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9 04: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油田培训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全面、客观、有价值:
1. "明确总结目的和范围 (Define Purpose and Scope):" "目的:" 首先要清楚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培训成果、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还是为了记录经验教训?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范围:" 明确总结的时间范围(例如,某年某季度、某项目周期内)、培训对象(新员工、在岗员工、特定岗位人员等)、培训内容(安全规程、操作技能、新技术、管理知识等)。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Clear Structure, Rigorous Logic):" "标准结构:" "引言 (Introduction):" 简要说明总结的目的、时间范围、参与人员、总体概况。可以概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目标。 "培训基本情况 (Basic Training Information):" 列出培训的主要内容、形式(课堂讲授、实操演练、线上学习、现场参观等)、时间安排、地点、讲师、参训人数及覆盖率等。 "培训过程与实施 (Training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描述培训的组织过程,包括计划制定、宣传动员、后勤保障、课堂管理、互动情况等。可以举例说明一些亮点或特色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济南报道
赵琢萍,现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主任技师,作为“油二代”,赵琢萍在老一辈石油人的耳濡目染中,深刻体会到“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使命担当,她从最基层一线最艰苦岗位做起,苦练技能,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三八红旗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胜利油田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的石油工人,我们更关注的是原油的增储上产,如何为国家多产效益油。”在赵琢萍的内心深处,始终将聚力技术创新突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
赵琢萍的主要职责是在数以万计的海量信息中甄别油井“病灶”,维护油井的正常生产,保障原油高效开采,因此她常年扎根在石油生产一线,破解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研发“皮带打滑预警”“稠油区块洗井预警”等17项数字模型,推动英雄滩油田大359块“双低”单元年增油2万多吨,创效300余万元;提出太平油田沾18区块整体提升方案,在末端加装混输泵一举破除稠油回压高输油难瓶颈,节省成本近200万元;成立管区热洗运行专班,一井一策制定热洗方案,年减少躺井10余口;参与研发的“化验容器清洗装置”将化验试管破损率由5%降低为0,获石油和化工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近五年来,赵琢萍主持和参与完成难题攻关成果20余项,其中1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作为胜利油田最年轻的技能大师,她还承担起了采油厂职工培训工作,认真收集资料,总结成长经验,为学员编写个性化“点餐式”教案,因人、因材、因需施教,累计培训1200课时,培训学员1500人(次)。
如今,她的15名徒弟中有3人晋升高级技师,5人晋升技师,5人晋升高级工,3人在采油厂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赵琢萍说,她将积极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聚焦采油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创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让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李荣辉脱下军装已经10年。但在他心里,从未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走到哪里都有抹不去的军人情结。
2009年,李荣辉转业分配到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油田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
临危受命当班长
积极、肯干、点子多、能力强。提起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采油二站采油四班班长李荣辉,同事们会用这些词形容他。在大多数人眼里,李荣辉是个优秀的班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此付出的努力。
采油四班管辖着作业区重18井区20—17、32—27两个接转站,10个多通阀、152口油井。由于该班组之前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班员们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一度出现生产停滞。
2014年6月30日,李荣辉来到四班,担任该班班长。
临危受命,李荣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人心、提产量。为尽快掌握班组生产情况,李荣辉天天“泡”在井区里,一个人拿着管钳、记录本,揣着一瓶矿泉水就开始摸查油井。井区在戈壁滩上,裸露干裂的地表上一棵树也没有,来不及吃午饭就凑合啃几口干馕,李荣辉的嘴常常干得起皮。
摸查过程中,李荣辉根据井区的地域特点设立了四个工作组:挖潜组、创新组、稳产组和突破组。各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下子调动起了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仅用了8个月,班组就摆脱了被“追”着要产量的窘态。
执着创新“技术咖”
“虽然脱下了军人的绿军装,穿上了石油人的红工装,但我还要有个兵样。”李荣辉说。
转业到油田工作后,李荣辉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执着创新的他还是井区出了名的“技术咖”。
李荣辉到油田作业区不久,发现油井注汽时,蒸汽在防喷工作筒和柱塞之间的间隙易结垢,导致抽油机停止工作,需要进行解卡作业。但修井解卡不仅增加修井费用和材料成本,还会降低油井生产时率,仅一口井的维修费用就高达万元。
为此,李荣辉潜心研制出了一款新型解卡工具——液压式千斤顶,不仅可以减少油井生产时的操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节省了修井费用。
除了解决生产现场难题,李荣辉还为站区的密闭集输装置发明了“升旗式”点火工具,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将密闭集输装置在运行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烧掉,确保安全。
多年来,李荣辉凭借着创新思维解决了影响油田生产平稳运行的一个个瓶颈问题。同时,他还借鉴部队的管理经验,根据班组实际情况,开创了定人、定井、定阀、定产量的特色管理办法,确保班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大大提升了班组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言传身教带团队
自从当了班长,李荣辉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时,还注重精心打造高素质团队。
“一线实践是成为技术能手的基础。”李荣辉说,只有对采油的操作流程和器具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才能确保油田生产工作的平稳运行。
2016年,采油四班重组,因为重组后的员工中60%都是来自站内各基层班组的转业军人,所以命名为“国防班组”,班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年龄小、技术弱,李荣辉感到班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一名转业老兵,李荣辉以部队作风、军人品质来抓培训,重点放在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上,培养团队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
注重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重用。这一点来自于李荣辉爱才、惜才之情,他甘愿为年轻人提供一切好资源,放手更多权力给青年班组长,这几年一批又一批优秀员工从采油四班成长起来。
2017年,采油四班被克拉玛依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授牌为“现场教学基地”。两年来,李荣辉采取理论授课、现场讲学、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先后为风城油田作业区、采油站培训出25名优秀班组长。(记者王玉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石油,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