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7 02:30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读书笔记时如何运用麦肯锡方法,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的文章:
"精炼思考,构建认知:运用麦肯锡方法撰写读书笔记的要点"
读书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而读书笔记则是将碎片化的信息内化为个人认知、实现知识沉淀的关键环节。在众多笔记方法中,借鉴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那套以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洞察深刻著称的工作方法,可以为我们的读书笔记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深的洞察力。那么,在运用麦肯锡方法撰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核心原则:结构化思维与MECE法则"
麦肯锡方法的核心在于结构化思维和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将这些原则应用于读书笔记,意味着:
1. "明确核心主题与目标:" 在开始阅读前或阅读过程中,就要明确这本书的核心议题是什么?你希望通过笔记解决什么问题或获得什么认知?这如同麦肯锡项目启动时的“问题定义”,确保笔记有的放矢。 2. "构建逻辑框架:" 不要仅仅罗列观点。尝试像麦肯锡顾问梳理客户业务一样,为书籍内容构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这可以是: "作者核心论点(The One Thing):" 提炼
文 | 明哥,前麦肯锡战略咨询顾问,埃森哲管理咨询顾问,一个喜欢用思维导图架构PPT的老司机,欢迎关注,一起成为职场精英。
现在,麦肯锡顾问的咨询费用,一天至少都在5K以上,他们为什么那么牛逼,除了大量的方法论、成功案例、领先实践外,麦肯锡顾问做个笔记都和一般人不大一样,不信你来看看麦肯锡顾问是怎么样做笔记的?【注:文末有导图下载】
1、“一个图表、一条信息”的麦肯锡笔记:
2、以解决问题的流程为主线的麦肯锡笔记:
而大部分的笔记是酱紫的:
发现差距了吗?如果你还是没有看明白,我再来对比一下:关键点在于,麦肯锡笔记是一边在笔记上做记录, 一边整理思考,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追求花哨、不记流水账、不追求所有细节。
答:促进思考。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并做好图形化结构,利用“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这样的思维框架,构建解决问题的故事线,从而找出“真正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答:麦肯锡笔记的魔力,在于3个方面:
1、一边思考假设一边做笔记
假设,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针对问题提出的暂时的答案, 假设是通过“只要这样做,出于这样的理由,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的理论建立起来的, 建立假设是为了发现问题。
不管是寻找“真正的问题”,还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都需要从建立假设开始。
2、追求成果
做笔记是为了解决问题,取得成果,这里的成果是向除自己之外的第三者(上司,同事,客户等)发表企划,问题,报告。
所以做笔记时,时刻保持“向第三者汇报“的意识。
3、用故事线思考
用故事线思考的原因:
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故事线:
第一步、找出真正问题的3个步骤
问题有两种,一种是表面问题,这是已经发生的问题,很容易发现,很容易解决,但解决之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一种是本质问题,即导致表面问题发生的原因,需要从表面问题进一步分析, 比如通过对比表面问题和“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真正的问题,本质问题解决后,可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1、收集足够的信息
2、基于MECE法则进行分组分类,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方法是描述问题时使用so -what结构,分析原因时使用 why- so结构,但都要确保(1)同一层必须无重复、遗漏和离题,符合MECE,(2)事实、基准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3)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概括,下一层是上一层的说明。
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第二步、建立方案假设
1、分组整理,建立假设,这里要培养习惯,经常训练麦肯锡出名的“空雨伞”结构,即根据“空雨伞”图表将信息分组,建立假设,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以避免为了证明假设为找证据。
2、根据假设思考并描绘出解决问题的整体故事线,起到“起承转合”的目的。
第三步、验证假设
关于验证假设,可遵循下列4条原则:
第四步、梳理成果
如何使用笔记才能够提前梳理成果呢?麦肯锡顾问的成功秘诀就在于要时刻有“概括”的意识。
1、用加重号形式来锻炼概括能力。
2、用金字塔结构增强说服力。
关于金字塔结构,我分享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这里不再重点阐述,可参阅下列文章:
55页PPT,套用“框架”思维,大幅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转发收藏
8大底层逻辑,让你轻松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转发收藏
15篇逻辑思维+口才训练干货,每天精读1篇,让你拥有“牛人”思维
第五步、编制解决方案
在麦肯锡的咨询报告、笔记等文件中,都遵循了以下3条最重要的原则:
原则1、用3的乘方法则整理资料。
帕金森定律认为,我们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因此,
3的乘方法不多也不少,刚刚好,从而避免帕金森定律影响。
原则2:一个图表,一条信息。
原则3:利用”PTI视点”总结资料,即随时提醒自己:Person(想要传达给的人)、Timing(能够传达的时间)、Interest(对方的兴趣)。
资源分享
由于我习惯使用导图思考问题,有不少网友反映图中文字看不清楚,因此可提供导图文件分享,可按以下2个步骤获取,喜欢我的文章或同情我的辛苦分享,请在文章下方随心打赏,先表示感谢。
步骤1:点赞 + 转发;
步骤2:私信发2039。
更多方法论、思维层次的职场干货,可订阅下方的专栏,这些职场工具、方法,将会在面对问题时,快速提供一个框架和模板,从而快速解决问题,内容包括方法论、实战案例、模板素材等8134多个资源文件(13G):
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