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庄子读书笔记150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6 17:29

推荐《庄子读书笔记1500》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以下是一篇关于庄子读书笔记的 1500 字作文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庄子读书笔记 1500 字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庄子》以其独特的寓言、深刻的哲理和汪洋恣肆的文风,成为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的瑰宝。阅读庄子,不仅可以领略其文学之美,更可以启迪思想,提升人生境界。写一篇 1500 字的庄子读书笔记,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下是一些写作注意事项:
"一、 选择合适的篇目"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篇目,例如《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这些篇目中包含了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例如逍遥无为、齐同万物、顺应自然等。选择合适的篇目,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基础。
"二、 深入理解原文"
阅读庄子,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庄子的语言常常运用寓言、比喻等修辞手法,需要我们仔细体会其含义。例如,《逍遥游》中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句子,就需要结合

庄子读书笔记11:逍遥游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这种神妙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庄子·内篇·逍遥游》最后总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像那顺应天地的正道,驾御六气的变化,去游于无穷无尽境界的人,他们又哪里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不执著于自己,神人不贪求功业,圣人不为名所累。人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就是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是怎么样来描绘这样的境界的呢?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 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北方玄远的地方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有几千里。它蜕化而为鸟,名字叫作鹏。鹏的背脊,也不知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好像天上垂下的一大片云。这只鸟,在海气运转的时候,就飞徙到南方玄远的地方。这里就是天池的所在。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书。该书上说:“鹏飞向南方玄远的地方的时候,首先水击有三千里那么长,接着再顺着扶摇的旋风向上直飞入九万里的高空,然后乘着六月的气息而去。”草泽中的水汽像野马奔腾,空气中的尘埃飞扬,以及各种生物以气息互相吹嘘。诸种景象都充塞在天地之间,我们向上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难道这就是天的本色吗?还是因为距离太远、无穷无极的缘故?如果从高空向下看,情景也是一样的啊!

如果水积得不够深厚,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如果把一杯水倒在厅堂中的洼地里,只能以一根小草为船,浮在水面。如果把一只杯子当船,就会粘着在地上,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缘故。同理,风积得不够深厚的话,便没有力气载负巨大的翅膀。所以大鹏要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使风积在下面,才能乘着它所造的风。脊背顶着青天,而不致坠落。然后它才向南而飞。

这时,地面上的一只蝉和一只斑鸠讥笑鹏说:“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枋等小树便停在上面。有时飞不到,最多再折返地面。哪里需要直上九万里之后才向南飞呢?”如果是到近郊的地方,只要带足三餐,回来后,肚子还不会饿。如果要到百里外的地方,就必须准备一夜的粮食。如果更远到千里外的地方,一定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哪会知道这个道理呢!

小智慧的不能了解大智慧的境界,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经验。为什么如此?譬如见日即死的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只活在夏天的蟪蛄自然不知道春天和秋天,这就是所谓的小年。楚国的南部,有一只灵龟,以人间的五百岁为它的春,五百岁为它的秋。上古时候有一棵大树,以人间八百岁为它的春,八百岁为它的秋,这就是所谓的大年。今天我们以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为寿命最长的人,大家都想和他相比,岂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问棘的那段话也是这样说的。在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个广漠无涯的大海,也就是天池。其中有一条鱼,身体宽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就叫作鲲。有一只鸟,名叫鹏。它的背脊像泰山那么高,它的翅膀像垂挂在天上的云,两翼拍着扶摇羊角的旋风而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冲破云气,背顶着青天,然后再往南,飞向南方遥远的地方。这时小泽中的麻雀讥笑大鹏说:“它究竟想飞到哪里去啊!我向上飞跃,不过几仞高,就降下来。我在蓬草之间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最高境界。而它这样的飞,又能飞到哪里?”这就是小大之间的不同啊!)

我们先说说逍遥游,逍意味着无拘无束,这是不断消解和突破当下的局限。遥意味着无穷无尽,这是大的境界,是无所待的境界。游意味着适应自在,游心大化。从北冥有鱼到小大之辩,这是说“大”的境界,也正是逍遥游发展的方向。

《庄子》读书笔记 2、贫穷的庄子 庄子读书笔记10:用大的境界

杂篇卷四:外物-《庄子》读书笔记(26)

1.“外物不可必”

是庄子对外部世界的核心判断:外在事物没有恒定、可靠的标准。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鲋鱼失去生存的常态环境(常与),只需 “斗升之水” 即可活命,却被庄周 “激西江之水” 的空头承诺搪塞,其怒斥直指“脱离实际的虚言”。

3.“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小说” 指浅薄琐碎的言辞,“干县令” 指谋求虚名或小利。任公子以五十头牛为饵、蹲守会稽钓东海大鱼,与 “揭竿守灌渎钓小鱼” 者形成对比;庄子借此批判 “用浅薄言辞求小利” 的行为,指出这种格局与 “通达大道(大达)” 相差甚远,主张追求长远、宏大的价值。

4.“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是庄子 “无用之用” 思想的核心起点。庄子以 “大地广远,人仅需容足之地,若挖空其余至黄泉,容足之地亦无用” 为喻,说明 “无用” 是 “用” 的基础 —— 看似 “无用” 的空间、事物,实则为 “有用” 提供支撑,打破世人对 “用” 的狭隘功利认知。

5.“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借孔子之语点明 “小知的局限”:神龟能托梦、能卜卦无失,却逃不过渔网与剖肠之祸。庄子以此证明,即便再精巧的 “小知”(局部智巧),也有其困境;唯有超越 “小知”,追求顺应自然的 “大知”,才能避免被智巧所累。

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是庄子 “言意之辨” 的经典表述。“荃”(鱼笱)、“蹄”(兔网)是捕鱼、捕兔的工具,得鱼、得兔后便无需执着于工具;同理,“语言” 是传递 “思想(意)” 的工具,领会核心思想后,不必拘泥于语言形式。庄子以此引导人超越语言表象,直契思想本质,是理解其 “道” 的关键方法论。

一、外物不可靠,别执着于功利回报

·外在事物没有固定规律,付出未必有预期结果:

忠臣(如比干、伍子胥)可能被杀,孝子(如孝己、曾参)可能忧愁,连君主(如桀、纣)也难逃灭亡。不要总想着 “忠就有信”“孝就有爱”,执着于外物反而会陷入焦虑

二、反对虚言与短视,要重实际、有大格局

1.拒绝不切实际的承诺
庄周借粮时,监河侯说 “等收了税借你三百金”,庄周用 “鲋鱼只需斗升水救命,却被说‘引西江之水来救’” 的故事讽刺 —— 当下急需的是
“切实帮助”,而非空头支票,虚言毫无意义。

2.不做 “小格局” 的事
任公子用五十头牛做饵,蹲守会稽钓东海大鱼,让众人饱食;而普通人只在小水沟钓小鱼,还靠浅薄言辞求虚名。庄子认为,
纠结于小利、小技巧(如 “用空话求官”),永远达不到真正的通达(大道)。

三、“无用” 其实是 “大用”,别被 “有用” 困住

·惠子说庄子的话 “无用”,庄子反驳:大地虽大,人只需要立足之地,但如果把立足之外的土地都挖空,立足之地也没用了。“无用” 的空间、事物,其实是 “有用” 的基础 —— 比如空旷的屋子能住人,看似 “没用” 的自然,其实在默默支撑一切,别只盯着眼前的 “有用”。

四、小智慧有局限,要追求 “大知”

·神龟能托梦、能算卦百发百中,却逃不过渔网,最终被剖肠占卜。这说明:再厉害的 “小智慧”(比如局部的技巧、算计),也有漏洞;只有放下对 “小知” 的执着,顺应自然、不刻意用智,才能避免被智慧拖累。

五、语言是工具,别被形式困住

·鱼笱(捕鱼工具)是为了捕鱼,捕到鱼就不用管鱼笱;语言是为了传递想法,懂了想法就不用纠结于话怎么说。庄子认为,别执着于语言的表面意思,要透过话找到背后的核心思想,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总结

全文核心是:别执着于外在的功利、虚言和小技巧,不被 “有用”“没用” 的标签困住,看重实际需求、保持大格局,顺应自然、超越语言表象,才能活得自在,接近大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