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08: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张爱玲传奇》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见解深刻:
1. "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梳理书中内容、记录个人感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还是为了完成课程作业?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确定写作的侧重点。 "读者:" 是老师、同学,还是对张爱玲或这本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这将影响你语言的选择(是偏学术化还是偏个人化)、内容的深度和切入的角度。
2. "深入阅读与理解《张爱玲传奇》:" "核心内容:" 确保你准确理解了书中关于张爱玲生平、创作、思想、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夏志清)评价的关键信息。张爱玲的哪些经历、作品、观点在书中被重点提及? "作者视角:" 特别注意夏志清在书中的观点和评价。他是如何看待张爱玲的?她的优点、缺点、独特之处在哪里?他对张爱玲的评价是否具有代表性或争议性?理解作者视角是分析书的关键。 "关键事件与作品:" 提炼书中提到的重要人生节点(如成名、恋爱、流亡、晚年生活)和代表性作品(如《金锁记》、《
封面新闻记者 王卉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传奇性、最具才情、最摩登的女作家。她7岁写小说,12岁开始发表作品,23岁写就《倾城之恋》,轰动一时,流传至今。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小说,在上海文坛引起巨大的轰动。她的小说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有着“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让无数人沉醉其中,在她似乎不经意的文字中,共鸣、感动、震撼。
近日,张爱玲《传奇》《流言》两部书的初版重现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两书均使用了当年初版时的装帧和选篇,尽量还原原初的编排方式,让读者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张爱玲的才情,还能从书的封面设计和插图,看到一个被写作“耽误”的设计师。
《传奇》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于1944年出版,一经面世便轰动上海滩,4天内销售一空。书中收录了张爱玲23岁至24岁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由她亲自选篇,其中包含《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经典篇目。
在《传奇》中,张爱玲以一种十分冷静的态度,将纷乱烟火中的一点真心,写成传奇,写成人生。曹七巧、葛薇龙、白流苏……小说中讲的是她们的摩登爱情,也是每个人的细琐生活。
《流言》是张爱玲第一部随笔集,于1944出版,延续了《传奇》创造的热潮。书中收录了张爱玲23岁至24岁间创作的随笔散文。在这些文字中,她不仅谈论读书作画,还有日常生活记趣,以及姑姑与好友炎樱的轶事摘录。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而更有温度的张爱玲,了解她成名前后的所思所想。
成名于上海文坛时,张爱玲年仅23岁。这位旷世才女,骄傲又狡黠,时不时会冒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念头:“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很多人不知道,张爱玲是一个被写作“耽误”的设计师。《传奇》初版的封面就是由她亲自操刀的,“整个一色的孔雀蓝,没有图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点空白。”标题则由书法家邓散木题写。
而《流言》出版时,她又给了自己一个发行者的身份:自己找纸张,跑印刷厂,“郑重付刊”。《流言》中的数十幅插图由张爱玲亲手绘制。她画风别致,笔触细腻,封面则由她的好友炎樱设计。
张爱玲经常与好友炎樱都喜欢研究新潮服饰,两人经常身穿自己设计剪裁的“奇装异服”。据说,“她为出版《传奇》,到印刷所去校稿样,穿着奇装异服,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碧落)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
张爱玲的这些文字,让多少人读罢掩卷,久久思索,生出无限感慨来。
蒋勋说:“《流言》很给我一种文字和思想上的震撼。一种干净俐落得文体,一种诚实而不伪饰得想法观念。……写到了人性甚深之处,使人觉得文明的荒凉,觉得满眼繁华,只是一季匆匆的幻相。”
毕飞宇说:“《倾城之恋》当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它有它的世界观,具体地说,它有它的历史观。——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类的日常它坚不可摧,哪怕炮火连天,吃总要吃,睡总要睡,爱总会爱,孩子也还是要生。城可倾,爱不可倾,这就是张爱玲的孤岛哲学和孤岛史观,这是一种偷生的哲学。”
历经数十载岁月的磨蚀,张爱玲的文字愈发熠熠生辉。回过头去看当日的初版,”仍然具备‘再来’的魅力“,仍然可以从朴素淡雅的封面,细腻别致的插图中,去体味张爱玲的绝世才情,触摸她洞穿世事的有趣的思想和灵魂。《传奇》未完,《流言》不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张爱玲,出生贵族家庭,但因父母婚变而缺失母爱,家庭生活殊为不幸。但聪慧勤奋,多才多艺,在小说、散文、书评、考证、翻译、书画等方面均颇有造诣,是现代文学极具影响的大家之一。但婚姻不幸,命运坎坷,晚景凄凉……
其详细年表如下: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张爱玲1岁,其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2岁,随父亲张志沂迁居天津。
1924年,张爱玲4岁,母亲黄逸梵奔赴英国游学,张爱玲在姨奶奶的看管下开始私塾教育。
1928年,张爱玲8岁,父亲辞去职务并搬回上海,母亲也结束游学返回上海。同年,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
1930年,张爱玲10岁,插班到黄氏小学读六年级,并正式改名张爱玲。同年,其父母离婚,张爱玲仍和父亲一起生活。
1931年,张爱玲11岁,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结识好友张如瑾。
1932年,张爱玲12岁,母亲奔赴法国,张爱玲首次在校刊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
1934年,张爱玲14岁,父亲再婚,迎娶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张爱玲写出《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未发表。
1937年,张爱玲17岁,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因与后母争执被父亲拘禁半年。
1938年,张爱玲18岁,从父亲家中逃出,至母亲和姑姑处生活。同年,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39年,张爱玲19岁,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乱持伦敦大学成绩单入读香港大学文学系,结识挚友炎樱。
1940年,张爱玲20岁,以《我的天才梦》参加《西风》杂志征文,获第十三名荣誉奖。同年,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获香港大学两项奖学金。
1941年,张爱玲21岁,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张爱玲在围城期间担任医护人员。
1942年,张爱玲22岁,因战事影响中断学业,与炎樱一起返回上海,住在姑姑家中,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于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中国人的宗教》《洋人看戏及其他》等散文与影评。
1943年,张爱玲23岁,经亲友介绍结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5月,张爱玲在该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6月,张爱玲继续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结识柯灵,此后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初露锋芒。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The 20th Century)上发表文章及影评。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杂志上发表《金锁记》《更衣记》等小说、散文。
1944年,张爱玲24岁,1月,在《万象》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7月腰斩。2月,在《天地》发表《烬余录》,后发表《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散文。9月,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出版,四天后即再版,轰动一时。《杂志》编辑部多次举行《传奇》座谈会,张爱玲也出席了一系列作家交流会。12月,《倾城之恋》舞台剧在上海上演,反响热烈。胡兰成因仰慕张爱玲文名而前去拜访,两人日渐生情,纠缠不断。8月,胡兰成与妻子离婚,与张爱玲结婚。11月,胡兰成前去武汉接管《大楚报》,结识小周。
1945年,张爱玲25岁,散文集《流言》出版,并在《杂志》上发表《留情》《我看苏青》等小说、散文。3月,胡兰成回上海,坦诚小周之事。5月,胡兰成再次离开。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结束,胡兰成开始逃亡生涯。根据《倾城之恋》改变的同名话剧上演。
1946年,张爱玲26岁,2月,前去温州寻找胡兰成,发现胡兰成身边的另一个女人范秀美,失望而归,与胡兰成分手。同年,应桑弧编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两人也因此结缘。
1947年,张爱玲27岁,在《大家》月刊发表小说《华丽缘》和《多少恨》。6月,给胡兰成写分手信,正式离异。所作电影《太太万岁》《多少恨》上映。
1950年,张爱玲30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7月,应夏衍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文代会。
1951年,张爱玲31岁,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中篇小说《小艾》。同年,桑弧结婚,与张爱玲的感情无疾而终。
1952年,张爱玲32岁,离沪赴港,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作品,并结识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
1953年,张爱玲33岁,为生计奉命撰写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同年出版英文本和中文本。这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张爱玲34岁,《秧歌》《赤地之恋》出版。张爱玲寄《秧歌》给胡适请求点评,结下友谊。
1955年,张爱玲35岁,11月,张爱玲离港赴美,借居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与炎樱重逢,并一同拜访了胡适。
1956年,张爱玲36岁,2月,张爱玲前去纽英伦州的麦克道威尔艺术营居住,开始撰写英文小说Pink Tears,并结识美国剧作家赖雅,日渐生情,于当年8月结婚。申请到爱德华·麦克道威尔写作基金会为期两年的写作奖金。
1957年,张爱玲37岁,CBS上映电影《秧歌》。同年,母亲在英国病逝。《“五四”遗事》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发表。
1958,张爱玲38岁,申请到南加州亨享屯·哈特福基金会的奖金,住会半年。为香港的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0年,张爱玲40岁,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张爱玲41岁,因生计回香港发展,途中出访台湾,结识白先勇、王祯和等青年作家,后于香港完成《红楼梦》《南北一家亲》等剧本。从此时到1965年,为电懋影业公司创作、改编电影剧本多部。
1962年,张爱玲42岁,回美,与赖雅搬到黑人区的廉租公寓,相依为命。
1966年,张爱玲46岁,长篇小说《怨女》、Pink Tears(中文版)在香港《星岛日报》连载,并将《十八春》改写为《半生缘》。
1967年,张爱玲47岁,任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开始翻译《海上花列传》,并着手《红楼梦》的考证工作。同时,《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
1968年,张爱玲48岁,台湾皇冠杂志社重印张氏作品。
1969年,张爱玲49岁,任职于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张爱玲51岁,接受水晶先生专访,同年,从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2年,张爱玲52岁,移居洛杉矶,从此开始隐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53岁,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其小说、散文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54岁,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海上花列传》翻译。
1976年,张爱玲56岁,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并发表《三详红楼梦》。
1977年,张爱玲57岁,出版《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79年,张爱玲59岁,发表小说《色·戒》。
1981年,张爱玲61岁,出版《海上花注译》。同年7月25日,胡兰成于日本东京去世。
1983年,张爱玲63岁,出版《惘然记》。
1987年,张爱玲67岁,出版《余韵》。
1988年,张爱玲68岁,出版《续集》。
1991年,张爱玲71岁,姑姑张茂渊在上海病逝。
1992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张爱玲全集》。
1993年,张爱玲73岁,完成《对照记》。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被发现,享年75岁。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撒于太平洋。
注:本篇为蕃茄有声书人物传记《张爱玲》听书笔记。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