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6 14:4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作文,同时也会在文末总结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文:尊重——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
尊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它如同空气和水,虽看似平凡,却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文明进步的基石。尊重,意味着承认并重视他人的独立人格、权利、观点和感受,它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包容。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首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拥有不同的背景、经历、文化、思想和情感。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尊重他人,就是承认并欣赏这种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其次,尊重是建立信任和良好沟通的基础。当我们尊重他人时,我们传递出一种善意和友好的信号,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从而促进有效沟通,化解矛盾。最后,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往往也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内心会更加平和与自信。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呢?尊重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它可以是,在别人说话时,专注地倾听,不随意打断;可以是,表达不同意见时,用委婉且尊重的语气;可以是,对服务人员、长辈或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抱有礼貌和敬意;可以是,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更可以是,理解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论教养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材版本: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议论性文章(聚焦“修养与价值”,学习理清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紧扣“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核心素养,以“中学生教养观察员”为贯穿情景,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中梳理论证逻辑、理解“教养”本质,将“文本观点”与“校园生活”结合,培养尊重他人、践行教养的意识。
三、内容分析
本文是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立论文,核心是阐释“教养”的本质与表现,提出“真正的教养源于尊重他人”的观点。文章结构清晰:先破“无教养”的表现,再立“有教养”的核心(尊重),最后延伸到“优雅风度”与教养的关联;语言平实却逻辑严密,多用生活实例佐证观点,既是培养学生“梳理论证思路”的典型文本,也是引导学生践行“教养”的德育载体。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
但存在难点:
3. 需引导将文本观点转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五、教学目标
1. 语言运用:筛选文中教养相关关键句,分析举例/对比论证效果,用规范语言阐释教养与优雅风度的关系。
2. 思维能力:梳理“破无教养—立有教养—补优雅风度”结构,辨析教养(内在)与风度(外在),培养逻辑与批判思维。
3. 审美创造:感知教养行为的文明之美,设计校园教养践行方案,转化为审美实践。
4. 文化自信:关联传统“礼”文化与当代文明,认同教养的共同文明价值,树立践行传承的自信。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把握“教养”的核心内涵(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的关系,将文本观点转化为自身的教养行为。
七、教学过程设计(情景贯穿:“中学生教养观察员”角色代入)
环节1:情景导入——唤醒生活认知(5分钟)
1. 播放两段校园微视频:① 情景一(无教养):学生食堂插队、课堂打断他人发言;② 情景二(有教养):学生主动帮同学捡文具、走廊轻声慢行。
2. 提问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以‘中学生教养观察员’的身份审视这两个场景——你认为‘有教养’和‘无教养’的关键区别是什么?苏联作家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用一篇议论文给出了深刻答案。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他一起‘解码’教养的本质。”
3.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思想家、作家,一生倡导“尊重与文明”,本文是他对青少年的修养寄语。
设计意图:
用贴近学生的校园情景代入,唤醒生活经验,让“教养”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为,为理解文本观点铺垫现实基础。
环节2:初读梳理——定位“观点与结构”(10分钟)
1. 发放“教养观察员任务卡(一)”,明确任务:默读课文(6分钟),完成填空,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圈画体现作者观点的关键句。
任务卡内容:
① 作者先批判了______(无教养)的表现(如打断他人、自私自利);
② 再提出“有教养”的核心是______(尊重他人,体现在细节中);
③ 最后补充:“优雅风度”是______(教养的外在表现,源于对他人的体谅);
④ 文章层次划分:______(建议:第1-2段引入→第3-12段谈无教养/有教养→第13-17段谈优雅风度)。
2. 组织小组核对(3分钟):每组派1名“观察员代表”汇报答案,教师结合文本订正(如定位第6段“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第12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等观点句)。
3. 小结:本文用“先破后立”的思路,从“反面批判”到“正面阐释”,再到“延伸补充”,逻辑非常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任务卡”引导学生快速梳理文本框架,培养“理清议论文思路”的能力,同时强化“观察员”的信息筛选意识。
环节3:再读深研——剖析“论据与本质”(12分钟)
1. 抛出情景化问题:“作为‘教养观察员’,我们需要知道——利哈乔夫怎么证明‘教养的核心是尊重他人’?请大家精读第3-12段,找2处作者用的‘例子’,小组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作用?能帮我们理解‘教养’的哪些细节?”(8分钟)
2. 巡视指导,提示典型论据:
反面例子(无教养):第3段“在家里,他让母亲受累;在学校,他让老师头疼”(具体展现无教养的自私,与“尊重”形成对比);
正面例子(有教养):第10段“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用具体行为体现“尊重”的落地,让观点不空洞)。
3. 全班交流(4分钟):2-3组代表分享,教师总结:作者用“生活实例”做论据,既让“无教养”和“有教养”的对比更鲜明,也让“教养=尊重他人”的本质更具体——不是喊口号,而是体现在“不打断他人”“兑现承诺”等小事里。
4. 追问深化:“如果只说‘要尊重他人’,文章会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举例论证”让观点更真实、更有说服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
聚焦教学重点,通过“论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养的本质”,同时掌握“举例论证”的阅读方法,落实“思维能力”素养。
环节4:难点突破——辨析“教养与风度”(8分钟)
1. 创设情景冲突:“有位‘观察员’提出疑问——文中说‘优雅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那‘穿名牌、说礼貌用语’就是有教养吗?请大家读第13-17段,找句子反驳或支持这个疑问,小组讨论:‘教养’和‘优雅风度’到底是什么关系?”(5分钟)
2. 引导抓关键句:
第14段“优雅风度不是靠刻意模仿得来的,它源于一种尊重的态度”(否定“表面模仿”,强调“内在尊重”);
第16段“优雅风度的核心……是始终为他人着想”(呼应“教养的核心是尊重”,明确二者本质一致)。
3. 全班辨析(3分钟):教师引导总结:“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样子”,但核心还是“尊重他人”——比如“轻声说话”是风度,背后是“不打扰他人”的尊重;若只学“轻声”却插队,就是“假风度、无教养”。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疑问”直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辨析概念关系,避免将“教养”等同于“表面形式”,培养批判性思维。
环节5:拓展践行——撰写“教养行动卡”(5分钟)
1. 情景延伸:“作为‘校园教养观察员’,我们不仅要‘读懂’教养,更要‘做到’教养。请大家结合今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写一张‘教养行动卡’,明确1-2条自己能立刻践行的教养行为(如‘课堂不打断同学发言’‘食堂排队不插队’),并简单写理由(结合利哈乔夫的观点)。”(3分钟)
2. 展示2-3张优秀行动卡,点评引导:如“行动:走廊遇见老师主动问好;理由:这是‘尊重他人’的教养,也是优雅风度的体现”。
3. 倡议:“希望大家把‘行动卡’贴在书桌前,让教养从‘文本观点’变成‘日常习惯’。”
设计意图:
将“文本学习”与“生活践行”结合,让“教养”从理论落地到实践,落实“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升华教学目标。
环节6:总结回顾(5分钟)
1. 引导回顾:“今天我们以‘教养观察员’的身份‘解码’了《论教养》——大家收获了三个‘清晰’:① 清晰的论证结构(先破后立);② 清晰的核心观点(教养源于尊重);③ 清晰的践行方向(从小事做起)。”
2. 结语:“利哈乔夫说‘教养是一笔财富’,希望这节课后,大家都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用尊重待人,用细节践行,做有教养的中学生。”
3.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优雅的风度,都要尊重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教养。”
设计意图:
通过“三点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与价值观,用齐读强化情感,让课堂收尾既有条理又有温度。
八、板书设计
论教养(利哈乔夫)
(一)论证结构(先破后立)
破:无教养(自私、打断他人…)
立:有教养(核心:尊重他人,体现在细节)
补:优雅风度(教养的外在表现,源于体谅)
(二)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生活实例)→ 观点更具体、有说服力
(三)践行方向
课堂不打断 → 尊重同学
食堂不插队 → 尊重秩序
遇见师长问好 → 尊重他人
做人,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轻视我,我就轻视你。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藏着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相处法则。最近,一篇关于“尊重与人性”的文章在今日上火了,短短几天就引发了大量讨论。文章中提到的“你越霸气,别人越尊重你;你越客气,越有人拿你不当回事”,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更是一种现实写照。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从来不是靠讨好换来的。你越是小心翼翼,别人就越容易得寸进尺;你越是低声下气,别人就越觉得你好欺负。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有原则、有底线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他们不轻易妥协,不盲目迎合,却总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而那些总是“和气生财”、处处忍让的人,往往成了被忽视的对象。这不是说做人要嚣张跋扈,而是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善良可以,但不能没有锋芒;退让可以,但不能没有底线。
当遇到不尊重你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争吵,也不是委屈自己,而是默默远离,专注提升自己。你越强大,越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你越优秀,越能吸引真正懂你的人。那些轻视你的人,不值得你浪费时间和情绪。与其纠结于别人的态度,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毕竟,实力才是最好的底气,自信才是最美的姿态。
尊重是相互的,做人要有原则。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与其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