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5 15:26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平衡观后感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执笔平衡,评述有度——平衡观后感作文写作要点"
观后感,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戏剧表演或展览等艺术形式后,所产生的思想情感和理性思考的书面表达。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不仅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更需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平衡”则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要素。那么,撰写一篇平衡的观后感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内容选择:详略得当,聚焦核心"
面对一部作品,其内容纷繁复杂,涉及主题、人物、情节、画面、音乐等多个方面。在写作时,切忌面面俱到,试图涵盖所有细节。应首先明确自己感受最深、思考最透彻的部分,将其作为文章的主体。这可能是一个触动心灵的人物弧光,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探讨,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转折,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选择好核心内容后,围绕它展开论述,其他部分则可以适当提及或略去,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这种内容上的聚焦,是实现观点平衡的基础。
"二、 观点表达:客观与主观结合,有理有据"
观后感是个人化的解读,但并非信马由缰。观点的表达应注意客观与主观的结合。一方面,要基于作品本身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家长因为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而感到苦恼。众所周知,几种负面教育风格的家庭模式,比如强权式、溺爱式或忽略式的父母,都会对孩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也很难在孩子心中建立真正的权威。怎样的教养模式才能让父母既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又对孩子拥有真正的权威和影响力呢?美国亲子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写过一本《六A的力量》,书中强调爱和管教的平衡,提出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关系型父母,对孩子有爱也有权威。关系型父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亲子关系以爱为基础
如果把家比喻成一座房子,麦道卫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接纳是地基,紧挨着地基的是赞赏、关爱、时间;代表管教部分的责任和权威,就像房梁和屋顶。也就是说,在健康的、功能完善的家庭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管教的基础,否则父母很难在孩子心中建立真正的权威。
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初中生,两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孩子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父母一直以平等、接纳的方式和孩子相处,总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给予鼓励,所以孩子性格比较阳光,平时和父母相处很融洽。这次居家学习期间,孩子不仅能自觉完成学习计划,还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居家时光仿佛成了孩子成长的加速器,给了父母很大惊喜。另一个孩子平时成绩很好,父母期望很高,全职妈妈投入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但居家学习期间,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拒绝和父母沟通,甚至因为一件小事和妈妈爆发严重冲突,让父母非常难受。
显而易见,这两个家庭的差别在于,亲子之间是否建立了以爱和接纳为基础的良好关系。正如麦道卫所言,“规矩若不是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就会导致反抗。孩子不会对规矩积极响应,他们只对良好的关系有所响应”。如果父母不是通过爱和接纳给予孩子安全感,没有通过赞赏给予孩子自我价值感,没有花时间去真正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就不要指望孩子会心悦诚服地顺服父母定的规矩。等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些规矩还可能遭到意想不到的叛逆,导致更多的负面行为。
言传身教是最大影响力
关系型父母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给孩子以正向积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或多或少承袭父母的秉性。父母如果希望对孩子有影响力,就必须自己先身体力行。
作为一名初中孩子的家长,此次居家学习期间我对此深有体会。我希望孩子每天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但刚开始孩子很难安静地坐下来进入阅读状态,如果大人不提醒,他有时还会忘记。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将每天晚餐后的一个小时定为家庭阅读时间,一家三口一起坐在餐桌边读书,读完后就当天阅读的内容互相分享。这样坚持几天后,孩子很快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关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麦道卫认为父母也可以接受孩子的监督,让孩子学会负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父母自己先为孩子设立一个榜样,同时接受孩子的监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一颗诚恳谦卑的心,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感受。作为4个孩子的爸爸,麦道卫对每一个孩子都这样说:“我想做你最好的爸爸。如果你觉得我做得不对,或者不公平、不爱你、不关心你,请你一定告诉我。”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提出中肯的意见,他就会反思并努力做出改变,包括放下身段请求孩子的原谅。
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
爱和管教,就像家庭教育这架天平上的两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关系型父母既会和孩子建立爱的关系,也会用规矩和约束来给孩子划界限。
有两种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管教方式。一种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即通过自食其果来学会守规矩。对很多中国父母来说,这一点似乎是件困难的事情,他们总害怕孩子走弯路,总想帮孩子规避成长中的风险,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体验世界的机会,也很难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责任心。
麦道卫家的客厅有一个敞开式壁炉,他经常担心小儿子乔纳森会被烫伤,因为孩子根本不懂得火的厉害。有一天他们吃烛光晚餐时,乔纳森伸出手指去触碰蜡烛的火苗,他没有阻止,结果孩子被火苗烫到后立刻把手缩了回来,疼得大哭。孩子的灼伤并不严重,但这次经历足以让他尝到火的厉害,并知道以后要避而远之,父母就不用再担心他因靠近壁炉而被烫伤了。
另一种管教方式是逻辑后果法则,即父母和孩子事先约定不履行职责或有不当行为时将要面临的处置。比如“要是不能把饭吃完,就没有甜食吃”“如果当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一小时,接下来的一周都不能再玩手机”。实行逻辑后果法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事先协商,而不是由父母单方面制订规矩。这种管教方式要求父母相信孩子能用自由选择来负责,并且帮助孩子发展出做正确选择的能力。
坚持原则,言出必行
一旦制订了规矩就不轻易改变,温和又坚定地执行规则,是关系型父母的又一条教养准则。孩子如果违反了事先约定好的规矩,就必须接受说好的处罚。否则规矩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父母也失去了应有的权威。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每个周末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去附近的广场玩耍。有一天他回家后没有完成作业,并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我发现后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严肃平静地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必须按我们之前说好的规矩接受惩罚,就是周末不能和小伙伴去广场玩耍了。孩子可怜巴巴地说,这个周末是他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已经约好了要一起庆祝。但不能撒谎的规矩和惩罚措施都是之前说好的,孩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和后果。最后我没有松口,孩子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和教训。当然,我也理解孩子心里的失落情绪,让他向好朋友解释了原因并事后买生日礼物补送给他。
对父母来说,坚持原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受到自身情绪或者孩子情绪的影响,比如看到孩子哭闹不止就忍不住心软,或者在公众场合觉得没有面子就妥协,这都不利于树立孩子对规矩的敬畏心,也不利于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界限、负责任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不断成长,努力成为关系型父母,对孩子有爱,也有权威。
(作者系本报实习编辑)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7日第10版
作者:陈明
《大国基石》剧照。
■记者 卫中
无论酷暑严寒,分布在四川省各处的四万多家火锅店一年四季都热气腾腾,这热辣鲜香的烟火背后,仰仗的是天然气源源不断的供应;贡山独龙江两岸过去由于偏远、封闭,曾被称为“信息孤岛”,现在却在5G通信基站的覆盖下与世界互联互通;2022年的夏季持续高温,巨大的用电波动对电网来说是严峻的负担,上海采用“虚拟电厂”方案对用电侧进行精确管控,无声无息间让上海这座两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电网“削峰填谷”,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中国各项超级工程如何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国之重器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一系列国之重器纷纷亮相,让观众直观感受中国经济运行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背后,是一块块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牢固基石。
震撼人心的中国超级工程,服务的是每一位中国老百姓
纪录片《大国基石》在主题式创作过程中,注重通过小切口转换、分集进行切片式创作,用内在逻辑串联宏大主题,将宏大叙事转换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故事。片子围绕“国之重器、民之命脉”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细分,深入阐释中国在公共服务、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等方面的重大实践成果。通过讲述14亿多人的天然气保障、煤炭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北斗导航便捷百姓生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治理共建绿色家园等方面的生动故事,提振发展信心,展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宏大主题也离不开呈现各类超级工程的震撼场面。《大国基石》采用航拍、延时等拍摄方式,将超级工程惠之于民的震撼场景立体生动地呈现在镜头面前。如观察着拥有上万面定日镜的哈密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俯瞰着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等;也跟随着一群“空中舞者”,克服内心恐惧、高空乱流挑战,守护世界首条、容量最大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或期待着113米长的全玻璃纤维风机叶片缓缓露出“庐山真面目”。
纪录片也在分集中绘制着“思维导图”,将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分垂直领域。这让该片既有纪实性影像留存价值,也有多角度多视角呈现。如在第一集《气蕴华夏》中,镜头为我们呈现出开辟天然气风险勘探这把“金钥匙”,既有直升机吊装勘探设备,也有技术人员采集分析地震波图像;超深井钻井作业、生产油管与测试管串精准对接,为天然气万米级钻探开采提供技术前提;聚焦难度更大的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天然气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等作为“能源粮仓”,为中国天然气安全供应和平衡供需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国基石》通过分集主题和内容,共同反映出国之重器的高光时刻,也展现国资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作出的贡献。
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让中国的超级工程如此接地气
作为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探访超级工程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大国基石》遵循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摄制组奔赴全国23个省市区,内容涉及15家大型央企、29项世界领先技术及应用,并走访多位院士,历时半年策划摄制完成。节目运用航拍延时、数据可视化、动画演示等技术创新手段,聚焦中国超级工程如何惠之于民的重大成果。通过宏大叙事与个体故事相结合,《大国基石》将各项超级工程故事化、具体化,用可观可感可触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
百姓安居乐业的背后是一双双“看不见的手”,在各地各领域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撑。对此,《大国基石》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当居民们在武汉东湖绿道奔跑骑行时,离不开大东湖深隧工程对污水传输处理以及相关智能控制平台的智慧性与安全性保障;当汽车驾驶需要导航时,依靠的是北斗卫星系统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技术;当河南暴雨多地通信中断时,翼龙-2H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及时报告灾情、恢复通信信号。
《大国基石》将微观“瞬间”与宏观“时代”相融合,纪录片以央企奋斗故事为脉络,将国资央企在各类技术研发的创新实践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通过平凡普通的奋斗者群像,将各类遥不可及的超级工程展示得富于生动性、贴近性。节目充分展现出各条战线持续奋斗、开拓奋进的时代新气象。
如果观众对数据缺乏直观感受,那么《大国基石》对各项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中的抽象概念进行有效的呈现与信息传递,让各类数据不仅真实可感,又运用影像带来视觉冲击。如“华龙一号”采用自主研发的双层安全壳设计,内层钢筋混凝土墙厚度达1.3米、外层达到1.8米,使用钢筋粗4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的钢筋,宛如给核电站戴上了“金钟罩”;北斗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的尺寸为1.8×1.8毫米,镜头将芯片与一粒大米、一颗黑芝麻在尺寸上作对比,并纳入数据呈现。
大量动画镜头也是《大国基石》的亮点,向观众直观阐释关键技术的原理与运行方式。由于拍摄对象的呈现形态与施工跨度较长,难以通过实景拍摄完整,通过动画方式最大化弥补了镜头的缺憾。如长洲水利工程修建后,安装北斗前后船只过闸的动态对比;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21管节水下对接场景;即将建成的第一条北方跨海沉管隧道,和深中通道在全线贯通时的展望效果等细节,均采用动画效果完成。
纪录片《大国基石》用生动鲜活的镜头语言,全视角立体化的动画效果,完美展现了超级工程的非凡实力,讴歌了开拓奋进的时代新气象。
来源: 文汇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