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8-31 12:14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左耳读书笔记的 600 字作文,并附上写作注意事项:
"左耳读书笔记"
余华的《左耳》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和疼痛感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青春少年少女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在爱情、友情、家庭等方面的迷茫和挣扎。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青春时代,感受到了那份纯真和美好,也体会到了成长的痛苦和无奈。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李球和陈果。李球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少年,他热爱篮球,梦想着进入大学篮球队。陈果则是一个内向敏感的女孩,她喜欢文学,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他们的爱情纯粹而美好,却因为现实的压力和家庭的反对而走向了悲剧。李球为了追求梦想,放弃了陈果,陈果也为了逃避现实,远走他乡。他们的爱情就像左耳的鸣响,虽然听不见,却始终存在,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除了李球和陈果,书中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比如小A、小B、小C,他们都是一群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少年,他们一起经历着青春的迷茫和挣扎,一起成长,一起蜕变。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青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
《左耳》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余华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19《大象的耳朵》笔记+课堂解析
目标导学
基础字词:
①认识本课“耷、咦、竖、竿、舞、痛、烦”7个生字,知道它们的读音以及大概意思,读准多音字“似、扇”。
② 会写本课“扇、慢、遇、兔、安、根、痛、最”8个生字,能按照正确的笔顺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③会写本课11个词语,知道大概意思,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主题要素:
①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②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课文主旨:
大象因为耷拉着耳朵被其他小动物质疑,所以改变了想法,把耳朵撑起来,结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这告诉我们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象有一对耷拉着的大耳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
第三部分【第8—11自然段】:写大象撑起耳朵后,虫子飞进去,吵得他头痛又心烦。
第四部分【第12、13自然段】:写大象明白了自己的耳朵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不是有毛病,决定顺其自然。
来源:中国新闻网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逐渐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有多位读者和出版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喜欢“听书”的人群在逐渐扩大,未来也许会成为数字出版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碎片化时间里的“听书”
打开一款听书APP,戴上耳机,再随着涌动的人潮挤进地铁,如今成了90后刘菲(化名)每天早晨上班的必备环节。
这个习惯始于大约三年前。那会儿她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久,熟悉环境、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工作适应期内,刘菲的时间被分割地相当零散。
花在通勤路上的时间也变长了,这把休闲时间又分走了一小部分。“我平常很喜欢看书,但那会经常需要加班,很难再拿出时间去读一本小说。”逐渐地,她注意到“听书”这种阅读方式。
“我平时喜欢看的书,有不少都已经有了音频,‘听书’比起读书来,环境不受限制。也能保护视力。”刘菲对“听书”的一个重要感受是创新,“有些书不止朗诵得好,配乐也很好听”。
她计划着,以后再多下载一两个听书APP,“毕竟每家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样,多一些渠道,也能多收获一些比较优质的内容吧”。
逐渐扩大的“听书”人群和市场
这些年来,像刘菲一样选择“听书”的人们并不少见。
“听书”并不是只听图书的音频版。对“有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解释,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等”。
据2017年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相当高,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高达28.4%。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的确表现惊人。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听书市场起步于2014年,到2017年年底,市场规模已达40.5亿元,听书人口超2亿人。
“有声书已成为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一。”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亦曾透露,“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有声书”带来阅读方式的新变革?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丰富化与灵活化,“听书”内容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不同于传统阅读方式的体验。
比如,人们逐渐借助“听”来学习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曾有文章指出,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线音频行业会继续成长,盈利模式也会朝内容付费方向发展。
“有声书增长比例很快。”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透露,“现在我们自己的网络小说,也在有意识地去主动组织、加工,将其‘有声化’”。
在张蓉看来,未来“听书”会是一个特别好的市场,也是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地铁也好,公交车也好,还是‘听书’方便。‘听书’是阅读的一个好方法,也是传统阅读方式的有益补充”。
“从‘听书’产生的经济效益上来看,未来有声出版的经济产业链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多可能。” 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音频媒介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唯一的伴随性媒体,“有声书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和音频课程的普及也许会带来新的阅读革命”。
“内容”仍是听书领域制胜关键
虽然“听书”看上去有种种好处,但仍有一些读者并不买账。赵辰(化名)说,自己一直更喜欢看纸质书,注意力更集中,也方便做笔记。
“纸质书看着舒服,阅读体验也好。”赵辰也曾偶尔尝试去“听”一些文章或小说,但觉得效果并不很好,“另外,一些精品内容有声化的不那么全面,很难通过‘听’获得想要的知识”。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在“不听书”的原因里,“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
在徐升国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阅读成本,便利用户参与内容制作,“有声阅读”可以算是阅读新的增长点。但作为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内容还需要不断丰富。
“此外,‘有声书’还涉及音频制作、版权等一系列问题。”一位出版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往后怎么发展现在还不能断言,但最终还是要有优质的内容,“那才是制胜的关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记者 上官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