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6 09: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观看陕北腰鼓的观后感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让你的文章更充实、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1. "开头引人入胜,点明主题:" "交代观看到底:" 清晰说明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例如:现场演出、电视节目、纪录片等)观看了陕北腰鼓。 "制造悬念或直接点题:" 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最初的印象(如震撼、奇特),或者直接点出陕北腰鼓给你的总体感受(如气势磅礴、充满力量)。 "明确写作目的:" 暗示你将分享这次观看经历以及它带给你的思考和感受。
2. "主体部分层次分明,内容具体:" "描写场面,突出特色:" "视觉描写:" 这是重点!详细描绘腰鼓的形状、色彩,鼓槌的特点。描绘演员们的着装(常为红色或其他鲜艳色彩,有象征意义)。重点描绘舞者的动作:步伐(矫健有力、旋转跳跃)、鼓点的变化、身体的律动、眼神的表达。描绘整个表演的阵型变化(如方阵、圆阵、龙形等)。 "听觉描写:" 描述鼓声的特点(沉闷、有力、富有节奏感),鼓声与其他声音(
刘宗军
好一场腰鼓表演!但见:
腰鼓巧,
槌儿妙,
红红绸带手中飘。
槌儿舞,
腰鼓叫,
绸带如云身边绕。
展转腾挪,
飞身起跳,
哪吒舞起混天绫,
欢天喜地把海闹。
节奏紧,
腰鼓笑,
绸带飘,
犹如红孩儿,
喷火吐焰气势高!
文/张剑锋
现代眉户剧《大漠红柳》是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当前,物质文明日渐丰裕,自然环境持续受损,二者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以红柳这样一名陕北荒漠上的农村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生活过的“老地方”的朴素想法为切入点,小中见大,诠释了大背景下小人物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全剧以关中口音为基本表演语言,以眉户的戏曲音乐为基本演唱形式,用陕北说书铺垫和推动剧情,同时穿插了横山老腰鼓、陕北大秧歌、陕北民歌等众多陕北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丰富了其戏曲音乐的层次式表达。这些陕北文化和曲艺元素的加入,也丰富了戏曲音乐的立体式表达。
全剧共七场戏,没有华丽的服装道具,只用动静结合的呈现手法,就将全剧唯一一幅舞台背景应用得栩栩如生。出场时连绵起伏的沙漠,随着剧情的推动,渐渐披上了绿色的植被,现代灯光将舞台渲染得诗意十足,象征着红柳不断植树造林的收获,符合戏曲舞台干净整洁的要求。服装都是我们日常穿戴的衣物,彰显特色的是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花格衫、汗坎肩、老布裤、方口遍纳鞋,更有陕北人日常劳作时喜欢穿的军用黄胶鞋。全剧戏曲唱词朗朗上口、音乐搭配优美动听、剧情推动情节感人、演员表演真实细腻。
红柳是沙漠上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地上一寸,地下一尺。它的根深深扎在了沙土里,通过地下沙土来汲取养分。红柳在沙漠里想要存活,它就必须将根深深地扎下,并能经风历雨,任凭日晒雨淋。这正是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人格魅力。陕北的高原荒漠上从来不缺治沙英雄,李守林、牛玉琴、石光银、“女子民兵治沙连”等都是一个个无法用语言书写的英雄事迹。女主人公红柳身上正艺术地凝结着无数治沙英雄身上的坚毅品质,像红柳这样战斗在陕北治沙一线的英雄还有很多,她是陕北治沙英雄们的人生缩影。红柳,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陕北农村妇女坚韧意志品格的高度融合。
红柳的婚礼被狂沙中断,怀孕期间在“二百五”的嘲笑声中开始治沙,儿子宝儿百天时被沙魔掩埋,婆婆现场骤疯,为了治沙,子丧婆疯成了红柳一生都被痛苦无情吞噬的梦魇。18年后,虽然收获了满眼的绿色,又养育了一双儿女,但儿子为了追逐梦想远去闯荡,丈夫因腿疾多年被无情截肢,红柳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生活给予的沉重苦难。年迈的公公怜悯这个多灾多难的儿媳,当他用最纯朴的表达敬意的方式给命运多舛的红柳“咯噔”一声跪倒时,红柳这个人物形象站起来了。一个女人,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和心血才能担得起老人这重重的一跪。这不是老张头的个人发挥,而是剧情发展的使然,这一跪的背后,包含着她自己的青春泪水,包含着年幼夭折的儿子,包含着失心疯的婆婆,包含着失去一条腿的丈夫,包含着一辈子经历的所有苦难折磨。红柳迈着沉重的脚步拉起坐着丈夫的车,一步一步走得异常艰辛,这何尝不是红柳命运的真实写照?从嫁入张家起她就拉起了这台车,无论车上载着的是岁月的辛酸还是命运的无情,她都走得那么坚决,红柳不是红柳,是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的治沙人。她爱金沙湾,她更爱这“生咱养咱的爹和娘”。
数次面对困境都可以选择离开,但红柳都选择留在深爱着的金沙湾,这是一种浓浓的恋乡情结和黄土情怀。乡愁就是那不愿意离开而又无法继续生活下去的痛苦延续。这里是她埋藏自己悲伤、掩藏自己痛苦、蕴藏自己理想、贮藏自己希望的地方。晴天霹雳却惊醒了梦中的红柳,儿子旺林截走了治沙贷款,村民以为红柳要携款他往,引起了村民的误会。为了乡亲们纯朴的治沙事业,红柳又一次选择留在金沙湾,这一次的深情也感动了儿子和儿媳,得到了子女们的理解,他们也愿意留在金沙湾治沙。红柳再一次用行动表达了她对金沙湾的留恋和对治沙事业的执着,她终将实现人进沙退的梦想。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更无法拒绝岁月的沧桑和命运的磨难。当丈夫的腿疾终于要夺去他的生命时,红柳一下子变得老去,不只是皱纹,不只是白发,更是备受折磨遍体鳞伤的躯体和满目疮痍一生都被苦难相随的心境。我们慨叹于善良的红柳命运如此多舛,却正是她的平凡与普通,她身上体现的那种气势雄浑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心性,才最值得人发自内心地敬重。
《大漠红柳》是一个普通的陕北女人的故事。这不是一篇史诗般的鸿篇巨作,故事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就是家长里短故事的持续发酵;没有高大上的理想表白,没有空洞的人生说教,就是一份纯朴恋乡情结的自然升华。呈现给我们的不是饕餮盛宴、山珍海味,而是像妈妈熬的小米粥一样醇香甘甜、沁人心脾,虽然不能让我们尝到美味佳肴的馥郁,但却是我们粗茶淡饭中最萦绕心头无法释怀的家的味道。
这部戏满满的都是正能量,红柳的人格魅力就体现在不同的人生抉择中。在这平凡与普通中,这样的人生,虽然遍尝人生的辛酸与泪水,但这样的人生才能收获生命的重量,才能当得起无上的赞誉。正是千千万万的红柳,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绿色,我们也才能远离沙魔的侵害。
耳边响起了来自大漠深处的声音:
就恋这一湾湾滩
就恋这一道道梁
就恋这生咱养咱的老地方
老呀老地方
就恋这一排排柳
就恋这一行行杨
就恋这生咱养咱的爹和娘
爹呀爹和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