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3 04: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寻宝的日记作文,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让你的文章更生动、具体和有趣:
"一、 明确日记的基本要素:"
1. "日期和天气:" 开头写清楚是哪一天,天气如何。天气可以烘托心情或作为寻宝过程中的一个元素(比如晴天适合户外寻宝,雨天可能需要改变计划)。 2. "时间线:" 清晰地记录寻宝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比如,“早上八点,我们出发了”,“中午在公园休息”,“下午三点找到了宝藏”。
"二、 聚焦“寻宝”过程,这是核心:"
1. "寻宝的起因/线索:" 为什么会有这次寻宝?是别人给的线索,还是自己设计的?线索是什么?(例如:“妈妈给了我一张画着歪歪扭扭箭头的纸条”,“我们根据爷爷留下的日记找到了第一处标记”)。线索的神秘感很重要。 2. "寻宝的过程(详细描写):" "地点转换:" 经历了哪些地方?(家、学校、公园、小区、某个特定的房间等)。 "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寻宝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写写遇到了什么困难?(例如:“线索指向的树不见了”,“需要解开一个谜语”,“下雨了,脚印被冲没了”,“差点被别人抢先
最近,乐山一位爸爸发的儿子日记在微信朋友圈火了。原来爸爸带着儿子去江边“寻宝”,偷偷埋藏好铜钱,挖出来9枚一模一样的新铜钱,儿子识破却没有当场戳穿,而是写进了日记,令人忍俊不禁。日记传开后,网友们也开始细数起了父母那些善意的谎言。
父亲带儿子江边寻宝 埋藏铜钱却被识破
“我们到了目的地,挖也!我和爸挖到了九颗一模一样的好古币,一看就是爸埋的。”写日记的是乐山市县街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朝,而日记被爸爸唐斌发到朋友圈后,却莫名地火了。不少网友称,“爸爸的‘谎言’被识破了,太尴尬了吧,哈哈。”
日记背后有什么故事?据唐斌介绍,他自己爱好古玩,儿子从小也经常跟着他逛古玩市场,耳濡目染,加上之前去沙漠旅游时别别人讲过盗墓的故事,便吵着要跟爸爸去“寻宝”。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他花了850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套金属探测仪。
1月6日,唐斌带着老婆、儿子和儿女去岷江边“寻宝”,临出发前,他悄悄在兜里揣了几枚铜钱。“一开始探测了好久也没反应,探测仪偶尔也会乱叫。”唐斌说,趁儿子不注意时,他迅速将铜钱埋进砂石中,探测仪发出“滴滴滴”的响声。
唐朝飞快地跑过来,挖出了铜钱,一脸的兴奋。就这样,父子两人一连“挖”出了9枚铜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唐斌心里也偷着乐,“终于圆了儿子的心愿。”
不过,几天后,唐斌检查儿子的日记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计谋”早被儿子识破了。唐朝用略带“嘲笑”的口吻说,那9枚铜钱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很新,挖出来没有粘泥巴,当时就猜到应该是爸爸悄悄埋进去的,技术含量太低了吧。
据唐斌介绍,当时他晒的日记不止这一篇,听说老师让儿子参加作文比赛,他觉得儿子终于尝到了坚持写日记的甜头,便在朋友圈发了几篇儿子的搞笑的纪实日记,“他另外也要写私密心情的日记,那种我们都没有去查看。”
“在他的日记中,有很多错别字,但这并不重要。”唐斌认为,写日记可以帮助孩子记录和总结每一天,同时提高写作能力。成都商报记者翻阅唐朝的日记发现,很多日记的语言都比较俏皮幽默,记录了很多欢乐的点滴,令人忍俊不禁。
网友细数善意的谎言 满满的回忆和爱
“寻宝”日记传开后,不少网友为这对父子点赞,认为爸爸很用心,儿子也很可爱,同时也勾起了不少网友的回忆,细数起了做父母的那些善意谎言。
网友李女士介绍说,去年的圣诞节前,女儿早早就写了信许下心愿,希望圣诞老人给她送个洋娃娃,于是她和老公瞒着女儿悄悄买回了礼物,并在平安夜放在了女儿床头的袜子里,还以圣诞老人的名义写了一句话:亲爱的孩子,希望我的礼物你能喜欢,如果你学习努力,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明年我继续给你送礼物!
第二天一早,女儿发现了洋娃娃,兴奋地叫了起来。不过,她拿着写信的信封左看右看,“这个跟我们家里的信封怎么那么像呢,真是圣诞老人送的吗?”李女士赶紧糊弄说,可能是圣诞老人借用咱们家的信封吧!女儿一脸似信非信。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此类的“善意谎言”并不少。在唐斌看来,无论是偷埋铜钱假寻宝,还是以圣诞老人名义送礼物,作为父母,都希望满足孩子的童心,带给他们一份惊喜,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顾爱刚 摄影报道
编辑|余孟祥
2025年暑运高峰期间,兰州西站日均客流超15万人次。在这座西北交通枢纽里,七里河公安分局西客站治安派出所的民警们化身“寻宝卫士”,用26天完成295次温情守护,让遗失的行李、走散的亲情悉数归位。
8月5日黄昏,两名大学新生焦急报警求助——报到所需的被褥行李遗落在北广场。民警通过3小时视频回溯,最终在保洁员处寻回这批“入学装备”。8月8日下午,民警通过相机镜头里的身份证信息,为外省母子找回价值数万元的摄影器材;晚间又凭借智能手表定位,让游客家庭失而复得装有工艺品的洗漱包。
最揪心的“寻宝”发生在8月11日,巡逻民警在地下通廊发现哭泣的走失儿童。通过孩子背诵的手机号,民警在20分钟内让团圆剧情温暖上演。这些看似平常的警情,映照着“枫桥经验”在西北枢纽的生动实践——该所依托新型警务模式,既化解跨省伤人预谋,也守护着旅客的细软家当。
“每件失物背后都是段人生旅程。”执勤民警提醒旅客,暑运期间可将贵重物品分袋存放,为同行儿童准备联系卡。在金城兰州的车站穹顶下,这些藏蓝身影正用“心细如发”续写着属于这个夏天的平安叙事。
记者:贾丽娜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
往期推荐
原标题:《小到洗漱包、大到走散娃......兰州西站民警的温情“寻宝”日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