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买雪糕日记》,(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7 09:57

手把手教你写《买雪糕日记》,(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买雪糕”的日记作文,可以很生动有趣。为了让你的日记更出色,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你想通过这篇日记表达什么?是记录一次普通的购物经历?是分享对某种雪糕的喜爱?是描述买雪糕时的纠结和选择过程?还是写一次有趣的、与买雪糕相关的经历(比如和谁一起买,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 确定好中心思想,你的文章才有重点。
2. "选择具体的细节:" "时间、地点:" 记录下你买雪糕的具体时间(比如炎热的午后3点)和地点(比如家附近的便利店、街角的冷饮店、超市冰柜前)。 "人物:" 如果是和同学、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可以写写他们。如果是自己,也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过程:" "观察:" 你看到了哪些雪糕?它们放在哪里(冰柜里、货架上)?包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口味和价格? "选择:" 你最初想买哪个?为什么?后来为什么又选择了另一个?你考虑了哪些因素(口味、价格、品牌、外观、优惠活动、或者只是凭感觉)?描述你思考的过程,可以写出

小布丁,永远的神!雪糕界三块钱以下的快乐,你还记得吗

现在网红盛行,而网红食物也是应运而生,光网红雪糕就不下百种。

可是,兴许是我年纪大了,也兴许是见识够了外面的“莺莺燕燕”和“花红柳绿”,最终发现,我钟爱的,竟然就是我童年那廉价又美味的小快乐。

1 小布丁

五毛钱一支的小布丁一直是我的最爱。奶香恰到好处的浓郁,丝丝滑滑,一点都不觉得腻。

讲真的,在十几岁的年纪,我要放开了吃,一天十几支绝对是正常水平。

2 老冰棍

作为夏季必备雪糕,我家冰箱里一直有它,小时候没觉得有多好吃,就觉得它便宜,不过解渴倒是真的,冰凉甘甜。

随着年龄越大,反而越来越喜欢这朴实无华的味道。以前是4毛钱一支,现在都1块钱了吧。

3 绿舌头

这算是我童年一块钱雪糕里的扛把子了。这个雪糕可有趣急了。吃着像沙沙甜甜,又有点像是果冻。




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回弹性绝对杠杠的。是经典幼稚吓人游戏必备。

4 玉米香

两块钱的玉米香绝对算奢侈的了。打开包装,浓郁的玉米香气扑鼻而来,软软的威化筒包裹着冰凉丝滑的雪糕。真是让人吃一支想两支。

我记得小时候还特意研究了两三种吃法。

5 东北方糕

我记得是卖两块钱的,它像一个口袋包,威化饼包着冰激凌,软软糯糯的美味。

奇怪的是吃完竟然顶饱。

6 糯米糍

一块钱一个的糯米冰激凌团子,一口下去,嚼劲十足,好吃。

不过切记,牙口不好的不要心急。

7 伊利苦咖啡

两块五毛钱一支,这个雪糕小时候不爱吃,大了后竟然疯狂的爱上了。

有种淡淡的苦味,确是香香纯纯的。带着巧克力脆壳一口咬下,苦甜苦甜的。

8 菠萝旋风

90后的小伙伴小时候应该经常吃这种雪糕。特别浓郁的菠萝味。

而且超级便宜,才5毛钱一根。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已经停产了。

这些低价又美味的人间小可爱,无一不承载着我们童年和青春的记忆,我们已是而立之年,这份珍贵的记忆,也将继续伴随我们走过接下来的悠悠岁月。

刘小东个展开幕,日记里“母亲卖冰棍”的故事令人动容

2021年8月8日至10月10日,UCCA Edge呈现开馆后首位艺术家个展“刘小东:你的朋友”。展览分为“匿名的行走者”、“再回故里”、“你的朋友”三个章节,集中呈现和梳理了艺术家自2010年以来的艺术实践和创作发展脉络。

人们在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开拓者刘小东对东北小镇普通人生活的记录,看到他足迹遍及国内外众多城市的“行动的绘画”,看到他疫情后回国创作的“你的朋友”系列。其中最令人动容的,还是“再回故里”章节中他对于东北故乡和亲人的描绘。

■刘小东《黑土坑乐章》

2020年底,刘小东从纽约回到国内后,与家人一同返回父亲的故乡黑土村(当地人称“黑土坑”),那是位于辽宁锦州市附近的一个小村落。

10年前,刘小东回故里创作了著名的在场创作系列“金城小子”,如今他再回故里,开启了全新的绘画项目“你的朋友”。刘小东描绘了他相识多年的好友阿城等人,也描绘了妻子、母亲、哥哥和一位远亲,他还携手导演杨波拍摄了一部记录创作过程的同名纪录片。

艺术家在此期间绘制了一批水彩作品,有一组方形的单色肖像水彩作品,两册分别描绘家人和朋友带有叙事性的水彩画集《黑土坑乐章》、《半辈子》。

刘小东以油画傲立当代中国画坛,但本次展览中除了表现他非凡创造力的油画之外,“再回故里”的水彩作品也十分精彩,带有叙事的乐趣,更为个人化。

■刘小东《黑土坑乐章》

而展览中刘小东的日记,更是让我们看到平时不太喜欢说话的刘小东内心最真实、柔软的一面。比如他“再回故里”跟妈妈在一个炕上聊天后,止不住内心的翻腾写下的文字:

毕竟太久没和妈妈睡一个炕了,怕她唠叨、起夜、打呼噜,又神经兮兮给我盖被子。毕竟我离开睡一个炕的生活足足四十年了,妈妈既不知道我睡前咳嗽,我也不知道妈妈睡前那么安静。

嘿嘿,我怎么回到了四十年前,妈妈睡觉,我躲在炕下写点感想。

这间房,二十几平米,小的正好,借着六平米洗手间的小灯,写下这些字,字字充满快乐。

原来我是能够再回到妈妈身边的。我太自我了,太自我娇惯了。很难想像我还能睡到妈妈的炕上。

因此我应该改了画展名吧,应该叫“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纪录片中母亲和刘小东在炕上唠唠嗑

■刘小东水彩画中的母亲

在另一篇日记里,刘小东回忆了他和妈妈过往的生活经历,叙述了他妈妈如何成为一个“卖冰棍的老太太”。

妈妈能干,在造纸厂当选纸工、圈线工都是能手。就因生我,八年没上班。八岁后我就一个人背着书包、啃着大饼子上学了,妈妈就又上班了。没几年,大哥19岁时走了,妈妈整天哭,也整天和爸爸吵架,有一次还喊着叫着要我们去拿菜刀。姐姐去洛阳当兵几年了,家里就剩下我和我二哥。没两年二哥中学毕业了,爸爸让妈妈提前退休,好让二哥接班。妈妈不愿意,可也不能眼看着二哥下乡呀。妈妈退休卖起了冰棍,我至今忘不了冰棍厂那钻进脑仁儿的氨水味。

后来我进京上了美院附中,又上了美院,妈妈就是靠卖冰棍给我赚学费。我一边用妈妈的冰棍钱喝啤酒,一边嫌弃妈妈这份丢人的工作。上学时也从来不跟同学说起妈妈的工作,填表一律填退休工人。

等我三十岁结婚了,妈妈给我和喻红做了新被,被子里包着两卷整齐的五分钢镚,用纸卷的,每一卷都是50枚五分钱钢镚,那是她当年卖冰棍最大的硬币了。

■水彩画中的刘小东和母亲在地里

■刘小东油画《换灯》

画展中,刘小东展出了为母亲画的钢笔速写、水彩画和油画肖像。对于刘小东而言,画妈妈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他曾写道:“我很少画妈妈,小时候画过一两张,画不好,总容易将妈妈画得苦大愁深。”

但是经历了全球疫情辗转回国的刘小东再次带着画笔回到家乡,少了几分近乡情怯,多了几分归家的亲切感。

■刘小东油画《老妈》

在创作油画《老妈》的过程中,刘小东找回了孩提时与母亲朝夕相处的踏实与温暖,与曾经不能理解母亲辛劳付出的自己达成了和解。画面中的母亲坐在已去世丈夫老家院子的石凳上,逆光的脸庞被玻璃窗的反光照亮。正值丰收季,成熟的蔬菜瓜果将她围绕。正如这片沉默而丰饶的黑土,母亲在经历了生命的严寒酷暑后,最终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刘小东油画《老妈》局部

刘小东:你的朋友

展览时间:2021年8月8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UCCA Edge2至4层展厅

来源:周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