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31 04: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名人孔子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富有深度:
1. "明确“读书笔记”的性质和目的:" "区分性质:"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传记或介绍孔子的生平,而是一次基于孔子与读书相关事迹、思想的“笔记”和“思考”。它应该体现出你阅读了关于孔子的信息(书籍、文章、史料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明确目的:" 你希望通过这篇笔记,展现孔子的哪些读书特点?学习他读书精神的什么方面?从中获得什么启发?明确目的有助于你聚焦内容,避免泛泛而谈。
2. "深入理解孔子与读书的关系:" "核心事迹:" 重点梳理孔子是如何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典型事例。例如,“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多次,体现其刻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从不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等。 "核心思想:" 理解孔子关于读书的目的、方法、态度和价值的核心观点。例如,他读书是为了“修己安人”,提升道德修养;他强调“学思结合”(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于艺”,游是活动、游憩的意思,不是游戏的游(游戏的游古代写作“遊”);“艺”是指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游于艺”就是熟练掌握六艺,畅游其中,就像鱼儿自在地在水里游泳一样。鱼在水中游,是自由而轻快的,人畅游知识的海洋,也必然会获得自由和愉快。能从学问中找到快乐,就不必担忧学问做不好了。这就像《礼记·学记》里说的那样:“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1.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主要思想:1° 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不忧”,一切的好都可以认为是仁,是孔子认为君子的必备品格。2° 礼:孔子推崇周礼,认为礼其实是一种秩序,也是一种道德标准。3° 德治:他推行德政,“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4° 中庸:合适的极致便是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5° 教育理念:以仁、德为目标,内容包括诗书礼乐,讲究因材施教。2. 先秦儒家:重点介绍孟子和荀子
1° 孟子: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在宋朝以后,孟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在朱熹时期达到顶峰,将《孟子》编入四书,正式成为科考的教科书。孟子的主要思想:★ 性善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民贵君轻:政治思想,主张行仁政;★ 仁政:孟子思想的重点,基础是养民,方式是制民之产。2°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但他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却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主要思想:★ 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善伪之,“人本恶,圣人因知此,固出礼以约束之”;★ 隆重礼法:对孔子提出的“礼”做个改造,使礼初步有了法的功能。3. 汉代儒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
主要思想:★ 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从此给了皇帝更大的权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伦理标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无常指仁义礼智信。4. 宋明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 程朱理学: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在南宋朱熹时期发展成熟。其思想包括:★ 认为“理/天理”是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不生不灭,是世界的本源;★ 太极:包含理和气,理在先,气在后,“理气结合应生天下万物”,程朱理学在之后的600年间,被作为教科书,成为科考必考科目。1° 陆王心学:由南宋陆九渊提出,在明朝王阳明时期得到发扬光大。其思想包括:★ 认为“心即是理”、“心外更无他物”,强调“格物致知”等后天学习的目的是要对自身的起到修炼作用,强调修心修身。★ 心学一度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实际上“心学”博大精深,是一门修炼自身,强大内心的学问。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