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14: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幼师师德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充实、表达清晰、体现深度:
1. "明确核心主题与目标读者:" "核心主题:" 清晰界定你读的这本书(或文章、章节)主要围绕幼师师德的哪些方面展开?是爱岗敬业、关爱幼儿、为人师表,还是专业发展、伦理困境等?你的读书笔记要紧扣这个核心。 "目标读者:" 虽然是写给自己看的笔记,但最终呈现的作文可能需要分享或提交。要考虑读者(如导师、同事)希望看到什么——是深入的思考、具体的案例,还是清晰的感悟?
2. "内容选择与组织:" "精选内容:" 不要试图涵盖书中所有内容。选择那些对你触动最大、启发最深的关于师德的部分进行重点阐述。可能是某个观点、某个案例、某段论述。 "逻辑结构:"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常见的结构包括: "概述引入:" 简要介绍所读书籍/文章的背景、作者观点以及你选择阅读的原因。 "核心内容分析与摘录:" 深入分析让你印象深刻的师德观点或案例,可以摘录原文关键句,并加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为什么重要,与你理解的
受疫情的影响,幼儿园的开学时间一退再推。昨天终于迎来了幼儿园开学的日期5月18日。今天我们幼儿园的园长的带领下,一起上了一节教师师德师风培训课,让我受益颇多。
本次培训用时一个小时,从教师举止、仪表、仪容、语言,职业修养等方面进行全方面讲解。教师的行为举止要自然规范,亲切优雅。在幼儿家长面前不嬉戏,不讲牢骚话,在园内外遇到冲突时,以礼相待,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等。
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典雅,衣着活泼大方,大小得体,不穿拖鞋高跟鞋,带班时间不梳披肩发。不同场合穿不同服装给孩子美的熏陶。
教师仪容要做到精神饱满,健康向上,面带微笑充满活力。日常化妆要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衣服相匹配。不浓妆艳抹,上班时间不佩戴明显首饰和其他奇异饰品。
教师要文明用语,工作时间一律讲普通话,语言恭谦,表情友善和气,待人热情。谈吐文雅,不使用粗俗语言,不恶语伤人。谈话语气要得体,语调要适中,谈话时要注视对方,以示尊重。用“请”,“谢谢”“对不起”,等尊重性词汇。
教师的职业修养主要有两点:第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幼儿认真负责,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第二,善于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善于交流化解矛盾,以集体利益为重,与人为善,能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价值。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家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幼师形象。做到具有一颗纯真善良的爱心,谈吐文明,衣着得体大方。具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扎根淮海大地30余年,以师范专业为主,学前教育为特色,致力于打造幼师培养的“样本”,培养出的一批批幼师为越来越多儿童提供了规范化的启蒙教育。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学成果也许无法立竿见影,但每位徐幼专人都为心中的责任日夜兼程。
2015年,刘军刚从青海来到徐幼专担任学前心理学教师时,正值该校提出的“慕课计划”开始实施,领导希望由经验丰富的她来担任负责人。然而对于刘军这个年过半百的网络“门外汉”来说,这无疑是个挑战,接还是不接?
“老师就是为了教育而存在的。”想起自己恩师曾经总对自己说的话,刘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与传统的现场教学不同,“慕课”的对象是冷冰冰的镜头,而这也给刘军带来了极大的不适感。“刚开始录的时候,我紧张到手抖,张嘴纠错,一段十分钟的视频录了八次才成功。”刘军告诉记者,每次录完,常常回家已是黑夜。
2017年9月,精心打磨的《学前心理儿童学》慕课终于上线。“谢谢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留言板上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刘军的鼻子不禁一酸。“教学的成果不急于一时显现,认真地教,学生们也会认真地学。”这是刘军始终坚守的信念。
如今,这门慕课上线两个学期,已有4000多人在线学习,徐州幼专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在江苏省幼儿师范教育中走在了前列,该课程也获批江苏省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全方位师德培养
“孩子们不停哭闹该如何处理”“首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仅保持冷静还要……”在徐幼专教师曹清讲授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堂上,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已经成为常态。
“当前幼儿园负面新闻频发,让我们不得不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训。”曹清告诉记者,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才能让他们知道爱孩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发育是教师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们思想上的教育,徐幼专提出“全员导师制”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举办研讨会,与学生们交流心得,找有困难的学生,谈心疏导……徐幼专党委书记王晓三告诉记者:“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让他们接受教育。”
“学校党委书记做我的导师,还经常找我谈心,这很新奇,通过与王书记的多次谈心,我获益匪浅,更体悟到了教师们的用心与辛勤奉献。”学生康莉告诉记者。
目前,徐幼专已在全校范围内实行了全员导师制。根据学生爱好、特长与就业目标,为学生量身打造专业化指导;开启“微信读书”共读活动,组织学生在微信群中互学读书笔记、分享读书感悟;了解个别学生存在的生活困难、心理困惑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使学生走出困境……
“幼师师德的培养不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过程。”王晓三说。
代代相传的是精神
一代代徐幼专学生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将幼教事业的精神代代相传。
1995年,徐剑媚从徐幼专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并进入幼儿教育行业工作。24年过去了,徐剑媚不仅仍然坚守在教育一线,还培养了大批像她这样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久前,徐剑媚被母校聘为实习指导老师,并参与学校教程的编写。
“因为钟爱孩子,所以选择了幼教。是幼教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这是徐剑媚时常说的一句话,而她也相信这是每一位徐幼专人心中坚守的信念。
在徐剑媚等一批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一批青年幼师迅速成长为徐州幼专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传承着徐州幼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成就了学校一个又一个辉煌。
“承前启后、矢志育人。徐幼专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王晓三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徐幼专将高举师范大旗,聚焦学前教育,让守护好每一位儿童的心灵家园成为徐幼专人代代相传的精神。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庞振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