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4 00:44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诗经》的读书笔记,尤其是要求达到2000字左右的篇幅,需要你进行深入的理解、思考和组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完成这篇读书笔记:
"一、 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和性质"
"非简单总结:" 读书笔记不是对《诗经》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情节梗概。它应该体现你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感悟"。 "体现思考深度:" 2000字的篇幅要求你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跨文本、跨文化、跨时代的比较与思考。 "记录个人见解:" 这是“笔记”的核心,要充分表达你自己的理解、疑问、批判性观点以及受到的启发。
"二、 精读文本,做好基础工作"
"通读与精读结合:" 先通读《诗经》,了解整体框架和风格。然后选择你感兴趣或认为重要的部分(如某首诗、某首诗的主题、某个人物形象、某种艺术手法等)进行精读、细读。 "查阅资料,扫清障碍:" 对于生僻字词、典故、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要借助注释、工具书(如《辞海》、《汉语大词典》)或相关研究著作进行查阅,确保理解准确。 "关注细节:" 仔细
遵彼汝(rǔ)坟(fén),伐其条枚(méi)。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既见君子,不我遐(xiá)弃。
鲂(fánɡ)鱼赪(chēng)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huǐ),父母孔迩(ěr)。
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犹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 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没有人能来肩负。
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他不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他丈夫不可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不能不顾。
这首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的教化在汝坟这个国家施行的很好,妇人能劝诫丈夫尽力正直卫国而流传下来的民歌。但是近人大多认为这是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而唱的诗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很多人一听到“诗集”这二字,就联想到诗集里面生僻字特别多,读起来困难,便放弃阅读。
《诗经》内容丰富,诗句优美。里面,许多优美而经典的诗句,流传至今,依然被世人朗朗上口。有些诗句,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听到。
今天,我们来品读其中几首优美的诗,感受诗经之美。
关雎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yōu zāi)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家有没有被熟悉到。在许多古装影视剧里,常常出现这句对白,正是出自《诗经·关雎》。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它描写了一个优美的情思故事。一位年轻的男子遇见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姑娘勤劳美丽。男子对她一见倾心,深深被她吸引,然而又不敢向她表白。
男子只能对姑娘朝思暮想,想象着与她亲近,沉浸在自己爱的幻想之中。
诗中所描述的爱慕方式,含蓄、悸动而羞涩。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夭》是一首姑娘出嫁的祝贺诗,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出嫁的情景。一位美丽的姑娘将要出嫁,她貌美如桃花,而且善良贤惠。这样好的姑娘,她所嫁的夫君也会不错。
这首诗充满了和和美美的气氛。美丽的姑娘出嫁,未来的婚姻也将美满幸福,宜家宜室。
诗中,使用桃花比喻女子的美貌,开创了用花来形容女子美貌的先河。诗的韵律特别优美,让人读来如品了一杯香醇的桃花酒,想象着貌美的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充满了美好。
子衿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nìng)不嗣(sì)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tā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是一首描写相思的经典作品,意境很优美。
一位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青青的是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玉佩。每当看到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她的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玉佩。
他们相约在城楼上见面。于是,女子早早登上了高高的城楼,等待她的心上人,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他的到来。她便埋怨有上人不来赴约,也不捎个信告诉她。
女子在城楼上来回徘徊,不禁唱起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来寄托自己无限的思念。于是,便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一情话。
《诗经》,优美的诗还有很多很多,脍炙人口,比如《蒹葭》、《野有蔓草》等等,都值得我们一一诵读。我们不妨抽空拜读一下,感受它的美好。
往期精彩文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