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1 08: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流感的日记作文,可以遵循以下注意事项,让你的作文更真实、生动和有深度:
"一、 真实记录,突出个人感受 (Authenticity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1. "以第一人称写起:" 日记本身就是个人记录,一定要用“我”来叙述。 2. "细节具体:" 不要只写“我感冒了”,要具体描述你的症状,比如: 什么时候开始感觉不舒服?(例如:昨天晚上突然头痛) 具体有哪些症状?(例如:喉咙痛得像吞刀片、全身肌肉酸痛得像被揍了一顿、头痛欲裂、发高烧39度、咳嗽得撕心裂肺、鼻塞流涕、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 症状是如何发展的?(例如:起初只是轻微头痛,后来越来越严重,全身都开始疼了) 3. "融入真情实感:" 流感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情绪上的影响。记录下你的感受: 病痛时的难受、焦虑、烦躁。 想要休息却无法集中精力时的无奈。 家人关心照顾时的温暖。 身体逐渐好转时的欣喜和解脱。 对健康的重新认识等。
"二、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Structure and Clarity)"
在“战疫”史上,美国也有自己的《武汉日记》。
那就是20世纪杰出的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书写的自传体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
那场瘟疫,带走了美国67.5万人(这是公开数据,实际死亡人数被许多历史学家描述得更恐怖)。
文中,主人翁米兰达是痛苦的,甚至濒临绝望。
米兰达不仅切身感受“1918大流感”染病之痛,更承受着失去爱人“亚当”留下的噬人的心灵伤口——因为,亚当为了照顾染病的她而染上流感不幸死了。
尽管是小说,但这却是波特的亲身经历,也是美国1918大流感下,“武汉状态”的真实再现。
作家波特所处的小说中,记载着1918年大流感的来临首先是从“军营”开始的。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接近尾声,人们正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喜悦中。因保密、维持军队战斗力等因素需要,美国普通百姓一开始并不知情,也未曾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带着死亡气息的流感即将降临到他们的生活和生命中。
直到大流感在几周后集中大爆发。
那时,无数人感染、高烧、死亡,尤其引起的恐慌、逃亡,甚至遗弃——美国人才真切地感觉到那场流感的可怕:传播力极快、防不可防、无药可治……
一场人类无能为力应对的灾难,使他们变得恐惧而绝望。
在这场大瘟疫中,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也未能幸免:她感染了流感,并无数次在流感的折磨中濒临死亡。
彼时,波特的爱人以及亲人们相继一个又一个死去。
在报社做记者的作家波特负责跑剧院新闻,“我认识了一个男孩,一位陆军中尉。我们深深爱上了对方。”
不久,美国就突然爆发了可怕的大流感。
波特不幸感染流感,病得非常厉害。
她的浪漫恋爱也就突然终止了。
不久,她就精神混乱,但她的男友对他不离不弃,他一直陪在身边。“他对我是如此地耐心。在我生病的那些日子里,他一直照顾我,一直坐在我身边,每次我醒来,他都在。”
虽然,在那段时间里波特的生命中只剩下了痛苦,病房中充斥着死亡的气息,就连波特她自己都觉得快要死了。
最终,作家波特幸运地活了下来,从大流感中生存了下来。
但对于波特来说,恢复健康不是痛苦的结束。因为她深爱的陆军中尉,曾一直悉心照料她的爱人,却突然死于流感。
波特后来说过,爱人的逝去,她痛不欲生。“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痛苦的事情之,他本不应该死,我本不应该活着。但是,他死了,对我而言,就像自己死了一样。”
于是,悲痛中的波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自传体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
小说中,波特描述了自己的化身——米兰达的患病真实遭遇,以及米兰即将奔赴战场的爱人亚当之间的生死之爱。
最后,米兰达幸免于难,侥幸活了下来。
而她的爱人亚当,却因为照顾患病的他,在奔赴战场后死在荒郊野外的战地医院里。
其间,无不充塞着人们的逃亡、恐惧与悲伤情绪,以及社会的混乱、人们的无助、疫情的深重、政府的应对、人们的抗争等……
一幅幅死亡与抗争的画卷,一幕幕恐慌与迷惘的场景,一回回的呼唤与哭喊……
这些,都是凯瑟琳•安•波特的真实经历。
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就是当时1918年美国大流感的真实场景。
波特说,她之所以将类似《武汉日记》的《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取为该名字,是因为圣经中的一个典故:《新约·启示录》第6章第8节中死神骑着一匹灰色马:“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灰色的马”,本就代表死神的阴郁,而灰色的骑手,则象征着在瘟疫中挣扎的美国普通人。
《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书写的,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大流感在世界主要参战国士兵中流行,然后渗透到民间,造成了大量士兵及平民的死亡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瘟疫,造成美国67.5万人死亡。
这个数据,虽比当前美国新冠病毒死亡70万+还低,
但当下的美国,对这一次新冠病毒的自己造成的伤害表现出多大的痛苦。
不过,在当时来说,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的总和才42万3千人。
这个67.5万人的死亡,可见,在当时是多么的恐怖。
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使1918年大流感成为人类历史上继公元前6世纪的查士丁尼大瘟疫、公元14世纪的黑死病后的第三大致命瘟疫。
所以,波特将那场瘟疫,称为“死神的‘权柄’,将无数人带入‘阴府’,人们除了恐怖的慌乱,就是哭泣的忧伤……”
翻开人类史不难发现,每一场瘟疫的降临,总有一些“疫情”在文字上浮现出来。
或许,这就是作家芳芳诞生《武汉日记》“内生动力”的“效仿”。
不过,人家都是较为真实的文字表达,是以作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视角来鉴证“瘟疫”对人类的伤害。
而作家芳芳的日记,却是“闭门造车”的“捏造”和对疫情下的世界主观的歪曲,或是刻意的“哗众取宠”。
在西方,瘟疫与文学结缘,早在黑死病被薄迦丘写进《十日谈》(Decameron)时开始,就已经开了“先河”。
此后,“黑死病”还被莎士比亚写进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狄更斯在自己的小说中同样详述了霍乱肆虐的阴暗的伦敦,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库拉》中的吸血鬼亦是霍乱的化身。
瘟疫书写能以文学形式超越真实,触及人性、社会和历史等崇高的美学场域,因此备受文学家的青睐。
《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也记录了1918大流感痴意收割美国人生命的那场让美国人和社会都变得千疮百孔的灾难。
凯西·卡鲁斯(CathyCaruth)说过:“创伤与肉体的伤痛不同,无法简单地治愈。创伤的经历来得太快,太突然,以至于当时无法完全被理解,直到这种如噩梦般感觉一次次重复出现时,幸存者们才会开始意识到。”
同样,波特在《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中,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一次肉体的患病历程,更还是一次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
故事从米兰达的梦境开事,梦中她看到了死神伴她左右,准备随时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给小说带来了一丝隐约的不安气氛。
身体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米兰达,却在意识中经历了“走向死亡的道路是布满痛苦的漫长路程”。
当她独自一人,“他一下子待在她身旁了,看不见,但是分明在场,一个幽灵,但是比他更生气勃勃”,而当她说出“啊,让我再看你一次”时,亚当又消失了。
1918年,作家波特在丹佛工作期间感染了流感并且一度病危,医生认为她必死无疑.
她当时在《落基山新闻》报工作,报社一度还为她写好了讣告。而她的家人,同样以为她必死无疑,已为她准备好了葬礼。
当时,作家波特连续九天40度高烧,所有的病痛折磨,所有的感触和的痛苦,都被波特写进了《灰色的马,灰色的骑手》。
病痛的折磨在小说主人公米拉达的潜意识里,波特这样写道:“我巴不得在寒冷的山上雪地里……凛冽的寒风冻得她骨头都冰凉……”
虽然最终波特幸运地活了下来,却不得不面对比病痛更可怕的伤痛:她的爱人却被流感夺去了生命。
正如小说中的米兰达从流感中死里逃生,才得知一直悉心照料她的爱人亚当因流感死于兵营的医院里。
失去爱人的痛苦让“她那颗冰冷、麻木的心对自身也绝望地战栗”,甚至连出院后购买的物品都是“一双没有搭扣的灰色羊皮长手套,两双边上不绣花的灰色透明丝袜。”
作为幸存者的她感觉不到一丝生的喜悦,世界犹如一片死灰。
作家波特
尽管没有详实的资料书写美国1918大流感下社会的万千形态,但从波特的《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我们依然能读到美国的社会慌乱与疼痛。
对当时的美国疫情下的社会,文中人们无时无刻谈着“大流感”“传染病”“瘟疫”……
尤其是主人翁米兰达发病时与房东的对话。
米兰达说:“我猜想是流行性感冒……”
房东太太惊叫着:“这是瘟疫啊,是瘟疫,到处都是哭声,到处都是死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18大流感下,美国其实到处都是“死人”,说明疫情十分严重。
米兰达和亚当约会时,亚当对她的,也透露出美国疫情社会的真实场景。亚当说:“……反正那儿人像苍蝇似的死去。这种古怪的新疾病。
而房东太太的惊叫,说明当时美国社会的恐慌与绝望的普遍存在。
小说中,波特写到:“没有救护车、没有床位,到处都缺医少药,戏院、商店、饭店都关门了,街上整天都是出殡的队伍…殡仪馆已不堪承受……街上都堆满了尸体………”
这一疫情下的真实情景再现,与方方《武汉日记》中描写的,不但极其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1918年旧金山的一名警察
小说中,关于疫情真相,波特通过米兰达的遭遇,还原了那时代,美国的“甩锅”。
文中,米兰达听办公室的人聊天,大家对传染源众说纷纭:“德国佬干的……德国佬干的……不信吗——军方说,德国潜艇将病毒偷带入港口……不是不是……是德国的间谍把细菌喷射到空中……”
此外,在另一个场景,波特通过一个医生的感叹,再次说明美国1918对疫情的“甩锅”情形:“米兰达……你不知道?……就是那些可恶的伊斯兰教徒……在黑暗的角落…释放的病毒…”
这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不为遗力地栽赃陷害中国如出一辙。
由此,“甩锅”不是美国当下的“创造”。
而是,其“固有的传统”。
对美国政府的“担当”与“作为”,波特借助小说,对美国的所作所为,以及美国的应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当时,由于欧洲战事正紧,美国有限的医疗资源、医护人员等,都被征召到军队服役,导致整个美国社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缺医少药,大部分人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为应对瘟疫,美国政府:“政府所做的除了关闭一些人群密集场所,最热衷的就是出台各项法令来规范民众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严禁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或吐痰…外出必须带口罩…”
此外,在防疫方面:“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战时严格的新闻审查,如大流感这种负面的、有损士气的新闻是不能被发布的,公众无法得知疫情的真实情况,只能在各种流言中胡乱猜测。”
美国民众只能在政府的掩饰和无能中对抗着致命的大流感,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性地经历了战争和疾病的双重创伤。
波特在小说中虽然只描绘了米兰达的个人遭遇,但她的遭遇也是每个美国人的遭遇。
1918流感中的士兵
综上,《灰色的马,灰色骑手》通过作者自身经历,描绘了美国1918大流感下的“武汉状态”。
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真相。
对此,波特借小说主人公米兰达之口评论道:“尽是欺骗、撒谎”。
这就是瘟疫对头脑和心灵造成的危害……亚当,你可不能撇开这两样东西啊———它们的影响比对肉体的危害更糟。”
这就是美国1918大流感真相,也是美国面对“瘟疫”下民众的“生死存亡”的“无动于衷”的真实再现。
因为,在“天赋神权”的“山巅之国”看来,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与政府无关。
参考资料:
《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创伤叙事、见证和创伤文化研究》
大疫当前,当我们安安静静宅在家里时,有多少医护人员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在“战疫”一线不计生死、没日没夜地跟病毒做殊死搏斗。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更是这座城市的英雄。
武汉市第九医院护士张文珍,今年40岁,1月22日被调配到该院发热门诊工作,这是她最近一段时间写下的心情日记——
我最害怕的是
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当医院确定为全市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后,1月22日,我来到了发热门诊。当瘟疫在这个雨雪不至的暖冬蔓延开来,当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人人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事态的严峻时,我也害怕了,我最害怕的是我如果稍有不慎,会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但我不能不上,我不上谁上?
看到病人无助的样子
我流下过心酸的眼泪
我每天在发热门诊工作,亲身经历了很多事情,看过太多悲欢离合。面对很多的发热病人,看到他们无助的样子,我流下过心酸的眼泪,心里五味杂陈。我也备感焦虑,也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看到同事满脸的疲惫和干裂的嘴唇
心疼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我也想取得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要知道,我们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穿上隔离服就是6个小时不能喝一口水,不能上厕所,我们有的同事只好用尿不湿。而且眼罩戴上去视物很模糊,看不清楚,这些都是病人所体会不到的。
我记得有两次看到发热门诊王县平医生脱下防护服,就跟我说要用酒精洗两遍脸,一边洗一边说:“我看诊时,人一多就忙得顾不上自己,有几次面屏快掉下来了,还是病人提醒我赶紧调整好的。”看到他满脸的疲惫和干裂发白的嘴唇,我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病人的感激和支持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艰难时刻,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关心如约而至,还收获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捐助,这一切都让我满怀感恩!这样的情感使我永生难忘!
从这些事,我也渐渐地明白,大多数病人还是理解了医护人员的辛苦,也正是有了这些感激与支持,我们才有了前行的动力。
立春,阳光照在我身上
我感到温暖
2月4日是农历正月十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个立春之日。天气渐渐转暖,偶有阳光从窗外透进来,照在我的身上,感到些许的温暖。
也许我们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降服病魔,但我也坚信全国上下与我们武汉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尽快迎来转机,让武汉走进温暖的春天里。
02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普通感冒发烧、流感也都可能接踵而来。但我们分不清楚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该如何护理和应对?
张文珍护士还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分享了她的预防保健心得,可在日常和感冒发烧初期进行预防和护理,供参考——
在疾病初期护理很重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当身体出现了畏寒、低烧时,我建议大家可以这么做:
1.立即浴缸泡澡(水温尽量调高一点,只要身体可以耐受就可,时间20分钟,不超过30分钟)。
普通人连续泡澡3天,当人躺在40多摄氏度的浴缸里的时候,病毒是会很难受的。如果前3天护理得好,是可以大大减轻发烧症状和缩短病程的,减少和减轻疾病并发症,将病毒扼杀于萌芽状态。
2.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消炎杀菌)和金桔水更佳。
3.注意开窗通风,尽量不开空调。即使开空调时间最好不超过3-4小时,晚上睡觉之前把没有人的房间和客厅都开窗通风,卧室窗户也可打开一些,只要风不对着人吹就可以。
4.要休息好,早睡早起。
5.老年人或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谨慎泡澡。泡澡中如果出现头晕胸闷,立即停止泡澡。
来源: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闵小丽 毛茵 通讯员:刘颖栗 编辑:王戎飞 校对:王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