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01: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杜甫诗集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见地、条理清晰的文章:
"1. 明确核心主题与切入点 (Clarify Core Theme and Angle):"
"不要泛泛而谈:" 杜甫的诗集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生活、家国、友情、自然等方方面面。你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你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主题或方面作为你的核心。例如: 杜甫的“诗圣”形象及其成因。 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如“三吏”、“三别”)。 杜甫在不同人生阶段(安史之乱前后)诗风的变化。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格律、炼字、意象等)。 选择一首或几首你最喜欢的诗,深入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提出中心论点:" 围绕你的核心主题,确立一个清晰、具体的中心论点(Thesis Statement),这将是你整篇文章的灵魂和主线。
"2. 精读原文,深入理解 (Close Reading and Deep Comprehension):"
"基于文本:" 一切分析都应建立在对杜甫诗歌原文的仔细阅读和深刻理解之上。注意诗歌的字、词、句,特别是关键的意象
杜甫的诗,在国学中被誉为诗史,峨冠愽带,空前绝后。掩卷长思悟道有四:风格沉郁顿挫,体式纵横捭阖,内容渊源流长,题材切合实际。
今人作诗词必以格律为正宗,余则自降三等,或不屑一顾,甚至贬如敝履。而杜甫墨韵法则,以"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称奇,如"三吏"“三别"等杰作。在体式上不拘一格,古体,格律,乐府,拗体,应有尽有。遣词造句上,开一代诗词精练,高妙,清逸之新风。
他是唐早期把现实主义思想,与各类体式诗赋表现形式完美结合的第一人,这个伟大创新,直接影响并促进了唐中期元稹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一扫当时文坛盛行糜丽浮艳之低俗习气,主张诗词应浅显易懂,通达顺畅,针砭社会痼疾时弊,讽谕世事参与政治。宏扬尧舜德化,继承爱民恤民传统,借鉴前辙戒奢奉俭。这些现实主义思想观,对诗词走出象牙塔,改变士大夫式的风花雪月、庸情俗爱内容,增加扩大反映社会矛盾,百姓困苦等新题材范围,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使得诗词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舆民情。
杜甫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晚年写下了大量反映百姓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和贫困生活,揭露贪官汚吏腐败和欺压百姓的黑暗事实。他的不朽之作,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库里的瑰宝,灿烂炫目,彪炳千古。
(作者:张浩程系山东诗词学会理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少年时的杜甫聪敏好学,能诗会赋,小有才名。
19岁时,父母催促杜甫参加科考,他却无心仕途,一心想着出去游历一番,长长见识,而这一游就是五年。经历了五年的游历,杜甫也有些玩够了,这时他又跟风去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落第了。科举落第后的杜甫,却并没有其他诗人落第后的那种失意。他觉得考不上,刚好继续游历。当时杜甫的父亲正在兖州任司马一职,杜甫便借由省亲的名义向兖州出发,途经泰山,于是写下非常经典的一首诗《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写出了泰山雄伟巍峨的景象,也写出了杜甫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这时候的杜甫心高气傲,豪情壮志,一点也不输李白啊!
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不知只是即兴而作,还是写完就忘掉了。杜甫的这次漫游,一晃又是五年,杜甫人生最珍贵的十年,就这样用来游山玩水了。等到杜甫29岁还乡时,已经不再年轻了。这时候,他结识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两家门当户对,不久便结为连理,杜甫与杨氏过了几年恩爱生活。
直到杜甫33岁时,在洛阳遇见了得罪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一见如故,杜甫那颗游山玩水的心再次被点燃了,于是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段游历。两人同游梁、宋,还会见了诗人高适,但天下没有不散的旅行,和李白离别后,35岁的杜甫来到了长安,想求取功名,这才真正告别了他“游山玩水”的人生上半场。
如果说杜甫的人生上半场,游山玩水,活得悠游自在。那么他的人生下半场,只能说是上半场福享大了,下半场只剩下颠沛流离,忧患半生了。
在经历第三次游历之后,杜甫已经人到中年,他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参加了第二次科考,但是这时的朝廷已今非昔比,杜甫再次落榜了。他不再像上次那样觉得无所谓,而是选择奔走献赋,继续坚持,而这一坚持便是十年,却十年不得志。这十年,杜甫经历了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他从不愁吃穿的公子哥,变得贫困潦倒。他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和老百姓的民间疾苦。
直到杜甫43岁时,才获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等职位。但悲催的是,没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后来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听说肃宗即位,就赶紧只身北上,投奔灵武。结果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在诗中写出了山河依旧,国都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又想起如今的自己流落被俘,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不知是死是活。他为国家,为自己,愁白了头发。
后来杜甫终于来到唐肃宗身边,肃宗感动于杜甫的投奔,给了他"左拾遗"这样一个八品官职,职务就是给皇上提意见,对杜甫这样耿直的人来讲,无疑是个容易掉脑袋的活。果然没过多久,与皇帝起了冲突,差点被杀头,幸好别人求情,被贬出去当更小的官。
杜甫看透了官场黑暗,不想再继续下去,便辞去了官职,投奔亲友,在杜甫草堂度过了安稳的几年。
杜甫的人生下半场,饱经颠沛流离,忧患半生,最后也是病逝在一条小船上。但是也正因为这下半场的忧患人生,他写出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他的诗里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使杜甫成为了真正的“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