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名著读后感65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2 13:41

推荐《名著读后感65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名著的读后感作文(特别是要求650字左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既有深度又不失流畅,能够有效传达你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1. "深刻理解,避免泛泛而谈 (Deep Understanding, Avoiding Generalizations):" "核心要求:" 读后感不是简单复述情节,而是要展现你对作品主题、人物、艺术特色等的深入理解。 "注意事项:" 仔细回味小说/书籍,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哪些情节或人物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作品给你带来了哪些触动或思考?避免只写“这本书很好看”或“我很喜欢主人公”这类空泛的句子。
2. "紧扣“读后感”三字 (Focusing on "Post-Reading Reflection"):" "核心要求:" 作文必须围绕“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悟、思考、收获来写。 "注意事项:" 开头可以简述书名和主要内容(不必太详细),但重点应迅速转移到你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上。思考可以是关于人性的、社会的、历史的,也可以是关于生活、理想、价值观的。确保每一部分都体现了“感”。
3. "选择恰当的角度切入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Angle):" "核心要求:" 名著内容丰富,不可能面面俱到。你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

我读名著|敢问路在何方

编者的话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段特别的旋律,那旋律中有浓浓的家国情,有温柔的母爱,有纯真的友谊。在这飘荡着歌声的红五月里,让我们一起听听孩子们歌声中的故事。

敢问路在何方

——读《西游记》有感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初一(11)班 王睿婕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奇幻的笔触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历程。翻开这部经典,我们不仅被书中瑰丽的想象和跌宕的情节吸引,更能从师徒四人的身上汲取人生智慧。他们历经磨难,最终取得真经,这背后是勇气、智慧与信念的完美融合。

孙是《西游记》中最耀眼、最智慧的角色。他神通广大,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到被压五行山下的忍辱负重,再到保护唐僧时屡遭误解仍不离不弃,孙逐渐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这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武艺超群,更在于面对困境时的坚守与成长。

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核心,看似柔弱无能,实则有着坚定的信念。他明知前路艰险,仍毅然西行,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令人动容。唐僧的信念如同灯塔,指引着团队穿越重重迷雾。这启示我们:无论遇到多少诱惑与挫折,坚守内心的信念与善良,方能行稳致远。

猪八戒以憨厚朴实的形象和贪吃懒惰等缺点成为书中的“喜剧担当”,但他也有闪光之处。比如,他有很多来自生活的智慧,是整天腾云驾雾的孙所不具备的。而沙僧则像一片沉稳的绿叶,默默承担挑担等琐事,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让我们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即使看似平凡的付出,也是团队成功的重要基石。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降妖除魔,实则是在与自己的心魔斗争。孙的急躁、唐僧的固执、八戒的贪欲、沙僧的沉默,都是他们必须克服的弱点。而最终他们修成正果,印证了“心魔尽除,方得真经”的道理。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学习与生活:每一次克服拖延、每一次直面挑战,都是向“真经”迈进的一步。正如歌中所唱:“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能实现愿望。

荐读教师 董新宁

近期征稿主题

保护环境,有我一份

地球是每个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你参加过的环保活动中,哪一次印象最深刻?请详细记叙事件经过和心得体会。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2日

昆虫记

你喜欢昆虫吗?是不是也像法布尔一样,通过仔细观察“虫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快来分享你的昆虫观察笔记吧。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9日

我是大作家

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散伙了吗?哈利·波特的孩子长大后又会发生哪些事?如果你觉得读完名著还不过瘾,那就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名著、名篇续写新篇章吧。

截稿日期:2025年5月29日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4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我读名著|留心处处皆学问

编者的话

孩子们对昆虫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螳螂捕猎、蝉的羽化、身披红甲的七星瓢虫,都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欢乐。夏天又到了,一起与孩子们踏上昆虫世界的探索与发现之旅吧。

留心处处皆学问

——读《昆虫记》有感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六(14)班 王天润

翻开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精美的昆虫世界。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对荒石园里各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是一部历时近50年才完成的巨著。法布尔细致入微的研究对我启发很大。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蜘蛛的几何学》这一章。书中写道,蜘蛛是数学天才,它们在织网时会先把网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交织出一对对锐角和钝角,进而又构成一组组堪称完美的梯形。蛛网螺旋形的线圈中蕴含着数学领域著名的“对数螺线”,那是一根永远向着中心绕,越绕越靠近中心,但又永远不能达到中心的无止境的螺线。小小的蜘蛛仅靠着天生的本领就能运用高等几何自然又精确地来织网,实在是太厉害了!清晨蛛网上挂满的露珠会把蛛丝坠得弯下来,构成许多垂曲线,在阳光下发出彩虹一般的光彩。这是多么美丽的数学呀!读到这里,我身上所有的观察神经好像都启动了,仿佛整个世界都从普通变得神奇,我也想要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天晚饭后,我准备将吃剩的两个馒头扣进碗里,结果发现装不下;然而,当我把一个馒头斜靠在另一个上时,竟然就能扣下了。我好奇地画出示意图,思考着要多大的碗正好能扣下斜靠的两个馒头。爸爸也被吸引过来,说这是个好问题,它蕴含着三角函数知识。于是我每天都盼着爸爸下班教我三角函数。经过两周的学习,我终于弄懂了这个原理。开学后,我跟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大家对我的“扣馒头问题”都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有了极大的成就感。这一刻我终于能够理解,虽然法布尔终其一生才完成《昆虫记》这部巨著,但他是幸福的,因为这正是追求热爱和享受成功的过程。

好奇心是指向成功的航标;细致入微的研究是通向成功的船和桨;持之以恒是让船儿不断前行的风和帆。留心处处皆学问,这就是我读《昆虫记》之后的收获,希望你也来读读这本书。

荐读教师 呼全胜

近期征稿主题

读后感栏目【我读名著】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篇、名著的心得体会,包括儿童文学名著。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长期征稿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10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4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