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2 18: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谁是英雄》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1. "明确核心观点 (Thesis Statement):" "首先问自己:" 你观看《谁是英雄》后,最大的感受或最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是对“英雄”定义的思考?是对某个具体人物行为的评价?是对影片主题的深刻理解?还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 "清晰阐述:" 在文章开头(通常是引言部分)明确提出你的核心观点。这将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谁是英雄》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英雄定义的深刻反思,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总是光芒万丈,有时平凡中的坚守同样具有非凡的力量。”
2. "深入理解影片内容 (Content Analysis):" "情节梳理:" 简要回顾影片的主要情节,但避免简单复述。重点突出与你的核心观点相关的关键事件、场景或转折点。 "人物分析:" 分析影片中你认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动机、选择、成长或转变是如何支持或挑战你对“英雄”的理解的?可以重点分析一两个核心人物。 "主题挖掘:" 思考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是关于勇气、牺牲、正义、人性、责任,还是其他?结合影片内容进行分析。
3.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已在荆州大堤上奋战七昼夜的李向群,缓缓举起右拳,在滔滔洪水声中,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8年8月22日,这位军龄20个月、党龄8天的解放军战士,倒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李向群烈士纪念广场的雕像前,不时有人瞻仰。不远处的一条巷子深处,便是李向群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李向群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96年底,对军营充满梦想的18岁李向群,又一次向父母提出了参军的要求。彼时,在改革开放政策和海南经济特区地域优势下,李向群家创办的服装加工厂和两个服装批发店生意红火。李向群帮助管理家中的几辆车,小小年纪就能赚不少钱。父亲李德清明白儿子的心意,鼓励儿子报名应征。
当年12月,李向群来到原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塔山守备英雄团”9连,成为一名英雄部队的新兵。
“从一名地方青年到合格士兵,再到优秀士兵,来自特区、家境优裕的李向群让身边的战友刮目相看。”“李向群连”现任指导员王仕鹏说。
1997年,李向群先后获团、营、连3次嘉奖,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1998年4月,由于在铺设光缆施工任务中表现突出,李向群荣立三等功。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一曲《为了谁》20多年来传唱大江南北,让人们始终怀念在1998年特大洪水抗洪抢险救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
那年,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我必须回部队,上前线!”正在家中休假的李向群这样告诉家人。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抵达灾区后,李向群递上入党申请书,要求参加党员突击队。14天的抗洪战斗中,他跳入洪水检查管涌,左脚被划伤、血流不止,仍强忍疼痛不下一线;他连续奋战14个小时,直到高烧不退、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他拔掉输液针管跑到大堤,运送数十包沙袋后,再次晕倒在大堤上……
1998年8月21日上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李向群又从病床上爬起来,坚持加入抗洪队伍。10时左右,他第3次晕倒,村民把他扶到阴凉处。缓解后的李向群继续坚持战斗,但因极度虚弱疲劳,第4次晕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能醒来……
“我要上大堤!”这是党龄仅8天的共产党员李向群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从海南匆匆赶来的李德清、王玉琼夫妇,抱着儿子的骨灰盒,登上了儿子入党宣誓的堤段。
“爸爸来替你完成未尽的职责!”年过半百的李德清穿上儿子的军装和陪伴了儿子人生最后14天的救生衣,奔上大堤和官兵们一起背运沙袋、加固堤坝。强忍悲痛的王玉琼在9连临时住宿地,含泪为官兵们洗衣缝被、洗菜煮饭……
返琼前,李德清、王玉琼夫妇拿出两千元,代儿子向党组织交了入党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并将各方捐来的两万元慰问金赠给灾区群众。
李向群牺牲后,原广州军区授予他“抗洪勇士”荣誉称号,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李向群班”,所在连为“李向群连”。1999年,中央军委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他的英模挂像,被张贴在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家富不忘报国,矢志不渝为民。”20多年来,“李向群连”一代代官兵接续传承“李向群精神”,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集体三等功17次。
连队一楼排房的门口,挂着“李向群班”的标志。走进排房,英雄生前睡过的床铺,整理得整整齐齐。班里的战士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英雄的被子打开,早上起床再叠好,就像他从未离开一样。
“英雄战友虽已牺牲,但他始终活在我们心里,活在我们身边。”“李向群班”现任班长张雨飞说。
(新华社南宁6月11日电记者于晓泉、刘一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2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今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此前,已有数人因诋毁戍边战士被刑拘。
诋毁英雄的大V引发社会公愤,辣笔小球账号被依法关闭,受到法律严厉制裁,公众拍手称快。微博用户潘某,曾于2020年6月23日在他人微博评论区发表造谣诋毁英雄烈士的言论,公安机关已依法决定对潘某刑事拘留。因潘某2020年2月2日离京出境后,一直在境外,目前警方已开展追逃。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前不久,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无数网友为英雄点赞,也为之感动落泪。“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人民解放军用鲜血和牺牲践行诺言,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即便这样,还是有人企图颠倒事实真相、抹黑戍边英雄。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加勒万河谷见证了铁一般的事实,巍巍雪山见证了官兵们的赤胆忠诚。身前万千重围,身后就是祖国,张开双臂,就成了界碑。风雪边关写忠诚,英雄壮志,天地可鉴,岂容个别人搬弄是非?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以及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等非法行为,相关部门持法律“利剑”去捍卫英烈的尊严和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形成强大震慑力。而这也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英雄不可辱,无论是谁、无论有何来头,胆敢诋毁英烈、触犯中国法律,就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捍卫英雄就是坚守正道,这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弘扬,体现了党和国家捍卫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念。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我们精神谱系的一块“砖”,垒起了我们的精神大厦。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们楷模不断、英雄辈出,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当英雄被矮化,当崇高被解构,当理想被嘲弄,就会陷入价值混乱与历史虚无。谁亵渎英雄、诋毁英烈,谁就是在否定崇高、消解革命、混淆是非,谁就是来拆我们的精神之基,就是与祖国对立、与人民为敌!
守护英雄是我们的责任,传承精神是时代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号召全社会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既要在制度上有保障,更需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维护英雄尊严、捍卫英雄荣誉,理应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当前,“十四五”踏上征程,乡村振兴已经开篇,迎着越走越近的复兴梦想,我们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英雄。多多“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继承爱国传统,弘扬英烈的精神,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作者:李群)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