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4 05: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战国史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见解深刻:
"一、 明确核心与目的 (Clarity of Core and Purpose):"
1. "核心主题:" 确定你的读书笔记聚焦于战国史的哪个方面?是政治变革(如变法)、军事冲突(如合纵连横、著名战役)、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社会经济变迁,还是某个关键人物(如秦始皇、孔子、苏秦、商鞅)?明确核心主题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2. "写作目的:" 你希望通过这篇读书笔记达到什么目的?是总结书中关键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分析历史影响,还是探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明确目的有助于你组织材料和突出重点。
"二、 深入阅读与理解 (Deep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1. "吃透原文:" 仔细阅读选定的战国史书籍或相关资料,确保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和关键信息。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论据是什么。 2. "识别关键点:" 找出书中关于核心主题的关键概念、重要事件、主要人物、核心观点等。这些将是你读书笔记和作文的主要内容来源。
"三、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Clear Structure and Rigorous Logic):"
1. "引人入胜的开头:"
按:这其实是《谷园讲通鉴》的文字初稿,后来决定做成视频脱口秀节目,稿子只好全部重写。干脆发上来与大家交流吧。《谷园讲通鉴》的视音频目前在爱奇艺和蜻蜓FM脱口秀频道热播,敬请关注。这几段故事中的最后一个孟子与魏惠王的交谈,意义深远。我在写六国灭亡的教训时,读到元代李桢的一篇《六国论》,他分析六国之亡就在于没有懂得孟子的这段话,读来有醍醐灌顶之感。
谷园
2016.1.19
魏文侯这边励精图治,其他国家也没闲着,你打我,我打你,各自悲喜。
No.1韩国这边上演了另一个著名的刺客故事。丞相侠累得罪了大夫严仲子,严仲子去请著名的勇士聂政来刺杀侠累,以黄金百镒(两千两)送聂政母亲做寿礼。聂政推辞,母亲在时,不能以身许人。直到为母亲养老送终之后,聂政直接冲过重兵守卫的相府就把侠累杀了,然后把自己的脸皮眼睛都割烂,剖腹自杀。尸体示众,无人能识,姐姐去认领,说,弟弟怕连累她,但她不能灭贤弟之名。自杀在尸体旁。
No.2卫国这边,孔子的嫡孙孔伋,也就是《中庸》的作者子思正跟卫侯怄气。子思向卫侯举荐一个人可以做将军。可是卫侯说:我知道他有将才,可是他曾经偷吃百姓家的两个鸡蛋,所以不愿意用他。子思哭笑不得: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圣明的君主任用官员,就像木匠选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现在是战国之世,必须招揽爪牙之士,因为两个鸡蛋就舍弃一个将军,这不让邻国笑死吗?
子思认为,卫国的毛病是:
君不君,臣不臣。君暗臣谄。
做君主的,“不察是非而悦人赞己”,不分是非,只喜欢听奉承。
做大臣的,“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不管对错,一味阿谀讨好。
子思还讲: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你作为领导者,要是自以为是,什么都是自己对,那么你有再多的谋士,他们有再好的建议,也是白搭了,因为你根本听不进去啊。
No.3齐国这边在齐威王的治理下,得到大发展。齐威王的英明体现在一件事上。他派两个大臣到地方担任长官,不久关于即墨大夫的各种批准充斥耳边,而关于东阿大夫的都是美誉。但是,齐威王却杀掉了东阿大夫,重赏即墨大夫。为什么呢?因为,齐威王并不听信身边人怎样说,而是派人去实地考察,最终发现,即墨大夫有有政绩,但不会讨好国王的身边人,而东阿大夫正相反。这件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关于皇帝、内臣、外臣之间的关系,后世少有齐威王这么明白的。
No.4返回头,魏国这边,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死了,死前没有明确立太子,两个儿子争夺君主之位,国内大乱。旁边韩国和赵国看到机会了,便组成联军打魏国,魏国大败。然后,对于下一步怎样处置魏国,产生分歧。赵成侯想把这两个魏国公子,杀一个、立一个,然后割地而回。而韩懿侯则想,把魏国一分为二,让这两个魏国公子各自管理。最后,没有协商一致,各自退兵。最终,其中一个公子杀掉兄弟,成为魏惠王。对此,司马迁提出一个古人的重要观点:
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国君死了,继承者没有提前明确,国家将非常危险。这个道理对于现在所谓家族企业的传承同样应有所启示。
No.5还有一段故事,是这位魏惠王跟前面齐威王的一次见面。
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物吗?
齐威王答:没有。
魏惠王吹牛B:魏国有十枚夜明珠,可以照亮一个停车场。
齐威王答:这么说,我们也有宝,只是与你不同。我们的宝是四位著名将军,各守一方。他们照亮千里,何止一个停车场啊。
No.6 这个奇葩的魏惠王,还有另外一段更著名的对话,被写入《孟子》。
魏惠王: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可以利于我国的建议吗?
孟子讲:
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凡事都讲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反之,如果人们都讲仁义,最终才最有利于君主。义利是统一的。
纪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关键词:
周王初命、三家分晋、礼崩乐坏、王权衰落
为什么《资治通鉴》从公元前403年写起?
为什么说这一年“礼崩乐坏”,开启了战国时代?
我们先来看份资料。
时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朝代: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杀周赧王,周朝灭亡。
君王(天下共主):周威烈王姬午(第三十八任),但仅是名义上的,生卒(?——公元前402年),在位24年(公元前426年——公元前402年)。
诸侯:还剩二十几家(大致分布见地图),据说,周武王当初封了七十一家,也有说几百家的。
《资治通鉴》开篇头一句话,就说了这么件事:公元前403年,天下共主周威烈王姬午宣布,初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请注意,初命!
魏斯、赵籍、韩虔原本是晋国的大夫,现在被周王正式封为诸侯,成为魏国、赵国、韩国的第一任国君,这叫初命。但这也是大姑娘拜天地,破天荒头一遭,三个大夫瓜分了主子,还被官方承认,封了诸侯,成了国君,这就是三家分晋。
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仍认为这件事,标志着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战国开启,而且,批评周威烈王太没有底线,战国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他!
奇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诸侯都是周王封的,周威烈王封三个诸侯怎么了?不行吗?
不行!
理由很简单,司马光老先生义愤填膺写了一大篇,其实不外乎四个字:礼崩乐坏,这不符合周礼——周朝的礼乐制度。
这个礼乐,可不是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也不是什么陶冶情操高雅艺术,而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因为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搞出来,所以叫周礼,讲的就是君臣父子,身份高低,上下贵贱那一套。
所谓天子统御三公,三公统御诸侯,诸侯统御大夫,大夫统御百姓,一层一层,上层支配下层,下层侍奉上层,就好比身体驱使四肢,树根支配枝叶,而四肢又保护身体,枝叶又营养树根。
司马光老先生说,天子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维护这个,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话现在听起来,肯定别扭,封建制度!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规矩,现在落后,并不代表在那个时代,它也落后。
而且,规矩都是人定的,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只在于人们信不信,遵守不遵守。
都信都遵守,社会就稳定。不信不遵守,社会就崩溃。
当时,您想啊,周王朝一统天下,地方那么大,交通那么差,人心还隔着肚皮,怎么控制诸侯?怎么管理国家?怎么保证稳定?
礼乐制度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而且证明很有效,所有的诸侯都恪守周礼,奉周王为天下共主,此时王权至上。
可后来呢,周王不行了(自己作的),诸侯们就不服他了,也不再遵守周礼,就开始乱了。你能说,这是周礼的问题吗?
肯定不是。
而且,破坏周礼的那些诸侯,他自己玩的也是这套东西,还不断加强,为什么?
因为这套东西用了好几百年了,好使,人们已经习惯了礼乐制度。所以,礼崩乐坏,并不是周礼不行了,只是周王的权威不行了,后果很严重。
这好有一比,班主任岁数大了,老眼昏花,管不动了,班里的熊孩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不听话了。
有那块头大的,就欺负块头小的。可块头小的也不是省油灯,虽然胳膊没你粗,可人家有哥哥呀,叫过来把块头大的揍一顿。
块头大的当然不服,摇人,把自家兄弟都叫了来,发展成打群架了。
可打着打着呢,诶,一定会出现一个最厉害谁也惹不起的,就全都老实了,这位呢,也就当上了班长。
可又过了没多久,一哥们儿狂练武术崛起了,膨胀了,把班长暴揍一顿,然后通知开班会,谁不来我揍谁!
于是,新的班长混蛋登场!
您别笑,春秋五霸就这么来的,那时,统一天下称“王”,雄踞一方称“霸”。
刚开始啊,诸侯国之间主要是姬姓和非姬姓的战争。周朝分封诸侯,姬姓最多,大大小小,什么鲁国、燕国、晋国,甚至包括管国、蔡国、郑国、卫国,等等等等。但也有不是姬姓的,比如说齐国就是姜姓,姜子牙的姜。
但其实,古代的女子才称姓,而且必须得称姓,姓怎么写,女子所生,用来别婚姻。男子不称姓,称氏,用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氏同姓不同,可通婚,姓同氏不同,不可通婚,姓氏这么来的。
姜子牙是吕氏,叫吕尚,可后来都说习惯了,大家就都说姓了。
春秋时期,打得最频繁的,就是姬姓诸侯(周王姓姬)和非姬姓诸侯之间的战争。可打着打着,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利益、仇恨、欲望……全来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等到了战国的时候,这些诸侯野心就更大了,当班长已经满足不了了,想当班主任,自立为王,逐鹿天下。
你有没有发现,乱着乱着,就有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野心它不光能分裂,它还能整合!分只是一时,合才是大势。
更讽刺的是,尽管强权充满了血腥,但只有足够强大的强权,才能保证局势的稳定,才不会打仗,才能和平!
战争的发生不一定是因为谁残暴,而往往是因为强权的衰落。
上边一不行,下边就会乱,就会崛起很多新势力。
新势力一旦崛起,特别是在多个势力差别不是很大的时候,就会战争不断,直到打出新的霸主,建立新的强权,方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换来一段太平日子。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往往是老大不行了,罩不住了。
从这个角度,看“礼”和“权力”的关系,清晰明了,有礼没礼,关键看手里握着的权力。
司马光老先生认为周威烈王宣布三家分晋,导致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对不对?
对,但不全对,他也太高估周威烈王了!
春秋时候,虽然王权衰落,可不管怎么说,周王还有着一点点可怜的权威。诸侯们再瞧不起周王这个班主任,也得打着“尊王”的幌子,礼,最起码看起来还在。
可到了战国,周王就连那最后的一点点遮羞布也没了,别说里子,面子也没有!
诸侯们干脆不再掩饰,肆无忌惮地扩张,明目张胆地称王,周老师,天子哥,咱们平起平坐啦!
你看,哪还有什么礼!谁还会把周王周天子放在眼里!
笑话!
但周王也不用自怨自艾,为什么?
他并不孤单!
被架空的,绝不仅仅周天子,一些诸侯国君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晋国,就被三个大夫给瓜分了!
连国都没了!!
……
(待续)
音频收听频道:喜马拉雅 / 望小白
灵魂提问:
你去签合同,没有地方停车,约定时间又马上到了,而人行盲道上正好可以停一辆车,你会停吗?
你是财务人员,你的领导让你做假账,逃税漏税,说金额也不大,正常规避,你会做吗?
你是个小公司经理,有个单子怎么也谈不下来,对你又很重要,你会贿赂客户吗?如果饭桌上(有客户朋友,还有你手下),客户说,你绕着桌子爬一圈,这单子现在就签,你爬吗?
请认真!
……- End -记得点赞关注哦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