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写作《动物作文五百字》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5 15:56

写作《动物作文五百字》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五百字左右,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确定主题和中心思想:"
你想表达什么?是对动物的喜爱?对动物保护的呼吁?还是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思考? 明确你的中心思想,这将贯穿整个作文,指导你的写作方向。
"2. 选择合适的动物:"
选择你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动物,这样你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考虑选择的动物是否适合你的主题,例如,如果你想写动物保护,可以选择濒危动物。
"3. 搜集素材:"
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文章,观看动物纪录片,或者观察你身边的动物。 搜集动物的习性、特征、故事等素材,丰富你的作文内容。
"4.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开头:" 可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也可以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声音等引入主题。 "中间:" 这是作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段描写动物的形态、习性、生活趣事等。 "形态描写:"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的外形特征。 "习性描写:" 描写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食性、繁殖、栖息地等。 "生活趣事:" 讲述你和动物之间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记叙与动物的相处》作文导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记叙与动物的相处》作文导写

此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动物与人”,共选编了四篇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陈忠实的《我的白鸽》、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和蒲松龄的《狼》。

虽然这四篇文章的体裁、内容有所不同,但都跟动物有关。《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我的白鸽》叙写了作者喂养白鸽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他对白鸽的珍视和喜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大雁归来》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提倡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狼》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这四篇课文从截然不同的角度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写作任务

(24-25七年级上·重庆万州·期末)《伴鸟而居》第一句深情的说:“惊蛰那天,一只鸟儿像一缕金色的阳光抵达我的窗台。”有没有那么一个动物,像金色阳光一般抵达、陪伴、照亮你的生命?请自拟题目,写作你与动物相处的难忘故事。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这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导写

1.审题立意指导。

从题目要求可知,让你叙述的是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的那些难忘的故事。“有没有那么一个动物,像金色阳光一般抵达、陪伴、照亮你的生命”,可知:文章的内容要叙写动物与你相处的故事,侧重表现它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或者它们身上具有什么品质,让“我”的成长获得启迪;文章可表现“我”对动物的喜爱或感激之情,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2.思路点拨指导。

文章可写成记叙文,可从体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上选材。例如可叙写自己救助一只受伤小鸟的经过,从发现小鸟受伤时的心疼,到精心照料小鸟恢复健康后放飞已的欣慰;也可以是与自家养的小鸟之间的互动,小鸟学会唱歌或者模仿人说话等独特的经历。

还可以是自己在与小动物相处过程中的成长。例如和一只小狗的故事,开始自己害怕小狗,因为小狗总是汪汪叫,但是随着慢慢接触,发现小狗其实很友好,最后自己克服了恐惧,并且学会了如何照顾小狗,这个过程就是自己的成长。还可以从小动物的行为激励自己方面来选材立意。例如看到蜘蛛不断织网,尽管失败多次但从不放弃,从如蛛的这种行为中获得力量,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不再经易退缩:再如一只小鸟受伤后不能飞翔,自己努力帮助小鸟康复,这个过程充满了励志的元素,自己和小鸟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

动物类作文写作模板

写作思路

写好一篇动物类作文,关键在于通过有条理的思路展现动物的特点与情感联结。以下是四个核心步骤,帮助你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

一、选定对象,聚焦核心特点

首先明确要写的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家禽等),并提炼其最突出的 1-2 个特点,避免内容杂乱。

外形特点:抓住独特的外貌细节

例:“小猫的尾巴像蓬松的鸡毛掸,毛色是掺了奶油的灰色”。

习性特点:聚焦最具代表性的行为

例:小狗 “看到拖鞋就会叼到门口,却总把我的运动鞋藏进沙发底”。

情感特点:若写与动物的互动,突出它的 “灵性”

例:“我难过时,兔子会用鼻尖轻轻蹭我的手背”。

提示:避免泛泛而谈,用具体细节代替笼统描述(如不说 “小狗很可爱”,而写 “它跑起来耳朵像两片耷拉的树叶,喘着气时舌头卷成小肉卷”)。

二、构建场景,还原互动细节

用 1-2 个具体场景展现动物的特点,让读者有画面感。场景可以是:

日常片段:如喂食、玩耍、相处的某个瞬间

例:“每天清晨,鹦鹉都会站在窗帘杆上,模仿我妈喊‘起床啦’的语调,尾音拖得长长的”。

特殊事件:一次意外、一场冒险,或体现动物 “性格” 的故事

例:“暴雨天,鸟龟从阳台缝隙爬出去,我在楼下花坛找到它时,它正缩在荷叶下,爪子紧紧扒着湿泥”。

技巧:加入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让场景更生动。

比如写触摸:“松鼠的背毛比想象中硬,像晒干的茅草,但肚皮的毛软得像一团蒲公英”。

三、融入情感,建立人与动物的联结

动物类作文的灵魂是 “情感共鸣”,要写出你对它的感受,或它带给你的影响。

直接抒情:表达喜爱、敬佩、心疼等

例:“奶奶家的老黄牛耕田时从不偷懒,看着它汗湿的脊背,我总觉得它比谁都懂责任”。

间接体现:通过行为传递情感

例:“我出差回来,仓鼠在笼子里疯狂转圈,把存了一周的瓜子全都扒到我手边,像在分享它最珍贵的宝贝”。

注意:情感要真实,避免过度拟人化(比如不说 “小狗为我感到骄傲”,而写 “它跟着我跑步时,尾巴翘得比头顶还高,仿佛在向路过的人炫耀‘这是我的主人’”)。

四、升华主题,赋予深层意义

最后通过动物的故事,引出更深刻的思考,让作文不止于 “写动物”,更传递一种感悟。

生命的平等:从动物身上体会到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智慧”

例:“蚂蚁搬面包屑时,一只拖不动就会来一群,它们从不用语言,却比人类更懂团结”。

陪伴的意义:动物带来的温暖或成长

例:“独居的日子里,是那只流浪猫每天准时蹲在窗台,让空荡荡的房间有了等待的意义”。

自然的启示:从野生动物身上看到生存的力量

例:“雪地里的狐狸脚印歪歪扭扭,却总能通向隐蔽的洞穴,原来坚持比速度更重要”。

模板总结

【开头】

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出要写的动物

(先声夺人,80字左右)

(1)情境式:用情境的方式开头,让读者快速进入作文设定的场景

例:今年暑假,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几天我们家的小狗 —— 点点。

(2)悬念式:用悬念来引出下文

例:通过谜语、疑问等方式制造悬念,如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是哪种小动物了吗?”

【中间】

详细描述动物的相关特征,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根据立意,选择素材,500字左右)

(1)外形描写:从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部位入手,描述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突出独特之处。

如 “小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总是竖着听周围的声音。它的眼睛像红宝石一样闪亮,三瓣嘴总是不停地咀嚼着”。

(2)生活习性:介绍动物的饮食、睡眠、活动等习惯。

如 “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白天喜欢蹦蹦跳跳,晚上则安静地睡觉”。

(3)性格特点:展现动物温顺、活泼、胆小、勇敢等性格。

如 “我家的小狗非常活泼,每次看到我回家,都会兴奋地跑来跑去,不停地摇尾巴”。

(4)独特技能或行为:若动物有特殊技能,如小狗接球、鹦鹉学舌等,可在此详细描述。也可写一些动物独特的行为表现.

如 “小松鼠会用毛茸茸的大尾巴保持平衡,在树枝间灵活跳跃”。

(5)与人互动:讲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如一起玩耍、它对你的陪伴等,体现彼此的情感纽带。

如 “每次我难过时,小猫都会静静地趴在我身边,用它的小脑袋蹭我的手,仿佛在安慰我”。

(6)情感表达:这部分可直接抒发对动物的喜爱、感激等情感,也可通过描述动物对你生活的影响来间接体现。

如 “我的小猫不仅仅是一只宠物,更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它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我非常珍惜与它在一起的时光”。

【结尾】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动物的可爱或独特,升华主题

(表达情感或观点,100字左右)

  1. 直接抒情结尾

“这就是我家的小白,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希望能一直和它相伴,度过更多美好的时光”,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与美好期望。

  1. 回应情境结尾

“怎么样?相信你也会喜欢我家的小狗点点吧,等我们旅行回来,还要和它一起快乐玩耍呢”。

范文引领

我和一只小鸟

我家屋前有一棵非常大的古树,用“参天”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而我的房间正好对者这棵大树。春天到了,在老树干燥的皱皮上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芽,活像一个个嫩绿的小精灵,它们疯狂的吸收着春天带来的雨水,把生的速度发挥到了极限,才几天的功夫,大树上就挂满了绿叶,把我在早晨唯一的一缕阳光也挡住了,真的很敬佩这么古老的树居然还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被大树吸引的不只是我,还有一对美丽的无名小鸟也被它吸引住了,它们实地“勘察”好几天,打算在此安家了。

通过细致描写鸟巢的选址和周围环境,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几片绿叶作为遮阳避雨伞的细节,不仅增强了真实感,还让读者感受到鸟巢的温馨与安全。

通过将新芽拟人化为“嫩绿的小精灵”,赋予它们人类的特征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树在春天的旺盛生命力。拟人的手法使得大树的生命力更加鲜明,读者能够感受到大树的活力和顽强,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鸟巢被选在一个比较壮树丫上,几片绿叶挡在半空,被当做遮阳避雨伞。小鸟们花了十几天的功夫,枝捣泥,在树丫上搭了一个即美观又实用的鸟巢,下好蛋,鸟妈妈就要开始孵蛋了。每天早晨,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鸟妈妈打个招呼,向鸟爸问个好,一天中时间花得最多的是看着鸟妈妈不知疲倦腰着鸟蛋,鸟爸爸不知疲倦的飞来飞去,为鸟妈妈捉虫。小鸟们渐渐地习惯了我的存在,鸟爸爸还不时地跳到我家窗台来休息。虽然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话,但也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细致描写鸟妈妈和鸟爸爸的日常活动,展现了它们的辛勤与无私,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鸟妈妈照顾鸟蛋、鸟爸爸捉虫的情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馨与和谐。

在大家殷切的盼望中,宝宝终于出生了,四只,还没长毛的小家伙每天只知道张开大嘴,向爸爸妈妈讨吃的,大鸟们比以前更忙了,但也比以前更幸福了。可是好景不长,大鸟们在一次和邻家小孩的“家庭保卫战”中光荣地牺牲了,三个可怜的小生命也和父母一起去了天国,鸟巢散落了一地。我伤心地捧起奄奄一息的“孤儿”,把它紧紧的抱在了怀里。

通过细致描写“小云”的名字和期望,表现了作者对小鸟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愿望。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希望,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关爱和期盼。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成了小鸟的爸爸妈妈。我把小鸟取名为“小云”,希望它能像白云那样自由地在天空飞翔。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小云长大了,生得和它父母一个样,全身的羽毛花花绿绿的,长得真漂亮,我们也成了一对最要好的伙伴。在我的精心指导下,小云终于学会了飞翔,看到小云第一次飞上本来就属于它的蓝天,我深深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秋天到了,在我依依不舍的劝说下,小云慢慢地飞向了南方。

通过细致描写小云学会飞翔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感动之情,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感,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温馨时刻。

今年,春天又准时地降临到我家屋前的大树上,枝头上的树叶长得还是那么茂密。我每天都在想着那个小家伙,不知它在远方过得还好吗?那边的虫子多吗?朋友多吗?……今天早晨,我习惯的打开窗户,突然,发现大树上多了一对美丽的无名小鸟,这是它吗?是它!真的是它,还带回了自己的另一半,两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在向我问好,它们在老地方又建了一个新窝。

通过对小鸟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在老地方建新窝的情景,让人仿佛看到那对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唧唧喳喳,充满了温馨和喜悦的氛围。

我们依然重复着去年发生过的事情,唯一不同的是,我在大树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爱护小鸟!”

点评:这篇短文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 “我” 与小鸟之间温暖又动人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生命的珍视与温情。从春天古树萌发新芽,吸引小鸟筑巢开始,作者便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 鸟爸妈筑巢、孵蛋、育雏,“我” 每日与它们互动,成为无声的朋友。这份宁静美好被邻家小孩打破时,字里的悲伤格外真切,而 “我” 收养幸存的小鸟 “小云”,又让故事重燃温暖。

我心中的好声音

我有些累了,放下笔,忽然听到一种声音。转头望向窗外,一片漆黑,看不真切。但黑夜敞开胸怀让我聆听属于他的声音。

我渐渐听到了一段段清脆的声音,那是蝉鸣声,穿过纱窗,钻进了我的耳朵里。那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沁人心脾。许是恰逢了什么乐事,蝉在树上引颈高歌,开怀大笑。有可能蝉正在树上荡秋千,清风是那双无形而温柔的手,树枝是他的绳索,树叶是秋千上的风铃,发出沙沙的动听的声音。渐渐地,许多蝉加入了进来,许是到了合唱部分,但是每一只蝉都唱着独属自己的乐谱调子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可合在一起却又是如此动人。每只蝉大合唱之后就铆足了劲嘶吼出一嗓子长音。他没有万马齐奔的壮丽,没有枝上抽芽的柔嫩,但他有自己的魅力,一层叠一层,一波连一波,像是海洋上的波浪。

继续闭眼感受这夜的世界,聆听这夜的旋律。又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几声猫叫,爬进纱窗,飘进我的耳朵。那是如此缠绵,如此柔软,像是用手指按那软绵绵的棉花糖,又像是一根羽毛缓缓地落在了地上,就像是女儿依偎在父亲的腰间撒娇。

猫和蝉一起合鸣起来,猫长而轻柔的叫声和蝉短而清脆的鸣声结合在一起,像是两个声部,像是一男一女在对话,那男士粗壮有力,像蝉;那女士窈窕腼腆,像猫。谁也不失风度,就是这样恰到好处。

我们本孕育于自然,也许身体里的每一部分本都能与大自然的律动产生共鸣,也许就是这千丝万缕的关系,说不真切的缘分,使它成为我心中最美的旋律。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看遍了世间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也许这略略的几阵清风拂叶,几串清脆蝉鸣,几丝缠绵猫语,想必是一剂良药了。

人本生于自然,想必最后会在自然中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归宿。【升华】

也许我的归宿,就是这深夜的律动了。自然的,我心中的“好声音”便是他了。【点题】

点评:描写恰到好处,两种声音交织成乐,也是很新颖。作者选取的立意是人与自然共生,立意有深度。

鱼趣

在不知不觉之中,春天悄然而至。北京的春天似乎生气了许多,也许是因为与那场春雪的邂逅,再或许是惊蛰让万物复苏。要说我家春天在哪里,一定在于爸爸挚爱的龙鱼。

龙鱼们对于春的感知远远胜于人们,之前两周它们就活蹦乱跳,时不时摇着尾巴,有时溅起阵阵水花,就连捉小泥鳅也要比平常积极很多,似乎在告知我们:“春天已经靠近,它们的肚子在春天更有饥饿感。”

龙鱼总喜爱在大水族箱的上方游弋,舞动着自己的身子,它还有一对长须,身上满是银闪闪的鳞片,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一定是“气宇不凡,王者荣耀”。它的眼神总给人一种不屑的样子,告诉人们,“我”才是鱼中之王!

对于王者的体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实是它捕食的时候。别看它个子不大,却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你若在鱼缸中撒一把普通的鱼食,几分钟之后便会发现龙鱼们一动不动,视而不见,鱼食完好无损地在鱼缸中浮动。它们的最爱是泥鳅,以前我对龙鱼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大鱼吃小鱼,浑然不知龙鱼的最爱竟是泥鳅!

我拿起抄子捞了几条小泥鳅,小心翼翼地放入缸中,不想太惊动龙鱼,期待看它们的反应。看啊,一时间,它们活脱脱像一条条真龙,见着泥鳅完全不顾自己高贵的形象,猛然摆着尾鳍扎入水中,毫不犹豫向猎物游去。一张嘴,几条泥鳅几秒钟就被它们吞入口中。龙鱼似乎在用迅捷的动作告诉我们,鱼缸中的一切都是它们的,谁都抢不走。

龙鱼见了美味就率性大发,毫不矫揉造作,它在水中活得真实、洒脱,爸爸不只一次表达出对龙鱼的欣赏,这大概是爸爸养鱼的乐趣吧!确实,龙鱼太率真了,它们不懂得掩饰,它们爱憎分明。

春天来了,让我也脱去臃肿的大衣,没有华美的春装,没什么,就轻装上阵,在美好的春日时光里,像龙鱼一样潇洒、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去。

点评:描写恰到好处,把龙鱼捕食的威武气势写得非常生动,结尾升华主题,要学习龙鱼的潇洒。

我的“弟弟”

温暖的午后,阳光照在我和趴在我旁边的小灰灰身上,它半眯着眼,好似非常享受。

小灰灰是我家的猫,是一只英短银渐层。它在我家已经有一年多了,因此我们感情非常深,在我心中,它已不是我的宠物,而是我的弟弟。

它和我还有着特别的缘分。有一天,我在我家楼下玩,忽然看见一只小猫,那正是现在的小灰灰,那时的它还非常小。它好像非常害怕,警惕地看着我。我起身回家拿了一根火腿肠,掰成一小段一小段地喂它,它饿极了,只犹豫了一下,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以后,它舔着它的爪子,没那么害怕了。我将它托在手心,小心翼翼地带回家,征求了妈妈的同意,小灰灰就这样在我们家住下了。

它不凶,但很胆小,尤其是外人一来,它不由分说地就“噌”的一下钻床底下去了,怎么喊都不出来。可我也有治它的办法,它非常贪吃,每当我撕开一袋猫条,弄出点声响,它立刻就“噔噔噔”地跑过来,拼命往我身上凑,快速地舔吃着。

有时候,它也会让我感到温暖。有一次,我因为贪玩而没写作业,当时正在连夜补。可能因为是深夜,外面还下着雨,我莫名感到孤独与恐惧。但就在这时,小灰灰慢慢地走了进来,它跳上桌子,动作很轻,也不叫一声,好像是怕吵到我一样。它趴在我旁边,睁着漂亮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姐姐别孤单,你放心写,我陪着你。”我的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流动,我摸摸它的头,放心地写起作业来。

猫虽然是喜欢独处的动物,但它也需要陪伴,也需要关怀。有一次我出去上课,到很晚才回来。我一打开门,就发现小灰灰在门口蹲着,它一见我回来,立马冲我“喵喵”地叫起来,仿佛在说:你怎么才回来呀!我俯身把它抱起来,将它带到食碗前,发现碗里的猫粮一点没动。我鼻子微微发酸,把它放到地上,它这才跑去吃饭。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猫更是如此,你对它的好,它会记得的,而且不会忘记。

我将旁边的小灰灰抱在怀里,它好像还没睡醒,迷迷瞪瞪地打了个呵欠。我被它这副模样逗笑了,在它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对它说:“谢谢你给我温暖,给我欢笑,也谢谢你伴我成长。灰灰,以后的路我们也要一起走。”

我和灰灰虽然不是一个种类的,但心是相通的。我看着它的眼睛,它也一样看着我,我相信,它一定能听懂的。

点评:通过题目就能知道作者肯定是特别喜欢这只小猫,对待小猫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文中描写也能透露出对小家伙的喜爱,情感真挚,流露自然。文章结尾也有升华,点出人和动物的情意相通。

这些动物寿命都比人类长,乌龟都比不了!秘密在于……

说起长寿的动物,很多人会想起乌龟。

事实上,“乌龟”一词广义上可以泛指整个龟鳖目,而不同龟鳖目的寿命有所差别。一般体型较大的陆龟科还有海龟总科的那些物种是可以寿命达到三位数,有些小个子的龟鳖就只能活不到五十岁。

注解:狭义上的乌龟仅指乌龟这一物种,拉丁学名 Mauremys reevesii,俗称草龟,寿命可以超过三十岁但是少有三位数的水平。为数不多的例子是上海自然博物馆 1971 年发现的“道光二十年”的放生的乌龟标本,可能活过一百三十年。

俗称草龟的乌龟。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郑州动物园

而在那些较大的长寿龟里面,亚伯达拉象龟(Aldabrachelys gigantea)就有寿命超过 190 岁的记录,这只超过 190 岁的“大王八”名叫乔纳森。而在乔纳森之前,则有辐射陆龟活到了 188 岁高龄,也有另一只亚伯达拉象龟活到了 255 岁(虽然这个有些不太确定)

一只被认为活了 255 岁的亚伯达拉象龟。图片来源:funfactz

这寿命明显是超过了人类的寿命,之前认证的人类最长寿记录是法国人卡门创下的— 122 年零 164 天。而人的预期寿命均值则在 85 年左右(这个是基于 1990 年的相关研究)。此外在今年 1 月 1 日,福建省的林蛇母老人去世,老人生于 1902 年的 6 月 18 日,寿命基于计算值超过了卡门的记录,不过尚未收录。

法国老人卡门。图片来源:Famous People

当然要说有没有比起那些长寿龟更长寿的动物,肯定也是有的。谁能打破这个记录呢?我们往下看看。

那些比人类更长寿的动物

要说动物里面超过这些大王八的老寿星,我们身边常见的红褐鲤肯定是一个例子。

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学校长饲养的一条名叫花子的红褐鲤就是,寿命长达 226 岁,生于 1751 年卒于 1977 年,属实是长寿。而和它住在一起的其他鱼,基于鳞片年龄的判断,寿命也超过了 144 岁。

长寿的鲤鱼花子。图片来源:koikeeper.co.uk

当然也并非只有鲤鱼能够长寿,北冰洋的格陵兰鲨则寿命能活到五百岁,这是最长寿的脊椎动物之一,它们要活到 150 岁左右才性成熟。2016 年,有科学家基于这种鲨鱼体内碳十四同位素的测量,发现有鲨鱼很可能明朝时期就出生了。

格陵兰鲨。图片来源:Hubpages

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是最长寿的哺乳动物之一,可以活到两百岁。2020 年甚至有基于基因组的相关研究测得它们可以活到 268 岁左右的预期寿命。2024 年的研究则发现,其他的须鲸之中也有长寿的成员,例如南露脊鲸和北大西洋露脊鲸就可以活到 130 岁(这俩和弓头鲸亲缘关系很近)

弓头鲸。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南露脊鲸。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过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捕鲸业的相关影响,上文提到的两种露脊鲸都没有那么长寿的记录,这背后和人类攻击带来的“英年早逝”脱不开关系。而对于其他须鲸的长寿问题,学界尚在了解之中。

除了乌龟以外的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里面,也有些动物没那么长寿但是寿命也不逊于人。例如 2024 年人们观测到一只名叫“智慧”的黑背信天翁(Phoebastria immutabilis),就以 74 岁的高龄之身和自己的对象开始了新生命的繁育,是的,它在高龄阶段还在下蛋生娃。1916 年,一只被人圈养的葵花凤头鹦鹉以 120 岁高龄去世,它在寿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甚至掉光了羽毛。

黑背信天翁“智慧”。图片来源:skynews

英国首相丘吉尔养的查理这只蓝翅金刚鹦鹉(Ara ararauna)更是很可能活到了 114 岁,在主人去世之后还活了近半个世纪,学舌还学会了辱骂希特勒。

鳄鱼里面,湾鳄卡修斯在 2024 年的 11 月,以超过一百二十岁的高龄在澳大利亚去世了,尼罗鳄亨利则活了至少 124 岁而且依旧住在当今的南非共和国境内。蜥蜴的远房亲戚,斑点楔齿蜥这个家伙也是可以活到 120 岁。

斑点楔齿蜥。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脊椎动物是这样的,那其他动物呢?有人说软体动物里面北极蛤(Arctica islandica)是为最长寿的家伙。2006 年,基于一只北极蛤生长纹的年龄测定,科学家发现它是在明朝时期出生,且已经 507 岁。它得到了“明”这个新名字,但是这测出来的岁数也就此成为了“明”的岁数,因为它在测得岁数的时候,被科学家们杀死了。

北极蛤。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动物的年龄是怎么算出来的?

哎对了,如何计算动物的年龄?有人会用鱼鳞上面的年轮或者看哺乳动物的牙齿上面牙本质的相关生长,这两招都类似计算树木年龄,鱼鳞片纹的宽窄则可以推断出它的生长速度,前面提到双壳纲生长纹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鱼的耳石质量,鳃盖骨的年轮也是判断鱼年龄的方法之一。

鱼的年轮鳞片岁数。图片来源:oceanecology.ca

逆戟鲸牙齿。图片来源:oceanactionhub.org

如果把年龄放到乌龟身上,可以从背甲上面的同心环纹数目进行判断。

龟甲图片。图片来源:dreamstime.com

最近几十年来,也有科学家基于黑猩猩,日本猕猴还有印太宽吻海豚的相关粪便,基于粪便 DNA 序列上的甲基化修饰情况来判断年龄。人们也就此推断出印太宽吻海豚的四五十岁的寿命。

还有一些动物的长寿则是依靠人类的“环志”或者是其他的标志物。比如 2007 年,学界就发现曾在 19 世纪 80 年代被人刺中标枪的弓头鲸——它在被刺中之后还继续活过一百多年。

前面提到的那只黑背信天翁则是用的鸟类环志,首次被记录是在 1956 年,当时的推测年龄可能是五岁左右,此后它就在一直被跟踪,如今科学家已经给它更换了六次标记,而曾经监测它的老教授罗宾斯则在 2017 年走了。

科学家罗宾斯。图片来源:Barbara Dowell,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它们为何能如此长寿?

有什么基因秘密?

既然它们这么长寿,这背后有什么长寿基因吗?还是 DNA 修复的相关秘密?又或者是它们生存的环境原因?得看看基因组了。

对于弓头鲸,它们有 CIRBP 蛋白这个基因来修复 DNA 的损伤,身体上的 ERCC1 这一和 DNA 切除修复相关的基因也是和其他兽类基因不同,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在于提升鲸的癌症抵抗力。

毕竟体型大且寿命较长的动物,体内细胞更多且在漫长生命中更有可能遇上细胞的癌变——但这只是理论上,类似大象和大型须鲸这样的动物患癌症风险很低,比起不少小且短命的动物低很多。

注解:2025 年的一项研究认为体型较大的动物具有更高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发病率,不过该研究也发现大象这样短时间内迅速演化出大体型的动物,演化出了更好的防肿瘤机制。

与此同时,大型陆龟体内就有相应抑制肿瘤产生的基因同其他相对短命的动物不同,具有更为强力抑制肿瘤产生的基因。大象也依靠体内份数很多的 TP53 基因制造大量的 P53 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让 DNA 受损可能癌变的细胞去被修复或者直接挂掉。

图为佩托悖论,意思是本来体重较大的动物具有较高的患癌症概率,但是实际上基于亚洲象等大动物观察,它们患癌症概率低于预测值(鸭嘴龙类恐龙体型也大,不过基于化石相关病理观察,其患癌症概率高)。图片来源:sciencealert.com

除了抗癌之外,抗衰老的基因也可以同长寿有关,斑点楔齿蜥这玩意体内“管控”硒蛋白的基因就很多,正好这类蛋白还防止身体受到活性氧的氧化衰老有密切关系。长寿的太平洋岩鱼(Sebastes aleutianus)寿命超过两百年,也依靠了肿瘤抑制因子和一些调节免疫系统的基因。

太平洋岩鱼。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被饲养管理的动物,寿命会受影响吗?

东汉末年的曹操曾说过“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生物的寿命和先天条件有关,不过后天的营养条件,外界因素也会影响生物能不能寿终正寝。对此,在一些在圈养条件下,创造长寿奇迹的动物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名鼎鼎的大熊猫,在圈养条件下创造了很多超过 30 岁的长寿例子,比如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原型——一只叫做巴斯的大熊猫,还有 2022 年中国香港去世的安安也是以 35 岁高龄去世的雄性大熊猫。

大熊猫安安。图片来源:virginia.arlingtoncardinal

在有医生照顾和食物保障,天敌较少的圈养条件下,一些鸟类也是创造了寿命新高,比如前面的查理这只蓝翅金刚鹦鹉,寿命就比起野外的亲族多了五十年上下。

这只骂人的鹦鹉。图片来源:esato

那些圈养驯化的狗子,或者是被人养在动物园里面的灰狼,寿命的极限值也超过了野外的灰狼。例如 2024 年,度过 11 岁生日的独眼狼外婆 F907 在黄石国家公园里面去世,有长寿的动物园的狼活过了二十岁但是野外基本上不到 13 岁。

注解:这只 F907 老狼去世还不是因为年长去世,而是因为外来伤害。

动物园灰狼。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北京动物园

驯化的狗子里面,柴犬等吻部较长的小狗平均寿命超过了 13 年。

柴犬。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北京市朝阳区

家猫的野外亲族欧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在野外活到十五年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而家猫则有长寿的超过二十岁,甚至达到 25 岁往上的记录。更有甚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确定了一只叫 Crème Puff 的长寿猫咪在 38 岁时候去世。

当然不同猫咪品种和狗子品种经过了相应的选育,一些选育的品种时不时会遇上近亲结婚和基因缺陷的相关问题。而这也时常导致很多品种猫和狗的寿命出现了短命。

上文提到的小型的,嘴部较长的狗子寿命相对长,而吻部短小的那些狗子则容易遭遇呼吸道疾病的困扰(例如法国斗牛犬)。还有不少大型犬的预期寿命也比较短,甚至还不如野外的灰狼亲族,十年不到的样子。猫咪里面伯曼猫和缅甸猫寿命长,可以超过十四岁,而斯芬克斯猫则寿命很短,预期寿命不到 7 年。

斯芬克斯猫。图片来源:spruce pets

缅甸猫。图片来源:spruce pets

看来这些生物的寿命还真是暗藏玄机,如果想要搞清楚这一切,需要看看它们基因组,身体性状,以及它们的生活条件,生存状况。



参考文献

Firsanov D, Zacher M, Tian X, et al. DNA repair and anti-cancer mechanisms in the long-lived bowhead whale. Preprint. bioRxiv. 2024;2023.05.07.539748.

Mayne B, Berry O, Davies C, Farley J, Jarman S. A genomic predictor of lifespan in vertebrates. Sci Rep. 2019;9(1):17866.

Breed GA, Vermeulen E, Corkeron P. Extreme longevity may be the rule not the exception in Balaenid whales. Sci Adv. 2024;10(51):eadq3086.

Mumby HS, Courtiol A, Mar KU, Lummaa V. Climatic variation and age-specific survival in Asian elephants from Myanmar. Ecology. 2013;94(5):1131-1141.

Olshansky SJ, Willcox BJ, Demetrius L, Beltrán-Sánchez H. Implausibility of radical life extension in huma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at Aging. 2024;4(11):1635-1642.

Vincze O, Colchero F, Lemaître JF, et al. Cancer risk across mammals. Nature. 2022;601(7892):263-267.

Pacheco C, Bustamante C, Araya M.Mass-effect: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otolith weight in fishes. Fish Fish. 2021;22:623–633.

Langer, P. Longevity of Mammals in Captivity: From the Living Collections of the World, Kleine Senckenberg-Reihe 48. Mamm Biol 73, 166 (2008).

Johnson RN. Tuatara genome reveals perse insights into a remarkable reptile. Nature. 2020;584(7821):351-352.

Butler, P.; Wanamaker, A. Jr.; Scourse, J.; Richardson, C.; Reynolds, D. Variability of marine climate on the North Icelandic Shelf in a 1357-year proxy archive based on growth increments in the bivalve Arctica islandic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3;373: 141–51.

Ballesta-Artero, Irene; Augustine, Starrlight; Witbaard, Rob; Carroll, Michael L.; Mette, Madelyn J.; Wanamaker Alan, D.; Van Der Meer, Jaap. Energetics of the extremely long-living bivalve Arctica islandica based on a Dynamic Energy Budget model .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2019;143: 173–182.

Keane M, Semeiks J, Webb AE,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longevity from the bowhead whale genome. Cell Rep. 2015;10(1):112-122.

Vollrath F. Uncoupling elephant TP53 and cancer. Trends Ecol Evol. 2023;38(8):705-707.

Tollis M, Boddy AM, Maley CC. Peto's Paradox: how has evolution solved the problem of cancer prevention?. BMC Biol. 2017;15(1):60.

Yagi G, Qi H, Arai K, et al. Non-invasive age estimation based on faecal DNA using methylation-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melting for Indo-Pacific bottlenose dolphins. Mol Ecol Resour. 2024;24(2):e13906.

Cailliet GM, Andrews AH, Burton EJ, Watters DL, Kline DE, Ferry-Graham LA. Age determination and validation studies of marine fishes: do deep-dwellers live longer?. Exp Gerontol. 2001;36(4-6):739-764.

Treaster S, Deelen J, Daane JM, Murabito J, Karasik D, Harris MP. Convergent genomics of longevity in rockfishes highlights the genetics of human life span variation. Sci Adv. 2023;9(2):eadd2743.

Kolora SRR, Owens GL, Vazquez JM, et al.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extreme life span in Pacific Ocean rockfishes. Science. 2021;374(6569):842-847.

Teng KT, Brodbelt DC, Church DB, O'Neill DG. Life tables of annual life expecta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cats in the UK. J Feline Med Surg. 2024;26(5):1098612X241234556.

McMillan KM, Bielby J, Williams CL, Upjohn MM, Casey RA, Christley RM. Longevity of companion dog breeds: those at risk from early death . Sci Rep. 2024;14(1):531.

López-Otín C, Blasco MA, Partridge L, Serrano M, Kroemer G. The hallmarks of aging. Cell. 2013;153(6):1194-1217.

Quesada V, Freitas-Rodríguez S, Miller J, et al. Giant tortoise genom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longevity and age-related disease. Nat Ecol Evol. 2019;3(1):87-95.

Butler G, Baker J, Amend SR, Pienta KJ, Venditti C. No evidence for Peto's paradox in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5;122(9):e2422861122.

策划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国

作者丨吕泽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监制丨中国科普博览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