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6 23:5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读书笔记,特别是针对“100字作文”形式的注意事项的作文:
"精炼与核心:写好100字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读书笔记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与思考,而将笔记浓缩为100字作文,更要求我们具备提炼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要写好这篇短文,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核心内容":通读全书或指定章节后,迅速抓住文章最核心的观点、最吸引人的情节或最让你有感触的启示。这是你100字作文要表达的主旨。 2. "精准概括信息":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复述关键信息。避免冗长的背景介绍或过多的细节描写,确保每一句话都服务于核心主旨。 3. "融入个人思考":好的读书笔记不仅是内容的复述,更应包含自己的感悟和评价。在100字内,可以简明扼要地写下你的看法、联想或收获,让笔记更具个性化和深度。 4. "语言凝练流畅":字数有限,要求语言精练,避免口语化和冗余词句。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行文流畅自然。 5. "结构清晰完整":虽然简短,但也要有基本的结构。可以开头点明主旨或核心内容,中间进行概括或阐述,结尾稍作总结或升华感悟。确保文章完整
当别人问起该读什么书时,我一般是认真地选一两本书给他,以报答他对我的信任。
可是有一些买书如山倒,什么书都想买来读,却很少真正读完一本书的书友,我的建议都是:先读完100本书再说。
我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是非常喜欢读书,却不知道该读什么好,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选书、找书和买书上,很少有功夫安静地坐下来完整阅读一本书。
如果你也有一样的困惑,就找100本自己喜欢的书来,全部读完再说,这有点像《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的方法,用100天读完33本书。
我认为读 33 本书太少了,100本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读了100本书之后,你的阅读量已上升了一个新的阶段,往后你不管是选书还是该读什么书,心里自然就有底了。
这100本书不是别人选给你的,是你自己选的,哪怕看到书名好听,封面好看便找来读也是好的,你读得进去就行,不一定非得读经典名著——目的是为了凑数,刷阅读量。
假如你不想随便找书,可以参考我当年的做法。我以 100 为量化数字,主题阅读100本,听书100本,收集100份书单。
当时我列了一份读书方法类主题书单,有100本书,其中20本是电子书。读完之后我发现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认认真真读完20本就够了,多出的80本是多余的。
不过我还是想把100本书都读完了,因为我不想在这个主题上留下死角,不管好书烂书全部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并在阅读过程中实践一个个读书方法。
这100本书,我主要按照10-20-70的原则阅读,即选出最经典的10本书,通读一遍之后重读写读书笔记,尽量把这 10 本书的知识榨干变成自己的东西。
接着选出值得花时间精读一遍的20本,写读后感,剩下的70本就快速阅读,观其大略。当别人问我如何阅读时,我就能给出有帮助的建议。
你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把与它相关的100本书全部找来,不想买书的话去图书馆借或读电子书,认真读完它,到时候你自然知道自己以后该读什么,怎样读了。
在听书之前,我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我不想在没有读一本书之前,就接受别人的投喂。后来选择了自己读过的书来听,发现听书能够帮助自己查缺补漏。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听完100本书的计划,每天听一本。一来是听一听自己读过的书,别人是怎么读的,二来是为了了解更多好书,毕竟经过平台筛选过一次的书差不到哪儿去。
可我不是随便听听,而是专门花时间认真听,边听边看文稿,眼到耳到,还写了读书卡片。当然我为了增加写卡片的难度,一般在第二天早上才写,目的是努力回忆起听书的大体内容,方便以后提取。
你不必这么复杂,打开听书平台点开自己感兴趣的书直接听,什么得到听书、樊登读书、喜马讲书、路上读书,想听就听。当你听了100本书后,你对书的了解越来越多,有助于你以后选书,想读什么书心里自然就有底了。
我在网上收集了 100 份书单,说实话有些大号的书单文章都是胡乱拼凑的,我只能一一删减并补充完善,暂时放在云笔记里,认真修订之后再发布到公众号上。
其实写书单文章是很辛苦的,因为推荐的书自己得读过,不能直接参考别人的。再说,我也不知道写文章的人,他是不是真的读过,还是胡编乱造的。
不过你不写,而只是收集书单文章的话,仔细辨别对自己有没有用就可以了。有些文章标题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内容却牛头不对马嘴,或者生硬地照抄书本的内容简介,就不用看了。
为什么要收集书单文章呢?我认为这是让一个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快速了解哪些书适合自己读,又能找到同类型书的方式,也慢慢培养自己选书的能力。
做到以上这三点并不难,多花一年时间就能做到。通过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当你认真读完100本书,听书100本,收集100份书单,你就一定大有收获。至少,你不再为不知道读什么书而苦恼。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韦海生】,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盘点每年出版的新书,都会发现一些仅凭书名就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图书。那么2017年有哪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书名呢?笔者抱着“猎奇”的心态,从1000多种新书中选出了30种。这些书名各有千秋,很难一言蔽之,姑且就用“难以忘怀”来形容它们吧。
被标题党的名家作品
从有限的书目阅读经验来看,沈从文决对是今年特色书名的大赢家,可被封为“标题帝”,而且这很可能只是个巧合。
仅从《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遇见你之前,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这些书名来看,绝对想不到作者会是沈从文,但这的确是真的。
《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是沈从文的小说精选集,收录了《萧萧》《三三》《丈夫》等作品。
《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是其散文精选集,其中《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流光》被置于《偶然的凑巧,宿命的必然》一章中,《小船上的信》《滩上挣扎》被置于《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章名下,可见并不只有书名被标题党了。
《遇见你之前,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一书为沈从文与妻书和情感小说的集结。
不光是书名,有些内文的篇章改名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沈老先生如果看到,不知道心中会作何感想。
比如《生命的光影形线:人生感想录》《古人为何要留胡子:谈艺论文录》这两本都是沈从文的文集,书名看上去还算正常,但看过目录才发现,很多文章的标题都被改过了。下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生命的光影形线:人生感想录》一书目录,诸位可以充分感受一下“标题党”的冲击力。
除了沈从文,“躺枪”的还有丰子恺和朱光潜,不过“伤势”没那么严重: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是丰子恺的散文漫画作品集。
《一升露水一升花》是朱光潜的美学散文精选集,虽然文章标题未被改动,但还是被添加了诸如《温和地坐在黑暗里》和《“无目的”的人生清凉》的篇章名。
妙笔生花的译名
发现今年出版的一些译本,被不平凡的书名吸引后,发现原作名往往平淡无奇:
《你杀不死一只老狐狸》是一部描写二战的小说,原作名为We Die Alone(我们孤独死去)。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是一本关于人生思考的随笔集,原作名为The Point Is :Making Sense of Birth,death,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关键在于理解生死和这之间的一切)。
《我遇见了人类》是一部英国作家写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并爱上地球生活的故事,台版译为《我在地球的日子》,原作名为The Humans(人类)。
《你要像喜欢甜一样喜欢苦》讲的是一个年轻女孩在纽约闯荡的故事,台版译为《苦甜曼哈顿》,原作名为Sweetbitter(甜苦)。
“巧借东风”的书名
还有一些书名改动了常见语句的一两个字,既带有亲切感,又有幽默感。
《金庸十二钗》,一开始差点看成《金陵十二钗》,后来才发现是有关金庸小说的评论文章。
《加油!你是最胖的》,一本讲胖姑娘恋爱的小说,书名很讨巧。
《假如生活糊弄了你》是一本漫画书。“假如生活糊弄了你”貌似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更加俏皮。
《春风十里,不如食你》是一本讲美食与爱情的小书,书名巧妙借用了“春风十里不如你”。
《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是一本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火车为主题的文化批评随笔集。“文以载道”最为中国传统文人所看重,将“文以载道”改为“文以载车”,的确十分幽默。
《早读过了》是学者杨早有关阅读与文化的文集。“早读过了”,一语双关,趣味横生。
语不惊人死不休
每年都会有数量不少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书名出现,似乎都不能算作“新闻”了。笔者从众多“标题党”中精选了8本。
《青春好似大脸狗》,描写航空职校生校园生活的故事集。
《别把蟑螂放心上》,留日博士讲述海外经历的文集。
《这本书能救你的命》,美国作家写的通俗小说,讲述富豪宅男无意间遭遇的另一种生活。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 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步入荆棘之地》,一本讲述衰老的非虚构作品。不是书名“可怕”,是变老的事实“可怕”。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书名一看就不简单,原来是一本讲述哲学家思想实验的书。
《如果觉得委屈就成为你想要的光》,此类人生故事每年都会有不少,在这里选了标题最霸气的一本。
《愿你迷路到我身旁》,情感治愈系文集,书名适合用来许愿。
《爱就是我们一桌两人三餐四季》,治愈系散文合集。
“活泼”的严肃非虚构
今年还有一些较为严肃的非虚构作品用了轻松活泼的书名,也在下面一一列出。
《我们曾吃过一切》,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讨论西方各种菜肴和美味的来历。书名有些“惊悚”,但却很容易引起好奇心。
《黑石头的爱与恨:煤的故事》,讲述了煤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功与过,这个标题让人想起了《爱与黑暗的故事》。
《熬:极地求生700天》,讲述上个世纪初的南极探险故事,“熬”字形象生动。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如果没有副标题,书名还是能留下悬念。
2017年的“叛逆”书名
最后奉上盘点的“文末彩蛋”,最符合年末气氛的两个书名。
《扔掉书本上街去》,日本导演寺山修司的作品。
《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的短篇小说集,以其中一篇的篇名为书名。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