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7 07:4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小战马》的200字读后感,并附带了写作注意事项:
"《小战马》读后感"
《小战马》讲述了一匹勇敢的小马经历磨难,最终成长为守护家园的战马的故事。读这本书,我深深被小战马坚韧不拔的意志所感动。它虽然体型小,但面对困难从不退缩,一次次挑战极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小战马的成长历程,也激励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写读后感(如《小战马》)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紧扣主题:" 一定要围绕《小战马》这本书来写,不能偏离主题,泛泛而谈。 2. "简述内容(可选):" 可以非常简略地提及书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情节(比如小战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但重点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不是复述故事。 3. "突出感受:" 这是读后感的核心。重点写这本书让你“读”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感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人物的品质?是故事的主题? 4. "联系自身:" 尝试将书中的内容、人物或道理
生平简介
李林(1915.11.15—1940.4.26),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人。幼年遭弃被侨眷收养,侨居印尼。1929年底回国,1933年参加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1936年后半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盟会在国民师范举办的军政训练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她坚决要求上前线,先被派大同,后在今朔州市参与创建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方组织。1937年底,李林被任命为她亲手创建的晋绥第八抗日游击队队长。1938年春,担任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屡建战功。贺龙称她是“我们的女英雄”。1940年4月,日伪军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疯狂“围剿”,她为掩护我抗日队伍突围而不顾身孕率骑兵排勇猛冲杀,壮烈殉国,时年不满25岁。
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李林说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写于1935年,李林的读书时代。
●“木兰替父赴战场,红妆挥戈胜儿郎。卫国何须分男女,誓以我血荐炎黄。”
——1935年,在上海爱国女中时,在一篇题为《读<木兰辞>有感》的作文中,李林表达了自己效法花木兰杀敌报国的决心。
●“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
——1936年12月在北平为“七君子”事件游行时,作为队伍的总旗手的她说出此言。
●“当黄色的风沙吹起在沙滩上,我的战马快如飞,飞过山岳,飞过平川。风啊,我和你比一比;敌寇的血,染红了我的马蹄;敌寇的头,滚在我的脚底。”
——1937年,在训练游击队过程中,李林驯服了烈马菊花青后,写下即兴短诗《心爱的战马》。
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81年前,她所做出的那个抉择。
那是1940年春,本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她腹中五个月的小生命,和这个季节孕育着的一切生命一样,勃勃萌动。这时,她未满25岁,第一次成为准妈妈,欣喜、期盼可想而知……
可现实的“春天”却并未到来,在当时她所在的晋绥边区,甚至更广阔的中华大地,都“春风刺骨”!
随着日伪军一次次的“大围剿”,4月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7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队伍突围,作为第11行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的她,不顾怀有数月的身孕,率骑兵排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颔下而壮烈牺牲,也决绝带走了她未出生的孩子。
她,就是烈士李林!她,就是“我们的女英雄”!
81年后,当我们回顾那个春天的往事时,仍心有戚戚。为一个年将25岁如花生命的凋零悲恸,为一个蕴含希望胎儿的早夭遗憾,为一个遗孤永远无法成为母亲的梦碎心悸,更为祖国失去这样一位好女儿痛惜!
但,一切选择,皆不偶然,正如李林。她的故事,还要从1915年11月那个冬天讲起,李林的生父母在她出生40多天后,就将其遗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幸被侨眷领养,3岁后侨居印尼(荷属爪哇)10年,身受殖民统治压迫。
1929年底,经济危机袭击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侨民遭遇疯狂排华,养父的商业也遭严重打击。14岁的李林,怀着对于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祖国的憧憬,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并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
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发生,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席卷全国,这时李林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增长。到了1935年春,李林在就读上海爱国女中时,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当时才20岁的她就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6年7月,李林为寻找职业革命家之路,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入读北平民国学院政治系。这一时期,她一面从马列主义著作中吸吮营养,一面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同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被选任总旗手。当她的总红旗遭遇警察抢夺时,李林舍命护旗,头部被警棒打伤,鲜血洒在红旗上,最终保住了红旗。这时,她已经初具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气魄。
一个星期后,21岁的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这一信仰的终生实践者。
年底,她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国民师范举办的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她和同道的女学员们,也成为抗战前夕在国统区公开武装起来的第一批女战士。
1937年,震惊华夏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李林的热血沸腾了,坚决要求到前线去工作。遂被派到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二出雁门关,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今朔州市平鲁区参与创建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方组织。到前线后,组织开办训练班,编写军事、政治教材,亲自授课,教育和武装青年……李林还利用工作余暇时间走村串户,拉起一支20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并被组织上任命为游击队的队长兼政治主任。
1938年春,当各个地方游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时,李林随队担任了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屡建战功,威震晋绥。对于这位骁勇善战的女英雄,敌人又恨又怕,悬赏5000大洋捉拿李林,但老百姓用心掩护着她。两年后在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同年9月,晋绥边牺盟工作委员会成立,李林便被调任到边委工作,任宣传部部长,兼管地方武装,她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当时,敌人对晋绥边根据地进行第7次“围剿”,调集4000多名日伪军,把几十个村子团团包围,妄想困死和根除抗日武装。面对严峻形势,李林带领游击队发起了围魏救赵的奇袭岱岳之战,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李林威名再震,也越来越成为敌人的心头刺。尤其是日益巩固的洪涛山抗日根据地,正处在敌人战略地区的腹心地带。因此,敌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前来进攻。果真,更疯狂的“围剿”在第二年春天到来。
1940年4月,日伪军又调集1.2万兵力,分兵6路猛扑,对我根据地腹地发动第9次“围剿”,来势空前。
而这个时候的李林已经结婚并且怀孕,军队其他人让她在后方准备撤离,她坚决不肯,誓死要在战场上杀敌。
本文最前的那一幕出现了——4月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700余人被包围,情况十分紧急。李林不顾数月的身孕,一马当先冲在前面,率骑兵排勇猛冲杀。
在后来的一些史料里,详细记录了那天发生的一切:为了掩护机关与群众团体突围,李林故意在马上站立,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的主力被她吸引过来,开始围追李林和她的战士们。机关和干训班的同志们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沿着右沟南岔疾走,翻过南山突围而去。
李林催马正往前赶,打到西短川村口,本来已经完成掩护任务并身处安全位置,但她担心我队伍突围状况,掉转马头,二次攻击,冲上郭家村背后的荫凉山。
这个时候,她的战马不幸中弹倒地,身边剩下的两个战士都已负伤多处,而她的腿部和胸部也多处负伤。日军从四面扑上来,围住她们嚎叫着要“抓活的”。李林和受伤的战士奋力拼战,冲向山顶的一座小庙。
最后,她把驳壳枪的子弹打光了,小手枪里也只剩下一发子弹。眼看日军越来越近,她见突围已不可能,坚决不当俘虏。于是,她用最后一颗子弹打进自己的颔下……
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而她腹中的孩子终未能看一眼这个世界、喊一声妈妈!
5月26日,中共中央妇委从延安发出哀悼李林烈士的唁电。延安《新中华报》《中国妇女》杂志,重庆《新华日报》,全国解放区和大后方的许多报刊,都发表了李林烈士的英雄事迹,悼念这位抗日女英烈。
其中,中共中央晋西北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在《悼李林同志》的社论中高度评价说:“有不少民族女英雄……但能指挥武装部队,领导工农群众与敌人冲锋陷阵、血肉相拼,一直坚持三年之久,创造了辉煌永远不可磨灭战绩的,恐怕只有李林同志了!”
……
而今,她去世的荫凉山早竖起了“民族女英雄李林同志于1940年4月26日光荣牺牲之地”的石碑;朔州市平鲁区烈士陵园,也矗立起她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塑像;在上海爱国中学、厦门集美中学也都有李林烈士塑像和纪念碑。
历史不会忘记,即使时光已经走过了81载。而面对她当初抉择的不解,时间也终于给了我们答案!
相信此时,她一定在天堂里微笑注视着华夏大地,繁花似锦、江山秀丽,再没有倭寇战乱、再不需血染征衣,这盛世如你所愿,请君安息!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本文鸣谢: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宝国)
记者手记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句话:“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这些天,当我一遍遍温习李林的故事、书写李林的事迹、感受李林的人生时,这句话总会不自然地跳出来。
她是如此不幸,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遭遇过那样的经历、人生并未展开就匆匆凋谢;但她又是如此幸运,她真的从不曾被后世人忘记。她离开81年了,除了那些石碑、雕塑,还有影视剧、书籍中,总是有人不断在传颂着她的故事。
去年,我就曾两次与李林“相遇”,一次是审读一个名为《红色晋绥》的剧本,其中为她着墨不少;另一次是在单位组织的党员活动,参观当年山西牺盟会所在的国民师范学校旧址,观看她当年的事迹。在她去世后的这么多年,她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留存于后世间。
我想,没有比这样的“活着”更长久!
(责编:candy)
池塘边的雄鹿:雄鹿在池塘边喝水的时候,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对自己美丽挺拔的鹿角非常欣赏,而对自己的腿很嫌弃。这时,有只狮子发现了它。于是雄鹿拼命地跑。在旷野里,雄鹿跑得飞快,狮子没有追上。后来雄鹿进入了树林,鹿角被树枝卡住了,这样雄鹿就被狮子逮住了。雄鹿死前叹息着:“我瞧不起自己的腿,而腿可以救我的命;我以头上的角为荣,而鹿角却要了我的命。”
大力士和马车夫:一位马车夫驾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行。当马车的轮子深陷泥潭时,马用尽全力也动弹不得。而马车夫站在边上,一动不动,同时他不停地呼叫大力士赫尔克里斯。大力士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先生,用你的肩膀顶住车轮,鞭策你的马,然后你可以叫我来帮忙。如果你自己一根手指头都不动,你也别指望赫尔克里斯或者其他人来帮你。”
狮子、熊和狐狸:狮子和熊同时抓住了一只小羊,为争夺小羊打得不可开交。后来狐狸偷偷抓起小羊,飞快地跑了。狮子对熊说:“我们一直在互相残杀,最后狐狸得利了。”
(旁白):智慧是相通的。这《狮子、熊和狐狸》的故事不就是中国古代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人和森林之神:人和森林之神先成了朋友,后来又掰了。因为在冬天里,人对着手吹气,然后告诉森林之神说:“这样能暖手。”又有一天,人对着热气腾腾的粥吹气,然后告诉森林之神说:“这样能让粥凉一点。”
(旁白):对我们来说,同是吹气,既能吹热,又能吹凉,这是生活常识。对于森林之神来说,它很难理解。觉得人多变。
母狮和母狐:母狮和母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当狐狸说:“一看到我那一窝孩子们,我就开心。但我注意到,你一胎只能生一只。”这时,狮子冷酷地道:“对啊,但我生下的是一只狮子。”
老猎狗:有一只猎狗勤勤恳恳跟了主人很多年。年轻力壮的时候猎狗很能追捕猎物。现在猎狗老了,连只野猪都抓不住了。于是主人严厉地责骂猎狗。猎狗打断主人的话,说:“主人,我的意志力仍像以前一样坚强,但我的身体衰老虚弱了。你应当以过去的我为荣,而不是责骂现在的我。”
(旁白):老猎狗的故事跟现在IT职场的情况差不多。IT 公司一般会想办法让超过40岁的员工离职,而不会去管前面那些员工曾经为公司做出的诸多贡献。
战马和磨坊主:有一匹曾经驰骋战场的马,因为自己日渐衰老了,就选择到磨坊里去干活,但心有不甘,老是叹息。磨坊主告诉它:“不要对过去念念不忘。命运有起有落,你必须接受。”
云雀和农夫:一云雀在稻田里筑巢,在日渐成熟的稻谷下抚育了一窝小鸟。有一天,农夫来看稻谷,说:“我得传话给邻居,让他们到田里来帮我收割。”一只小云雀听到农夫的话,很害怕,就去问妈妈是否立即搬家比较好。云雀妈妈说:“不用着急,一个人指望朋友来帮忙,就意味着这件事可以慢慢来。”过了几天,农夫又来了,看到稻穗都掉落在地上,于是说:“我今天就得雇几个人,叫他们马上来收割。”云雀妈妈听了这句话后马上对孩子们说:“我们马上得走了。农夫现在不再提要朋友帮忙,而是自己来处理这件事了。”
驴和骡:驴和骡驮着重物一起动身出门。路上驴累得差点倒下,于是恳求骡为自己分担一部分负重,但骡拒绝了。后来驴死了。主人把驴驮的重物放到了骡身上,而且又剥下驴皮盖在那货物上面。这时候,骡才知道自己是自作自受了。
(旁白):帮人就是帮自己。
驴和主人:驴抱怨前面两个主人(分别是花匠和陶匠)给它的活太重。最后被卖给了制革匠。这时驴才明白:“我怎么会对以前的那些主人不满呢?虽然我要辛苦地工作,他们对我也不好,但至少我死了他们会好好地埋葬我。而现在,在我死后,连我的皮都会被拿去制成皮桶了。”
(旁白):仆人只有在遇到更糟的主人后,才明白前主人的好。
这让我想起原来单位里面,很多人觉得公司老板很差,于是离职。后来同事们一起碰面的时候,有些离职的同事才明白原来公司老板已经很不错了。
老人和死神:一老人背着砍来的柴,还没有走到一半路,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他把柴扔到地上,唤来死神,请死神把他从苦命的境况中解脱出来。话刚出口,他就后悔了。死神站在他面前,准备为他服务。他吓得要命,但强装镇定,结结巴巴地说:“尊敬的先生,如果你好心的话,请帮忙把柴再放到我的肩上。”
(旁白):在拉·封丹寓言里也有类似的一篇叫《死神和不幸者》。里面引用了梅塞纳斯(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的重臣)的话:“让我身体残废也无妨,哪怕缺胳膊断腿,哪怕痛风,只要活着就满意,活着就成。”死神啊,永远别来访,对你谁都会这么讲。
普罗米修斯和造人:奉朱庇特之命,普罗米修斯开始造人和其他动物。朱庇特发现,只有人类是理性的,而不理性的野兽数量远比人类要多,于是他就命令普罗米修斯把一些野兽改造成人,从而达到平衡。普罗米修斯遵命行事,这就是有些人人面兽心的原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