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13: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县区卫生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翔实、客观、有深度,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向上级汇报、经验交流、自我反思等):
"一、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目的性:" 首先要清楚这篇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全年工作成果与问题,争取支持?还是为了内部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或是为了评估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语气。 "读者对象:" 谁会阅读这篇总结?是上级领导、同级单位、下属机构,还是内部员工?了解读者对象有助于你确定内容的详略、语言风格和侧重点。例如,给上级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宏观成果、亮点工作和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 突出核心内容,结构清晰:"
"基本情况概述:" 开头简要介绍县区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经济状况等),以及卫生工作的总体框架和重要性,定下基调。 "主要工作及成效(重点):" "数据支撑:" 用具体、准确的数据说话。例如,居民健康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发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等)的变化、各项卫生服务项目(如疫苗接种率、孕产妇管理系统覆盖率、两癌筛查率等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湖南省江永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结探索基层医疗经验模式,集中力量做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构建基层医疗保障新体系,医共体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百姓健康更有“医”靠。江永县获评2023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医疗费用连续三年负增长,2023年公立医院考核排全省第11名,全市同级医院第一,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四做四优”推动医疗共享全面提挡
立足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夯实城乡医卫基础,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倾力打造“一个龙头、二大平台、三级医共体、四个共同体、五公里健康管理服务圈”,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格局。
一是做强县级龙头优医技。深化县级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联合县中医院、县妇计中心和11所乡镇卫生院组建新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分级诊疗。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产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3个专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肾病科等9个专科被省卫健委列为县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卒中、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通过省市验收,县级医疗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外就医率进一步下降。目前已为脑血栓病人成功取栓56例,成功抢救呼吸道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创伤性大出血357例。
二是做好两大医疗平台优基础。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为抓手,落实基层首诊,加大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建设投入,保证基层群众有地方看病,实现“治得好小病、管得住慢病、看得出大病、转得出急病”。深推村卫室的“村村达标”工程,完成9个乡镇11所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成示范型、标准型、普通型村卫生室96所,村卫生室标准化率100%、公有化率100%。11所卫生院实现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施全配备。全县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乡村两级就诊率由2018年的30%提升到如今的76.21%。
三是做实四个共同体优质效。以“四个共同体”为抓手,统一领导班子、统一目标管理、统一调配技术骨干、统一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医疗设备资源、医院财务资金、专业人才、医疗技术共享。14家医院技术设备共用、检查结果共享、检查费用记账互认,账务由总院统一管理、协调安排。医共体实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成1个医疗副中心和1个社区医院,全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从2019年的7.5%下降至2023年的-9.8%,药占比从25.5%下降至19.25%,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基层群众就医满意率由2018年的82%提高到如今的96.3%。
四是做大5公里健康管理圈优服务。创新“一站式全流程就诊”模式,打造5公里半径健康管理服务圈。率先在全省建立“一站式全流程就医服务中心”,对群众就医从入院到出院及上转省市三甲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基本解决患者在三级医院住院难问题。开通3条就医专线,解决偏远山区群众就医不便的问题。设立3个乡镇急救分站,配备11台急救车,在全县范围内打造“10-30分钟”急救圈,形成全县急救“一张网”,上车即急救、上车即入院。
坚持智慧建设、三医联动,“四联四通”推动医疗服务全面提效
推进智慧医共体建设,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网络,探索“三医联动”新路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平台联合,畅通村级“云上门诊”,基层诊疗惠民便民。建立“云视讯”医疗就诊系统,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下连11所乡镇卫生院及96个行政村卫生室,推行村级“云上门诊”,县级专科医师通过“云上门诊”直接指导村医诊疗,“面对面”为村民看病问诊。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和远程“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特殊门诊诊疗中心。近年来,一例“云上门诊”抢救案例入选2023年全国百家病案评选,“云上门诊”已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近3万人次,基层诊疗占比保持在75%以上。
二是用药联配,开通“县乡村用药目录一体化”,群众用药轻便速达。创新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目录一体化,推行逐级配送模式。基层群众所需药品由医共体总院下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配送到村卫生室,村医配送到患者家中,减轻群众用药成本,重点解决基层慢病和特门群众基层无药用的难题,实现药价“瘦身”、百姓“减负”。近三年来,全县2.8万名慢性病及特门患者用药不再往返县级医院,节约开支1000万元。
三是城乡联动,联通“医患结对”包村医疗,医疗服务延伸覆盖。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实行“1+1+1+N”(县医院专家、乡镇卫生院医师、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同管理N个慢性病村民)的模式,确保慢性病村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基层群众人均住院率逐年下降。
四是全域联用,打通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医保事项特批快办。全县96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加挂村医保服务室,26项医保经办事项下放到卫生室。开通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住院、门诊、43个门慢特病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实现医保业务不出乡、经办业务到家门。2022年以来,为基层群众14多万人次提供了门诊报账、特门就诊、特门申报、转外就医等医保服务,全县医保基金三年节余达到2.7亿元,实现了医师回流、病人回流、医保资金回流“三项回流”。
坚持机制改革、培育人才,“三建三促”推动村医队伍全面提质
重视村医人才使用机制、培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着力发展稳定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助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是建置“乡聘村用”机制,促村医作为。开展“乡村医生等级评定”改革试点,按工作年限、服务能力、学历及执业资质将村医评为一、二、三级乡村医师,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贴500-1500元。对服务满5年的优秀一级村医实行定向招录,经考核录用的村医享受乡镇卫生院编制待遇,服务农村,实行“乡聘村用”。目前,全县有173名村医扎根农村、社区。2023年,江永入选全省乡村医生等级评定试点。
二是建优“一村三医”机制,促村医担当。实行县级医院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结对帮扶包村的“一村三医”机制,推行村卫生室管理质量提升工程,规范村卫生室管理,提升村医技能。发挥“云上门诊”优势,县级专家实时在线为村医答疑,县级专家与乡村医生师徒结盟,现场演示、现场讲解、现场实操,“面对面”为村医“加能”。近三年来,组织县医院医师157名下到联系村卫生室,为基层村医提供技术指导。
三是建好“一录两补三评末淘汰”机制,促村医争优。每年定向招录一批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村医,统筹安排养老保险、签约补贴两项补贴,全县每年安排家庭医生签约人员补助400万元。实行年度考核聘用末尾淘汰制,对173名村医进行考评,倒逼乡村医生自觉规范执业。同时,每年评选表彰“好村医”10名,涌现全省优秀村医1名、湖南好人2名。
蒋文志
在潮州市饶平县,一场改变数千人生活的“变革”已深入铺开数年。曾因“无公立精神病院、专科能力薄弱”成为“救治洼地”的饶平,却在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斩获“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县区”称号,2023年更成为粤东唯一“优秀县”。
投资1.5亿元建成的县第三人民医院、全县21个基层卫生院均开设精神科门诊、在册患者就医用药100%免费……数字背后,是饶平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关爱”四维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记者走访发现,这场转型不仅是医疗资源的升级,更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为全国精神卫生“短板”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破局强基,从“一医难求”到县域诊疗全覆盖
“2020年以前,我们全县只有一名专业精神科医生,患者要接受住院治疗只能去县里唯一的小型民办医院或到县外。”谈起以前的情况时,饶平县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饶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吴钟晓感慨良多。过去,当地缺乏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专科能力薄弱,导致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2020年,饶平县立足短板,投资1.5亿元建设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并于2022年投入运营。如今饶平全县在册5713名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局面被成功扭转。
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 饶平县摄影家协会供图
硬件壁垒破除后,人才短缺旋即成为制约服务落地的关键瓶颈。为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饶平将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社会发展重点与急需人才培养范畴,采取“转岗培训+定向培养”模式,分批选派医技人员参加转岗培训或跟班学习,致力于实现基层卫生院“一院至少配备一名精防医生”的目标;以订单定向培养为补充,近三年共向省争取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指标258人,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
“我们经常上级医院专家对我院精神科医师及各乡镇的精防医师进行培训,还和省内的多家医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持续为当地医生提供专业支持。”吴钟晓介绍:“饶平与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帮扶合作机制,以专家驻点、技术帮扶等方式进行合作。”目前,饶平共有38名严重精神障碍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31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
吴钟晓介绍,随着硬件设施与专业人才的逐步完善,目前,饶平县第三人民医院已开放总床位350张,开放六个病区。三年来,医院累计收治了800多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目前已有500多人出院。
饶平第三人民医院病房
温暖关怀,用爱照亮康复之路
记者留意到,饶平第三人民医院中还有一个宽阔的康复园。场内健身器材、羽毛球场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小菜园。吴钟晓向记者介绍,他们会日常组织患者到场内运动、劳作,让患者多多接触大自然,以运动来促进更快康复。“除了组织患者运动之外,我们医护人员还会在过年、中秋等传统节日自掏腰包,为患者购买礼品、零食等,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吴钟晓表示。
医院内的“治愈墙”
饶平县精神卫生中心精防办公室主任黄文立,是2020年前饶平唯一的精防专业医生,从业30年的他,也是病人口中的“文立叔”。
“对待病人,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地跟他们交流,他们知道你对他好,就会配合你工作,把你当成朋友。”黄文立向记者说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有一名患者在家中发病走失,家里人寻找无果。但患者却自己跑到了医院寻找黄文立。“病人衣不蔽体跟我说,‘我来看看你’。”黄文立说,“我们观察患者的状态,发现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于是联系他的家人,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再次走失带来的安全隐患。”
黄文立与患者交流
“对他们好”,是黄文立从业30年来的总结、饶平第三人民医院诊疗的手段,更是饶平全县构建精神卫生医疗体系、打造服务网络的初心。
据介绍,饶平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饶平县委政法委、县卫健局、县公安局等部门每月定期召开调度会“会诊”,协调解决患者救治难题。
吴钟晓介绍:“我们还实施‘定期走访服务’机制,在完成本院患者治疗工作的基础上,将全院医护人员分成6组下乡对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进行点对点技术指导,6个片区全覆盖辐射全县21个镇,既能指导基层精防医生规范开展治疗随访工作,也能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医疗服务,通过入户查看患者状态、了解用药情况,敦促患者按时服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此外,饶平全县强化智慧动态管控,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手段,定期开展排查诊断、随访服务和信息采集监测,对排查发现的精神障碍患者逐一登记建档,并将全县700名重点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公安机关重点管控对象;积极动员宗族亲老、退伍军人以及平安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共治,组建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临时救治救助综合队,对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排查收治,最大限度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
“没有出现肇事肇祸是我们努力的基础目标,有不少患者出院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吴钟晓说,“未来,我们还需要持续努力,更好地服务全县患者。”
政策兜底:多重保障让患者告别“因病致贫“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精神健康患者家庭条件较差,不少患者都是低保户。如何让患者及家庭安心接受治疗,不为经济条件所困扰?对此,饶平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温暖之举。
饶平县卫健局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股负责人林婉珩对记者介绍道,2018年起,饶平县持续加大“医保报销+财政兜底”双重保障,在全市率先推行在册患者特殊门诊免费服药政策、住院患者医保外费用减免等免费政策,并为未参保的在册患者统一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精神障碍患者真正告别“因病致贫”。
“在册的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医保报销后的部分由政府直接兜底,患者治疗不需要出一分钱。”林婉珩介绍,“针对没有购买医保的患者,医院会在其入院时直接联系医保部门,医保部门迅速为其办好医保手续,实现患者住院即免费。”
“每月,我们会为在册的居家且办理特殊门诊的患者开具药物,由各卫生院精防医师到县三院领取药物后发到患者手里。”吴钟晓介绍,患者用药同样是“医保+兜底”的形式,不需要患者任何花费。
多部门联动的背后,折射出一束束暖心的光,点滴的行动化成一个个生动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饶平全县精神病门诊免费服药约1.424万人次,药品金额约500.619万元,医保报销499.12万元,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约48.4万元……
而针对精神分裂症救治救助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饶平同时推广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效针剂使用。目前,已为384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体检,634名患者完成临床评估,423名患者完成首针长效针注射;通过大力推广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将患者规范服药率提升至96.8%以上,患者稳定率达98.16%。
预防体系,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用精细化治疗、人性化关爱托起千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希望时,饶平也在校园、社区与家庭中开启了另一场关乎全民心理健康的“未病先防”战役。从源头筑牢社会心理防线,织就一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神健康防护网。
记者走访发现,饶平在过去数年开展了全覆盖、分片区、分学段心理专(兼)职教师培训,以此提高教师心理干预能力,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目前,饶平208所中小学校实现专(兼)职心理教师全覆盖,5所学校获评“潮州市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示范单位”。
同时,当地成立了饶平县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选优配强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持有心理健康教育B证以上证书的优秀教师作为成员,指导帮助各中小学校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024年,饶平优秀教师成功包揽潮州市中小学(中职)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小学、初中、高中特等奖,并代表潮州市参加第五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均获得省级三等奖。
在此过程中,当地妇联、残联等单位协同发力,完善服务网络。打造了县级康复机构2个、社区康园中心21个,持续完善覆盖全县21个镇的社会心理服务站(室)体系,全县21个基层卫生院均开设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室),实现精神门诊(心理咨询)全覆盖。
社区康园内的健身器材
同时,以村(社区)为阵地,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儿童之家”,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讲座,织密织牢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目前,累计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超500人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教育讲座1400场,覆盖妇女儿童达4.2万人次。
此外,饶平县还组建了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设立24小时心理健康公益热线,落实专人提供心理咨询治疗服务,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服务600人次,实现精神卫生服务“零距离”。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饶宣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