降问题,必须要时刻留意,不断调整参数。这些小伙子们已经不知多久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但是大家好像都不知疲倦,充满干劲,所有人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不断分析总结,多方咨询探讨,终于确定了较为有效的施工方案。积极改变,攻坚克难。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周磊和团队的伙伴不断优化掘进参数,控制掘进速度,加强刀具管理和注浆工艺,加强地面及洞内测量。经历连续下穿几百米的燃气管道及线路、连续穿越最近距离仅有1.5米的临边商铺等,12次常压开仓换刀,264个昼夜,观松区间终于实现了双线贯通。
压在周磊胸中许久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指 路
“君子慎始而后无忧”是周磊常挂在嘴边的,严谨细致是周磊一直以来对到工作的态度。如今,做事踏实用心的周磊从盾构机驾驶员成长为盾构队长,他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周组织维保团队进行技能培训,制定年度评选星级维保制度;定期组织分部分项施工安全培训……在团队努力下,项目收到了业主单位发来的表扬信,获得深圳市双优文明工地称号等。这个能吃苦,有朝气的团队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肯定,作为其中的一员,周磊既自豪又欣慰。
当提到工作以来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周磊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工作道路上的指路人、深圳地铁4号线盾构经理——吕军鹏。在项目遇到难题期间,吕军鹏潜心钻研、迎难而上的态度使周磊尤为敬佩,深受鼓舞。在他的身上,周磊学到了很多。
作为徒弟的指路人,周磊的要求自然也是十分严格。背诵操作手册是徒弟每天必须要做的,随时随地抽查徒弟学习情况,只要是周磊知道的,他都会倾囊相授。在一次例行盾构机驾驶员的测试前,周磊故意将驾驶员容易忽视的一个按钮提前关掉了,测试中,两个徒弟果然没有发现。这次测试,“严师”周磊给两个徒弟打了零分。在徒弟们看来,这只是个小错误,师父未免有些严格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工作中不存在小错误,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造成料想不到的祸患。”周磊语重心长道。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致辞中提到的,也是周磊最喜欢的一句话。对于周磊来说,忠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看到自己建设的城市不断变好,居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就是他所追寻的梦。这也是饱含所有工程建设者初心与使命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 010-65367827,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