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13: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书香文化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既有深度又不失条理:
"1. 明确主题与范围 (Clarify Theme and Scope):"
"核心概念:" 首先要清晰界定你所理解的“书香文化”是什么。它不仅仅指读书本身,更包含了阅读的氛围、传统、精神内涵、社会影响等。可以侧重于某个方面,如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读书的社会价值等。 "选择角度:" 从中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或切入点来写。是分享一次阅读体验?论述书香文化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营造书香氛围?还是分析某本书如何体现了书香文化的精神?明确主题能让你的作文更有焦点。
"2. 深入阅读与思考 (Deep Reading and Reflection):"
"选材:" 如果你的作文需要结合具体书籍,务必选择与“书香文化”主题相关的、你真正有所感悟的书籍。可以是经典名著、文化名人传记、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甚至是记录阅读生活的小品文。 "笔记功夫:" 优秀的读书笔记是作文的基础。在阅读时,不仅要记录情节梗概,更要注重: "关键信息:" 书中关于阅读、知识、文化传承的论述或描写。 "个人感悟:" 书籍内容触发了你哪些思考?与你自身的经历或观察
书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卷帙浩繁的书籍中,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穿越时空。古往今来,无数优秀书籍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拓宽胸怀,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全民阅读”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纳入宏伟蓝图。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注重读书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孔子倡导“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好学精神,朱熹传扬“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的治学精髓,道出读书乃是治学修身的基本前提、是涵养品格的首要方法。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会更加厚重、更为深邃。
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在修身养志中增长才干。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高度重视学习,坚持不懈建设学习型政党,依靠学习创造辉煌历史,依靠学习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是读书的典范,他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即是立德”,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党员、干部应当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读书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同时,既要读“有字之书”,向书本学、向前人学,又要读“无字之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
青少年要养成阅读习惯,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古语有云,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要以“手不释卷”的好学、“韦编三绝”的勤奋、“但求甚解”的钻研,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素养,改造思想、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特别是通过读书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善学善思、真学真信。毛泽东同志曾谈到,“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广大青少年要勤学苦读,从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信笃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一个人才能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政党才能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一个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社会都要参与到阅读中来,让浓浓书香飘荡在神州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
将每年的4月23日正式确定
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又称“世界图书日”。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
100多个国家都会在这天举行
各种关于读书的宣传活动,
鼓励人们阅读,希望散居世界各地,
无论是男女、老幼、还是贫富,
都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并尊重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大师们。
总有人问,读书意义何在?
酷爱阅读的李健说: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热爱读书的人,
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而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无论怎样冰雪聪明,也只有一世才情。
身处繁华世界,终日步履匆匆,
却依然有人愿在书架间停留,
翻阅一本本带着新鲜油墨香的书本。
因为阅读,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给我们温暖的慰藉,
给我们善良的心灵,
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饱满充盈。
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把读书作为日常,
是一个人生命之中最好的习惯。
杨绛先生曾为《钱钟书手稿集》作序,谈到了钱钟书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趁着读书日,让我们一同拜读、学习: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编辑:朱颖婕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古典书城、《钱钟书手稿集》、中学生读写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