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5 21: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基础素描”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其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且有价值:
"1. 明确核心内容与目标读者:"
"核心内容:" 你的读书笔记是针对哪本关于基础素描的书籍?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技术要点、理论框架是什么?你需要先吃透书本内容。 "目标读者:" 这篇读书笔记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同样在学习素描的同学,还是写给老师作为学习总结?或是写给自己的回顾?明确读者有助于你确定写作的侧重点和语言风格。
"2. 精准提炼关键信息(笔记的核心):"
"抓主干:" 不要试图记录书中的每一句话。重点提炼作者的核心论点、关键概念(如透视、结构、光影、明暗五大调子、线条运用等)、重要的技术步骤或练习方法、独特的观点或技巧。 "分类整理:" 可以按照书的章节结构,或者按照主题(如“透视原理”、“形体结构”、“光影表现”、“材料工具”)来整理笔记,这样写作时更有条理。 "结合实例:" 基础素描强调实践。笔记中如果能结合书中提到的图例、练习或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会更有说服力。可以简单描述图示的关键点或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
"3. 构思清晰的文章结构
►人像
画的真“像”!
这个“像”怎么理解?
感觉像?结构像?还是特征像?
画的准是一定像的,而画的像则未必是画的准的。
人像做到形准的“像”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形体结构,空间层次层面的“像”。
►什么是画的准?
明暗、形体、结构、空间、细节都要到位。都到位了才会“像”,画人像也是这个道理。
画人像要用对称的比较法。衣纹要随形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笔记
画面需要静下来的心。想要放弃的节点,会是“卡”住的问题点。
画画就是要主动。暗部、形体,空间,结构,细节。这几个阶段都要达到主动,又要能熟练的随意切换。
观察决定思维,思维决定画面。所以说画不对往往是观察方法的问题。
素描的意义就是适当地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亮部比暗部实。暗部结构可以虚,体积不能虚。
调子画“黑”不是目的。明暗正确,形体结构结实浑厚,空间感强才是目的。
画的多不意味着深入,深入不意味着细节。深入的是关系,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深入。深入不仅是指细节,还有调子、形体、空间、结构等。
有些画近看好像乱七八糟,退远一看什么都出来了。因为它们关系到位了。
戴郁桦:踏上一条借同一形象诠释自己的旅程
序言:2015年,我继《宝生舞系列》以后找寻到了与自己性格呼应的内心世界,随后有几个月曾设想一个合适的形象能够住进我的画里。如今正当有了机会又岂敢言弃?偶然的机遇,某一形象的出现,瞬间决定了我素描创作的主题,我的个人绘画风格也因此愈加凸显。
喜欢这个形象,因为她的忧愁,静若处子,似真如幻。我迷离中走进自己的梦,却始终不解是谁与我对话日常。
以下每张画,作品也好,习作也罢,将依次按照创作时间顺序展示并描述,分享于广大朋友,实则该主题创作也算是我个人的一张名片。毕竟建筑是专业,绘画太过于业余,非学院,非传统,很多素描处理手法皆为自己瞎创,还望业内的高手和行家多多包涵!
《小伊》
尺寸:70*25cm
材料:炭笔素描
2015年8月份,我画这张习作的期间并不认识这个人,最初看上去气质适中紧凑,也就将就练手。画面效果确实不尽人意,造作还略显俗气。太过刻意的表现倒反而显得不自然,作为反思教训,我就不耻将此画呈现出来。
小伊草稿,阶段习作
2015年11月,正盘算着如何借一个相对含蓄而委婉的形象来表达我自己。偶然的机遇,我认识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型,要说最初不是被美貌吸引明显是扯淡。但其实没那么简单轻巧,貌美是媚俗的表面,仅仅停留在貌美的表象是一定经不起推敲的。细细回味几番,神态恰似暗含几多愁绪,深切,微妙,未曾见过,想必早期受累不少,要不就是生活不易。随后深入了解其资料,惊讶确有其事,暗自欣喜。有了深刻印象之后,脑海已构成某种意境,认定了这个形象,以此作为精神寄托的载体来描绘我内心的一个状态。
这张速写草稿,便是主题创作的开端。略去五官,勾勒的只是一个原始的印象。这种认知和印象会随着后续作品的创作而不断延伸,演化。
《风林》
尺寸:120*90cm
材料:炭笔
画面局部及展示:
创作日常:
首张创作,我尝试着将其隐遁于自然,我总以为,人跟自然界的结合呼应便是天作,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其实探索的道路极为漫长,这张作品只是试验,并不成功。
阶段性肖像习作
《叶下》
尺寸:90*60cm
材料:炭笔,索斯
人物神情诡异,隐于叶下,为凸显树叶的聚散和层次,形成某种怪异的气场。
《远方》
尺寸:120*90(后期经裁剪)
材料:炭笔,索斯
这位姑娘曾讲,不知自己死于何处,才选择一直走。美景是用于路过,无需停留。这张画其实未完成,意到即刻收笔。弱女和黑马,强弱对比,黑白对比。相互扶持,直指远方。
创作日常:
《风林2》
尺寸:120*90cm
材料:铅笔
2016年,春意未曾苏醒的2月,我踏进一片枯林。眼看深处现以少女于林间的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闪现,阴魂不散,诡异,却又交融诗意苍凉。莫道春风拂,未到万物复苏,犹见粉颜待白裙,春风却已苏醒。
画面局部及展示:
创作日常:
这张作品的结束,给了我全新的预兆,是全新的一个开始。我不曾画自画像,我借小伊的形象将自己安置于森林中,彼此相对。她是一个象征,象征着镜子中的我。似有灵感闪现,以此我决定接下来展开全新的系列创作,也算是目前以小伊形象为主题的最具份量性的系列作品。
我将其命名为:《郁林轮廓系列》。
郁,阴郁的意思,我本名为郁桦,天性内敛不爱多言,从小喜欢山林,安于寂寞,乐忠于独处。森林便是心灵栖息处。
轮廓,罗小伊,形象青涩诗性,略含愁绪,与其说是人形,倒是以轮廓作为象征更为贴切。借用同一人物形象,进行人与自然界相关联而产生偶然氛围的追求,阐释人作为个体而存在于社会中的孤僻感,生命个体无能为力,若能达到心无旁骛也可算是应和自然界而天人合一。
《郁林轮廓系列1——郁桦林》
尺寸:180*120cm
材料:索斯,炭笔,铅笔
在嬉戏?藏于桦树之后,表情不是欢喜,却有几丝阴森,忧郁,莫名其妙的感觉。或许她原本就属于这一片森林,没那么多原因,就是图个内心精神的满足。绘画是沉默的,让作品自己说话好了…
画面局部及展示:
创作日常:
《郁林轮廓系列2——漫行》
尺寸:180*120cm
材料:索斯,铅笔,炭笔
画面局部及展示:
创作日常:
《郁林轮廓系列3——候盼》
正当我无欲无求,营造出的却是美轮美奂的意境。
我满意这张作品,其实对我个人而言,素描若能做到洗练黑白,便能够纯粹表达这空灵僻静的幻境。将明光渗入人的身体,偶然间由内而外与森林产生碰撞交汇。轻柔的唯美,她在渐渐淡去。朦胧中的姑娘,是风吹起了雾,还是雾吹散了你?
空灵,孤僻而失落,曾有观众评论说,真想抱一抱她,脆弱得心疼。
画面局部及展示:
创作日常:
我总以为,日常的幸福,莫过于完成一张满意的画之后,还能与萌宠逗乐。
绘画是一个人的事,不被琐事侵扰而沉浸于自己内心世界,其实,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坦诚的面对自我。
《郁林轮廓系列4——幽境》
创作日常:
这张作品的结束,也意味着郁林轮廓系列就此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日,需要时间以及积累来沉淀我的绘画。对于这位姑娘形象的描绘,我会不断持续下去,别小看了她,她虽然平凡普通,却潜藏世间百态。
接下来的是近期的阶段性肖像习作,属于当前该主题形象创作的一个尾声,也算是一个回炉的过程,看看循环往复的咀嚼,会不会品出新的味道。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小伊——主题肖像习作
戴郁桦绘画工作室
尾声:感谢建筑师的非建筑以及各类平台的支持!三年转瞬即逝,我的素描艺术的水平相比第一季素描笔记有了显著地提升。个人风格也在2015年形成,但仍有很多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过持续的修炼和积累来弥补,同时扬长避短。当前的绘画作品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被我个人推翻。但我始终会忠于自己的内心追求,毕竟内心性格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无论时隔多久,皆是一脉相承。
我不打算盲目追逐当代,也不选择一味迎合主流。我倾向于做个人的艺术,无视当代,无视潮流。
以小伊为形象的创作持续至今多少有了几分眷恋,其形象正如镜中的自己,似是而非。接下来我仍将以该主题持续描绘下去,暂且歇息片刻,让其慢慢沉淀,逐步成熟。
若说建筑是未来的事业,
那绘画便是我的生活。
建筑系学生的素描笔记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第 1季(大一时期)
第 2季(大一时期)
第 3季(大二时期)
第 4季(大二时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