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5 1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走进经典”的读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让文章既有深度又不失个人感悟:
"1. 明确核心概念:“走进经典”的内涵"
"理解“经典”:" 首先要思考你所读的“经典”是什么?它为什么被认为是经典?(例如: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历史影响、艺术成就等)。经典并非仅仅是年代久远的书,而是经过时间考验,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理解“走进”:" 这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主动地、深入地与作品互动"。包括理解其背景、思考其内涵、感受其情感、甚至尝试与书中人物或作者对话。你的“走进”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了哪些困惑?最终获得了什么?
"2. 突出“个人体验”与“思考”:"
"避免泛泛而谈:" 不要仅仅复述书的内容梗概或罗列经典的意义。读后感的灵魂在于"你的感受和思考"。你是如何被吸引的?哪些情节或观点让你印象深刻?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反思? "具体细节支撑:" 用具体的例子、情节、人物、语言来支撑你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当我读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她那多愁善感的身影,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丽……” 这种具体的描述
(张云华)4月24日上午,央视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播出了走进湖南老区的专题片,从多个角度报道了湖南革命老区如今的发展面貌。尤其常德市鼎城区革命老区秋收起义第二天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起义第一枪的文甲农民起义策源地旧址,将革命暴动策源地草坪镇枫林口文甲旧址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当年先烈挥洒热血保卫家乡,如今更多人奋斗,让家乡变了样,老区共同携手,书写鼎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该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展示,农民暴动首选目的地之所以选定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好。1927年秋收起义的第二天,湖南常德就爆发的一场农民起义,打响了湘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5年前,这里被叫做常德文甲区。
1927年9月10号,300多名青壮年农民捣毁反动区公所、没收土豪劣绅财产,爆发文甲农民起义。这座纪念碑就是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几十年过去,在这次起义的策源地枫林口村,依然能够感受到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记。集中反映了秋收起义时期,草坪枫林口是文甲农民起义的暴动策源地之一,英勇的青年农民在这里谱写了一曲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壮丽凯歌和为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展示了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是党领导革命的坚定追随者。如今,这里的人们同全国人民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继续谱写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革命烈士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未改变,95年过去,这种信念也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一代代人,让这里发生巨变。
草坪镇枫林口村村民 娄友枝:“我的外公就是参加起义的农民之一,他当时就是共产党,他当时为了乡亲们不受苦难,为了给大家生活得好,不怕牺牲自己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后代说出了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敢于牺牲自己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央视记者通过展示一张老照片,在多年前拍下的枫林口旧照,当时黄土堆积,路也不好走。如今这里绿树红花,道路整洁宽敞,被村民们亲切地叫作“幸福屋场”的画面。让大家感到老区人民继承革命传统,不等不靠,把先烈的夙愿化为现实,让所有人民都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稻作源”就是老区人民见证翻天覆地变化的例证。“稻作源”民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农耕博物馆,公司负责人杨友莲成功地把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对接,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农耕文化,提高动手实践农活的能力有机对接。让常德人民感受到了常德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村振兴富民政策春风化雨、深入人心的强大动力。
通过观看本次专题片令我更加了解了文甲农民起义的重要地位,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干部,网宣协会成员,我更要一刻不停地为老区建设出份力,朝着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本领更高的标准去努力前行,继承和发扬文甲精神,努力成为老区建设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更好地为老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都本玲(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21年6月28日晚,《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在北京鸟巢体育场隆重上演。演出全面回顾了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热情讴歌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伟大征程》充分发挥综合性舞台和情景史诗的巨大包容性,以一种多维立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叙事模式,将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浓缩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通过凝练的舞台语言,象征写意的表现手法,震撼的历史影像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时空,于舞台的方寸之间书写下一部气势浩荡、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全剧以时间为序,分为四大篇章。第一篇章“浴火前行”,通过《破晓》《起义 起义》《土地》《长征》《怒吼吧 黄河》《向前 向前 向前》等节目,描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第二篇章“风雨无阻”,以《开国大典》《战旗美如画》《激情岁月》等节目,讲述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第三篇章“激流勇进”,通过《春潮澎湃》《特区畅想曲》《回归时刻》《跨越》《党旗在我心中》《行进的火炬》等节目,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四篇章“锦绣前程”,以《东方奇迹》《人民至上》《强军战歌》《新的天地》《命运与共》《领航》等节目,歌颂党的十八大以来,万众一心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不难看出,演出的四大篇章正是对党史的呼应与诠释。
习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为讲好党的百年史诗故事,《伟大征程》主创团队探索了音乐、舞蹈、诗词、戏曲、影像等艺术的多种表现可能性,最终呈现出情景舞蹈、合唱与舞蹈、歌舞、戏剧与舞蹈、情景大合唱、诗朗诵与合唱、情景交响歌舞、鼓乐歌舞等多元艺术叙事形式。
音乐是情景史诗的灵魂。选择有故事的音乐,用音乐来讲故事,是《伟大征程》的一大特色。纵观演出的整体布局,时间是明线,音乐是暗线,二者共同贯穿全场。选取什么样的音乐,怎样用好这些音乐,是整个作品编创的关键所在。《伟大征程》中采用了大量经典革命歌曲和红色影视音乐,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中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大众记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象征意义。用熟悉的曲调做铺陈,让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流畅,唤起观众的共鸣,直击人心。
以第一篇章“浴火前行”为例。节目《破晓》开场压抑感充斥着舞台,近代中国饱受战乱,灾难深重,西方列强如恶犬分食中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杀戮场面触目惊心。一片黯然中,《国际歌》旋律响起,舞台上新青年开始汇聚奔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段音乐是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不屈斗争的象征,用在这里代表着觉醒者的声音,它冲破了黑暗,也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开端和传播。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抗日军民广为传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节目《怒吼吧 黄河》表现的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此处选用《保卫黄河》的音乐,恰到好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大屏幕上黄河壶口瀑布奔腾咆哮,舞台上演员随音乐的铿锵起伏列阵,营造出波澜壮阔的场景,正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抗日,气势不可阻挡。
再如第二篇章“风雨无阻”,节目《战旗美如画》表现的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只一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马上把时空推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场。遥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唱着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战歌》奔赴朝鲜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挺起了新中国的脊梁。很显然,对的音乐用在对的地方,一句顶一万句。
音乐之外,LED大屏幕在此次《伟大征程》故事的讲述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百年风云变幻,需要传递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制作团队花大气力对数字舞美进行完善,特别是选用大量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用真实的力量撼动观众,让历史说话。“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在大屏幕上被生动还原,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直观又富于冲击力。一幕幕鲜活的画面,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个个来之不易的胜利。与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一样,大屏幕上的影像也是党史这个伟大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二者共同承担着带领观众“不忘初心”“重走来时路”的重要使命。
充满象征性写意的舞台表现也是《伟大征程》的重要特色。党旗和党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符号贯穿全剧。汶川地震后的废墟场景中,一面绣着金黄色党徽的红旗被高高举起,黑白色的世界随之出现了橘色曙光,众人将手伸向党旗的方向,是力量,更是信任。党旗的出现是一种隐喻,有困难的地方就有中国共产党,“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紧急动员驰援武汉,物资支援,医护人员支援,方舱紧急建设,舞台中央的演员围成一颗跳动的心脏,而在这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时刻,背后飘扬的正是一面党旗。整场演出中,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党徽党旗总是出现在核心而重要的位置。它象征着党的先进领导,也象征着希望与力量。演出的尾声,当《领航》旋律响起,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庄严升起,这是对党的象征主题的再一次升华与定格,“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这一象征性的舞台写意形式推向了顶峰 。
《伟大征程》以艺术为媒介书写党的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立足全景式宏大构思,巧妙处理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群像与个像、全局与细节等关系,实现了严肃史诗主题的生动与流畅,体现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审美追求,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了一份诚意拳拳的厚礼。
总摄影师:林毅
图片:林艺摄影团队
来源: 光明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