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3 04: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接纳孩子”主题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真情实感且结构清晰:
"1. 明确核心观点与个人感悟 (立意与感悟)"
"抓住“接纳”的精髓:" 首先要深刻理解“接纳孩子”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纵容或无原则的包容,而是指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个体价值,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情绪、需求,允许他们犯错、成长,并在爱与界限中引导他们。思考这本书是如何阐述“接纳”的?它强调了哪些方面? "提炼个人最深的触动:" 阅读后的感受是关键。是某个观点让你醍醐灌顶?是某个案例让你感同身受?还是书中描绘的某种亲子关系模式让你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找到你印象最深、最能引发共鸣的点,作为你读后感的核心。 "确立自己的立场:" 基于你的理解和感悟,明确你对于“接纳孩子”这一理念的态度和看法。是认同?有保留地认同?还是引发了新的思考?
"2. 选取恰当的阅读材料与细节 (选材与证据)"
"紧扣“书”本身:" 读后感的核心是“读”。必须围绕你读的这本书来写。避免泛泛而谈“接纳
通过阅读《接纳力》这本书,我觉得似乎可以剥离肉身站在旁边看自己,这让我获益匪浅,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但又不知道用怎样精练的语言来描述它。一直思考着。
昨天和朋友聊完天后,突然有了想法,就用阅读这本书时,发生在我身上的几个变化来向大家分享这本书吧。
第一个故事 归还主动权
就象很多妈妈一样,面对孩子作业出现的状况,我也经常会大吼、歇斯底理、面目狰狞,尽管我在学习育儿、学习心理学。
看《接纳力》这本书时,又一次面对孩子周末作业错了20道题的局面。周一接他放学时,问他你怎么错了20道?粗心呗,他的有点不以为然。当时我想说,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后来,我想可能是受到《接纳力》书中奇奇妈案例的影响。只说一句,那你下次要注意点。
第二周很快结束,老师又在家长群里发布作业结果,儿子错了33道,班里错的最多的一个。奇奇妈的案例再次影响了我,好吧!我们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不是最后一名了。回到家里,我问上周的作业怎样?儿子有点不好意思,33个。我又一次没有发怒。我问儿子,那这周作业你计划错几道呢?儿子说,10道以内吧!我说,好吧,争取10道以内。
第三周的周末开始了,儿子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做着作业,效率也很高,几乎没有被督促。周日晚上我接他下表演课,他说,妈妈,我向李峰同学请教那道不会的题了,李峰学习很厉害,我知道我哪道错了。我很惊讶和开心,因为自从上小学以来几乎没有听他说过他和同学研究习题。“哦,那很好啊!首先这个方法很好,你向比你优秀的同学请教,这样你不仅会得到知识,而且你也会很优秀。另外,你自己发现了你有可能错误的习题,然后想办法确认解决,这种对自己主动负责的精神很棒喔!”儿了听到我的反馈,我观察到他很愉悦!
第四周周末,老师反馈了上周的作业情况,儿了错了3道。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觉察到我控制了情绪,并且在作业方面我正逐步退出,让孩子对他自己的事情负责,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了他自己。
第二个故事 觉察愤怒
这段时间,爱人因为阑尾囊肿每天上午在社区医院输液。我们约定,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上午第一件事就是去输液,然后再忙工作,避免因为工作延误输液。输液的第二天,爱人起床后没怎么吃东西就出门了,我以为他直接去了社区医院。收拾完后我也出门去医院,计划看他一下再上班,路上还在幻想他见着我之后感动的表情。当我兴冲冲到输液区,转了一圈他竟然没在。顿时,我怒了!立刻打电话给他,原来他早上出门时接到一个工作方面的电话,就先去处理工作。我们在医院见面后,低声的争执的很激烈,当然主要是我控诉,控诉他不爱惜身体,不考虑我的感受,不体谅我的压力,总之,把这几个月积累的不满统统发泄出来。然后,我愤怒而伤心地离开了医院。然而,当我离开医院,冷静下来,我觉察到,其实我不应该有这么火气的。而我之所以这么火大,是因为他没有按照我所想和我认为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一个成年人难道不能够分辨病痛对他身体当下的影响吗,他应该有处理发生在他身上事情的自由权。那个愤怒的时刻,我因为他“忤逆”了我的想法而发怒。
在这个过程里,我觉察到我应该还给爱人处理他工作与身体关系的自由权,我应该关心但同时也理应尊重。
第三个故事 理解共情
哥哥比我大十岁,很多时候都觉得他不够担当还小气。
当看《接纳力》这本书时,我不由的想到了哥哥的成长经历。哥哥12岁时就被爸爸送到城里上学,初中三年,高中两年,然后参军,然后退役工作,然后结婚,结婚后两年生了儿子,然后被爸爸要求搬出去“另立门户”,因为男人需要为小家而独立。现在想想,哥哥在12岁之后基本没有和父母长时间一起生活过,也没有得到过来自父亲的教导和爱,那么小的年龄独自成长,到底经历过什么,承受过什么,我们其实是不清楚的。我很心痛!如果哥哥一直在父母身边成长,并且有来自母亲的关爱和父亲的耐心教导,如果他的成长一直伴随着父母就在身边的底气,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通过阅读《接纳力》这本书,我想我理解了共情这个词。
其实,阅读《接纳力》带给我的内心觉察远不止这三个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另一个阶段的成长。所以,诚心推荐这本书,希望我的朋友比我收获更多。
看这本书的初始目的是为了育儿,结果我被这本书先“养育了”。
今天看完了周璐的《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原因有二:一是朋友推荐,二是因为书的名字。从2021年11月17日我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截止今日我已经读了10本书。
微信读书9本,读书会1本
2021年我成为了一个全职妈妈,最大的任务就是教育好两个孩子。大宝8岁,小宝3岁。这一年里,我每天朗读英语,希望影响带动孩子,二宝在我的影响下,每天会说几个单词,比如: Open the door. Good morning, Good evening.二宝的专注力、性格都很好。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会自己整理玩具,独立做一些事。
可是大宝进步不大,虽说也有一些改变,但都不太外显。特别是最近临近放假,我陷入了恐慌和焦虑之中。因为在家全职带娃,爱人并不是很认同,他觉得孩子应该靠自己,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学得不错,父母陪伴不了他们一辈子,未来还得是他们自己面对。上半年给孩子培养了阅读习惯,暑假回家农忙,半个月的时间,孩子的阅读习惯中断了,还迷恋上了手机。从大的方面来讲是环境的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我的失职,没有持续陪伴孩子亲子共读,和孩子的自律性不行。
后来在社群里听了一些伙伴的分享,知道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又重新拿起书给孩子阅读。之前是亲子共读,一人一句——一人一段——一人一页——一人一篇。现在是我自己一个人读,因为孩子不愿意,说服不了他。没办法,我只能自己读,有感情的朗读,孩子听得来了兴致,然后加入一起读,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听我读,有时一次性要听我读完一本格林童话,读得我是口干舌燥的,可是谁让我之前一直缺席呢!
2021年11月底,我加入了嘉希妈的“妈妈成长365”会员,我们是以阅读写作为基调,一年12个月主题式阅读,每月推荐四个书单,社群精读一本。阅读主题分为3个版块:关系修复、妈妈成长和妈妈财富。我给自己制定了“100天读33本书”的计划,进行得不是很好,刚开始能做到平均3天一本,后面有时一本要读十来天。我习惯了精读,做手写笔记,目前写完了一个笔记本。可是看着别人的阅读进度,心里开始焦虑。加上寒假的到来,纠结是否回老家,是否回娘家,是否年后上班。
三天前,希妈找我聊了一下,她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动,这两天我都没有写读书日记,虽然也写了一些文字,都是纯读书笔记,或者心灵对白,不想分享到群里。我依然有给老公写信只是不再发出,我甚至压抑得失声痛哭,让孩子来问我怎么啦。我一直想着写复盘,可是却无法下笔,最近两天看了200多页的文字,不精读只泛读,只记大的方法不写小的感悟,今天我终于完成了《我用阅读教育孩子》这本书。
部分手写笔记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用阅读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自己也吸收了很多。
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妈妈;我知道了,父母要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而不是生活监工;我知道了哪些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财商;以及看哪些书可以提升逆商。与其说我读这本书用来教育孩子,不如说我被这本书里面的教育方法所治愈。因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我曾经的缺失。
在书的海洋里,我写下了一些动人心弦的书单,不只为孩子,也为我自己。比如:《苏东坡传》《小狗钱钱》《简爱》《傅雷家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史蒂夫乔布斯传》《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简史》等等。
在这两天的阅读里,我用眼泪释放自己的情绪,我用阅读安慰自己的心灵,我用接纳爱着自己和孩子。我放下了执念与纠结,我决定了寒假的归途在哪里。不管前路是否布满荆棘,我都要朝着我的心路奔驰。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计划了我和孩子的寒假。我要带他们去野炊,在泥土里生火,用捡树枝为柴,折树枝为筷,体验我小时候童趣;我要带他们去爬山,早上去山顶迎接太阳,傍晚和夕阳一同归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景观;我还要带他们去挖鱼腥草,洗净绑好,拿到集市上卖,体验用劳动赚钱的美好。这些都是我的童年,他们却从未体验过,我想带他们去走我走过的路,我看过的景,然后讲述我儿时的故事。
我还要趁着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脚,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和孝道。我会带着他们陪小姨过生日,唱生日歌,说祝福语。一起吃生日蛋糕,一起吃火锅。我们一起讲故事,读绘本,我们一起唱歌伴舞……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定会再为你开一扇窗。我想是的。在这几天低迷的阅读时光里,我按下了暂停键,却在暂停之后找到了快进按钮。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我看《我用阅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用阅读疗愈了自己。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