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挑选《打击传销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2 00: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打击传销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说服力且符合主题: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观什么?感什么?"
"“观”的是什么?" 这里的“观”可以指具体的纪录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政府宣传片、相关书籍、或者亲身经历/听闻的案例。你需要清晰地说明你“观看”了什么内容。如果是某个具体作品,可以提及作品名称。
"“感”的是什么?" 这是观后感的重点。你需要写出观看后内心的感受、思考、启发和态度。是对传销危害性的认识?是对受害者遭遇的同情?是对骗局的警惕?是对打击传销行动的支持?还是对如何防范传销的思考?
2. "深刻理解传销的本质和危害性"
"定义清晰:" 简要但准确地阐述什么是传销(注意区分合法的直销与非法的传销,观后感通常聚焦于后者)。
"危害分析:" 这是观后感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传销的危害:
"对个人:" 财产损失、精神折磨、信用破产、家庭破裂、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对家庭:" 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和未来。
"对社会:"
扯去传销的画皮
传销,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经济犯罪。今年7月到8月,四名大学生由于误入传销陷阱,骤然失去了生命。悲叹、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传销为什么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人的身心?为什么能让无数人飞蛾扑火,难以自拔?它是如何将人们一步步诱入陷阱的呢?
欢迎关注:与民同心、为民守护——“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年终特别节目:扯去传销的画皮。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将为您盘点七大传销骗局,揭秘最传统、最泛滥、最无耻、最“时髦”、最隐蔽、最狡猾和传染最快的传销骗术,带您看清隐藏在美丽炫目光环下的一个个肮脏陷阱;教您在遭遇传销陷阱后,如何防范和自救。
《草木人间》有感:传销是罂花,却妆点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请大家先思考下这个问题:
看完影片中吴苔花前后的变化,你觉得她花(被骗)的钱是值得的吗?我就曾参加一个培训,他不是传销,但形式很像,费用也颇高,和吴苔花的花费不相上下,获得的效果也类似,很多同学觉得很值得!
2014年正在创业的时期,被介绍参加一个做团队管理的培训课程,是熟人介绍的,说学员必须是有十人团队以上的管理者,听着挺高大上,去试听了一下。在一间看似档次还不错的酒店宴会厅,近150人参与者,还有很多以前的老学员做教练,对每个人都很热情,课程中很关注人的情感,鼓励大家讲述自己的困惑、挫折和问题,鼓励其他学员给讲述者以拥抱,对其安慰和鼓励;培训过程中进行感情的培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学员之间握手、打招呼、说信任他人、相互拥抱;会做些游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去,时而扮演领袖,显得庄重、排场,时而扮演做色情服务的人妖,显得低贱、下流;中间还会有些娱乐环节,把会场氛围营造成酒吧一样,让大家在其中尽情跳舞。回顾一下,这些好像和管理培训没什么关系,但当时并没什么人抗拒,这是为什么呢?一大群人在晚上十点的时候,聚在一个高喊“我有信心,我是最棒的”,你会感觉像是在搞传销的洗脑吧,主讲者明确地说,这就是洗脑,你们的脑袋有太多不健康的东西,来这是该给你们洗洗,让你的精神家园变得干净一些;因为疲于生活,追求房子、车子、票子,追逐名利,有多少人关注过自己的情感,关注过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功者寥若星辰,大多都是平凡人,他们享受过被簇拥、被关注、被认可吗?
我们把自己遗失得太远、冷落得太久,一旦被别人拾起和关注,几乎很难抵抗,因为你觉得——很值得!《草木人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和传销的一些联系,本人曾在2004年夏天,不幸也曾进去过一次,地点是在天津武清的杨村,当时是暑期打工,他们以药厂招流水线工人的名义,把我们骗到那个地方,还好我警惕性比较高,在他们还不是那么严格的监控下,第二天就跑了出来,随身的衣物都没要,身上只有150元,跑回了家里;后来,在2009年的时候,一位前同事也误入传销组织,想拉我进去“发财”,我是苦劝没效果,他还是成了高级会员,幸好他在从北京去深圳参加他们所谓的全球大会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索性就在深圳找了份工作——在腾讯做了名开发工程师,现在生活很好。因为两次与传销组织的亲密接触,看到了参加传销对一个人影响,
从我的内心来说,有些人参加传销,真的过得比以前幸福,就其自身个体来讲,活得更像个人了!传销是骗钱的,这毋庸置疑!想靠它发财,要不是黄粱一梦,要么就身陷囹圄!传销的危害,在社会的各种报道中应该说不少见,大家对它都是普遍的鄙视,可真的误入其中,很多人为什么无法自拔,尤其现在的传销都是比较自由的,成员为什么会死心塌地地为其服务?这是值得我们社会深刻反思的!著名的拉古迪亚拷问,结论是一个人为钱而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而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传销是为了钱,所以我们就都觉得加入传销的人,被欺骗就是罪有应得?对他们的同情多出于他们被洗脑或被控制,我们就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金钱的向往那么痴迷?社会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否太过单一?
2014年,参与过创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待过一段时间,当时那条街上的咖啡馆基本没有空位,每个座位上的人,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总让我联想起传销中的人。当然,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创造社会价值一个消耗社会资源,但两者的精神状态真是神似!
哪方面抵抗能力弱,哪方面就容易被人利用。追名逐利,这注定是少数人成功的游戏,大家千军万马争着过这独木桥,失败怕是免不了如一江春水,有些怕是连桥边看都看不到,突然间有人在他们面前架起座纸桥,他们也就一拥而上了;社会的冷漠、歧视、压力,很多负面的因素,让人深陷其中,困苦不堪,日常适应了倒没觉得怎么样,一旦产生对比,很多人给以慰藉和安抚,受人尊敬、活得成就感,有掌声、有拥抱,你自然就产生错觉,人生似乎已经成功了,需要的只是维持这样的感觉,于是死心塌地。
参加那次培训体验,虽然与传销的形式很像,虽然已经过去10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它是有用的,是值得去做的。为什么呢?在参加那个课之前,我好像没有和陌生人拥抱的经历,熟人之间也极少,好像和父母也没有过,这种接纳别人与被别人接纳的感觉很棒,每个人都卸掉了防卫的铠甲,让自己轻松,且安全感更强了;在参加这个课之前,从未没去过舞厅,自然也就没有跳舞的经历,但在这课上,教练把氛围烘托到了,大家很自然地随着音乐放肆的瞎跳瞎蹦,没人笑话你,这种释放舒服的集体狂欢,体让人很享受;在参加课程之前,很少认真审视自己内心的需要,在意的是怎么让人看得起,怎么挣钱买车买房,换更好的车换更大的房,相比之下,课堂上教练更多的是引导大家关注自己,关怀自己,体谅自己;……,
真的有很多感触,那种氛围下,人真的是高级动物,相互之间隔阂很少,大家比较坦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我的感叹是,如果社会也这样该多好!人能不能只做最好的自己?能不能不被一个唯一的标准去衡量?人能不能不为一个目标而忽略自己?人能不能平凡也能被认可?人能不能在奋斗中也有理解和支持?人能不能多些团结友爱,少些冷落和隔阂?精神家园荒芜了,别人撒下粒种子,就会如获至宝,何况那种子开出的花是那么的艳丽多彩!曾从事过教育行业,接触了不少育儿理念,有个说女儿要富养,原因是说将来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被别人诱骗了。这个道理很朴实,想想也很对,如果你身在富丽堂皇之家,还会被房子而诱惑?如果你从小就随父母参加各种高级别宴会,你还会被上流社会生活而诱惑?你物质生活充裕,还会对金钱不折手段?我们自身家庭就是温馨友爱的,还会对别人的嘘寒问暖受宠若惊?为什么我们认为房子大才能感觉生活是幸福?为什么我们认为灯红酒绿、金碧辉煌、红毯、晚礼服才是成功人生的标配呢?
诱惑只对缺失的人有用!错误的诱因则是认知或者说是共识的错误!传销的组织者是有罪的,需要依法严办;而底层的参与者,多是受害者,是比较可悲。这种悲剧的来源不仅仅是组织者,社会的价值导向和身边人的冷漠都有份。
《草木人间》剧情前后是有矛盾的,剧中吴苔花面对儿子目莲的报警,咆哮着说她加入蝴蝶国际找到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这时觉得她好像是明白的,即使是让她把买产品(被骗)的钱当服务费来消费,她也是认可的;可到剧尾,当她知道这是骗局后,她又不认可了,我觉得她不单单是觉得被骗钱了,而是她被找回的自己又得不得不丢掉了。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影片中两次刻画了一个虫子粘在吴苔花的衣服上,第一次在茶园还很合理,第二次在传销租的宾馆,其实就有点牵强;而传销组织的名字叫蝴蝶国际,编制可能是想表达靠
传销去实现化茧成蝶终是一场虚幻吧!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你觉得吴苔花的这场遭遇,是值了还是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