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爱德华的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31 14:59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爱德华的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德华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笔记既有深度又能准确反映你对作品的理解:
1. "明确“爱德华”指代的具体对象:" "最重要的一点!" “爱德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名字,可以指代无数文学、影视、历史或现实人物。你需要"首先明确"你笔记中讨论的爱德华是谁?是《爱德华的奇妙之旅》(Ella Enchanted)中的主角爱德华?是简·奥斯汀小说《爱玛》(Emma)中的爱德华·费尔法克斯?还是其他作品中的角色?甚至是某个历史人物?"不明确这一点,你的笔记将失去焦点。" 在笔记或作文的标题或开头,最好就点明你所讨论的爱德华。
2. "仔细阅读并做标记:" "广泛阅读:" 不要只关注开头和结尾,要通读与爱德华相关的所有内容。 "精读关键部分:" 特别关注爱德华的"性格描写、重要行为、关键对话、经历的事件、内心独白或思想转变"等。 "做标记:" 在书页上(或使用电子书标注功能)划出或记录下关于爱德华的"关键信息",例如: 他的外貌、语言、行为习惯。 他与其他人物(如父母

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内政与外交的英国“偏科生”:黑太子爱德华

黑太子爱德华是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著名将领,以骁勇善战著称。

其父爱德华三世国王是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的有为之君,就是他为了和法兰西争夺土地和经济利益,以自己是法兰西王位正统继承人为借口开启了英法百年战争。


黑太子爱德华就在其父发动的这场漫长战争中崭露头角并成长为一代名将。

一、将星闪耀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黑太子爱德华参与的最著名的两场战役是克雷西战役和普瓦捷会战。


1346年8月26日,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大军1万多人渡海侵入法国,法王腓力六世将兵3万余人迎敌,双方会战于法国北部的克雷西。


是役,英军利用长弓手和有利地形接连打退了以重甲骑士和十字弩手为主力的法军15次冲锋。


战争结果是英军以少胜多,伤亡不到200人,法军伤亡1万多人,法国国王腓力六世本人也在战争中受伤。法军被迫退兵亚眠,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


克雷西战役堪称欧洲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典范。这场战役中随父出征的黑太子爱德华只是一名16岁的少年,但已展现出一位优秀军队指挥官勇猛与沉着相结合的大将之风。


克雷西战役时黑太子被父亲爱德华三世安排指挥前锋的右翼,打出了王储的旗号,承受了来自法军的大部分冲击力。


黑太子受命后沉着冷静指挥英军的右翼主力巧妙地提前布置了陷阱和壕沟,有效地迟滞了法军的进攻。


在法军冲锋时,黑太子指挥英军右翼利用长弓的远程射击优势,对法军进行密集的箭雨攻击,极大地削弱了法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在之后的短兵相接时,他也身先士卒,带头拼死搏杀,使三军士气大振,皆踊跃争先,杀敌建功。

黑太子在克雷西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使他赢得了父王的充分认可,被授予更多军权,获得更多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机会。


黑太子的军事能力在克雷西战役中只能说是崭露头角,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是普瓦捷会战。


1356年9月19日,在普瓦捷会战当中,黑太子爱德华率军6000余人深入法兰西腹地与法王约翰二世亲自指挥的12000多人军队大战。


黑太子在这次单独指挥的战役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战斗中,黑太子指挥部队在正面以重装步兵加长弓兵抵挡法军的猛烈进攻。同时,他派出一支机动部队迂回攻击法军的侧翼与后方,法军彻底崩溃。


此役,英军对战数量上两倍于己的法军,伤亡不过数百人而已。法军伤亡则达2500人,另有超过2000人被俘,而法王约翰二世本人也在这些俘虏之列。


被俘后押往伦敦的法兰西国王约翰二世被迫与英国签订合约,将法国大片土地割让给英国,英法之间战争告一段落。


可以说,黑太子爱德华用自己的军事才华直接帮英国赢得了百年战争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

二、平庸政客

相对于他耀眼夺目的军事成就,黑太子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能力则乏善可陈。这使他短暂人生的下半场黯然失色。


英法战争告一段落后,黑太子非常不明智地卷入了西班牙内战。


他带领军队用军事干涉的手段扶持名声不佳的佩德罗一世成功登上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君主宝座。


然而,黑太子撤军后,佩德罗没有及时履行报销英国军费支出的承诺,很快被其政敌亨利二世杀死并篡位。


黑太子在西班牙的这顿操作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浪费了军费,又招来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新国王亨利二世对英国的仇恨。几年后亨利二世为了报复英国,派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打得英格兰人心惶惶。


1369年,黑太子希望能通过在其法国的领地阿基坦征收新税来弥补西班牙失利的损失,这下引起了大麻烦。


阿基坦人本来就厌恶黑太子的残忍好战,这次又要增加税收更是触碰到了当地民众的底线,领地民众决定抗争。


阿基坦位于法国西南部,当地民众感情上与新任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更亲近,于是他们向法国求助。法王查理五世对此事进行了调停,黑太子态度强硬地用武力回应,于是英法战争又起。


战争开始后,黑太子由于在西班牙感染疾病,不能骑马,只能被侍从抬着辗转于法国的各座城市进行武力镇压。

此次战争中黑太子恼羞成怒地撕下“骑士荣耀”的虚伪面具,英军铁蹄所到之处对法国平民进行大肆抢劫与屠杀。


1370年,黑太子为了震慑法国其他领地的民众,指挥英军在法国利穆赞省首府利摩日进行大屠杀,具体杀害的平民人数,各种史料记载不一,最多的说法是3000多人。


在法国领地一番烧杀抢掠之后,黑太子因疾病加剧返回英国休养。


法兰西军民乘英军群龙无首,在国王查理五世的带领下不进行主力会战,而以大规模游击战争的方式展开收复失地的斗争。


入侵法兰西的英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在转战过程中,一场大仗没打就兵力损失过半。


随着国外的军事失利,英国国内也危机四伏。


肆虐的黑死病,加上长期战争导致的军民不堪重负使英国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政治势力乘势明争暗斗,争权夺利。


当时的英国政局已分裂为相互对立的两派。一派为“太子党”,奉黑太子为龙头;另一派是“阿哥党”,以黑太子的弟弟约翰王子为领袖。而国王爱德华三世此时已尽显老迈之态,失去对政局的控制。


黑太子由于疾病无心政事,加上其本人在打仗之余只热衷于过比武和狩猎的骑士生活,对于政治斗争并不上心。于是,他弟弟约翰王子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上风,成为政局的实际控制者。

三、一步之遥

不过,约翰王子对于政局的掌控也并不稳固,其兄黑太子的威望很高,影响力太大,黑太子一党也并不甘心在政治斗争中处于失利的位置。

1376年,“太子党”在朝堂上发起了反对“阿哥党”的总攻击,约翰一党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即将被判有罪。但是,就在在判决宣布前一刻,黑太子去世,享年46岁。


第二年,黑太子的父王爱德华三世也去世了。也就是说,黑太子如果能再多活几个月,他就能接过父亲手中的权杖,成为英国国王。


这位从年少开始为英国疆场征战几十年的王储,最终没能当上英国国王,不知是他的不幸还是幸运。


黑太子爱德华在世的时,并没有人以“黑太子”这个绰号称呼他。他去世200多年后,《格拉夫顿编年史》这样的文献中才出现了“黑太子”的绰号。

关于其绰号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其常穿黑色铠甲,故被称为“黑太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因其与法国作战时纵军在法兰西的领地对平民烧杀抢掠,横行不法,法国人认为他心肠黑,故称之为“黑太子”。


现在看来,“黑太子”这个绰号非常精准地概括了爱德华既光辉灿烂又毁誉参半的短暂一生。


据说,在出征卡斯蒂利亚的途中,黑太子对弟弟约翰说:“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的尚武传统,还要记住军事力量比生活中其他任何事物都要重要”。


可见黑太子仅仅把自己视作一位军事将领,而不是未来的君主。他的天赋、兴趣和努力方向都在于马上平天下,而对于下马治天下毫无兴趣和规划。是一名欧洲中世纪典型的贵族武夫。


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内政与外交,是之谓也!


#深一度-深度阅读计划#

欧洲史笔记230 :爱德华六世时期的政治动荡


1、亨利八世死于1547年,由他年仅9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位。亨利八世临死前指定了一个由16人组成的摄政委员会,并规定所有事项都由投票决定。但是,爱德华六世的大舅爱德华·西摩尔迅速通过政治手段自封为护国公和萨默塞特公爵,实际掌控政权。


2、萨默塞特公爵靠什么架空摄政委员会呢?就是效仿克伦威尔,与下议院结盟,通过分赃政治巩固权力。问题是解散修道院后,修道院的土地已经在亨利八世时期就被分配掉了,要犒赏他的政治盟友,萨默塞特公爵只能转而掠夺教区教会财产,其直接结果就是行动上倒向新教。


3、在克伦威尔死前的1539年,亨利八世就决定对克伦威尔的新教倾向踩刹车了,他颁布了《六条信纲》,重申了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亨利八世这么做,一是出于信仰,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二是当时他面临着严重的反叛压力,尤其是来自北方约克地区的压力。作为宗教最高首领,他必须要站在正统的宗教教义上,才能稳住局面。


4、但亨利八世的第六任王后凯瑟琳·帕尔深受新教思想影响,她不仅支持宗教改革,还曾因公开讨论宗教问题引发争议。1546年,亨利八世的宗教保守派顾问(如温切斯特主教加德纳)甚至试图以“异端”罪名逮捕她。但由于亨利八世的保护,她最终未被追究。


5、亨利八世在世时凯瑟琳·帕尔为自保,不得不隐藏真实信仰,甚至在公开场合迎合国王的宗教立场。亨利八世去世后,9岁的爱德华六世继位。由于年幼且性格软弱,和帕尔的关系又非常好,所以深受凯瑟琳·帕尔及其新教盟友的影响。


6、1547年,爱德华六世继位第一年,就废黜了亨利八世颁布的《六条信纲》,全面倒向新教,禁止圣像崇拜,否认炼狱和弥撒,允许教士结婚,并推行英语礼拜。1553年更通过《四十二条信纲》,正式确立“因信称义”的新教核心教义。但因全国暴乱未能正式颁布。但此举标志着英格兰宗教向极端加尔文宗倾斜。


7、萨默塞特公爵支持的激进改革激怒了底层天主教徒。民众暴力事件频发,萨默塞特公爵只能从德国和瑞士雇雇佣军,对英格兰人大开杀戒,仅仅1549年这一年,全国死于镇压的人数就达到了总人口的1%,比二战时期英国的死亡率还高。雇外国人杀本国人,这还是英格兰开天辟地第一遭,这使得萨默塞特公爵人心尽失。


8、托马斯·西摩尔是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尔的弟弟,他本来和凯瑟琳·帕尔是恋人,结果被亨利八世横刀夺爱。亨利八世死后才5个月,他就与亨利八世的遗孀凯瑟琳·帕尔在亨利八世去世后迅速结婚(1547年7月)。1548年凯瑟琳·帕尔因产褥热去世。


9、托马斯·西摩尔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帕尔还没死,他就非常露骨地追求他的继女伊丽莎白一世。当时伊丽莎白只有14岁,情窦初开,托马斯穿着睡衣就往伊丽莎白卧室里跑,显然是亲昵得过了头,以至于帕尔不得不把伊丽莎白赶出了家门。


10、试图控制伊丽莎白未能成功之后,托马斯·西摩尔竟然丧心病狂地想劫持爱德华六世,所以在1459年被以叛国罪处决。爱德华六世非常喜欢托马斯这个小舅,不喜欢萨默塞特公爵这个大舅,小舅的死让他对大舅心生怨恨,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萨默塞特公爵的专权也越来越不满。


11、当然,更重要的是,萨默塞特公爵也确实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国王对萨默塞特公爵的厌恶,被他的政治对手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敏锐地捕捉到了。所以,当萨默塞特公爵想转向,重新走回亨利八世的老路时,1549年10月达德利联手下院推翻了他,1552年又将萨默塞特公爵处决。


12、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年仅15岁,死因很可能是肺结核。按照亨利八世时颁布的《继承法》,继承顺序是玛丽、伊丽莎白和简·格雷。简·格雷是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都铎的外孙女,同时也是达德利的儿媳。


13、此时,自封诺森伯兰公爵的实际掌权者达德利,虽然表面上缓和宗教改革,但实际上继续掠夺教产以维系政治联盟。玛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一旦她继位,通过没收天主教教产暴富的达德利这许多人,自然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爱德华六世临终前在达德利操控下修改继承顺序,指定新教徒简·格雷(达德利儿媳)继位。


14、消息传出,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和民众潮水般地涌到了玛丽身边,达德利甚至都来不及召集下议院开会,仅仅9天后,他就垮台了。达德利被斩首之前,承认自己因为野心而犯下了大错,呼吁民众以他为戒,回归天主教信仰。


15、可见在当时的英格兰,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宗教分歧,宗教分歧背后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与传统贵族对教会财富的争夺。亨利八世通过脱离罗马教廷夺取教会财产,新贵族借此获得土地和财富。玛丽女王恢复天主教时,这些既得利益者以宗教分歧为名,实质是抵制教产归还。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