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7 05:42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写个性网日记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作文:
"点亮数字心灯:撰写个性网日记的注意事项"
在信息爆炸、人人皆可发声的网络时代,网日记(或称网络日志、博客)已成为许多人记录生活、表达思想、分享感悟的重要平台。它像一扇敞开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展示独一无二的自己。然而,要在浩瀚的网络空间中留下真正有价值、有个性、且安全的“数字足迹”,撰写个性网日记时,我们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一、 内容真实与表达个性的平衡"
网日记的核心魅力在于其真实性和个性色彩。我们希望读者看到的是鲜活的、属于“我”的故事和思考。因此,"真实性"是基石。无论是记录日常点滴,还是抒发情感波动,都应力求反映真实的自我。然而,“真实”不等于“全盘托出”。我们需要懂得"区分"什么可以分享,什么需要保留。过于私密或可能伤害他人的信息,应审慎处理或选择不发布。同时,在真实的基础上,要"注重表达个性"。这包括独特的观察视角、鲜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等。避免人云亦云,尝试用属于自己的声音讲述故事,让日记成为展现你独特灵魂的舞台。
"二、 注意语言修养与文明表达"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粗口脏话
日前,中国青年报对2002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作文是否撒谎的调查。调查90.6%的受访者觉得学生作文撒谎多。31.8%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各种类似范文存在,二是学生要用“主题正确”取悦评委。这样的学生写作文,不考虑用自己的眼睛看周围,而是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被扼杀了个性。
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名为《撒谎作文扼杀了学生个性》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学生作文“撒谎”一直存在。
从十几年前,学生写拾金不昧的素材、乐于助人的素材、或者是勤俭节约的素材。上世纪90年代,作者正在上初中的侄女有一篇作文获得了优等,内容是书包破了,妈妈拒绝买新的,半夜醒来发现妈妈正在灯下补书包,作者询问大姐有无此事,大姐说侄女的书包还没有破就换了,她哪有闲工夫补书包。
作者还写了本世纪初开始上学的儿子的作文,他班上的同学好写母爱与师生之爱,落脚点总是母亲、老师。近几年的作文,学生喜欢跟传统文化挂钩,作者引用上高一的孩子的案例,说班上老师发了作文素材,其中一个写到端午节姥姥家采香料包香袋的习俗,据了解的同学反应,这位同学的姥姥家根本没有包香袋的习俗。
文末,作者引述“削足适履”这个成语,认为当下的撒谎作文颇有“削足适履”的意味,即揣摩别人意图或者按设定的主题作文,削去的不是肢体,而是学生的个性思想与创新精神。
有些学生将一些未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进行编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在作文上。普通的作文本该是展示记叙、写作能力,却变成了自己是三好学生的见证。有些网友们则认为,现在的学生整日应付应试教育,根本没有体验或经历,所以他们去编造一些不曾发生的事实也是情有可原。也网友认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把平淡的题材写出高分的水平。
最后,关于撒谎作文,你怎么看?你在作文中撒过谎吗?
了解更多中学资讯,请移步微信公众号中学家长帮(ID:gaozhong01)
作者:熊丙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首段。据报道,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教授点评文章称“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
舆论对这篇满分作文的评价很不一致。有人夸赞“太牛了”,有人说“看不懂”;有人点赞阅卷老师“识货”,有人则说给这篇作文满分是对语文的“侮辱”……出现这样的舆论毫不奇怪,作文阅卷是专业事务,发帖者并不需要对专业负责。但评价这篇作文好不好,终需坚持专业立场。
第一位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的评分为39分,第二位阅卷教师的评分为55分,按照阅卷规则,当两名阅卷老师的评分相差较大(超过5分),就将由第三位阅卷老师阅卷,而第三位老师的阅卷也为55分,最后经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表明作文阅卷是十分谨慎的。
语文是高考选拔性考试的一门重要学科,很多人只关注一名考生的考分,并不关心他作文写得如何,阅读做得如何。实际上,对一篇作文的判断,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那会导致所有作文千篇一律。我国从2013年起,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进行材料作文改革,即给写作材料,由学生自主命题撰写。出材料作文,就在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篇好的材料作文,要看学生有无独到的观点,以及用严密的逻辑论证这一观点,在论证过程中,展示作者的语文素养、表达能力。用这一标准来看这篇作文,固然文章晦涩难懂,却是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
这篇满分作文,会不会引导学生跟风模仿?要跟风模仿这样的作文,必须先得扩大的自己的阅读面,学会那些看不懂的生僻字,并懂得用法,这耗费的时间不少。现实中,学生应对材料作文的方法,是“套题”“宿构”,比模仿这种文章讨巧多了,能够获得保险分、安稳分。从这一方面来说,鉴于语文作文的应试特点,能在考场上写出这样的文章,已难能可贵。
针对应试作文现象,老师、家长,仍总是一味要揣测命题老师的意图,迎合阅卷老师。其实不然,考量分数之外,考生还是应该“写自己的文章”,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而不是一味模仿。现在,当出现一篇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作文获得满分后,有那么多讨论的声音出现,本身就很耐人寻味。(熊丙奇)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