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6 01: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黄冈青年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才能使文章既符合“读书笔记”的实用性,又具备“作文”的规范性:
"1. 明确写作目的与读者对象:"
"目的:" 是为了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感悟,还是为了展示阅读成果、分享心得,或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内容的侧重点和深度。 "读者:" 是老师、同学,还是更广泛的青年群体?不同的读者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切入角度。例如,给老师看可能更侧重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给同学看可能更侧重分享的趣味性和共鸣点。
"2. 紧扣“黄冈青年”与“读书笔记”两大核心要素:"
"体现“黄冈青年”特质:" "身份认同:" 可以结合黄冈的地域文化、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如勤奋、创新、担当等)来谈阅读的意义和影响。 "时代背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阅读中关注哪些问题?如何将阅读与现实生活、个人成长、社会责任相结合?展现青年人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语言风格:" 可以适当融入青年人活泼、积极、富有朝气的语言,但要避免过于随意或网络化,保持一定的书面规范。 "突出“读书
6月25日,2025年广东高考放榜,江门学子迎来了难忘的查分时刻。其中,来自恩平黄冈实验中学的蔡东耿坦言:“总体比较满意,有些科目超出预期,优势科目却发挥失常。”他计划冲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若专业不合适则转向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或人工智能专业。
蔡东耿。
谈及学习秘籍,蔡东耿强调“跟好老师节奏”是核心。他解释说,上课时要一心一意,排除杂念,专心巩固知识点,遇到不懂之处立刻请教老师。课后,他习惯制作精简的错题本,只摘抄思路创新或自己不擅长的题目,考试前反复翻阅。
他笔记方式也别具一格:不机械抄写,而是自己理解后凝练成简短话语,无形中提升思考效率。复习时,他轮番翻看课本、错题本和笔记本,考后认真听老师评析试卷,主动分析考题意图,针对薄弱点强化练习。
蔡东耿(后排左二)和同学们。
对于弱项科目,蔡东耿认为关键在于坚持。他会在课后或晚修时抽时间专攻弱项,并找老师要练习题自我检测。“一般学科这样坚持两周到一个月就能显著提升。但是,英语学科需要更久积累,急不得。”他提醒。
学习之余,他注重劳逸结合,每周打羽毛球或乒乓球两三次,或简单跑步放松身心。“大脑和身体放松后,才有更好精力投入下一阶段。”他笑着说。
展望未来,蔡东耿暑假计划学车,并向往去浙江苏州感受江南水乡风情。至于职业规划,他心态平和:“先努力享受大学生活,大三大四再考虑未来的职业。”
撰文/摄影:周柳妤
【作者】 周柳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任丽琼
( 图为:华颖<右一>生前与班级同学在学校拍毕业照。)
4月26日,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日子。
当天上午10点,学校官网发布消息:今晨5点39分,我校管理学院华颖同学因病情突然恶化,不幸离开人世。
这是自华颖患病以来,学校官网为之发布的第12条消息。
突然袭来的白血病
华颖是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1班学生。今年4月8日,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华颖被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继发骨髓纤维化、重度贫血。
原本,美好的未来正向她铺开——2月中旬,华颖报考的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笔试成绩出来,370分,过了初试线。仅仅休息了1天,华颖便按时到岗参加大四实习。
谁知,几天后,华颖突感身体不适,辗转多家医院检查诊疗,4月2日,入住同济医院,初步诊断为白血病。
华颖来自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农村,家里还有个读初中的弟弟,母亲没有工作,全家人生活仅靠常年在西安做装修工人的父亲维持。4月3日下午,父亲华小猫来到学校,向辅导员邓桉树求助。
震痛之余,邓桉树随即将情况向学校报告。华颖班上的同学们得知消息,也十分着急,纷纷主动捐款,短短两天,募集2.1813万元。
最大的一笔捐款是班长张玉昌捐的2099元。“2099的谐音是爱你久久,想鼓励华颖勇敢与病魔斗争,我们全班都爱她。”张玉昌是青海民和县人,是该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每月实习工资1500元。
张玉昌提前结束实习回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着手准备网络募捐材料。4月8日,确诊报告单下来,“水滴筹”募捐即刻上线,至10日,众筹达到了17.3465万元。
线下,4月8日至9日,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发起了捐款,两天时间,募集善款3.4251万元。
那两天,武汉一直下雨。8日中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浑身被雨水淋湿了的男生,送来300元,没有留下姓名。
邓桉树与华颖的老师同学,隔三差五就去医院看望华颖,给她加油鼓劲。4月10日,学校也从教育基金会紧急拨款5万元。
10日,副校长向三久、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玉巧,“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助理许大卉等也来到医院,送来了师生捐款。大家一起鼓励华颖,“要勇敢面对一切,全校老师、同学都在给你力量。”
然而,4月23日,正在接受化疗的华颖,病情加重了,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
ICU病房外的毕业典礼
转入ICU的前一天,华颖曾向表姐汪东洁透露心声。
因为生病,华颖没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复试,成为遗憾;但她更忧心的是本科毕业证,还差两个月才能毕业。在校时,华颖多次获校“三好学校”、躬行学子和风华学子奖、英语学习优胜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她希望,也能和同学们一样,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书。
23日晚间,学校理事长余毅接到了管理学院党支部关于华颖病情恶化及心声的加急报告。事不宜迟,余毅立即签署了5条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连夜布置、落实帮扶关爱行动。批示落款的时间,是当晚21时23分。
5条意见中,有1条是帮华颖圆梦。
4月24日下午5时30分,隔着ICU重症监护室,在辅导员、几位同学代表等的见证下,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身穿白色衬衣、打着湖蓝色领带,副校长李毅教授宣读校方决定,“你各科成绩已经达到毕业标准,今天,特意来到医院,给你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觉得你很棒……”
随后,李毅教授双手郑重地将毕业证与学位证交给华颖父母。隔着手机屏幕,大家纷纷为她“加油”;病床上的华颖有些虚弱,使劲点了点头……
(图为:病房外,通过手机连线,副校长李毅教授为华颖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华颖顽强的毅力与乐观精神,也让师生们深受感动。学校成立了“华颖同学全程精神帮扶工作专班”,校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吕慧英教授多次来到ICU病房外,与华颖通过手机进行心理辅导。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内外,潮水般的关爱,亦再度涌起。
4月23日,校资助中心为其申请了重病资助1万元;24日,学校再从教育基金会拨付5万元。
校领导及党员干部教师,带头再次在教职员工中发起了爱心捐款。短短数小时,善款达4万余元。
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看到有关华颖的报道后,通过学校基金会捐款1万元;名誉校长张端品教授来校参加活动听闻消息,立即捐款500元;学校党委书记兼教育督导专员江珩4月23日刚到任,也随即捐款600元;海南校友吴清杰连夜通过校友会送来3000元;浙江校友华国敏也通过校友会捐赠3000元;在香港工作的校友官丽芳,委托校友会捐赠1000元;在浙江大学读博的学生许伟凡从生活费里捐出了200元……
25日下午,在得知华颖的相关情况后,2000公里之外的大连海事大学,也通过特快专递,邮寄来了学校校园地图、校园文化、《海大研究生》杂志等相关资料,鼓励华颖不要放弃,勇敢与病魔作斗争。
生命最后时刻
25日晚间,华颖从医院回到了浠水家中。管理学院常务副书记洪斌、辅导员邓桉树,班长张玉昌,好友、团支书于阳,于当晚23时30分出发,前往华颖家中。
生命的最后一程,令人泪目。
26日凌晨2点,师生一行重新聚到了华颖身边。病床上,插着氧气瓶的华颖有些激动:“谢谢你们!”
张玉昌拿出了自己在不久前做好的全班毕业视频“毕业纪念册”,他播放给华颖看,尽管身体状态很差,但华颖看得很认真。看完,她做了个“比心”的手势。
于阳对华颖慢慢讲起班级里每一个同学的近况,讲大家多么牵挂她,多么渴盼她好起来。
(图为:华颖的随堂笔记。)
“你还记得大二时,我自作主张帮你报名校冬季运动会长跑项目吗?我觉得你能行,能为咱们班争得荣誉。你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我说,‘我会加油的’。”张玉昌讲起了大学四年里的点滴小事,“你一直是为目标全力以赴的人,我们都相信你。”
“我曾经承诺等你考上硕士研究生,我就放一个大礼炮为你祝贺呢。”为了给华颖精神力量,张玉昌和于阳与华颖一起一边翻看手机里的合影,一边展望未来……
陪伴在华颖身边,大家不敢合眼,他们怕一合眼,就看不到华颖了。华颖有时睁开眼看着他们笑笑,有时皱着眉头……
26日晨5点39分,华颖静静停止了呼吸。
在场的所有人,放声大哭。
(图为:在华颖追思会上大家为华颖默哀祈福。)
华颖走了的消息传到班里,当天下午,物流管理2015级1班全体同学和部分师生,自发在教室,为华颖同学举行了一场追思会。
暖黄色的烛火跳动,大家为华颖默哀祈福。
孙玉巧、洪斌、吕慧英、邓桉树,以及华颖生前参加过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校国旗护卫队等代表共计60余人参会。追思会由吴晓翎和袁静同学主持。
追思会上,吕慧英教授请同学们写下最想对华颖说的话。一直忙着照顾华颖、陪伴华颖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班长张玉昌写道:华颖,我想和你同框照张相片,不知你在那边还好吗?记得托梦给我,你的心愿我们帮你完成。
追思会后,班级同学合影,在前排,大家为华颖留出了位置,一齐行注目礼。华颖走了,但珍藏在大家心里。
(图为:追思会后班级同学合影,大家为华颖留出了位置。)
陪伴华颖最后一程的那个晚上,对于张玉昌和于阳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异常难忘。
“我从未如此靠近死亡。”于阳是个武汉女孩,家中独女,品学兼优,备受宠爱,她说,“我真正明白生命的坚强与脆弱,生命的永恒与短暂。从今天起,我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珍惜相处的每一瞬间。”
毕业之际,张玉昌放弃了浙江一家国企的橄榄枝,选择了赴新疆基层就业。不久,他就要去新的岗位,他说,“我明白了生命的轻与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我将尽最大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26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官网为华颖发布了第13条消息:追授华颖同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自强学子”荣誉称号。
中青在线武汉4月27日电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