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董存瑞故事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3 01:5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董存瑞故事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董存瑞故事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一、 理解故事背景和核心内涵:"
"吃透故事:" 在动笔之前,务必"完整、深入地阅读董存瑞的故事"。了解他所在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他英勇牺牲的具体情境(炸碉堡)、他的性格特点(勇敢、坚定、无私)、以及他牺牲的重大意义(为革命事业献身,鼓舞了士气,推动了战争胜利)。 "把握核心:" 思考董存瑞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还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敢于担当"?明确核心内涵,才能更好地展开论述。 "关注细节:" 注意故事中的关键细节,例如董存瑞如何寻找合适的炸点、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死亡等等。这些细节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笼统地赞美董存瑞,而是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例如,你可以重点写董存瑞的勇敢精神,或者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或者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结合自身实际:" 将董存瑞的精神与

观《董存瑞》有感

《董存瑞》是一部家喻户晓的老电影,伴随了许多人的成长,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现在重新回顾这一部老电影,让我又有了新的感触。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团结在人民军队周围,和侵略者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董存瑞等群众的参军热情很高,他们在残酷的现实里认定了人民军队是自己的军队,人民的军队,所以参军的热情很高。

这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对于事物的评价,一个事物的口碑好不好,是怎么来的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在做什么,想什么,群众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不要搞什么形式主义,骗自己,群众看得清楚!

【夜读】百年百事㉘舍身炸碉堡,热血铸丰碑

文 |李艺煌 · 主播 |刘敬一

1948年,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高歌猛进,腐朽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进驻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并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年,蒋介石政权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都濒临崩溃。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史即将结束,被压迫的人民士气高涨,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在这一历史关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顽强战斗,为夺取最后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董存瑞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生于战争年代,日伪军三天两头到村里抓丁派夫,要钱要粮,老百姓苦不堪言。这一切都在董存瑞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渴望和平和解放的种子。

1940年冬,八路军在平北地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政府。来到南山堡的八路军庆祝战斗胜利,宣传抗日道理。从战士们的嘴里,董存瑞了解到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和汉奸的,是解放穷人的队伍。

童年时期的董存瑞

1942年,在八路军的影响下,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年仅13岁的董存瑞当上了儿童团长。期间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王平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南山堡王二小”

后来,王平壮烈牺牲。董存瑞听到噩耗后,悲愤不已,尚年幼的他主动加入民兵组织,与敌人展开了斗争。

1944年的秋天,15岁的董存瑞在父母的包办下,与邻村大他三岁的姑娘卢长岭结了婚。为了赶走日寇,让老百姓过上幸福日子,他没有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继续活跃在村里的民兵基干队里。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16岁的董存瑞瞒着父母,告别妻子,去杨家山参加了八路军区小队。与妻子分别时,董存瑞对哭成泪人的妻子说:“你等着我,打下了太平的日子,我就回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三区区小队被编入龙延怀县大队,又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9旅,董存瑞成为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部队打下龙关后,董存瑞回了一次家,见到了父母和妻子。他虽然不知道解放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他深知战争的无情和残酷,自己将来是生是死很难预料。

董存瑞肖像

董存瑞极力掩饰着内心复杂的情绪,笑着对妻子说:“长岭,我就要上战场了,生死难测。万一我回不来了,你一定要改嫁,你的日子还长着呢。”卢长岭听到丈夫的这番话后,忍不住扑进董存瑞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董存瑞和父母打完照面就走了。谁知,这一走,竟成了永诀。

1948年,国共对峙的战争进入攻坚阶段。在冀热察战场上,国民党主力第13军死守隆化。董存瑞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负责攻打由敌人的一个加强营防守的隆化中学。

5月24日,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毛遂自荐,承担爆破任务。临出发前,他说:“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战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把隆化拿下来!”

以董存瑞事迹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他带领郅顺义等几个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就在他们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进一步布置火药时,敌人隐藏在桥型暗堡里的机枪突然开火。董存瑞的爆破组遭受重创,突击受阻,派去爆破这个暗堡的战友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看到伤亡不断增加,董存瑞向连长请战,要求把炸暗堡的任务交给自己,连长说道:“你已经完成几次爆破任务了……”没等连长把话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也要继续冲锋。

说着,他掏出一个小纸包交给指导员,“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一次党费!”说完,夹起炸药包向碉堡扑去,子弹如雨点般地向他扫射过来。他毫不惧怕,大步冲向碉堡,猛地托起炸药包,紧紧地顶在了桥型碉堡的底部,拉下了导火索。

郅顺义向董存瑞奔跑过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郅顺义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接着,轰隆一声巨响,桥断了,敌人的机枪哑巴了,可是董存瑞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就这样,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尚未满19岁。

河北省怀来县的董存瑞纪念馆董存瑞烈士塑像

在他牺牲后,延续至今的董存瑞班依然为他保留着床位。每天早上点名时,第一个被呼点的名字永远是“董存瑞”。

今天,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这位战斗英雄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在沈阳董存瑞纪念馆中,悬挂着习主席说过的一段话:“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董存瑞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力量、奋勇前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