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9 02: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祁连雪》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笔记既有深度又能准确反映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1. "明确核心内容与主题:" "阅读理解是基础:" 在动笔之前,务必通读《祁连雪》,并深入理解其核心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围绕哪些人物展开?探讨了哪些核心主题?(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地域文化、个人成长、历史变迁等)。 "抓住主线:" 找出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或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主题。这将是你读书笔记的灵魂。
2. "抓住关键细节与情节:" "重要情节复述:" 简要概括书中的主要情节发展,特别是那些对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起关键作用的片段。不必逐字逐句,但要清晰连贯。 "典型人物分析:" 重点分析你认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或转变?他们的行为和命运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支撑你的分析。 "关键意象与象征:" 《祁连雪》作为一个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意象色彩。注意书中反复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物品或行为,它们通常与主题紧密相关。例如,“雪”可能象征着纯洁
作者:王全祥
我自小就在凉州长大,见过这里春日的风沙卷着新绿,冬日的雪片落满城墙,却独独对夏日的凉色上了心。旁人总说凉州夏日酷热,日头毒辣,晒得人骨头缝里都冒火,可我偏觉得,这城里城外,总有些地方藏着不被人知的清凉,像藏在粗布衫兜里的一块冰玉,触手生凉,细品时又透着几分诗意。
前几日路过凉州植物园,这座被老一辈武威人称作“核桃园”的城市绿肺,正以最丰茂的姿态迎接盛夏。园内380棵百年薄皮核桃树枝叶交叠,撑开浓荫如盖的穹顶,树皮上的沟壑仿佛刻着凉州的年轮;208棵老梨树在风中轻颤,青果藏在透亮的叶间,偶尔坠落一两颗,惊起树下觅食的麻雀。新植的995棵核桃树已抽出新芽,与沙枣树、松树交织成林,松针凝着绿意,风过时簌簌落下松脂的清香。日头正盛时,我坐在核桃树下石凳上,看到太阳的光斑从叶隙间漏到石桌上,忽而我就想起去年夏游植物园后写过的一首诗《凉州植物园消暑游记》:“核桃垂钓覆苍苔,梨叶半遮青果胎。忽有松风穿叶过,吹零月季点池台。”那时节,园里的野月季开得泼辣,粉白的花瓣沾着日头晒出的水汽,混着松树的凉荫,竟比井水浸过的西瓜还要清爽几分。
凉州的凉,不只是草、木、泉、石的凉,更藏在古往今来的诗行里。王之涣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是凉州的风硬,可到了夏日,这风却也懂得绕着弯儿来送凉。去年夏天我登南城楼,傍晚时分,西风从祁连山那边漫过来,吹得城楼上的旌旗猎猎作响,当时便兴起应景随手写了首《登凉州南城楼望夏杂吟》:“城楼高峙接云平,西望祁连雪未晴。一阵风来襟袖冷,谁知夏月有秋声。”那风里带着祁连山残雪的气息,哪怕是盛暑,吹在身上也让人打个轻颤,难怪王翰当年在《凉州词》里说“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地界的夏,原是连酒香里都浸着几分清冽的。
要说凉州夏日最妙的凉,还得去城北的海藏湿地公园看看。这片占地1300多公顷的湿地,河道纵横,芦苇摇曳,木栈道蜿蜒其间,将沼泽、湖泊与千年古刹串联成画。这里的湖塘原是地势低洼处雨水经年累月汇聚成的,水面浮萍点点,游鱼在水草间穿梭,偶有蜻蜓点水,荡开的涟漪里能看见天光云影。去年我在栈道上走了半晌,看见白鹭掠过水面惊起涟漪,香蒲丛中偶尔会窜出一两只野鸭,扑棱棱飞向湖水深处。又忽闻远处传来悠悠梵音,循声望去,海藏寺的飞檐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刹,历经1700年风雨,寺内古柏参天,壁画斑驳,连檐角的铜铃都透着岁月的清凉。我便随兴写了首《凉州海藏湿地公园夏兴》:“湿地风来暑气消,蒲丛深处隐兰桡。忽闻水鸟啼声起,碎玉溅衣过石桥。”那湖塘的水是地气滋养、雨水积攒的灵秀,捧一把在手里,凉得能让人激灵一下,尤其是傍晚时分,水面腾起的水汽裹着芦苇的清香,连空气都变得湿润清凉。古人写凉州,多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却少有人细品这夏日湿地里的湿润凉意。其实李益在当年写“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若今日把这芦管声放在这海藏湿地的芦苇荡里,夏日的风一吹,那声音怕是更添了几分水汽的凉,直往人骨头里钻。
我时常独自一人在傍晚时分晃到城东的天马湖,这里最早叫(杨家坝河),湖水被夕阳染成金红,岸边的老柳树垂着长须,把影子浸在水里晃荡。湖面上泊着几只小船,缆绳随波轻摆,马路上一阵急促汽笛声惊起的水鸟掠过湖中芦苇丛,惊落几片粉白的睡莲花瓣。 湖畔的亲水平台上,早聚了纳凉的人群。白发老汉正执弦弹奏贤孝曲,三弦琴的音色像被湖水浸过,带着湿润的颤音,旁边几位老汉和着调子低唱,嗓音里翻卷着岁月的沙砾感,唱到兴起时,有人用鞋底轻叩石砖地打拍子。穿红绸衫的大妈们在柳荫下跳起扇子舞,彩绸翻飞得如流霞掠水,扇面上的牡丹图案在暮色里明明灭灭,惊得栖息在柳梢的麻雀扑棱棱飞向湖心上空。木栈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慢着步履,孩童举着渔网追逐蜻蜓,情侣倚着栏杆看水鸟衔着碎光掠过波心,有穿唐装布衫的画师支着画架,将漫天晚霞与粼粼湖光调进颜料盘里。
我总爱坐在临湖的石凳上,看归巢的麻雀在柳梢间蹦跳,听三弦琴的余韵混着广场舞的鼓点,像谁把碎玉和珍珠一起撒进了晚风里。这时候就想起去年写的《凉州天马湖夏游记》:“柳影垂湖钓落霞,睡莲开处有人家。晚风吹皱一湖月,碎作星芒点棹槎。”那风从湖面漫过来,带着水草的腥甜和湿泥的凉气,吹得柳丝拂过鬓角,连睫毛上都凝了层薄薄的水汽。忽然懂得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里的阔意,这天马湖的凉,原是从云深处、从水尽头,顺着暮色一起漫进凉州城的,连人间的歌吹舞影,都浸在这汪清冽的夏夜里了。
凉州的夏日,热是真热,可这凉色也来得真切。它藏在植物园的核桃阴、梨叶影里,藏在海藏湿地的水汽芦苇中,藏在天马湖的柳影波光里、古人诗行的韵脚间。我写这些诗,不为别的,就是想把这热辣辣日头下的一点凉,好好记录下来,让后来人知道,这被风沙和大漠环绕的凉州,夏日里也有能让人静下心来的清清凉凉。就像此刻,我握着笔,窗外的鸟还在叫,可心里头,却像刚从天马湖边走过,衣摆上似乎还沾着湖水蒸腾出的那点凉,连笔尖都落满了凉州夏日的清光。
杜进军 1970年12月入伍,研究生学历,在装甲兵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历任排长、连长、作训参谋、营长、坦克第四十六团参谋长、团长、坦克第十二师参谋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兵种部副部长、兰州军区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兰州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少将军衔。任团长期间立三等功一次。
2007年6月28日是我父亲去世的日子,今天是离开我们十五周年纪念日;父亲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爱憎分明,敢于担当,无私无畏的人;追思他走过的革命道路,缅怀他坚定的革命追求,永远铭记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编辑这篇图文以此表达对父亲的崇敬之心和怀念之情。
父亲是江苏睢宁人,1938年10月经中共地下党员夏玉华介绍去陕北延安学习。途中因敌伪封锁扫荡,未能成行,便在邳县下沟入伍,进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
1939年2月22日在邳县丁场经郭振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听父亲说:我爷爷杜效康是被台儿庄会战后的国民党游散部队抓去带路,怕被抓壮丁,逃跑时被开枪打死,时年才39岁,父亲闻讯悲痛不已。
奶奶杨氏以后一直和我的小叔叔杜连三一家生活在一起,于1964年农历8月26日去世。我奶奶一生艰难操劳,含辛茹苦。父亲知悉后十分悲伤,但因正值部队战备,没有回家处理丧事,只是寄钱回去并委托公社帮助处理后事。这成了我父亲心中一生的内疚,一生的遗憾。他常讲自己是个尽忠不尽孝的人。
渡江战役结束之后,1949年5月3日21军解放了杭州;61师继续向南挺进,父亲时任183团团长,率领全团解放绍兴后担任军管会主任。6月底在天台山接到上级下达的命令:61师配属22军攻打舟山群岛。
父亲一生打仗很多,身上共有九处负伤。但印象最深的是攻打桃花岛和血战登步岛。61师师长胡炜
时任61师师长胡炜(后任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决定由183团加强一个营首战桃花岛,父亲时任183团团长。
时任183团团长杜绍三
他们搜集了70多条渔船,经过四天充分准备。
桃花岛
1949年10月17日晚19时开始向桃花岛守敌发起攻击,仅用一个多小时就登陆上岸,迅速在岛上实施穿插分割,抢占渡口,切断敌人退路。全歼岛上守敌交警九总队1600余人,青年军87军一部400余人,共歼敌约2000余人,受到兵团和军首长的好评。这是一次我军夺岛作战比较成功的战例。
桃花岛夺岛作战进攻示意图
183团取得桃花岛首战胜利
战后第22军、第21军、第7兵团均发来电报嘉奖。
第7兵团来电报说:桃花岛战斗是“抓紧战机,大胆突击,以迅速果敢的动作,实行插断,获取胜利的典范”。10月27日,金门岛作战失利遭受9000余人的重大伤亡。三野首长粟裕10月28日电示第7兵团:“登步岛战斗,必须充分准备,集中优势兵力,确实掌握敌情、水情、风向、气候的变化,严格检査参战部队的作战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防止指挥上的粗枝大叶”。
登步岛鸟瞰图
登步岛位于舟山群岛桃花岛北侧,全岛皆山,面积15.88平方公里。
1949年11月3日晚22时,时任61师师长胡炜指挥182团和配属的183团1营向登步岛发起攻击。183团2营和3营为预备队,师炮兵团12门山炮部署在桃花岛支援,181团据守桃花岛。
登步岛夺岛作战进攻示意图
因没有掌握潮落风变的讯息,182团二梯队未能完全过去,只过去了182团一梯队和183团1营,实际登陆上岸的只有七个连;183团1营攻打流水岩山,182团攻打炮台山,行动迅猛、发展很快,3日当晚夺岛分队即将守敌打乱打散。由于182团未能及时占领鸡冠礁,迅速控制渡口,无法有效阻止敌人增援登岛。战至4日敌方突然增兵四个团,在六架飞机和两艘军舰的支援下实施反扑。
时任183团团长杜绍三
胡炜师长随命我父亲率团2营和3营加入战斗前往增援。5日凌晨敌人又增兵两个团乘军舰在飞机掩护下由沈家门港口驰援登步岛守敌。此时敌人利用其陆海空火力优势,对我实施狂轰滥炸;并分多路多点进行多次反扑。183团1营在流水岩山的战斗非常惨烈,伤亡很大;
183团1营血战流水岩山
全营登岛时800人,战后只剩80人。因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我部只能被迫撤出战斗;父亲此时腿部也被敌机炸弹炸伤,但仍坚持指挥部队撤退;为不致陷入被动,我父亲他们采取利用夜暗,吹冲锋号,佯装发起攻击,迷惑敌人,交替掩护撤离登步岛。这次夺岛作战虽未成功,但仍以不足两个团的兵力顶住了数倍于我的敌人;并歼敌3000余人,撤退时183团还抓回了400多名俘虏。这次作战失利的主要教训是:敌情不明,海情不清,对敌预判不够,后续支援力量不足,没有想到敌人会突然大量增兵;关键是没有迅速夺占渡口和码头,失去了阻击增援敌人的依托和条件;也是老师长胡炜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和遗憾。1950年5月中旬,舟山守敌在我即将发起的攻势威胁下,慑于被歼,弃岛向台湾撤退。我军于5月18日解放了登步岛及舟山群岛。舟山战役结束后,我父亲调任62师参谋长。
时任六十二师政委姜林东(左)时任师政治部主任施义之(中)时任师参谋长杜绍三(右)
1951年浙江黄岩合影,左二作训参谋王克(后任总后勤部部长)、左三作训参谋顾展宏(后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左四作训科科长许兆松、左五62师参谋长杜绍三、左六夫人邹容珍。
父亲1954年12月南京军事学院毕业被任命为志愿军第62师师长,时年31岁。
六十二师撤离朝鲜时,师长杜绍三等人与朝鲜人民军部分军官合影留念。
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任62师政委姜林东(左)、1952年11月至1960年6月任62师政委施义之(右)。
1958年8月全军撤离朝鲜,父亲率部进驻山西临汾。
1959年3月27日父亲率全师部队进驻甘肃临夏,接替步兵11师(该师前往西藏参加对印反击作战)执行甘南平叛任务。按照上级“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的平叛方针,重点对玛曲地区,积石山南麓地区和川西地区的叛匪实施清剿。于当年11月份圆满完成了甘南地区的平叛任务共消灭叛匪4111人,解放群众2299人,缴获各种武器796件,夺回牲畜13多万头。战后该师185团二营荣立集体二等功,186团一营活捉甘南最大匪首黄藏朶尔马。全营荣立集体三等功,一连荣立集体二等功。
时任62师师长杜绍三
父亲曾说:甘南平叛是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特殊恶劣气候环境下,进行的一场特殊的战斗,全师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受了磨炼和考验,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1960年11月甘南平叛任务结束,军委命令步兵62师脱离北京军区建制,转隶兰州军区。62师平凉营区
六十二师领导在驻地平凉营区合影,前排右二为师长杜绍三,右一为政委肖潮。
1961年7月62师师部暨直属队奉命由甘肃临夏进驻平凉地区,185团进驻宁夏青铜峡,186团仍驻守甘肃临洮,炮团进驻平凉八里桥,181团仍在青海玉树,唐古拉山以东地区,继续执行平叛任务,师高炮营进驻陕西宝鸡。当时全师高度分散,驻地横跨陕、甘、宁、青四个省(区);如此分散,全军罕见。
总参谋长罗瑞卿向毛主席介绍我国研制的半自动步枪
1964年全军掀起大比武竞赛热潮,兰州军区在天水地区组织比武,共设置了十八个比武奖项,六十二师共夺得了十七个,尖子兵季志民、李崇衡、陈宗保、王太亮、张根功、芦双琪被选为兰州军区代表,去北京参加总参组织的全军轻重机枪射击比赛;获得第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受到了总部首长的赞扬。陈宗保、王太亮被兰州军区命名为“神枪手”,并荣立二等功。
1964年10月父亲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时年41岁。
时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父亲在师长岗位上任职十年,这在解放军序列中是不多见的,所以军委给予越级提拔。
1965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兰州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后排中间浅色制服者为我父亲)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1967年3月19日军委向全军发出了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决定,全军共有280多万人参加。对全国7752个单位实施了“军管”,对2145个单位实行了警卫保护;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人员之多、时间之长、任务之巨、实为建军史上前所未有,实属建国以来空前绝后。但确为缓解紧张局面,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利益,恢复促进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明确陕、甘、宁、青的支左工作由兰州军区负责,军区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支左办公室,兰州军区的支左工作主要由军区政治委员冼恒汉负责;陕西的支左工作由时任21军军长胡炜负责,宁夏的支左工作由时任军区副司令员康健民负责,青海的支左工作由时任省军区司令员刘贤权负责,甘肃的支左工作由军区副司令员杨嘉瑞负责,后由军区政治部主任刘瑞芳负责。1968年上半年父亲担任兰州军区支左办公室主任,在盘旋路兰州饭店七楼办公。步兵181团负责甘肃省内及兰州市的大型厂矿企业和重点单位的军管,团部在兰州友谊饭店。步兵163团负责担任党政军机关和重要目标的安全警卫任务,团部在宁卧庄宾馆。
在我的印象中1968年那段时期父亲工作非常忙;我随父亲到兰州的第二天3月8日就坐车去友谊饭店181团团部;听取团长潘体柱和政委贾岳坤的汇报,研究兰石、兰化、兰炼、兰通、长风机械厂恢复生产,提高产能的措施。加快解放干部的步伐,重点是让专家和技术人员出来工作;确保他们能在生产一线发挥作用。这几个大型企业我随父亲去过多次。兰州的这些大型企业当年一直在坚持促进生产,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表扬。周总理曾指定父亲专程坐飞机去北京向他汇报。1969年11月父亲被任命为陆军十九军军长。时年46岁。时任陆军第十九军军长杜绍三
1969年军委决定组建陆军第十九军,12月21日在张掖地区行署礼堂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和甘肃省委书记胡继宗参加了大会。
会上皮司令员宣布了中央军委的任命:军长杜绍三、政委王玉昆、副军长徐春阳、副军长兼参谋长郭时胜、副政委魏宏武、副政委兼主任鲁治安、后勤部部长何文、副参谋长王晨光、尹庆来、政治部副主任赵书堂、后勤部副部长陈英海。十九军党委书记杜绍三、党委副书记王玉昆。
1970年4月16日至17日,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粟裕专程到额济纳旗,考察了居延海地区的一、二、三号人造山防御阵地;并给守备师团以上干部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国际形势报告;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十九军军长杜绍三、守备师师长于连和陪同考察。
1973年8月父亲被选为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10月军委任命父亲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时年50岁。
时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
当时全军提升大军区职的一共有四人,另三人是:沈阳军区政委毛远新、副司令员孙玉国(珍宝岛战斗英雄)、成都军区副政委陈代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战斗英雄)。我父亲算是全军最年青的老干部。有人说战争年代的干部是打出来的,因为牺牲大,只要你能打仗就晋升快,所以干部普遍比较年青。和平年代的干部是熬出来,除了中央实施干部年青化的规划外,干部实行最低任职年限制,所以干部晋升都比较平稳。
前排左起军政治部主任孟移山、副军长解权威、军政委王玉昆、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军长郭时胜、军副政委魏宏武、军后勤部部长何文。
后排左起五十五师政委姚学信、守备师政委王英光、坦克十二师政委高增全、军政治部副主任赵树堂。1974年11月父亲带领兰州军区军师部队主管训练的领导参加全军在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组织的实兵战役演习。观摩全军在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组织的实兵战役演习
时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
1975年3月3日至7月4日在北京参加第四期中央读书班,读书班的党支部书记是林丽韫。
林丽韫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日语翻译
党支部委员有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万海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热地。
这期读书班有许多刚解放的老干部,有胡耀邦、王建安、吕正操、陈再道、陈士渠、谢振华、程子华。有中央后补委员、女飞行员储惠芬、还有老劳动模范郝建秀、徐建春。
这期读书班主要读两本书: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7月4日晚上邓小平、叶剑英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接见了第四期中央读书班的学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第四期中央读书班结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特别强调:“现在,相当一部分地方党的领导没有建立起来,党的领导削弱了。各级都有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呢,当然就是加强党的领导。
学员们注意到,邓小平通篇讲话没有一句肯定“阶级斗争为纲”,没有一句肯定“文化大革命”,这在当时十分罕见,使学员们感到耳目一新。1975年中央军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明确规定了各军区编制五名副司令员,三名副政委,并重新任命了人员名单。时任兰州军区班子组成:司令员韩先楚、政治委员冼恒汉、副司令员李书茂、刘静海、胡炜、杜绍三、黎原;副政治委员高维嵩、孔俊彪、魏佑铸。时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
1976年上半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朝,父亲率领兰州军区机关和部队的领导同志前往大寨参观学习。
1983年余秋里任政治局委员兼总政治部主任。
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
军委再次任命父亲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时年60岁。
1984年8月前往西安参加空军高炮予备役师成立大会。
1984年8月1日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兼陕西省军区第一政委马文瑞在空军西安高炮予备役师成立大会上讲话,右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
战争年代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充满了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保持最崇高的敬意。
父亲1985年9月退休后,当选为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政协委员。晚年和母亲邹容珍定居上海警备区第二干休所。
和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王克(左二)及夫人尹涵娟(左一)
前排左起原总后勤部部长王克、原副总参谋长胡炜、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刘光甫。
后排左一原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徐春阳、左二胡炜夫人吴旸、右一滕海清夫人王彬、右二刘光甫夫人耿春兰。
原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左)、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右)。
夫人吴旸(左一)、原副总参谋长胡炜(左二)、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杜绍三(右二)、夫人邹容珍(右一)。
和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刘光甫同为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政协委员
和原兰州军区副政委李宝祥(右)、原兰州军区装备部部长龙大位(左)。
父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畏的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上海福寿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