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的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31 1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单车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深刻: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的是什么?" 是你看到的单车本身(外观、设计、材质),还是使用单车的场景(街道、人群、环境),或者是与单车相关的经历和思考?明确观察的焦点。
"“感”是什么?" 是你对单车的直观感受(便捷、环保、速度、美感等),是它引发的情感(愉悦、思考、担忧、怀旧等),还是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或认识(关于生活、城市、科技、环保等)?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不要试图涵盖单车的所有方面,选择一两个你最想表达或感受最深的点作为重点。例如:
"聚焦单车本身:" 欣赏单车的设计美学,或探讨其技术创新。
"聚焦使用场景:" 描绘城市中骑单车的画面,感受街道的活力或拥堵。
"聚焦个人经历:" 分享自己骑单车的感受,如自由、挑战、乐趣。
"聚焦社会意义:" 思考单车与环保、健康、城市交通的关系。
3. "描写要生动具体:"
"运用感官描写:" 不仅写看到的(
智能自行车,你长点心吧——一名智能骑行从业者观上海自行车展有感
很多人都说2015年是智能自行车元年。在我看来,还差的远。
野兽骑行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自行车展览会”,我也有幸花了两天的时间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展会中出现的几千家企业,这其中有传统的自行车品牌商,有智能配件商,也有最新潮的智能自行车。无数的惊喜中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失望,好在,这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传统自行车高度同质化,价格战拼杀火热
在4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上千家自行车公司。作为一个自行车行业的从业者,除了品牌,我真的没有办法告诉你这些花花绿绿的产品,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这也就是当前自行车产业的现状:一样的车架、一样的轮组、一样的前叉、一样的涂装,不一样的只是更低的价格和“引以为豪”的微创新。
当前,传统自行车行业存在三大弊端:产品同质化、营销单一化和销售线下化。
自行车行业两百年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制造”、“售卖”的模式,紧紧靠着在机械方面的精进来获取市场份额。举例来说,变速从24速升到27速再升级到30速,可是,当基本功能已经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时,我们真的还需要更多么?行业急需新的产品突破点,来更大程度的去刺激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
另一方面,店面、展会等传统宣传模式依然在自行车行业占主导地位,自行车品牌商们似乎还不太会运用目前已经四处可见的主动营销手段(新媒体、口碑传播、病毒传播、品牌广告),直接造成了品牌溢价低,竞争壁垒弱。并且这种重度依赖线下经销商的模式还倒逼着企业让出了本应属于用于创新研发的利润,去维持高额度的渠道费用,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智能骑行,配件先行,已成定局
2014年末火起来的智能骑行概念,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从我的角度理解,骑行中控(骑行数据收集处理)、骑行安全(安全灯&防盗)、动力系统(发电装置&电动车)、工程美学是智能自行车产品方面的四大突破点。
“百度+捷安特”、“乐视+飞鸽”、小米、张向东,曾经一度使“智能自行车”行业豪华到不可想象。可是反观此次上海自行车展,智能骑行方面的创业公司却大多是集中在智能配件的开发中,比如聚焦在智能把立(替换掉自行车车把附近的一个标准原配件)方面的偶地、蘑菇兄弟,聚焦在测速测踏频配件的菜鸟、马蹄铁,还有不是那么互联网的猫眼、sigma。
截止到今天,智能整车VS智能配件的争论仍旧没有停止,但野兽骑行会坚持推崇“App+配件”概念的基本逻辑。只有利用智能中控配件产品收集的各种骑行数据和App构建强大的骑行社区,才能最快速的实现自行车运动智能化这个根本目标。这绝非智能整车可以实现的,试想一下,对于那些关心自行车运动智能化的用户,他们是会花几千块钱买一辆新兴的质量有待考证的智能自行车,还是去选购值得信赖的品牌自行车外加一个几百块智能中控。
在本次上海展上,除了乐视高高挂起来的那个塑料模型超级自行车外,所有的都是智能骑行配件,每一家都被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甚是热闹。不过可预见的是,当下半年小米、700BIKE、乐视自行车都陆续登场时,真正的智能自行车大战才会一触即发。这令人格外的期待,目前看来,最有机会成为此波智能自行车先驱者的,是一向以文艺气息为重的700BIKE,据说,样车已经造好。期待!期待!
智能骑行决胜四大法宝:美、体验、服务、模式
美。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单纯地靠功能取胜已经很难了,必须内外兼修。上海展上展出的智能配件,都不忍直视到了极点。在美学方面,中国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情怀+美”,将是下一阶段智能硬件的潮流。也是,中国智能硬件公司走向世界的基础。
体验。有很多人,尤其是智能硬件从业者,误把功能当性能,性能当体验。硬件众筹和虚假广告彻底摧毁了用户对于智能硬件的评判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恰到好处的功能+良好稳定的性能+简约出色的交互体验才是一款真正杰出的智能硬件应该拥有的铁三角。功能不在多,而在精。包括GPS设备第一品牌Garmin在内,行业产品都存在着很大优化的空间。
服务。服务包含售后、保养、交流、互动、二次购买、包装、周边产品等等一系列产品销售后与用户的接触点。这也是互联网领域里面最容易产生惊喜点和传播点的地方。但这一方面往往容易被传统自行车厂所忽视,用户互动基本没有,保养保修难上加难,骑行活动从不组织、连包装都一成不变。差评。
模式。互联网不要命的直销和超低利润一定会带给传统自行车行业极大的冲击。传统巨头如捷安特、美利达,其高利润分成的经销商渠道或许会彻底拖垮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
虽然今年的上海自行车展中,智能骑行产品已经越来越多,但是还是逃脱不了淡淡的山寨味道,不美,无体验,轻服务,模式传统。
最后的最后,只是想对包括野兽骑行在内的智能骑行从业者说一声,“长点心吧”。再不努力,传统自行车品牌就要觉醒了。
“狼”,真的来了。
本文作者李刚,野兽骑行创始人。Growth Hacker,狂热的骑行爱好者。个人微信:tonyligang,欢迎与各界朋友多多交流请教。
韵味人生(36)读《单车的回忆》之感
韵味人生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农历六月二十三作品欣赏与评点后生可畏,富有灵气——对青年作者刘颖荃文章的指导评点文友刘忠伟是铁路宣传战线一员老兵,如今在领导岗位上仍不断有佳作问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现在还花费很大的心血与精力,放在对他女儿刘颖荃的引导培养上,使她尽量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步伐稳健,少走弯路,取得好的成绩。于是,他女儿一有新作,就发给我看,请我对他女儿的作品进行评点,提出修改意见。他女儿现在写稿的势头,正如本人八九十年代在铁路上主抓宣传时一样,可谓:灵感喷发,一发不可收!“刘颖荃”的名字,也经常跳跃在报刊杂志上。文友刘忠伟的女儿刘颖荃的作品,我拜读过许多篇了!给人留下一股春风扑面的信息,她的写作方式与手段,也在不断换新变化。从她的身上能找到本人年轻时狂热写稿与发稿的影子。我感到她是在不断探索中进步,不断在进步中悟道,不断在悟道中成长!现在铁路上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他们这种在不断探索中进步的精神非常可贵!刘颖荃简介刘颖荃,中共党员,铁路子弟,2019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信号检修工。虽然大学的专业是通信工程,却一直以来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喜欢写作、弹钢琴和唱歌。9岁开始在《广州铁道》《株洲日报》等报刊零零散散发表随笔、散文和读后感60余篇。前不久创建了“q的小驿站”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更新一些心情、记录一些身边的故事和想法。文笔朴实,清新细腻,情感真挚,娓娓道来,生活气息浓厚。“荃”,字典解释为古书上说的一株香草;“颖荃”,喻为脱颖而出的一株香草。愿这株香草通过不懈努力练笔,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芳香。读《单车的回忆》之感《单车的回忆》系列,前1、2章节,写得比较清新,记述了自己与单车两次结缘的过程,最初是初中,高中时期又与单车续缘,主旋律是锻炼身体,聚焦是好美减肥。之三是写大学期间与单车再次续缘。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些人物,一些故事情节。文中写道:打开门发现,是一个精瘦的男生,手里拿着一沓宣传单。说到:“小姐姐,健身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这是一个健身推销员,按常规是要“关门谢客”的,由于作者下决心要减肥,就留下了健身推销员的联系方式。在这个健身的基点上,就微信联系约好同专业有两个妹子,形成了一个三人“健身圈”。一个回族女孩小马,来自宁夏,不吃猪肉,性格温温柔柔的,见人总是微笑着,皮肤很白,亭亭玉立的样子,感觉特别亲切。另一个湖南女孩小方,个子不高,但却感觉成熟,做事情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性格开朗大方,人超级好。于是,三人抱团健身,而且动感单车,成为了她们每天健身的必备项目,笔者与单车又要一个新的时空点上续缘了!续缘动感单车,就结识了单车教练黄黄。又一个人物出现了!“黄黄也和我们同校,但她比我们高一届,留着一头短发,干净利索,感觉像个男孩子。”紧接着,就用较大篇幅描写动感单车的教练黄黄。这一章篇幅大,内涵多。而且有故事性。但从字数与写法上,与前两章不协调。显得冗长。而且平铺直述,缺乏写作技巧。这一章至少可分为两章,比如三人结伴健身一章,教练黄黄一章。当然,三篇总体来说,熟记笔者与“单车”的故事,是清晰的。文笔是流畅的。刘颖荃作品:单车的回忆一我的身材一直是妈妈头疼的事情,自出生起就有八斤多重,而且从小胃口就很好,不挑食。小时候胖嘟嘟的别人会觉得很可爱,但是随着渐渐长大,胖就成了别人明嘲暗讽你的一个不安点。虽然我的身材也没有胖到夸张的地步,但是确实不瘦,身高又比较高,显得更加壮硕,一直以来,胖这个字眼伴随着我走过了很多时间。在青春期的时候,这时的女生都比较爱美,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心思。那时我妈为了让我能看起来瘦点,也是出于强身健体的想法,在初中某年学校放暑假时,给我办了一张健身卡。那是我第一次进健身房,名字叫动力港。同时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各种健身器械,眼花缭乱的,感觉充满了新鲜。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动感单车。第一次骑上动感单车,只是笨拙地用脚使劲踩踏,不知怎么使用,便只是随意踩了两下就下车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第一次课程,是有一次去健身房正好有一节单车课,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了单车房。现在想起那个教练,还记得他的模样。个子高高的,是个光头,皮肤较白。我听从教练的指令,先是系紧鞋带以免踩空保证安全,再是双手扶紧单车把位,屁股离开单车坐垫,身体向前,重心压低,试试单车是否摇晃。做好一些列的准备活动后,教练开启了一首节奏感特强的音乐,便开始上课了。“下压!一手位!二手位……”我的天,第一次上单车课的我,差点没累死。那是一种心率到达极限的感觉,呼吸已经异常急促,到了快要窒息的临界点。就这样感觉体力不支了,我连忙暂停踩踏,坐在单车座椅上深呼吸了几口,赶紧松开鞋带下车,匆匆结束了我的第一次单车课。第一次尝试,虽然非常的累,但是我对动感单车的兴趣开始萌芽。随后每次去健身房,就直奔着单车课去的,单车课是在几点上,我就几点去健身房。慢慢对一些固定动作开始熟练,体力也逐渐变好,耐力也开始提升。但随着暑期的结束,也要开始上课了,便再也没去过健身房了。一开始妈妈想要让我身材变瘦的想法好似落空了。但在我心中,已经留下了这颗动感单车的种子……慢慢地扎根,准备发芽……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毕业了。由于高中伙食太好,每次下了晚自习还要去食堂打包一碗炒粉,教室外的专属柜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买的零食,天天除了动脑子就是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不会起来活动,我的体重达到了历史巅峰。读高中三年,一直是穿校服,宽松肥大的校服可以遮住自己已经日益长胖的身材。高中毕业后,换上自己的衣服,却发现,之前买的衣服,要不就是裤子穿不进,裤腰拉链拉不起来,要不就是穿上了,却涨着难看得要死。我便又开始办了一张健身卡。这次办健身卡,首先是跑步。用6的速度跑2千米需要半个小时。经过单车房的时候,唤起了几年前第一次踩动感单车的那段时光,心中那颗已经扎根开始发芽的种子,继续生长,我便又开始上动感单车课。高考毕业后,各种同学聚会,每每出去玩,都要点上一桌好吃的,然后买很多薯片、奶茶,聚集在一个桌游吧里,开始玩各种桌游,什么狼人杀、UNO……哪里有心情每天还跑到健身房健身呀!只想着自己今天去哪里K歌,去哪里桌游。偶尔有时去上一节单车课,也是急匆匆地,只想快点搞完,等下就可以去play,玩桌游,那时真的是痴迷于此,如果把这心思用在学习上,说不定我早就成了天才。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去上动感单车课的时候,还很做作地发了一张自认为很美的自拍,然后配上一个单车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发了一则动态“我的爱,动感单车我来了!”可是结果确实不符合实际,可以说这个动态只是单纯地为了装下自己是健身达人,营造一个自己努力健身的形象。高考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办的健身卡,可以说是浪费了。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在暑假可以瘦成一道闪电,在暑假结束以后,留下的记忆全部都是玩狼人杀怎样才可以不被查杀,怎样隐藏身份……关于动感单车的记忆,只剩下那个已经删除的动态。两月过后,我到大学去报到了……三来到大学,一切都是新的。寝室阳台的左前方,是一个圆拱形的体育场,那里有很多门面,其中有个门面很大,门面上方醒目地写着四个字——奥体健身。而就是这个四字健身房,占据了我大学四分之三的回忆。那是一次上完高数课,回到寝室的我百无聊赖,和室友商量着待会中午去哪里吃,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发现,是一个精瘦的男生,手里拿着一沓宣传单。说到:“小姐姐,健身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遇到这种寝室上门推销的,我们寝室都会“关门谢客”。但是之前办过几次健身卡的我有了兴趣。那时的我还是很胖,家里面甚至给我下达了不瘦十斤不准回家的指令,我发誓自己要减肥,便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他说改天带我去健身房看看。没过几天,他给我发微信说正好今天你们同专业有两个妹子也有兴趣,今天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那不是我们三人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却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彼此。我们三个人分别是在不同的寝室,偶尔上课打过几次照面,只是脸熟。这次去健身房参观,我们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名字。小马来自宁夏,一个回族女孩,不吃猪肉,性格温温柔柔的,见人总是微笑着,皮肤很白,亭亭玉立的样子,感觉特别亲切。小方是湖南岳阳人,个子不高,但却感觉成熟,做事情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性格开朗大方,人超级好。我和她们一起参观了健身房后,咨询了价格,觉得实惠,便都办了卡。一开始我和小马去健身房去得比较勤快,小马也是想着要减肥,因为我们同专业,很多大课都是一起上的,所以时间一致,就经常一起下了课去健身。后来小方也慢慢加入,因为脸上长痘想通过健身来调理内分泌。那是一段有力量的时光。我们三个人每天下了课就一起,微信上建了一个姐妹健身群,每天在群里询问今天是否去健身,然后一起相约健身房。在我的鼓动下,我要她们尝试了我感兴趣的动感单车。没想到她们也特别感兴趣,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动感单车成为了我们每天健身的必备项目!在这个期间,我们就认识了单车教练——黄黄。黄黄也和我们同校,但她比我们高一届,留着一头短发,干净利索,感觉像个男孩子。上她的课绝对是一种疯狂的刺激!主要是强度特别大,踩完一场单车课,简直就像是被水淋过一样,全身湿透,有时汗水都会顺着单车手柄滴落在地面。随着音乐的节奏,她也特别喜欢疯狂摇头,我们便按照她的来,疯狂摇头的那首歌,没有任何烦恼,没有任何伤心,只想宣泄,只想疯狂的、不在乎任何人想法的发泄自己的所有。认识了黄黄以后,只要健身房有她的课,就绝对会有我们三人的身影,她在上面大声叫着口号,我们在下面附和,疯狂到单车房外面的人笑道知道的以为这是上单车课,不知道的以为这是盘丝洞,一个个女鬼来了,仿佛是着了魔一般,但也有点代价,代价就是运动鞋踩烂了两双,还是牌子货。基于此,我更加疯狂地爱上了动感单车,在教练黄黄的指导下,研究每一个动作细节,要怎么控制住核心力量,怎么避免不伤害膝盖。也会一起研究最近的流行歌,把它剪成节奏感超级强的音乐,然后踩教练副驾,带着大家一起踩单车。那段时间,是我至今大学最怀念的时光。每次下课,就不顾一切的跑向健身房健身,三个人一起有说有笑,有时练完后全身酸痛,互相拉伸、按摩,健完身则会去超市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和一些水果。回到寝室洗完澡后,我们会经常敷着面膜窝在一起讨论美妆、看最近好看的电影、讨论最近的感情生活还有很多很多……也正因为有这样一种陪伴和单车课的吸引,那两年,我们疯狂去健身,疯狂去挥洒汗水,也因为刻意的控制了饮食,我和小马都瘦了很多很多,尤其是我,大家看到我都会说一句,你怎么瘦了这么这么多!时间一转眼就是一年多,由于黄黄比我们大一届,她要毕业了。还记得那天她的最后一节单车课,我们准备了一个横幅,还有一个气球,准备了一个很可爱的蛋糕,给我们最后一起疯狂的这节课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和句号。最后一节单车课,我由于身体不适没有踩副驾驶,和小马、小方两人连坐C位,三个人一起疯狂喊叫、甩头,最后筋疲力尽。一首周华健的朋友,作为结束。黄黄听到这首歌,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我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合影留念,黄黄也送给我们礼物,是光碟,我们笑她老土,现在都是U盘电子档,但是她说,这样才能永久保存回忆。后来健身房没有黄黄的单车课了,我和小马、小方去的次数也慢慢少了,平时偶尔还是会一起聚餐,逛街,但是彼时我们也是大三的学生了,都在规划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考研还是工作,就没有把很多心思放在健身运动上。而我,因为准备着考研,嫌奥体健身房地理位置远,就直接在我们食堂楼上办了一张新的健身卡,开启了一年在别处健身的日子。不得不感慨,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大学四年时间在这晃晃悠悠的时间里就这么度过了,现在毕业都两年多了。时至今日,我仍会时不时想起大学踩动感单车的日子,没有压力、负担,有的只是为了全力冲刺的尖叫和发泄,感受汗水从自己的指尖滴落,感受体内丝丝肌肉因运动带来的疼痛感,感受运动完走在回寝路上的嬉笑打闹,感受吹过脸颊的徐徐晚风……从来没想过,动感单车可以带给我这么多快乐。不仅让我认识了小马、小方这两个好朋友,还让我认识了教练黄黄,工作之后去健身房健身,也会有动感单车的课程,上过几次却是真真实实感受不到那种快乐了,只觉得生硬、松散。环顾四周,发现原来是已经没有了那些熟悉陪伴着的身影。真是怀念那段日子啊!那段一去不复返,不会再回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