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民俗游记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31 23:59

写作《民俗游记读书笔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民俗游记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充实、见解深刻且结构清晰:
1. "明确核心:民俗与游记的结合" "区分与联系:" 首先要理解,“民俗游记”不同于普通的自然风光游记或人文历史散文。它必须同时包含“民俗”的观察、体验、理解和“游记”的空间、时间、过程感。确保你的作文能清晰地体现这两者的融合。 "焦点:" 思考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下展现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游记的形式来呈现民俗的?
2. "深入阅读与理解" "做笔记:" 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作者描绘的景物,更要重点记录: "民俗事象:" 具体的节日、仪式、信仰、禁忌、生活习俗、手工艺、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 "作者观点:" 作者对所接触民俗的态度(欣赏、批判、好奇、尊重?)、分析、评价或反思。 "作者方法:" 作者是如何观察民俗的?是参与其中,还是旁观记录?语言风格如何? "场景细节:" 书中描绘的特定场景、人物互动、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满眼的翡翠绿,浓浓的民族风,九顶塔民俗欢乐园游记

摄影/文章:玉水无声

刚出门,滑落几滴雨,不过还是兴奋地踏上了旅途。老天爷还是很眷顾我们的,刚刚还是乌云密布,到了地方,微微的阳光就射出了几缕,天正好,不冷不热。这里就是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

碧幽幽,水粉粉,青莲莲,鱼戏莲叶间,黑天鹅以它优雅的身姿,与鱼儿们和平共处。粉莲,让我一阵阵欣喜,真的难得一见,白黄紫在这里一下子就变成了平常色,只有这粉色独具一格。那一片片的莲叶在水中静躺着,遇见静水它就静,遇见流水它就动,似乎埋藏着生命的活力。在一步一景之间,流连忘返,转来转去,时光走过一朵朵的石阶,走过蜿蜒悠长的小路,走过哗哗的流水,驻足停留,变得年轻,融入这美景,心情舒畅。

到哪都是人山人海呀,人气真旺。这里的演出必须看,场场都精彩,而且都是真人演出。青山之中,战马声声,兵戎相见,硝烟弥漫中,声势浩大的《好汉秦琼》开场了。解说充满历史色彩,马术表演更是精彩,心跟着故事一起一伏,场内响起赞叹的掌声。

说实话,刚进入战马场地,就被青山包围的黄色吸引了,青黄蓝三色把这里打造得干净简洁。偶尔飞扬的尘土略过,很快就平息了。比较其他去过的跑马场,这里干净舒适,没有异味,跑马的时候很容易有扬尘,我们进去一会儿的功夫,扬尘就消散了,不得不说工作人员管理到位,及时处理扬尘。目极远处,连绵的青山把这里围了起来,静若的山林,因为人的涌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不仅可以尝试骑马,还可以欣赏优美的群山,最重要的是展现了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

《地道战》是弘扬抗战的剧目,正式开场之前,就有现场互动,里面可是有现场的群众演员的,你能找出来吗?主持人太逗了,总能找到令人发笑的片段。

当演出开始的时候,一下子就进入了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演员们真辛苦,表演得太到位了,有位扮演日本鬼子小兵的,迈着八字腿,像鸭子一样一拽一拽地跟在队伍后面,看到手雷后趴在地上,颤抖的双腿惟妙惟肖。相比较,我们的八路军,那是威武不屈,以一敌三,子弹用完了,就徒手搏击,打得日本鬼子无还手之力。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我想起了抗日神剧,可是在这里一点都没有违和感,还是被现场打动了。

民族风是一大特色,民族服饰可以租穿,有关民族的节日现场体验。看,泼水节开场了,我们都知道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后来查了一下,它还是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到处都是喷水装置,连看台的屋檐上都是瀑布似的流水,那激动兴奋呀!这里的演出场场爆满,大人孩子都满足。

如果能等到晚上,一定要看夜场演出,民族文化贯穿始终,灯光是色彩的调配师,炫彩了整个舞台,水帘带来了不一样的幕布效果,似眼中的童话。孩子最放松了,那一个个小影子,一会儿是童话中的小仙子,一会儿又是调皮的小魔女,在舞台下面跟着节奏欢快地舞动。夜场也是演出的高潮,开场就锣鼓震天,歌声、舞蹈、杂技、美酒、火把、打铁花,这些元素和非洲民俗,一同进入视野,目不暇接,音响、灯光、欢呼交相呼应,说是盛宴不为过。特别喜欢杂技,伴着《凉凉》那柔美的背景音乐,仿佛又看到了十里桃花,回想起那一幕幕凄美交错的爱情故事,飞天畅想,跟着起起伏伏,优雅幻化。还有打铁花,那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壮美了,想知道什么样还得亲自体验,用镜头很难记录那种惊艳。

爷爷这次跟着一起去的,还没出去的时候,他说出去有什么好玩的,在这里看了这么多演出,觉得出来值,没白来。老人永远不服老,出门越走越年轻,心态好。要是想爬山和节目都兼顾,建议还是计划一整天,半天爬山,山半天看演出,晚上的演出最好不要错过。如果白天没时间,晚上有夜场票,也挺好。

还是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吧!

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顶塔,塔有九顶,实属罕见,建于唐代,历史久远。

瞧,满眼的翡翠绿!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游民俗·观美景——杨家埠民俗村大观园速游记

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风筝起源于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杨家埠年画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委员会列于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作为示范本首卷发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杨家埠木版年画、风筝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壮观、风格独特的年画牌楼,这是全国最大的年画牌楼。

进入牌楼,高大耸立的“福禄寿”三星,福、禄、寿三星是杨家埠年画中的精品代表之作,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1480年),问世初衷就是“赐福人间”、“泽披百姓”,期盼、祝愿人们福禄寿常喜,阖家人吉祥。三星中的福星是天官;禄星是文昌;寿星是南极老人。在这里,福禄寿三星高照迎祥赐福,祝愿各位游客福如东海,金榜青云,寿比南山。

城墙南门也是入口

从南大门走进来后,映入眼前的就是这威严耸立的文润阁。文润阁,总高32米,五层,是杨家埠的象征。下面将带大家一层一层走进这神秘的文润阁。

文润阁的第一层为“溯源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记述了杨家埠的春秋史诗、岁月沧桑。

第二层为“鸢都堂”。潍坊市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就设在这里,杨家埠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被称为“都中之都”。在这里,陈列展示着1986年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风筝王”杨同科先生扎制的360米得特大型“龙头蜈蚣”。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独特,起飞之平稳,达到了风筝艺术的顶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最”。

第三层为“瑰宝阁”。杨家埠年画与风筝齐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层、第五层则为观光层,从顶层俯瞰整个杨家埠,大气恢弘,端庄典雅。

这是位于文润阁第二层为“鸢都堂”。1986年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风筝王”杨同科先生扎制的360米得特大型“龙头蜈蚣”。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独特,起飞之平稳,达到了风筝艺术的顶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最”。

杨家埠风筝博物馆位于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算得上是“园中馆”,博物馆虽然在规模上不如潍坊风筝博物馆大,但其内部独特的声、光、电技术和馆藏风筝也很有看点集合历史、人文、科技于一体彰显杨家埠风筝的种类繁多、做工精致、图案美好祥和等特点。该馆更加侧重于对杨家埠风筝发展史和影响力的介绍,既可作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展馆,又可作为潍坊风筝博物馆的分馆。

明代古槐

杨家埠木板年画印刷工具

杨家埠木板年画博物馆。年画博物馆,占地1200平米。杨家埠年画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民间奇葩。在这里,可以洞穿时空隧道,追溯年画起源及历史成就,一览年画的特色艺术。2001年杨家埠木板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分西、南、东三个展厅六个展区,循序介绍画乡风情、年画起源、历史成就、艺术特色、制作工艺、杨家埠年画的中外影响及版藏艺术。

杨家埠木板年画刻板

人身十二生肖像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原杨家埠风筝厂),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风筝场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园内以年画、风筝为主导,民风民俗为主题。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古槐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让游客在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几百年前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民间风情。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总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职工120人。 2007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2008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已达到30万人次。杨家埠2002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服务业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行业授予“山东省旅游休闲场所十佳品牌”;2006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风景区”;2007年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评审;这里的年画、风筝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