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读书笔记-童年-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4 14:15

写作《读书笔记-童年-日记》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童年》的日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既符合日记的真情实感,又能体现对《童年》这部作品的深入理解:
"1. 真实记录与个人感悟相结合 (Authenticity and Personal Reflection):"
"出发点是真实的阅读体验:" 日记的核心在于记录你当下的想法和感受。不要为了写而写,或者套用别人的观点。写下你真正在阅读过程中触动你的地方,无论是某个情节、人物、细节,还是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 "融入个人情感:" 阅读时你感到了什么?是震撼、悲伤、愤怒、同情,还是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或启示?将这些真实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在文字中,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心跳。 "记录思考过程:" 不必追求结论的完美,记录下你当时的困惑、你的疑问、你逐渐形成的看法,以及这些想法是如何随着阅读的深入而变化的。这种动态的思考过程很有价值。
"2. 紧扣《童年》的内容与主题 (Focus on 童年 Content and Themes):"
"选取具体的切入点:" 《童年》内容丰富,人物众多。选择一两个最让你印象深刻或引发你深入思考的点来写,比如: 高尔基童年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外祖父的残暴与

谈天说地:难忘小时候的趣事

想起小时候夏天午饭后上学校午休的一件趣事。

吃罢午饭之后,拿来一个父亲盛过白酒的玻璃瓶,把母亲早已给冷好的开水倒进去。

然后把午餐时吃剩的芸豆菜里面的鼓涨涨的豆子,一个一个地用筷子夹进盛好水的瓶子里。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就和邻舍的同学带着这个水瓶,蹦蹦跳跳地去学校了。

来到学校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午休。哪知道,那瓶装有芸豆豆子的冷开水,在一个劲儿地吸引着我。于是乎,趁老师不注意的当儿,拿过瓶子,轻轻悄悄地喝上几口。那味道,简直比吃了人参还要兴奋。更堪比那用几角钱才能买到的冰棍儿……


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清晰而明朗。而且有时候还想再品尝一次呢。

屏幕前的友友们,你们小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吗?谈谈吧,好吗?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日记# #读书时候的糗事#

铁流散文:读书记

作者:铁流

关于读书的好处,还有历代人读书的佳话,现代人都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在物质极丰富的今天,人们如果想去买一本书,不再会因为它的价格而犹豫半天了。可是,让人们都有些疑惑的是,好日子之下,爱书和读书人却日渐减少了。随之,手机、电脑中的各种信息潮涌般地席卷着我们的日常。前些年,青岛电视台播出了我一个专访,其中提到我小时候偷了父亲两元钱买书而挨了一顿揍,这正好被坐在电视机前的几岁儿子看到了,他有些忿忿不平地说:爸爸,我偷钱买块冰糕你就揍我,你小时候不也偷钱了吗?我听了这话,一时有些哑然。

我出生在沂蒙山,生活在沂蒙山。当年,沂蒙山是革命的代名词,也是贫穷的代名词。小时候,饥饿给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豆腐的回忆》。豆腐现在是家常便饭,可过去我们家大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吃上一点点。记得那时,我看到母亲都只是尝一尝,随后就去忙碌去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吃,母亲笑笑,说不喜欢吃豆腐。我们兄弟几个都很奇怪,这么好吃的东西母亲竟然不喜欢。后来生活好了,豆腐不再是稀罕物,母亲也吃得很多了,再问起她,母亲笑着说,还不是为了让你们多吃些呀。父亲一直希望他的儿子能走出贫瘠的乡村,彻底摆脱穷困,他就经常鼓励我说:儿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你不是喜欢吃馒头吗?等将来你考上大学了,不仅能吃上白面馒头,还能找一个城里媳妇呢。童年是对异性没有感觉的,可对馒头充满了向往。那时,最渴望的是吃饱饭,能吃上一点好东西都是奢望,当然,更渴望的是读书,因为每次翻开书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引入入胜的全新世界,什么烦恼、饥饿,还有父亲说的白面馒头,统统都没有了。

母亲说我几个月大小的时候,在风口里被呛了一口,从此冬天一到就咳嗽,严重的时候晚上大都是坐着睡觉,整整一个寒冬都不能去上学了。接下来就是来来回回的看病,有时趴在母亲的背上,有时坐在父亲推的独轮车上,尽管收效甚微,可是父亲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家中微薄的财力几乎都用在了我的身上。母亲还四处打听偏方,听说早晨起来空腹吃炒鸡蛋好,就每早给我炒两个鸡蛋。那个年代,对农家人来说,“鸡屁股”可是一项主要经济来源,日常开支就靠卖些攒下来的鸡蛋,平日里几乎是不舍得吃的。每次炒鸡蛋,都是用那个平底的大铁勺子,两个幼小的弟弟蹲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当听说是用来给我治病的后,都没开口要,只是不停地咽着口水,母亲不忍心,就用筷子尖夹了点豌豆粒大小的鸡蛋给了弟弟们。尽管各种各样的法子用上了,可还不见多少好转,母亲很自责也很无奈,觉得我这一辈可能没什么起色了,常常一人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咋就被风呛着了呢?我幼小的心灵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些许的失落,是读书填补了我的内心世界,甚至抚平了不安。最初,我看的是连环画,后来是读长篇小说。我本家族一个叔叔虽然只念了几年书,可对书籍的爱是超乎寻常的,冬闲的时候他就到山里推石头买,鞋破了都不舍得买一双,可买了不少的书,犹如久旱逢甘霖,我一头扎了进去,没几个月就读完了。接下来没书读的日子就像断了顿,急得我抓耳挠腮的,瞅准空子偷了父亲两元钱去县城买了一本书回来,后顾不上回家,就坐在村头的河边一口气读了下去,直到夜幕降临看不清字了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中。父亲很严厉地看着我,问他口袋里的钱是不是我拿去了?那个年代,我们全家整年都见不到一百块钱,父亲对他口袋中的两元钱记得格外清楚。要知道,父亲上个月赶集时曾为丢了一块钱而懊悔,心疼的一整天都没吃下饭去。他看了看我手里的书就一下子明白了,瞪起眼从腰间抽出皮带狠狠地抽了我几下。书看多了,心里就有一股子冲动,也总想拿起笔写点什么,后来模仿自己读过的书写了个长篇小说,记得叫《山里红根》,反映战争年代少年英雄的,同学们都拿去传看。初中毕业后,我没能考上高中,就回家务农了,但文学梦没有丢,每天晚上都掌着煤油灯看书到鸡叫,父亲梦中醒来总是会狠狠说上几句话:连个学都上不好,还想着去写书?快睡吧!别浪费灯油了!农村不养闲人,为了生计,我到了村里的林业队,每年开春,都能看到满树的桃花梨花,果子快熟的时候,满园子红彤彤的。为了防备人偷,我们几人一帮守夜。月光皎洁,虫声切切,一缕一缕的薄雾盘在树上。看着漫天的繁星,灵感来了,就一下子钻进棚子里打起手电筒写日记、写小说,久而久之,让队长发现了,他就召集大家开我的批斗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来打地洞,你一个农民,就得一门心思的好好钻研种地,养好咱们的果树,要不就趁早别干了!他还很肯定的告诉我,将来我要是能写书了,他就用头走给我看,我一气之下离开了林业队,跟着我的姨夫学木工,每天拉着沉重的大锯,脑子里还想着小说中的人物。只要有一丁点空闲,就捧着书读,大姨笑我:外甥,这书本本比饭还香吗?后来,我又陆陆续续买了些书,父亲见了,也没再说什么,还给我的煤油灯,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油。

当兵一直是我的理想和目标,1984年10月,我终于穿上了水兵服,母亲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钱,又小心翼翼地塞到我手里,我看了看,是一张五元票,我的手立马沉甸甸起来,急忙又塞给了母亲,母亲撩起衣襟抹了抹泪,说:孩子,穷家富路,拿上吧。

新兵连结束后,我先当了炊事员,不久又干了仓库保管员,那个时候,部队都非常重视小秀才,我如鱼得水,节假日基本上都是在部队图书室度过的,图书管理员是个女兵,她和我开玩笑说:你见了书就像乞丐见了面包一样,什么也不顾了。记得当初,我和战友就住在一个类似地下室的房子里,工作之外我就看书写作。有一年春节,我竟不知道外面是晴天还是阴天。听着外面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我的笔尖在纸上沙沙响着。有一次,我到机关去办事,看到一间办公室前放着一堆旧书,几步赶上前去,双眼也热烈起来,我拿起一本翻着,正巧一位女干事走了出来,她看了我一眼道:你喜欢书?我点点头,问她怎么处理这些书,她说等会就交给收破烂的了。我的心一跳跳的,忙说:能不能交给我。她认真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这么喜欢就拿去吧!我如获至宝,不禁一阵心花怒放。我找一辆小车,把这些书一路推到我的宿舍。这些书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离开烟台来到青岛。

1987年,我考上了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尽管毕业后不是军官,可这也意味着我再也不用复员种地务农了。回到老家时,我看到忙碌了一辈的老父亲,腰杆子好像一下子挺直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少了。可是,由于我理科不好,再加上沉湎于写作,第一学期就有几门课考砸了,按规定,得退学,学校知道我是个小作家后,又给了我一次机会,可第二个学期又有一门课没能过关,接下来,我很快就接到了退学的通知。记得,那天我不知道是怎么坐上火车的,又是怎么在车上站了一路的,大脑里唯有一片空白。退学的当年,就面临着复员,真是雪上加霜,部队领导也不舍得放走我这个“秀才”,又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直至我提干,后来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说实话,读书、写作曾给了我一次次挫折,但又一次次成就了我,使我从一个农家的后代,成了一名作家。我感谢书籍,感谢文学!

作家简介:

铁流,1967年10月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鲁迅文学奖、两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多种文学奖项。

壹点号铁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