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后勤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1 08: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后勤日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当:
"1. 明确日记的核心与目的 (Define the Core and Purpose):"
"后勤工作的具体内容:" 你想记录的是哪个后勤环节?是物资采购与管理、场地布置与维护、设备保障、餐饮服务、安全保障,还是人员协调等其他方面?日记需要聚焦于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后勤工作内容。
"记录的目的:" 你写这篇日记是为了记录工作流水、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工作方法、向上级汇报进展,还是仅仅为了个人记录和反思?明确目的有助于你决定记录哪些信息、以何种角度和语气来写。
"2. 抓住后勤工作的关键要素 (Capture Key Elements of Logistics):"
"时间要素 (Time Element):" 准确记录日期、时间。后勤工作往往有很强的时间性,比如物资的截止时间、任务的完成时限、会议的安排等。
"事件要素 (Event Element):" 清晰描述发生了什么具体事件。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完成了什么任务?遇到了什么困难?组织了什么活动?事件是日记的主体。
"过程要素 (Process Element):" 简要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策划的?如何执行的?遇到了哪些步骤或环节?这个过程能体现你的工作思路和行动。
"结果要素 (Result Element
后勤抗疫日记|致敬后勤抗疫中的点点微光
致敬后勤抗疫日记致敬后勤抗疫中的点点微光
面对疫情,校园里的后勤职工始终坚守普通岗位、默默奉献,千千万万的“他们”用点点微光,汇聚成星辰大海,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
01
通讯服务公司电话班维修员侯茂森,从3月份开始负责主校区北门的消杀工作。封闭期间,每天一早他就到达北门开始做消杀前的准备,消杀机重达几十斤,再加上背着装满消毒液的水箱扛在身上,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一天下来肩膀上都是红红的勒痕,胳膊也累的抬不起来,身上穿的衣服被混在一起的汗水和消毒液染成一片。随着保障车辆进校需求的不断增加,侯茂森除了早上和中午对保障车辆的消杀外,还要负责餐饮采购、商品物资等货车的消杀工作,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工作不停歇,同事们关心地递上热水,他说:“不行、不行,喝水多了要上厕所,这防护服穿一次不容易。”02
党员职工程松,在忙完本职工作后就到菊园食堂取餐点做志愿者,每天负责菊园餐厅门口盒饭拉运和秩序维护工作。早上6点半到岗,每天七八个小时的送餐、搬运,让他嗓子哑、腰腿酸,浑身疲惫。5月8日,程松又接到人才公寓健康监测点的送餐任务,他立刻与同事们一起开着装满盒饭的三轮车,一日三餐准时送达,他说“能让同学们按时吃饭,这是后勤人的使命。”由于封控在校不能回家,程松上三年级的女儿独自在家上网课,在医院工作的妻子中午回家一趟给孩子做顿饭。因为担心孩子安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看情况。有一次,程松实在放心不下独自在家的孩子,悄悄打开摄像头,
看到9岁的女儿脖子里挂着钥匙和核酸检测二维码、自己准备下楼做核酸的时候,心酸又欣慰。程松作为2000余名住校保障后勤职工中的一员,舍小家为大家,克服疲劳,连续作战,奋战在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03采购部副主任高庆威,负责饮食原材料的采购工作。5月4日凌晨4点,当最后一车紧急采购的物资终于到达学校,他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下,在办公室支起行军床稍作休息,又起身前往北门,投入到一遍又一遍的消杀、协调、转运。5月5日“停止堂食”后的7个小时里,高庆威与同事们多方联络,统筹协调可靠货源,一家家找,一点点凑,从晚上9点到凌晨2点,20万个餐盒、15万个打包袋、15万双一次性筷子已经陆续开始运送。每天凌晨3、4点的作息、连日来不到2小时的睡眠,他不知疲惫地在采购一线工作,“特殊时期,我们自己多做一点,也许疫情就能早一点稳定”。
04
东校区学2楼保洁员樊书敏,封闭管理期间每天4点多起床、
连续15个小时不停歇,每天运送的垃圾多达40大包,
工作井井有条,时间精确到分,每天6次消杀,酒精、84分开消杀,中间再穿插其他工作,
双腿常常累到没有知觉。宿舍楼内的卫生间堵塞,维修人员又进不来,樊书敏就借来工具按照维修人员的“线上指点”进行疏通,只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整洁的生活环境。
凝聚微光,便成星河致敬每个全力以赴的你!
来源 | 后勤数字化服务中心新媒体团队编辑 |陶根寅审核 | 李林格监制 | 马文亚
后勤抗疫日记|餐饮保障之供餐篇
后勤抗疫日记饮食人的24小时
疫情来袭的五月,复杂严峻的形势。郑州大学从5月4日零时的校园全封闭管理到5月5日19点的全员静态管理,学校当即决定
“停止堂食、打包取餐”,后勤饮食服务公司立刻调整供餐方案,距离5月6日的第一顿早餐仅剩12个小时,全体封闭在校的饮食人成为了
“和时间赛跑的人”。
彻夜准备的12小时:很难,但要快一点“停止堂食、打包取餐”,五万余名学生的套餐,对食堂意味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工作量。饮食原材料提前储备充足,但一次性餐盒不够怎么办?采购部连夜加急购买补充库存,但全市静态管理使得物资运输成为难题,最终连夜从洛阳调配了一批物资。深夜11点,松园快餐厅食堂主任王松长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嵩阳食府薛青松等食堂工作人员撸起袖子、干得火热,
把一箱箱一次性餐盒扛进食堂仓库直至次日凌晨1点。
饮食人在夜色中工作
受限于打包取餐的形式,馒头量和米饭量的准备工作激增。凌晨2点已经在开始着手蒸馒头了。
人工和面不停歇,和面机连续运行一夜,一台蒸箱40分钟仅能出锅500个馒头,食堂人员分工配合,彻夜连轴转。早上7点,40000个馒头已经准备完毕。同样在夜晚奋战的还有米饭生产线的人员,组长陈帅家凌晨4:00便和5名在校员工加足马力蒸制米饭,
机器不停人不停,一直到当天下午18:00,14个小时生产了600锅共计18000斤大米,是平日米饭供应量的整整一倍。米饭蒸好还需要配送至各个食堂,面对巨大的供应量,平时足够正常使用的200多个保温箱也需要回收清洗消毒后循环利用。
“蒸米—配送—回收—清洗—再装箱”,14个小时内米饭生产线人员不知道重复这一流程多少次。
加量制作馒头米饭
打包取餐的9个小时:快一点,再快一点由于接到静态管理通知的时间已经是晚上7点,采购部即便连夜到批发市场采购蔬菜也可能无法满足第二天的早餐,于是饮食服务公司只得调整早餐品种,利用库存的原材料进行备餐,“
品种不多,但要保证学生吃上饭”。5月6日早上,彻夜奋战的饮食人,又一次投入到早餐供应工作,早上6点半准时将足量的热菜热饭备齐,7点已经陆续有学生打包取餐。这是封闭管理的第一顿餐,但饮食人不敢松劲。上午10:30,各食堂陆续开始午餐供应,
逐渐升至31度的户外气温、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热腾腾的饭菜,售餐员的衣服很快被浸湿。随着核酸检测的陆续完成,食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而食堂售饭台移至餐厅门口后数量有限,饭菜从后厨加工制作、打包装盒到运送至餐厅楼外售饭台的过程较平时花费的时间
三倍有余,供应处于紧张状态。看着长长的队伍和焦急的同学们,所有饮食人
心急如焚、彻夜未眠的准备工作在集中涌来的人流量前显得十分苍白,
“快一点、再快一点”,尽全力加速再加速盛饭、打包、搬运。早上9点半、下午13点、晚上7点,当看到最后一名学生拿上套餐离开时,饮食人才能有一丝丝的欣慰与满足。
防护服下的售餐员
反思调整的N个小时:吃上饭了,但还能吃好一点5月6日晚餐供餐结束,饮食服务公司书记拜凡、经理秦志远立刻组织副经理召开紧急会议,对供餐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同学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调整。在保证饭菜食品安全和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认真听取同学们对不同品种饭菜需求的建议,争取逐步在各园区增加饭菜供应品种、增加售饭摊位,尽可能缩短排队时间。同时,加大对供餐质量的监督力度,减少因人为因素和客观原因造成的供餐质量问题。拓宽意见建议收集渠道,在现场增加引导标识,减少因信息传递不及时、解释不到位等不尽人意的状况,尽全力为同学们解决就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责任与初心“封校期间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们吃上饭、吃好饭”,这是全体饮食人肩上的重任和坚守的初心。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此,我们呼吁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有序取餐、做好个人防护,多体谅、多理解。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 | 后勤数字化服务中心新媒体团队编辑 | 陶根寅审核 | 李林格监制 | 马文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