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警钟代价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6 23:41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警钟代价观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警钟代价》的观后感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情感真挚且观点明确:
1. "深刻理解影片内容是基础:" "情节梳理:" 彻底搞清楚《警钟代价》的主要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关键事件、转折点以及主要人物的经历。 "主题把握:" 这是观后感的核心。准确提炼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主题。例如,影片是警示人们某种行为的危害?探讨道德困境?揭示社会问题?还是反思人性的复杂性?明确主题有助于你后续展开论述。 "人物分析:" 关注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动机、行为选择以及他们的命运变化。思考导演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服务于主题。分析人物的行为对主题表达有何作用。 "细节挖掘:" 注意影片中的关键细节、象征意象、台词、镜头语言等。这些细节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浓缩,能为你提供丰富的论证素材。
2.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观点:" "提炼个人感悟:" 在理解影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生活经验,提炼出你最受触动、最有感触的一点或几点。这是你观后感的“灵魂”。 "确立中心论点:" 围绕你的核心感悟,确立一个清晰、

警钟长鸣——《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我已经看完近两周了。当时,我并未立即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担心当时的情绪过于激动,导致言辞过于激烈(尽管无论何种言辞,对于日寇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都不为过)。而选择在今天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就在八十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终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月2日晚上七点,我和弟妹以及四个孩子(侄子、儿子和两个侄女)一同前往影院观看《南京照相馆》。我们坐在第三排,前面没有观众,后面的人也不多,稀稀落落的观众让我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失落。

在极其安静的氛围中,放映室的灯光熄灭,影片以紧张而揪心的镜头拉开序幕。工号1213(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的邮差阿昌在炮火中骑车奔走,他急于赶上离开南京城的卡车,但因一个小小的善念,躲过了卡车被炸身亡的命运,他被迫留在了沦陷的南京城。他目睹了这座千年古都所遭受的磨难,见证了日本人泯灭人性的恶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观看影片时的心情依然难以平复。导演非常用心,许多令人不适的镜头都采用了留白的方式,但即便如此,我的心依然被一帧帧画面深深刺痛:那成堆的尸骸,那一颗颗头颅,那炮火中的断壁残垣,林毓琇怀抱婴儿时强忍不住的泪水,老金拉下的一张张中国山河图……。

影片里的炮声仿佛就在我的心头炸响——生疼。整个放映过程中,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紧绷而战栗的肌肉,以及内心充满的愤怒和悲伤。是啊,今天的我们,谁有资格替逝去的同胞原谅?谁都不可以,因为他们遭受的是有史以来最灭绝人性的灾难。影片结束时,片尾曲响起,我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影院的灯光亮起,但没有人立即站起来。大家似乎还沉浸在影片带来的悲痛和愤慨之中。影院的工作人员推开门,里面的气氛让她感到无措,她又默默关上门,退了出去。不知是谁用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走吧!”大家默默地站起身,默默地走出放映室,没有一个人说话。走出影院,大街上灯火辉煌,车来人往。是啊,就像很多人说的,走出影院看到的太平盛世,就是这部影片的彩蛋。在灯光下,十岁的小侄女面色沉重地抱住了她的妈妈。她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她心中所想。

我们不宣扬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必须以挺直的脊背去维护和平。当前,国际形势诡谲多变,帝国主义及周边一些宵小之辈对我大中国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如今,孩子们的生活过于安逸,他们有必要了解这段历史,应当知晓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曾浸透了先辈的血泪,让警钟长鸣于他们心中。

回到家后,我的儿子问我:“如果现在爆发战争,你同意我上战场吗?”我坚定地:“同意!”他接着追问:“如果需要付出生命呢?”我毫不犹豫地答道:“任何人和事都不可以生命为代价,唯死国可以!”

《历史的警钟:法西斯战争背后的狂热与代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近八十年,但法西斯主义引发的全球浩劫至今仍在敲响警钟。这场席卷人类文明的战争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与人性教训?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会发现其中许多细节依然对今天的世界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9.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纪念日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掀开了战争序幕。但法西斯的种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埋下。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带来的屈辱感、经济危机的冲击、民族主义的极端化,为极端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希特勒凭借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技巧,将民众的不满情绪转化为对“种族优越论”的狂热信仰,用简单的二元对立取代复杂的社会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法西斯政权都擅长运用现代传播技术。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他们通过广播、电影、海报等新兴媒体,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体系。墨索里尼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公众演讲、大规模集会,创造出具强烈仪式感的政治表演,使个体在集体狂欢中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战争机器的开启往往始于边界的试探。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这些事件当时都未能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警惕。绥靖政策带来的短暂和平假象,最终让世界付出了更惨重的代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既有辛德勒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义人,也有艾希曼这样甘愿成为屠杀机器的“平庸之恶”。历史研究表明,当整个社会机制被扭曲时,保持独立思考和人道主义精神变得异常艰难却又尤为珍贵。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全球伤亡人数超过1.9亿,其中平民死亡占比超过50%。华沙犹太人区、南京城、斯大林格勒……这些地名永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伤疤。最令人警醒的是,许多参战国的普通民众最初都是怀着爱国热情支持战争,直到亲眼目睹战争带来的毁灭才幡然醒悟。

今天的世界格局虽已截然不同,但民族主义情绪、经济困境、信息茧房等现象依然存在。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任何形式的极端思想保持警惕。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唯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