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智取汉中 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2 21:41

手把手教你写《智取汉中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智取汉中》(通常指《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核心主题与感受:" "读懂原文:" 首先,要仔细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智取汉中”的章节或相关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张飞、马超等)、关键事件(如诸葛亮如何运用计谋,张飞如何中计,最终结果如何)、以及体现出的战略思想或人物性格特点。 "提炼核心:" 思考这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张飞的刚愎自用?是计谋的巧妙之处?还是战争策略的得失?确定你想要重点表达的感受和观点。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避免面面俱到:" 《智取汉中》情节丰富,人物众多。选择一个你最有感触、最想深入探讨的点。例如: "聚焦诸葛亮:" 分析他的战略眼光、计谋运用、知人善任(如让张飞守阆中)。 "聚焦张飞:" 分析他的性格缺陷(骄傲、轻敌、易怒)如何导致失败。 "聚焦计谋本身:" 分析“空城计”(虽然与

汉中之战:三国鼎立的转折点,蜀汉的战略奇谋与历史巨变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战火不断,英雄辈出。其中,汉中之战无疑是一场影响深远、令人振奋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蜀汉的生死存亡,更成为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转折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激烈的历史,揭开汉中之战的精彩篇章。

一、战前背景: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

公元218年,刘备在夺取益州后,雄心勃勃,意欲一统天下。为了巩固蜀汉的基业,他将目光投向了汉中地区——连接南方与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与此同时,曹魏派遣司马懿率军南下,意在夺取汉中,遏制蜀汉的扩张。

二、战役经过:智勇兼备的蜀汉奇谋

汉中之战的主角是蜀汉的名将张飞、赵云以及诸葛亮的谋略。公元217年,刘备在夷陵战败后,退守汉中。诸葛亮则在此时布局,利用地形优势,实行“火烧新野”、以少胜多的战术。

曹魏方面,司马懿率军攻占汉中,企图一举拿下这个战略要地。面对强敌,蜀汉将领们采取了以逸待劳、火攻火战的策略,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设伏击、断粮断兵,逐步削弱魏军。

三、战役高潮:智取汉中,蜀汉的战略奇谋

最令人振奋的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战略,虽未全部成功,但展现了蜀汉将士的智慧与坚韧。在汉中之战中,蜀汉利用地形设伏,诱敌深入,屡次击退魏军。

尤其是在“街亭之战”中,蜀汉将领马谡失误,导致蜀军失利,但诸葛亮及时调整策略,继续坚守汉中,为后续的战略布局赢得时间。

四、战役结果:巩固蜀汉的战略地位

经过多年的激战,蜀汉成功守住了汉中地区,遏制了曹魏的南侵势头。汉中成为蜀汉的坚固后盾,为之后的“七擒孟获”“出祁山”等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曹魏方面,司马懿的巧妙应对,避免了汉中的失守,也为后来司马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历史意义:汉中之战的深远影响

汉中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负,更是三国格局的转折点。它巩固了蜀汉在西南的战略地位,为蜀汉的持续抗争提供了保障。而司马懿的应变能力,也为后来晋朝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这场战役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谋略与智慧的比拼。诸葛亮“未尝败绩”的精神,激励后人不断追求智慧与坚韧。

【总结】

汉中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展现了蜀汉的战略智慧与勇气,也彰显了三国争霸的复杂与精彩。它不仅是历史的一个节点,更是一堂关于智慧、勇气与战略的生动课。

如果你喜欢这段历史,别忘了点赞、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精彩的三国故事!未来,我们还将带来更多震撼人心的历史大事件,敬请期待!

#汉中之战 #三国历史 #诸葛亮 #蜀汉 #历史文章

秦晋「汉水悠悠」刘备智取汉中

三国刘备为了整个蜀汉根据地的生死存亡问题,动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锐部队和优秀将领、谋士,全力争夺汉中长达一年半之久。最后,以曹操退出汉中,刘备筑坛封王,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勉县西北)。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十月,蜀汉谋士法正向刘备献策取汉中,刘备乃率诸将进兵汉中。

开始初战不利。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诸将攻打下辩(今甘肃成县),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张飞屯兵固山,声称要断曹军后路。众人狐疑,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兵败退走。

进而扭转战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一月,诸葛亮及时将益州的部队集中后全部派往汉中,缓解了刘备的危急形势。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并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猛攻张合军防守的东面,夏侯渊惟恐张合兵少抵挡不住,就分兵一半增援。接着刘备火烧夏侯渊防守的西面外围,趁夏侯渊出营救火,放松警戒的时机,突然派黄忠从山上发起突击,一举斩杀夏侯渊,并击败其残余部队,益州刺史赵页也同时阵亡。夏侯渊战死后,曹军张合率军驻守阳平关。

曹操退出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三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汉中,进驻阳平关,刘备开始主动出击,派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常派义子出战,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曹操进攻没有效果,后勤补给运输线过于漫长,还经常遭到刘备军的偷袭,苦不堪扰。曹操见取胜无望,于五月率军退回长安。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后,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汉中也成为诸葛亮数次北伐的后方基地。

作者简介:郭松林,笔名秦晋。原汉中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陕西省作协会员。已出版《生命的接力》、《飞翔的月光》两部散文集。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播三线文化 增强国际交流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412】

本期责编:田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