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柳永 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4 03:44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柳永《雨霖铃》后读书笔记作文应注意事项的作文,希望能帮助你:
"读柳永《雨霖铃》读书笔记作文应注意哪些事项"
柳永,这位北宋词坛的巨擘,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词作,流传千古。《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与内心的愁苦,意境深远,情感动人。若要写一篇关于阅读柳永《雨霖铃》的读书笔记作文,不仅要表达个人感悟,更要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思考广度。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事项:
"一、 深入理解,吃透文本是基础"
1. "逐字逐句研读:" 不要满足于整体感知。仔细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江陵一日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理解它们的字面意思、在词中的语境含义以及所营造的氛围。
2. "把握词的意象:" 《雨霖铃》运用了大量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沉沉”、“水满汀洲”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共同构建出凄
重新认识柳永(四)
(写于2022年11月15日)
柳永在宋仁宗的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致仕。
辞官退休后很是过了几年快活自在的日子。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汴京爆发疫情。这年夏初,柳永辞世,享年七十四岁。
柳永知道自己一生不被上流社会理解和包容,他料想到身后寂寥,所以死前曾叮嘱家人,不要给任何同僚讣告。但真到了丧事这一天,虽然没有同僚吊唁,却也热闹非凡。是汴京城里那些教坊乐工、歌姬妓女、三教九流,闻讯全都不请自来了。他们不仅给他送了葬,还每逢春日为他上冢祭扫。因他排行老七,人们谓之“吊柳七”。
社会底层自发为柳永组织的悼念活动渐渐形成一种风俗,以至于行业内那些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后世有人在柳永墓题诗: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瞧瞧,柳永纵然老死病故,也是底层人民眼里最为认可的风流才子。
读了《柳永传》,再来读柳永的词,便能在字里行间多感受一些词人的性格特征和时代微痕。
柳永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文人。
他玩世不恭吗?——是的。可是他又真诚地为红颜歌姬赎身并终生为伴。
他清高淡泊吗?——是的。可是他又三十年不怠地求取功名。
他歌功颂德吗?——是的。可是他又在政治上不肯屈膝过于倔强。
他在寻花问柳时浅斟低唱。他在科考败第后不弃抱负。他在晓风残月里创新词律。他在空惨愁颜中改变风格。
柳永的文人气质里有着浓烈的烟火气,他俗得不加掩饰。柳永的市井姿态里又显出清雅的书生气,他雅得自然而然。
这一位浪荡放纵、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将宋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推进到生命力强劲的轨道中。
当我们读到其后世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甚至岳飞、文天祥时,不能不对柳永于宋词内容和形式的开拓而产生深深的敬意。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我从苏轼词中读出了柳永式的离别愁绪。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从辛弃疾的词中读出了柳永式的倾心爱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从李清照的词中读出了柳永式的孤寂叹息。当然,词到南宋时代,已经可以抒发任何一种情感,当柳永式的婉约沉醉,经历了苏轼的豪情放飞、经历了辛弃疾的深沉怀古、经历了李清照的平仄锤炼,那些轻灵、缠绵、温婉和羞涩的小调已经变得华丽、雍容、大气和端庄。宋词之美从意境美、韵律美、辞藻美更兼有了思想美、境界美、气概美。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情怀让人读到心潮澎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气节更是一首长存史册的慷慨悲歌。读宋词,从柳永开始,读“苏辛”,再读欧阳修、晏殊、李清照、秦观,等你读到岳飞、文天祥,已经把整个宋朝的历史文化精华都吸纳了。
千载传颂,柳永,担得起。注:柳永的生卒并未官方明确记载,生平也多从各种从民间流传和笔记小说中拼凑而来。因而有些具体时间是缺乏考证的。不过没关系啦,反正他在大宋最好的时代里活过。
绝美的离别(读柳永《雨霖铃》随笔)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成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轻诉说着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沉醉着,可你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谁与你浅斟低吟?
早知道凡有进水处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竟成为铭刻千古的爱情。
柳永雨霖铃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