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4 07: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有赠》的读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深刻、具体、有说服力:
"1. 明确核心感悟 (Identify the Core Insight):"
"深入理解《有赠》:" 首先要彻底读懂《有赠》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如果“有赠”是指特定作品的话)。理解它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艺术特色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 "提炼个人感悟:" 思考这首诗/文章带给你什么样的触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感动、启发、思考,还是某种共鸣?找到你想要重点表达的核心感悟,这将是你读后感的灵魂。
"2. 紧扣原文,引用恰当 (Focus on the Original Text & Use Citations Appropriately):"
"不可脱离原文:" 读后感不是自由发挥,必须基于原文进行。你的所有观点和感受都应源自对原文的理解。 "引用关键句段:" 选择原文中能体现主题、情感或观点的关键语句、词语或精彩段落进行引用。引用时要准确,并用引号标出。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支撑你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分析引用内容:" 引用后,一定要对引用的内容进行分析,解释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它能够支持你的观点。
"3. 结合自身,融入真情
海报新闻记者 郭馨煜 日照报道
近日,日照经开区实验学校举行2023届毕业典礼暨中考动员大会,师生们用一首又一首的原创诗词,为赴黄海高中参加中考的初三学子加油鼓劲。恩师赋诗殷殷嘱托,学子感念学校,感念师恩,情注笔端,诗情澎湃。
七律·送实验学子赴黄海高中考场有感(通韵)
韩红梅
崮水涟漪将绿绕,奎山远黛送青来。
蔷薇倚翠斜诗眼,柳叶拂莺逐秀怀。
执笔杏坛情未尽,读书桃李意犹揣。
椿萱有盼竞黄海,奋进千帆踏浪开。
七律·酬红梅老师赠别(通韵)
九年级八班贺志明
黄海蔷薇已自归,开实梅傅久芳菲。
暖风缭绕蝉思睡,柳絮纷飞鹊欲追。
经岁勤耕杏坛净,九年读诵圣堂窥。
幸得恩遇助吾辈,他日金台报晓晖。
七绝·听红梅赋诗有感(通韵)
九年级八班杨硕
蝉鸣晓暮伴芳菲,学子奋追争月辉。
今日恩师诗有赠,唱名金榜凯歌归。
七绝·酬红梅九.八盼凯旋(通韵)
九年级八班孟成真
九年寒暑一朝胜,三载学田几处耕。
为报红梅台上盼,提携翰墨玉笛横。
七律· 恩师赠别送行 (通韵)
九年级八班牟凯
三载攻读汗水播,春风送暖花香淡。
蔷薇兰蕊竞相发,新燕娇莺自在啭。
芳共绿华妆秀颜,人凭笔意眉舒展。
少年志有凌云雄,明日海中捷报献。
七律·酬红梅赠别实验学子有感(通韵)
九年级八班郭梓琪
花谢花开三载间,凌霄初绽正燔燃。
鹏飞正举千山过,凤翥直须万壑翻。
遥望海天腾日月,近窥梅影鬓丝斑。
兜鍪年少感师范,欲报墨香追杏坛。
七绝·登黄海考场酬红梅赠别感怀 (通韵)
九年级八班郭默涵
试翼鲲鹏万里翔,奋蹄驽马步恒长。
而今笑傲畅黄海,逐浪扬帆志四方。
七绝·中考酬红梅赠诗读后有感(通韵)
九年级八班王子瑞
挑灯半夜睡眠迟,九载攻读为此时。
待到吾侪成玉器,红梅皓首亦心怡。
天净沙·师恩(通韵)
九年级七班于善一
栏杆古柳兰花,暖风拂过腮颊。
桃李恩师校家。
小窗夕话,伴余逐梦天涯。
七律·中考赴黄海考场回赠恩师(通韵)
九年级八班王子木
日起清江绕翠峦,夺魁科考梦长安。
穷冬苦诵梅犹沁,酷暑勤学意未阑。
雁举浮云千万里,鸿飞碧落百三关。
盼得捷报如蝶舞,笑看满园花欲燃。
五律·赠红梅有怀(通韵)
九年级八班费琳茹
三更读不倦,萤火伴伶仃。
风雪校园路,初心日月明。
经年泽杏雨,终世感恩情。
云起红梅送,涛涌黄海迎。
七绝·红梅赠诗感怀(通韵)
九年级七班曹瑞莹
疏雨一帘送燕差,三年耕励果丰怀。
莫愁老迈无人晓,桃李满园香自来。
七律·酬红杨赠诗黄海相别(通韵)
九年级八班杨瑞宇
红日磅礴腾碧宇,天风飒飒立长江。
家国大事须关注,学校梅兰宜品香。
登顶词峰寻快意,畅游诗海味激扬。
而今迈步从头越,实验书生志四方。
渔家傲·临别赠恩师红梅(通韵依晏殊格·画鼓声中昏又晓)
九年级七班杨智恩
风过柳荫消酷暑,两年恩意犹回目。
过隙白驹追日暮。
催布谷,莫悔青春光虚度。
满苑园丁勤教辅,温情恩师频叮嘱。
宝剑利锋勤砺护。
试伏虎,三年逐梦天无负!
五绝·夏日赠师(通韵)
九年级七班杜连鑫.
三年共奋追,日月影相随。
东望水天处,鲲鹏展翅飞。
七绝·别时酬赠行(通韵)
九年级七班韩思妤
玉兰花绽又香衣,但幸景同心未移。
恐有万言难尽意,唯安两载伴陪时。
七律·寄语日照经开区实验学校中考学子(通韵)
孙成良
鳌醒奎峰云墨浓,唯期龙笔奋长空。
凝心尺素兴华策,静气秘图格物踪。
兰蕊颗颗呈玉盏,凌霄簇簇奉金钟。
人生大考今才始,勿忘酬国筑梦衷。
读韩红梅老师与九八班学子中考唱和诗词有感,得此篇,兼寄日照经开实验学校中考学子。
七绝·实验学校毕业季(通韵)
孙成良
风拂垂柳两依依,三载师恩离恨时。
桃李不言蹊径下,千红万紫沁香衣。
近年来,日照经开区实验学校努力创建诗意校园,开发并实施了《愿将此身长报国》党建诗词课程、《留取丹心照汗青》文明素养提升课程、《中国节气诗词行》二十四节气课程、《家校共育小学必背古诗词课程》《家校共育初中必背古诗词课程》《我们的节日诗会诗词课程》,让诗词涵养崇高品格、高雅品位、高尚美德、高贵气节,浸润党心、师心、爱心,提振志气、骨气、底气,培正家风、师风、校风,培根铸魂,成人达己,立德树人,提升了文明程度,提高了文化品味,培育了学校特质,涵养了家国情怀。学校诗教工作经验多次在日照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播出,学校被授予“日照诗教先进单位”。
【名称】紫薇
【别名】痒痒花、紫金花、紫兰花
【科属】千屈菜科紫薇属
【花语】永恒的爱情、好运、雄辩
【前言】
紫薇的名字来源和北极星有关,北极星又名紫微星,星象学中被称为“万星之主”,代表着尊贵和福祉。白居易有诗云:“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紫薇花色鲜艳、花期较长,观赏价值很高。它在国内分布较广,被东、中、西部七个省的十个城市选为市花。
次韵景彝阁后紫薇花盛开
禁中五月紫薇树
阁后近闻都著花
薄薄嫩肤搔鸟爪
离离碎叶剪晨霞
凤皇浴去池波响
鳷鹊阴来日影斜
六十无名空执笔
颠毛应笑映簪华
【三言两语】
由于翰林学士赵概(995-1083)、欧阳修(1007-1072)等人的积极举荐,嘉祐二年(1057)梅尧臣(1002--1060)来到汴京,任屯田员外郎,充任《唐书》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后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在都城短暂的三年里,梅尧臣“不登权门”,寄情诗文,他与朝中许多志趣相投的同僚结为诗友,包括王畴(1007-1065,字景彝)、范镇(1008—1089,字景仁)、韩绛(1012—1088 字子华)等。这首七律正是嘉祐四年(1059)梅尧臣酬和翰林学士王畴的诗作,同年春天还有一首《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
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
匆匆跨马人归省,羃羃生烟树敛花
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
可惜都没有找到王畴的原诗,在他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中,笔者挑选了《立秋日书怀》与大家分享:
一岁中分气序平,夫何犹有感秋情
已饶健鹘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树声
桐叶渐愁经雨坠,桂枝还喜得风生
夜凉频惬山居兴,天澹银河彻晓清
除了常见的紫红色,紫薇花还有蓝紫色、火红色和白色等品种。同年梅尧臣有另一首七律《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馀
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
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笔者认为,这位“李右丞”应是尚书右丞李昭述(961—1059年),“丞相”正是他的祖父太宗朝宰相李昉(925—996),而韩绛的父亲韩亿(972—1044)与“李右丞”同朝,他的外祖父王旦(957-1017)是真宗朝宰相。北宋历史上有八位名臣死后获谥“文正”, 李昉、王旦名列其中。
韩绛兄弟八人,梅尧臣很早就与他们有交往。庆历六年(1046),时任签书忠武军的梅尧臣曾给在许州服丧的韩家几位公子写有《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诸君前有赠,爱我言过丰。
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虽欲一一报,强说恐非衷。
聊书类顽石,不敢事磨砻。
五子韩维(1017—1098,字持国)有一首绝句《红薇花》:
杏梅成实夏阴浓,波面繁花刺眼红
莫为春归减欢兴,共将弦管乐薰风
范仲淹次子范纯仁(1027—1101)有《和子华游韩王园怀故园池莲红薇二首 其二》也写道“红薇”:
鲜葩嫩蕊吐香浓,千朵妖饶颤晚风
却想许园仙品盛,姝衣轻透玉肌红
没有找到韩绛的原作,范纯仁与弟弟韩维之作恰巧同韵,也许这有某些内在联系。所谓“韩王园”是洛阳名园之一,系宋开国功臣赵韩王赵普(922—992)的宅院。但是,笔者的知识库存里没有“许园”这一典故。
梅尧臣的两首七律都有“薄肤”、“痒”和“爪”字眼,因为紫薇有“痒痒花”之名。明代学者王象晋(1561--1653)在其巨著《群芳谱》中描述:“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故名怕痒花”。清代学者阮元(1764-1849)也写道:“须与民间共疴痒,莫将官样负清华”。
梅尧臣入京的当年(1057)充任科考阅卷官,欧阳修是主考官,范镇、韩绛是副考官。嘉佑二年(1057)的这场科考群星荟萃,汇集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四大文豪(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更有九人官至宰相,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紫薇花语中有“好运、雄辩”,这与梅尧臣和苏轼(1037--1101)的命运都有关联。
嘉祐五年(1060),汴京爆发疫病,梅尧臣不幸感染,四月末病逝。天妒英才,59岁的“宋诗开山祖师”辞别人世。再读“六十无名空执笔,颠毛应笑映簪华”,想想三年短暂的美好时光戛然而止,令人唏嘘。
把“雄辩”送给苏轼,丝毫不过,据说当年省试,如果不是欧阳修误判,21岁的苏轼应是论试和经义双第一。进士及第三十年之后(1087),苏轼做了十岁小皇帝(哲宗)的老师,这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这年秋天他还获得“赐御书诗”一首,也就是白居易(772—846)那首著名的《紫薇花》: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东坡先生感激不尽,次日专门进诗一首及谢赐表一篇,以谢圣恩,可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绍圣元年(1094)小皇帝亲政,苏轼却再遭贬谪,直至流落天涯海角。
处暑已过,终于有了一点凉意,蛇年也只剩三分之一了,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能有好运。
今天是七夕节,中国情人节,这时以紫薇来表达“永恒的爱情”,倒是十分贴切。
#古诗里的发现##古诗里的故事##品读古诗##偏爱七律##花开有时##古诗里的花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