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搞定《综治工作总结 气象》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30 12:12

写作核心提示:
下面是一篇关于综治工作总结的范文,以及一篇关于气象作文应该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综治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 "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形成了统一领导、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治安防范机制、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等,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社区治安形势,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深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1. "开展法治宣传。" 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强矛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 "建立排查网络。" 充分发挥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力量,建立覆盖全社区的社会矛盾
综治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枢纽,在推进平安建设、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在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过程中,
各地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工作机制协同不足
- 部门间职责边界模糊,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对等”现象,联动响应效率低。例如,部分地方综治中心与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导致矛盾纠纷化解周期延长。
-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责任落实缺乏刚性约束,部分单位参与积极性不足。
信息化建设滞后
- 信息化程度低,部分区域仍依赖传统手工台账,档案记录不完整,信息流动不通畅。
- 数据共享与智能应用水平较,公安、信访、司法等主要入驻单位信息系统不互通,智能辅助决策能力低。
人员专业性与稳定性不足
- 综治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兼职多,且缺乏法律、调解等专业培训,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 基层调解员、网格员队伍流动性大,待遇保障不足,影响工作连续性。
经费保障与设施建设短板
- 部分地区综治经费未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存在挪用或挤占现象,制约硬件升级与日常运营。
- 办公场所标准化程度低,空间设计不合理,功能分区混乱。
基层基础薄弱与群众参与度低
- 网格化管理存在盲区,部分偏远地区覆盖不足,群众诉求响应不及时。
- 宣传引导不到位,群众对综治中心的职能认知度低,主动参与意愿不强。
完善协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 建立“党委领导、政法统筹、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职责边界,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闭环管理”,确保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 将综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奖惩机制激发部门参与动力。
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
- 通过信息化将“物理整合”转变为“化学整合”,构建“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矛盾纠纷统一登记、智能分派、动态跟踪、闭环管理。
- 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在线调解与普法宣传效率。
优化人员结构与专业化培训
- 配齐专职人员,落实编制与待遇保障,吸引法律、社工等专业人才加入。
-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充分挖掘优秀课程价值,将课程录制成视频课程,储备专业知识体系。
强化经费保障与设施标准化
- 将综治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并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如社会资本参与)。
- 按“五有”标准改造场所,配备设备,提升基层治理硬件水平。
夯实基层基础与群众动员
- 深化网格化管理,推动网格员与志愿者队伍常态化走访,精准掌握社情民意。
- 通过案例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综治中心职能,增强群众信任感与参与度。
总结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需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队伍优化和群众动员多维度发力,构建“实战实用、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智慧综治”与“法治化治理”深度融合,推动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综治中心解“水”困 多年顽疾一朝破
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网格员是发现基层矛盾隐患问题的“哨兵”,是所在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管家”,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的基本力量,发挥着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矛调员、协管员的作用。
市综治中心格格结合迎泽区文庙街道双塔寺二社区成功调解的案例,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适用于类似矛盾纠纷的化解:一、主动介入,建立“早发现-快响应”预警机制。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居民群舆情监测,及时发现矛盾苗头,由网格员→网格长→综治中心的响应模式,确保民生问题优先处置。二、数据化调解,用事实说话破除僵局。收集居民用水记录、水压检测数据等形成可视化报告,同时整理多年来居民投诉记录,证明矛盾的长期性与解决必要性,增强谈判说服力。三、多元协同,构建责任共同体。明确物业负责日常管理、自来水公司负责技术解决、社区负责组织协调,签订改造承诺书,施工期间定期通报进度,实现问题即时交办。四、过程管控,矛盾化解全周期管理。预判施工可能引发的次生矛盾,如停车位占用、噪音敏感时段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提前通知消除信息不对称,用实际效果巩固调解成果。五、情感联结,调解艺术与群众工作结合。与主管部门进行共情式沟通,阐述居民生活困难,唤起责任方同理心;对居民进行正向预期引导,将短期施工所带来的生活影响与抵触情绪转化为对未来便利生活的期待。
来源:平安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