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29 13: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榆林的日记作文,为了让它更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你可以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日记的核心内容/主题:" "是记录一次旅行?" 那就侧重于行程、见闻、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地点或事件。 "是描绘你居住或学习的环境?" 那就侧重于榆林的日常、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或城市面貌。 "是抒发某种特定情感?" 比如对榆林的喜爱、对某个地方的怀念、或是在榆林遇到的困惑与思考。 "是分享一个具体的故事?" 那就围绕这个故事展开,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你的反应。 "先确定你想表达的主要信息," 这能让你的作文更有焦点。
2. "融入真情实感:" 日记是记录个人生活和感受的,"真诚是关键"。不要只是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要写出你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一切给你的感受。 你对榆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某个地方让你感到惊喜、宁静、热闹还是失落?某个经历让你开心、感动、难忘还是有些遗憾?把这些情绪自然地融入文字中。
3. "注重细节描写:" "感官细节
“作者丁娟是榆林市2000年的理科状元,将榆林市在全陕西省的高考成绩排名从第二十几名提高到前六名。她虽然是理科状元,文科也很优秀,从日记可见一斑。我们通过作者的日记可以深入了解一位优秀学子的所思所想,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高考成功者的艰辛。”
——编者
《我爱故乡》
我的故乡是榆林,我爱我的故乡。
榆林最主要的特点是水好。榆林有股泉水晶莹清澈,只看着它,便觉着全身格外清爽,精神倍增。捧起来,喝一口,觉得肚中凉爽,嘴留余香,便忍不住再喝一口,因此,这泉水得了个好听的名字——桃花水。榆林人喝桃花水,牙齿都很白。
因为水好,榆林的豆腐特别出名。用桃花水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但却柔韧无比,吃起来光滑、柔软、细嫩,回味无穷。因此,来榆林参观名胜古迹的中外游客,吃了豆腐后都竖大拇指,并且带几块回去,这是我们榆林人的骄傲。
榆林有三条大街,南北走向。
大街由砖铺成,每隔一段有一座明、清古楼,由北到南分别为钟楼、新明楼、万佛楼,南门外还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凌霄塔,是明朝的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加上街道两旁一幢幢的四合院,给大街笼罩了一层古文化的氛围。
二街水泥铺就,是一条平展而笔直的快车道。街两边是一座座拔地而起高楼,形形色色的商店、舞厅,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三街比较冷清,街的一侧是古老的城墙,另一侧是一条宽阔的水渠,清澈的水流自北而南,滋润着水渠两旁高大而挺拔的白杨,也灌溉了水渠外绿油油的农田。
榆西河是榆林最大的河,自北而南,如果你逆着河水北上,就到了镇北台。镇北台本是古代的一个烽火台,也是古长城的重要一段。它很高,站在顶上甚至可以看到整个榆林城。
站在镇北台上往西看,它的下面,出现一个郁郁葱葱的地方,那便是红石峡。
红石峡是一条深沟。两边是高高的石崖,像用刀切过似的。崖上有百十条从明清到民国年间许多志士仁人的题词,如“蒙汉一家”、“天下第一”、“还我河山”等等,具有很珍贵的文物价值。还有些石窟大洞,全由人工凿成。洞里石佛巨像,惜为“文化革命”时造反派所破坏。两面崖壁之间各有数十米石洞,全为人工开凿。上游红石峡水库之水,经由这些石洞,显得异常清冷阴森,出洞以后,奔向两岸,滋润着两岸农田。沟的中间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站在高处,像一条明澈的带子。在炎热的夏天,游人们在河中快活地游泳、嬉戏、打闹,之后,躺在沙滩上,享受暖暖的太阳。河两岸的半坡,生长着茂密的树木,等着你去避暑,任由你在树下篝火、野餐。那时,林中的袅袅炊烟、丝丝香味,会让你沉浸在人类的原始。
如果到冬天,在小河的冰滩上,自由滑冰的人们千姿百态,尽情欢谑,又是另一番情景。
如果你到榆林,千万别错过去红石峡玩赏,走时,也别忘了带块豆腐啊。
这就是我的故乡,多可爱呦!
《熟睡》
谁能说出死亡的感觉?没有人。但有人猜测说,死亡也许就同熟睡一样。熟睡,每个人都经历过,安宁、自然,无意识。如果抛开死亡本身的神秘和对死亡的恐惧,以一种平静的眼光看待,死亡其实意味着肉体与意念同时永恒地熟睡。生是动,死是静;生永恒,死亦永恒。自从宇宙从蕴蓄已久的熟睡中爆发那一天起,生与死就是作为一条真理的两面而出现。
太阳系同千百万的其它星系一样,是从前代沉睡了的天体残骸中诞生的。所以,熟睡是生的母亲。当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诞生在沉寂了几千年的海洋时,生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此,生与死都给了生命。
多少亿年以来,生物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不断进化。自然给了生物生,但却让它们每天“死去”一段时间,直到最后真正回归于沉睡。
生物按照自然规律又进化了千百万年,这时出现了人。当地球上第一只古猿直起身子行走,并用自己的手制造出一件简单的工具,人类就诞生了。这是一种不甘寂寞的动物,他们一旦从熟睡中醒来,就不想再回到自然给他们安排好的“熟睡”中去。从方士求仙到术士的炼丹,到渴望有一天能复苏而制成的木乃伊,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流传的不同却其实相同的宗教神话,无一不充满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人类以自己的智慧主宰了世界,也终于发现不论如何,“熟睡”都将是每个人的终点。可是人们决意要把地球撬离它运行的轨道,现代的设备已远不是阿基米德的杠杆了。实际上,地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一方面是医学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却是大规模的污染。人类抗拒死亡,却总是离灭亡越来越近。
如果死就是熟睡,为什么要害怕它呢?如果死与生一样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什么抗拒它呢?我们出生、成长、发展,最后——熟睡,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永恒的宁静。新的个体会产生,种将连绵不断地繁衍下去,直到我们居住的星球沉睡——然后在沉睡中酝酿新的爆发。
作者丁娟,出生于陕西榆林市,2000年高考榆林市理科状元,后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生物系。2004年赴美国俄亥俄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201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后,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
日记整理:丁树文(作者的父亲)
九尾虎诗图文公众号ID :jwhstw
联系小编,微信ID :736345095
公众平台合作纸刊《无定河》
《无定河》投稿邮箱:309081833@qq.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