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风娃娃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1 14:26

写作《风娃娃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风娃娃日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能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具童趣和想象力:
1. "抓住核心概念:风娃娃" "明确身份:" 风娃娃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热情,但有时有点“傻乎乎”或“急脾气”的小精灵。你的描写要体现它的“娃娃”特质——活泼、天真、善良,但也可能缺乏经验。 "拟人化:" 这是关键!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风娃娃人类的情感、思想、行为和语言。它会有喜怒哀乐,会观察世界,会与人或其他事物互动,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烦恼”。
2. "围绕“日记”形式展开" "日期和天气:" 每篇日记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日期,甚至可以模仿真实日记写上天气(如:今天刮起了快乐的东风,天气晴朗)。这能增加真实感和趣味性。 "分段记录:" 可以按日期分段,或者按风娃娃经历的“事件”来分段,清晰展示它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人称视角:" 使用“我”来叙述,这是日记最常用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代入风娃娃的角色,展现它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
3. "构思日记内容(风娃娃的一天/经历)"

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相守的日记

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相守的日记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晴|

下午两点四十分,孩子推门而出,动作干脆,像一阵风掠过夏末的阳光。我原以为他两三个小时就回来,便趁这空档小憩片刻,醒来读几页书,心安理得地等待。可时间悄悄滑过快四个小时,暮色将至,他仍无音讯。

我心里开始打鼓:是沉迷游戏了?被人骗了?还是和谁走远了?十四岁,像一只刚刚试飞的鸟,翅膀刚硬,方向未明。我坐不住了,起身奔赴大唐西市。

两家游戏店,一家一家找,不见他的身影。联系他常玩的王同学的妈妈,起初说孩子在家,是姥爷告诉她的;再追问,又说老人在外,联系不上。我站在西西弗书店门口,空调风从头上吹下,心里哇凉哇凉,担忧渐渐生出猜疑的藤蔓——他们到底去哪儿了?做了什么?为什么不说?

可即便在找他的路上,我还是顺手给他买了几样小东西:一个能敲出空灵音色的口袋鼓,一副陆军棋,一套可以动手敲打的八大行星探索模型,还有两个捏起来解压的汉堡书。我也给自己挑了两本喜欢的书。

——哪怕他让我着急,我也舍不得他不快乐。

晚上6:53,大姐微信弹来:“孩子回来了。”

我松了口气,立刻从书店离开,骑上自行车,风一样往家赶。袋子里的礼物轻轻晃荡,像我起伏又稍得安顿的心。

近七点半到家。饭后,他坐下来写作业,我坐在对面看书。他有时抬头说:“妈妈,你就坐这儿看书。” 我便不动,静静陪他。中间休息时,我轻声问:“下午去哪儿了?”

他答:“印象城。” 语气轻描淡写,像说“下了楼买瓶水”。

我忍不住念叨:“以后去哪儿,跟妈妈说一声好不好?我跑来跑去,心里急得慌。”

他沉默,眼神躲闪,态度依旧:不愿说,也不愿被管。我别的话到了嘴边,又只好咽下。

后来我瞥见他手里攥着一个美团共享充电宝,心里“咯噔”一下——这东西,通常不是给人充电的。我问他是不是还带了备用手机。他立刻摇头:“这是帮王同学刷的。”

可我清楚记得,下午联系王妈妈时,她先说孩子在家,再问就说联系不上。两个孩子,究竟在不在一起?去了哪儿?做了什么?到现在,依然是个谜。

我明白,十四岁的少年,心里早已悄悄长出对自由的渴望。他想走远一点,想不被追问,想拥有自己的秘密。这些,我都懂。

可作为母亲,我心里始终悬着四个问题:

他去哪了?

在做什么?

和谁在一起?

几点回家?

这四件事,不是控制,是牵挂。

只要他愿意说,我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拦,更不会追着盯。孩子当然要独立,可独立的前提,是信任与沟通。我不怕他飞,只怕他飞得不知方向、摔得无声无息。

这阶段太关键了——一边是性格与三观的行成期,要引导他明辨是非、结交良友、诚实守信;一边是中考倒计时,时间如沙,稍纵即逝。我们为他铺了路,可有些事情要他自己做。若他浑然不觉,不珍惜,不努力,我作为妈妈,总不能替他学替他去中考。

说到底,不是想攥紧他,而是希望他在关键处不走弯路,将来能真正自由地奔向他想要的人生。

最近他一直睡我的大卧室。起初是因他房间空调坏了,修好后却不愿搬回,还常常反锁门。深夜一两点,我仍听见他在房间里低语,怀疑他藏着手机,熬夜打游戏,昼夜颠倒。

我担心的,不只是成绩,更是习惯——一旦陷入“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恶性循环,再想拉回来,就不容易了。

我坚持让他搬回自己房间,不只是为空调不对床头、温度更可控,更是因为那间房门不能反锁,我能随时进去,帮他关空调、盖被子,也能及时发现异常。

可他激烈抗拒,情绪失控,甚至吼出“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那样伤人的话。

那一刻,我心在哀叹。 大脑却又在想办法。

很快,我选择先退一步,换一种方式沟通。

我平静地提出条件:今晚交出所有电子产品。

他犹豫片刻,点头。

我一一检查,果然,在书包夹层里,翻出另一部手机。

我轻轻收下,又说:“门,不要再反锁了,好吗?半夜我好进来关空调。”

他也答应了。

我回到他的小卧室,躺下。夜很静,心却翻涌。

想到从小把他抱在怀里,哺乳、哄睡、陪读、看病、接送、给他买东买西、带他去玩去看世界……真是付出无数心血,如今却迎来一个行踪不明、说话刺耳、情绪不稳定的青春期少年。

委屈、疲惫、无力感,一齐涌上。

但我知道,作为母亲,必须内心坚韧,才能不被气垮,不被失望吞噬,不被一句句“疯话”击倒。

还好,我是个会转念一想的人。

我忽然想: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啊!

一天到晚有那么多作业也要写,被管作息,连看本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他也有压力,有委屈,有无法言说的孤独。也许他攥着充电宝,是因为朋友需要;也许他锁门,只是想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也许他吼叫,是因为他也不懂怎么表达痛苦。

而我呢? 我何尝没有在他面前失控过?何尝没有歇斯底里地吼过?何尝没有用“为你好”当借口,把紧迫感压在他肩上?

我们都在学——他学着长大,我学着收放自如的管教。

爱,是根基;信任,是路标。

我不求他立刻懂事,只愿我们彼此多一分理解,少一分伤害;多一分耐心,少一分对抗。

他说:“开学后,我就搬回自己房间。”

我相信他。

今天,我们的相处不够完美,今天,我的孩子还不够懂事,但我心里其实藏着很多他的好和他的了不起。我想我会尽心守护他成人,尽量引导他成才。或许,他在走过青春期的懵懂和不羁,压抑与失落后,真的会成长为一个自尊、自见、自洽、自愈、自爱、自渡的大男孩儿,真的会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八二三”台风档案:绝版小学生日记

《阿天讲古》142

《岁月随想》42

(写于2023年8月)

1959年“八二三”台风重创闽南沿海,编号5903台风是福建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台风之一,堪比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每年都会来,有时还接二连三,如1959年8月底9月初,十二天之内竟有三个台风连续登陆福建,登陆点分别为厦门、惠安和连江,破了历史纪录,其中有两个风力超12级,包括可怕的“八二三”台风。

老夫平时喜欢关注台风的动向,今年第5号超强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直奔漳州却突然转向泉州,让漳州虚惊一场,而后又远征华北东北造成严重水灾。台风期间,我应景写了两篇关于“杜苏芮”的随笔,反响不小,超乎预料,阅读量数万,也引起我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老同学共鸣。他看完文章后特地翻出了小学三年级的日记,把当年“八二三”台风时写的两则日记拍成照片发给我,以9岁的视角记录那场百年一遇的风灾。这本堪称文物级的日记,经过文革浩劫还得以保存,真不容易!今天特地让大家分享这两则稚童的台风日记:

1959年8月23日日记

文物级孩童台风日记

两则孩童日记摘录如下:

8月23日 星期日

我早上一起来看,真是“世界大变”。我一问,才晓得昨天晚上起了一阵十二级的大风,我一看食堂倒了,操场上的工棚也倒了,我又听说厦门房子倒了许多,死伤不少,码头上船也沉了很多,现在还有鱼(渔)民不知下落。

8月24日 星期一 晴

我到学校一看六年级的教室全部破产XX(玻璃?),在(再)来,我们教室也破了不少,我想一定要延期上课了。南普tuo(陀)除了鼓楼以外都没有坏。

我这位同学真了不起,第一,9岁就在写日记,这在当年少有;第二,语言通顺简练没有空话,根据看到的和听说的做了真实的记录:“我一看食堂倒了,工棚也倒了”,“听说厦门房子倒了许多,死伤不少,码头上船也沉了很多,现在还有渔民不知下落”,“南普陀除了鼓楼以外都没有坏”,是不可多得小孩版的《史记》;第三,没有大跃进年代流行的口号,那时大人孩子都很难免俗;第四,历经沧桑,尤其是在日记会给人带来横祸的特殊年代,还能记录和保存日记,难能可贵!

历史上今天,还有一个著名的“八二三”炮战,对这两件事我都留有印象,因两者日期一样只相差一年,特别好记。

1958年炮轰金门期间,漳州市区上空曾出现几次激烈的空战。抬头仰望,双方战机像蚂蚁大小在空中相互追逐格斗,十分精彩,不断兜圈,有时还会拉起白烟,为了加速追击,飞机还会扔下副油箱,误以为是在扔炸弹。

第二年,“八二三”台风登陆厦门,漳州市区也受重创。我记得那天夜里台风呼啸,不时刮飞屋顶上的瓦片,造成家里到处淋雨,眠床上还放了脸盆来“承水”。一早起来,风已经小了,我出门到中山公园一看,很多树木都被刮倒,树上成熟的龙眼一扫精光,全掉落树下,我顺手捡了一布袋回家吃。厦门首当其冲,受灾更严重。三姐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厦门卤化厂,厂址在厦禾路海边,那时筼筜港直通外海,厦禾路边上有不少渔船码头。三姐过后描述,台风风力极强,她在厂区路上走,差点被刮到海里。大哥在双十中学任教,双十山上有座体育馆兼礼堂,之前叫虎豹体育馆,据说是华侨巨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建,也在这次台风中被刮倒。我在那念书时,礼堂只剩前楼,叫北望楼。

823台风摧毁鼓浪屿菽庄花园

823台风历史照片

查找气象资料:这次台风原预估风力不大,预测在汕头登陆,却突然改变动向,风力也骤然大增,一个左拐,直接从厦门登陆,这是始料不及的。登陆时风力12级以上,风速最大阵风17级,又赶上天文大潮,市区淹水,集美海堤被击溃,巨树连根拔起,厦门漳州沿海灾情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惨重,给经历过的人留下了恐怖的记忆。至今,福建再没有一个台风的破坏程度超过它。福建全省共有776人死亡、996人失踪(大多数是厦漳泉沿海渔民)。

台风能造成如此惨痛的伤亡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探测手段、对台风情况一无所知,导致所有人事前毫无准备,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市民在台风来临前都是不知情的状态,直到狂风大作才意识到大难临头,然而为时晚矣。居然还有很多渔民在22日晚上出海捕鱼,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这是福建省遭遇的最严重的台风灾害。

满目疮痍的受灾场面

当今依靠先进的卫星和大型电子计算机对海量的数据分析计算,在台风刚生成时,就能较准确地预测台风的路线和强度,做好防台准备,减少损失。这次“杜苏芮”台风虽预测登陆的方向有变,但也在最后几小时前做出了准确的调整。

说起我这位同学,他从小就不是平凡之辈,我是在1962年读双十中学初一时认识他,两人同班同桌,又是同姓本家。他家住厦大,要在学校食堂寄膳,中午时两人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成了好朋友。他天生聪明又勤奋学习,功课拔尖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也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每次考试前,我们常爬到后山树上,一起边玩边复习,语数英不在话下,连历史地理生物都不放过,常常你问我答,容易记住复习内容。他兴趣广泛,佩戴冲锋枪的德国士兵画得惟妙惟肖,又精通二战苏德各种战斗机轰炸机名称特点,让我佩服不已。可惜只同窗一年,我就转学回漳州。

双十中学1962级初一(6)班集体合影

文革期间双十中学已改名厦门八中,福建省揪斗走资派的八二九造反运动从这里爆发,同学们都投身革命运动,而我这位同学却置身事外,潜心看书。1969年,被上山下乡大潮卷到闽西武平山区,繁重农作之余仍没有放弃自学。而后父母下放,他迁移插队地点,在龙岩(新罗)又插队两个地方,先后下乡三个大队,可能成为当时下乡最多处的知青。我在煤矿时,他从雁石来找我,还随我深入漆黑的井下,由此体会阳光的可贵,我也到过他插队的大队,下乡期间,他就有成就,翻译了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书。不久他补员回厦门,在厦大图书馆当图书搬运工,享受重体力45斤的粮食定量。

何笑松70年代翻译的科普书何笑松70年代翻译的科普书 何笑松70年代翻译的科普书

七七年高考改变了他的人生,上帝赐福给有准备的人。据说他以厦门最高分数考上复旦大学生物系,进而读硕读博,成为文革后最早的一批博士。而后又受邀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教授,业余还经常在《返朴》公众号发表疫苗研发等医学科普文章。

前不久他回国探亲,特地到漳州来看望我这老同学,共同回顾年轻时在一起的时光。从他儿时日记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从小就与众不同,虽经蹉跎岁月,终成大器就不足为奇了。

同窗同桌,半世纪后重逢(2016年)

2023年老同学相会于漳州

老同学漳州古城留影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