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3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孟子·尽心篇》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有深度、有逻辑、且能展现你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1. "深入理解《尽心篇》的核心思想:" "把握主题:" 《尽心篇》是《孟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围绕“尽心知性知天”。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基础。通过“尽心”(充分发挥内心的善端),就能“知性”(认识人的本性是善的),进而“知天”(理解天命或宇宙的根本法则与人的善性是相通的)。 "关键概念:" 理解“性善论”、“四端”、“尽”、“知性”、“知天”、“浩然之气”、“养气”、“天爵”等核心概念的含义及其在篇中的论述。 "重要章节:" 可以重点关注其中一些著名的段落,如论述“浩然之气”的章节(如第六章),或关于“君子有三乐”与“小人之三乐”的对比(如第九章),或关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性思维(如第十七章)。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尽心篇》内容丰富,不可能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三心两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杨伯峻译) 【感悟】 我读到《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一段话,感触颇深!孟子在尽心章句开篇直奔主题,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仔细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耄耋之年,时时刻刻不都是这个心对世界万事万物,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体验与感悟吗?这里的心不是指物理的心脏,也不是指大脑,而是人内心的感觉和体验。如何对待这颗心呢?就儒家思想来说,主张人本心是善良的。因此,孟子说:“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性,也就是“仁”之本性,懂得人性了,也就懂得“天”命了”。这里的“天”是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概念,既是指上天,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在孔子和孟子的早期儒家思想中,“天”主要是指人事的神性依据,即人的精神支柱,是人格的神。这一段,按我的理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人生彻底地悟透了,想明白、活明白了” 紧接着,孟子告诉你如何尽其心,养其性?,即“存其性,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保持人善良本心,培养人仁之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最好的方法了”。孟子接着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我的理解,安身立命之道,就是无论夭寿,只要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积极地去直面人生。大家好!我是龙哥。
一个想和大家每天进步一点的家伙。
今天非常忙,接到非常紧急的活,必须今晚加班搞掂它。
但是不想断更,破坏了写作节奏。简单聊几句吧。
《孟子·尽心上》里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要尽心,要在自己的心里找到良知良能。这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天性,本性。
天命之谓性。本性就是你的天命,所以就算是知天了。
我们平时都说尽力了,但是事情没有完成。尽力了,为什么回完不成。那是还没尽心。
尽力只是把看到的能做的事做了。但是尽心,是要想尽各种可能性的。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这点对我的启发很深。因为我是会经常放过自己的人。美其名曰,和自己和解。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尽心。
没有尽心就无法启动自己所有的潜能。
致良知就是要去尽心。
不要那么轻易地放过自己。尽力不是放过自己的理由。
遇到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多问自己,尽心了吗?
面对想要帮助的朋友,多问自己,尽心了吗?
遇到需要自己去照顾的人,多问自己尽心了吗?
遇到工作上的难题,多问自己尽心了吗?
如果还没有,再用用心。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