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3招搞定《龙舟起义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6 21:11

3招搞定《龙舟起义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龙舟起义观后感作文,要想写得深刻、有感染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感什么?" 不是简单复述电影/戏剧/展览的情节。而是观看后,你内心产生的"思想、情感、触动和思考"。重点在于“感”。 "感的目的?" 是通过分享你的感受,引发读者对“龙舟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或其象征意义的共鸣和思考。
2. "深入了解背景:" "事实依据:" 确保你对“龙舟起义”的基本史实有清晰的认识。包括它发生的时代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它在历史(尤其是香港历史上)上的意义。这是你“感”的基础,避免臆断或偏离事实。 "象征意义:" 思考“龙舟”在此事件(或艺术作品中)可能蕴含的象征意义,例如团结、拼搏、反抗、牺牲、民族精神等。艺术作品往往会通过象征手法来深化主题。
3.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个人情感:" 你被哪些情节、人物或画面深深打动?是他们的英勇无畏?是他们的悲惨遭遇?还是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思想启发:" 事件或作品中让你产生了哪些思考?关于历史、关于抗争、

举旗左右江,薪火永相传——记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在百色市城东路迎龙山上,一座历史丰碑巍巍矗立在山中央,成为人民瞻仰的精神高地。百色起义纪念馆于1999年迁建于此,深切地表达了老区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百色起义前夕,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在“敌强我弱、敌多我少、敌大我小”的情况下,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心怀理想、坚定信念,卓有成效地开展统战工作,通过实行“兵变”和“将变”,发展和壮大了党的组织,胜利地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瞩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硝烟远去,英迹仍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和龙州起义纪念馆里收藏的图片、文献等资料均记录和见证着那段厚重的革命历史。

1929年10月20日,25岁的年轻人邓斌(邓小平化名)乘坐这条船从二牙码头上岸,踏入右江地区。

南宁兵变:武装力量赴右江

在田东县平马镇右江河畔有一座“红军码头”,名为“二牙码头”。这座码头就是当年邓小平首次登岸百色的地方。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韦拔群领导发动右江农民运动,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重要发源地。

1929年,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国民党左派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颇具民主色彩的俞作柏新政权,有一定的进步倾向。俞作柏、李明瑞提出了与共产党合作的主张。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抓住这次有利的机会,在广西做起义准备,并派遣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等一批共产党员进入广西开展革命工作。

随着革命工作的顺利推进,先到广西的张云逸、陈豪人,将一批共产党员安排进入俞作柏、李明瑞的军政部门任职,掌握了广西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的领导权,同时恢复和发展了广西地方党组织及其活动,开放和活跃了工农运动。

正当广西革命形势好转的时候,俞、李受国民党改组派头目汪精卫影响,公开宣布反蒋,结果不战而败。在此风云突变之时,邓小平和陈豪人当机立断,把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开赴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左右江地区。

邓小平和张云逸分水、陆两路,从南宁出发。邓小平率领部队,指挥满载军械物资的船队溯右江而上,从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二牙码头上岸与张云逸会合,并到中共右江工委驻地部署工作。

到达恩隆后,邓小平在北面的广场召开万人大会,会上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口号,革命运动自此进入公开化。

宣布起义:平马歼敌扫障碍

在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街有一所历经百年的古书院,名为“经正书院”,它的另一个名称是“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的当天,宣布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并宣告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当时的政府机关就设在这里。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给旧址亲笔题名。

在平马镇上,邓小平等革命先烈与反动武装斗智斗勇的故事家喻户晓。著名的“恩隆暴动”就发生在这里。斗争的胜利,拉开了百色起义的序幕。

据介绍,当邓小平、张云逸率部队进驻右江地区时,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三大队来到右江地区,将大部队和两个营的兵力安扎在平马,一个营安扎在恩阳的那坡。

邓小平决定铲除这股反动势力。1929年10月28日,张云逸以商谈防务为名,将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头目熊镐从平马“请”到百色,在公兴当铺(今右江区工商银行院内)将其擒住。当天,由雷经天出面指挥,思林、恩隆、奉议等县农军配合第四大队一营发起进攻,围歼了驻扎在平马镇安宁街“人和当铺”、北帝庙以及百谷村的敌军,毙敌十多人,伏敌三个连,缴获枪支千余支,为百色起义扫除了最大障碍。

同年12月11日,正值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一面镶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在百色城冉冉升起。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队和右江农军在陈豪人、龚鹤村、张云逸、韦拔群等率领下,在百色正式宣布起义。

百色起义庆祝大会在百色东门广场举行,大会举行了献军旗、献印章仪式。当天,中国红军第七军正式诞生,张云逸为军长、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军部设在百色粤东会馆,前委和政治部设在清风楼。红七军设立3个纵队,共4000多人,到1930年11月发展到7000多人。

同一天,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雷经天为主席,韦拔群等10人为委员。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右江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据百色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麻高介绍,百色起义后不到一年时间,右江苏维埃政府先后下辖东兰、恩阳、奉议、隆安、都安等16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根据地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人,为全国所瞩目。

北上会师:整编部队进苏区

在南宁兵变和百色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广西前委发动和领导的另外一次武装起义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按照邓小平和红七军前委的部署,1930年2月1日,李明瑞、俞作豫等同志率领部队成功地在龙州举行武装起义。

龙州起义,是继百色起义之后又一次威震南疆的起义,创建了左江革命根据地,把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当时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当天,参加起义的部队包括左江军委领导下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900人和左江各县农军1000多人在龙州举行工农兵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八军,建立左江革命委员会。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不久,红八军失利,退出左江地区,余部编入红七军。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革命法规和政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同时开展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根据地各项建设,为红七军的发展和革命政权的壮大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93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拔奇(邓岗)由香港来到平马镇,传达中央指示,指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广州等城市。10月4日,红七军主力从右江出发。11月上旬,在河池整编誓师北上,于艰苦转战中遭受重挫。1931年1月初,邓小平在全州召开红七军前委会议,从实事求是出发,决定放弃攻打桂林的计划。此后,红七军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转战桂、湘、粤、赣4省,行程7000余里,大小战斗百余次,历尽艰辛,于1931年4月到达湘赣苏区永新县。同年7月,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合,后被编入红三军团。

红七军主力北上会师“朱毛”红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支劲旅。党领导左右江老区人民坚持根据地斗争,用血与火铸写了一首惊天动地、英勇悲壮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写在百色起义90周年之际

这是百色起义纪念馆(12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这是百色起义纪念园(12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这是位于广西百色的红七军军部旧址(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这是一个与旗帜有关的日子:1929年12月11日,右江畔春雷骤响,百色起义部队在红土地上树起鲜艳的红旗;20年后的同一天,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部队后续血脉参与下,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千年雄关镇南关(今友谊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

这是一段永无止境的征程:从远征7000里、游击20载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坚定的初心从未改变……

百色起义90年,热血续写历史,信念启迪未来。

从“左右江红旗不倒”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理想信念跨越时空谱写史诗

这是位于广西龙州县的红八军军部旧址(10月22日摄)。新华社发(杨驰 摄)

这是位于广西田东县的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两层的村部小楼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砂糖橘销售正旺,通屯路即将全面竣工,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正带领群众开展“最后的冲刺”。“我一定要代文秀书记走完扶贫‘长征路’。”

黄文秀,这位从左右江老区走出的北师大研究生,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工作。半年前,年仅30岁的她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留下“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毅声音。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90多年前,我们党开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征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受挫,但并未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

就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的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随后,1930年2月1日,又领导发动了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鼎立于祖国西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根据地之一。

在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远征中,红七军将士们历时9个月、跨越5省、转战7000里,与反动势力战斗100余次。

“有的小战士为了不掉队,睡觉时就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和班长绑在一起。”百色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麻高说,7000多人的部队抵达中央苏区时,只剩下2000人左右。

红七军主力出征之后,韦拔群仅带着一个师的番号和数十名老弱战士留守右江,重新组建部队、建设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开展斗争。

“今日处恶境,但相信,雾散天会晴。想起好前景,浑身劲,吞菜也甜心。”韦拔群把3个儿子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表示革命决心。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战场,理想信念的旗帜始终在左右江老区高高飘扬。当地总结出“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起义精神。

在百色、东兰、龙州等左右江老区,当地最雄伟、庄严、宽阔的建筑往往都是红色革命纪念场所。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的热门事业。

上世纪90年代,5万多名筑路职工经过长期艰苦奋战,在极为艰险复杂的“修路禁区”中,建设了被誉为“中华扶贫第一线”的南昆铁路。

走进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车务段办公区,第一步踏上的就是由百色起义历史灯箱组成的“红色大道”。在“南昆之星”展示墙上,一个个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铭刻着“南昆精神”的传承。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奋斗史。”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彩毕说,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村口石柱上刻着的这8个红色大字,是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带领群众与石山奋战的铮铮誓言;

壮族“老支书”莫文珍,带领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走出大山,发展芒果产业脱贫致富;

“扶贫状元”陈开枝,23年间到百色帮扶100余次,用永不停歇的脚步履行对贫困老区的承诺;

……

一个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带领着广大干部群众,一棒接一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对先烈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最好告慰!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生动注脚!

从为人民求解放到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日子”,始终秉持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这是位于广西田东县的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内一角(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这是来自越南的自驾游客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留影(2018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动势力乌龟壳……”激昂的歌曲来自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90年前,这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队伍,是著名的“红军村”,但也因此曾被反动派焚烧成一片废墟。

新中国成立以来,百谷村大力发展秋冬蔬菜、水稻种植、餐饮、运输、红色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新生”。目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2004年,百谷村成立了红军歌曲合唱团,“现在日子过得好了,要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唱好红军歌曲。”合唱团团长韦天朋说。

90年前,革命先辈们正是怀着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信念发动了起义。推翻土豪劣绅的统治、制定劳动保护法、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分给农民、男女平等、实行平民教育……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宣布的“实施政纲”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左右江老区面貌与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百色、河池等地布局建设了平果铝、南昆铁路、龙滩水电站、岩滩水电站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在右江峡谷中,折线型的百色水利枢纽大坝甚为壮观。项目建成后,往日肆虐的“洪魔”被降服,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日趋显现,2018年发电量达21.92亿千瓦时。

为进一步加快老区发展,2015年,国家批复实施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4年来,云桂铁路、贵南客专、百色水库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完工或开工,约200万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在今年广西批准脱贫的14个贫困县区,有8个属于左右江老区。

漫步百色深圳小镇,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这个深圳市帮扶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可容纳3万多贫困人口,学校、医院、政务服务大厅等一应俱全,还配套建设了产业园。

老家在德保县的贫困户潘荣坡,一家5口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房,他和妻子也在工厂找到了工作,“幼儿园就在楼下,老人接送孩子很方便。”

新立村“立”新颜!一排排新房鳞次栉比,一片片果林正在收获期,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与丰收的盛景……在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倍感振奋:“全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是2009年的4倍,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探索革命道路到全面深化改革,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加快老区高质量发展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前,当地举行百色起义9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这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那社村命河田园(2016年6月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拔哥故里党旗红,能人引领致富路”——在韦拔群故乡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葡萄种植基地竹门两旁的对联和正上方“共耕社”三个大字引人注目。

百色起义不仅是我们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又一次有效探索,也在统战工作、兵运策略、土地革命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起义领导人在东兰建设“共耕社”,制订《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探索符合实际的土地分配和耕作方式。

如今,当年修建的一条“共耕渠”仍然水流不断。村里成立了以“共耕社”为名的种养联合社和党支部,带动农户发展良种葡萄、蜜柚、油茶等特色农业。

作为铝土矿资源富集区,铝产业长期是百色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多重原因,当地生产的氧化铝甚至一度要千里迢迢运到遥远的大西北加工。

变化源于改革。近年来,百色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煤电铝一体化”,铝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百矿集团曾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传统资源型国企。借助煤电铝一体化,百矿集团一举实现转型,总产值从2013年的9.7亿元迅速攀升到2018年的234亿元,短短5年时间增长了24倍。百色市市长周异决说,吉利控股集团积极参与百矿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吉利百矿铝产业项目近日正式开工,这将为百色铝产业升级和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仁寿山庄景区(2017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是广西百色靖西市鹅泉景区(2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改革创新不仅推动了老区产业转型升级,也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昔日右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田东县,村村设有三农金融服务室、便民服务点等金融服务机构,农户信用评级信息一目了然,足不出村就可享受申请贷款和保险、转账、刷存折领取补助等金融服务。

2008年,田东县作为试点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当地以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农金村办”为核心,形成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田东模式”,目前正着力打造改革“升级版”。

在红七军战斗过的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如火如荼。县委常委、副县长叶柳艳说,河池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现已有深圳市60多批次知名企业考察进驻,正式签署合作项目达34个,总投资额339亿元。

在见证广西全境解放重要时刻的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跨越国境,川流不息。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曾经的烽火边陲,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在靖西市龙邦口岸万生隆国际商贸物流中心,8000平方米的水果冷库、全程可视化的通道卡口、快速检测中心等设施齐全而先进。这是当地创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口岸新通道的成果。(记者刘伟、向志强、何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