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8 09: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你的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见解深刻:
1. "明确核心主题与范围 (Clarify Core Theme and Scope):" "确定阅读材料:" 你是基于哪本书或哪几篇文章来写笔记的?明确你的阅读基础。 "聚焦核心内容:"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一个宏大的事件,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科学、人性等多个层面。你需要确定你的读书笔记侧重于哪个或哪些方面?是侧重于航海本身的艰辛与壮丽?是侧重于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是侧重于麦哲伦及其船队成员的性格与命运?还是侧重于不同文明的碰撞?清晰的焦点能让你的作文更有深度。
2. "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ading Material):" "准确把握信息:" 仔细阅读,准确记录书中的关键信息,如航行路线、重要时间节点、遇到的困难、关键人物(麦哲伦、埃尔卡诺、水手们等)、发现的新陆地或海洋、与其他文明的互动等。 "理解作者观点:" 分析作者在书中是如何评价麦哲伦、他的船队、这次航行以及其历史意义的。你的读书笔记需要体现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认同或反思。 "区分事实与观点:" 注意书中哪些是客观
2019年5月10日下午3时,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的讲座16世纪大航海中的生命与死亡,于北京大学人文学苑5号楼历史学系B113室举行。该讲座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系列讲座中的第二讲。讲座由西班牙艺术史教授、海洋考古学家、马德里海洋博物馆技术指导德洛丽丝·罗德里格斯(Maria Dolores Higueras Rodriguez)女士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董经胜老师担任学术主持。
罗德里格斯教授
2019年是麦哲伦环球航行500周年,西班牙语国家因此发起了许多纪念活动。1519年麦哲伦率领着246名船员和5艘船只,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踏上了未知的海上征途。麦哲伦的船队横穿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海峡,经过了太平洋上的菲律宾群岛,后经印度洋,又绕过非洲好望角,最终在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然而,这次波澜状况的旅程也伴随着艰险和死亡,在暴风雨、疾病、战争的阴影下,仅有十三名船员和一艘船得以到达旅程的终点。罗德里格斯教授在讲座中,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切入点,讨论了这次航行得以成功的诸多因素、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及文化联系,以及16世纪海上生活面临的种种困难等主要问题。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494年《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签署是麦哲伦航行重要的历史背景。根据这一条约,当时的两大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割了海上势力范围,规定了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的航行线路。争夺香料和控制海上贸易是当时海上航行的主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向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航线计划:向西到达马六甲海峡找到香料,而不涉及葡萄牙的领地。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认可了这个方案,并且愿意资助这次航行。在卡洛斯五世的慷慨资助下,麦哲伦组织了成本高昂的船队,包括246名船员及5艘船,大约花费了800-900万马拉维(西班牙古币)。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并不顺利。罗德里格斯教授认为,麦哲伦的航行在人类学的立场上是一场灾难。船员们因为暴风雨、坏血病、艰难的生活条件,以及麦哲伦的残忍性格等原因,时刻遭受着死亡的威胁。船只也在海上航行中损失惨重,当麦哲伦一行人1520年通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时候,已经有两艘船因为海难沉没。麦哲伦带着剩余的三艘船到达菲律宾群岛,在马卡坦地区进行补给。麦哲伦想征服此地的土著,遭到当地酋长的拒绝,随后麦哲伦本人在双方的战争中死去。麦哲伦与当地土著的战争完全是自杀式的,由于之前的航行,船队伤亡惨重,船队中只有 60 人左右能够参战,而对方则有200多人。麦哲伦死后,幸存的船员们在埃尔卡诺的带领下,继续航行。埃尔卡诺是一名西班牙海员,能力十分突出,在麦哲伦死后被选为新任船长。埃尔卡诺做了一个重要而危险的决定:坚持麦哲伦制定的航线,继续航行至印度洋,再从非洲回到西班牙。当船队最终回到塞维利亚港口时,船队的情况已经十分糟糕,损失惨重,仅有十三名船员和四名印第安人,以及一艘名为维多利亚号的船幸存下来。而这艘船在回到塞维利亚港口时已经不能继续航行。在回到塞维利亚港口后,埃尔卡诺给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他肯定了麦哲伦的航线是可行性:尽管路上困难重重,他们仍然到达了很多岛屿,并最终完成了目标。这次环球航行改变了欧洲人的地理观,以及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并且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船队带回去的香料可以弥补航行花费并有剩余。
麦哲伦船队海上航行情景图
埃尔卡诺给卡洛斯五世的信
西班牙为何能够完成这次震惊世界的旅行?罗德里格斯教授提出,航海技术的进步是麦哲伦环球航行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麦哲伦航行中使用了许多先进的航行工具,包括显像仪、罗盘、沙漏等。其中,显像仪可以通过比照北极星和太阳,帮助船员确定自己所处的纬度。但是海员们逐渐发现,以这种方式来确定位置仍然十分困难,因为船的位置始终在移动。罗盘虽然也可以帮助确定方位,但是当时的海员并不知道地球两级的磁力会造成罗盘工作的偏差,所以罗盘也不能提供准确信息。沙漏有助于了解时间,但是结果却并不准确,海上航行的时间问题,一直到18世纪英国发明了计时器才得以解决。除了上述工具之外,当时绘图学的发展对海上航行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当时的绘图学只能描绘平面图,所以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为了学习先进的航海技术,西班牙王室成立了一些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塞维利亚成立的西印度招商局。首先,西印度招商局中汇集了一批专家学者,负责研究地理学及地图绘制学等,大大推动了航海科技的发展。其次,西印度招商局也是一所教授航海学的学校,许多优秀领航员从这所学校走出。再次,西印度招商局所绘制的皇家航海地图能够包含海上航行路线的最新信息,并为后世的航海地图提供模板。西印度招商局一直根据最新的海上航行成果,持续更新航海地图。如在麦哲伦航行后,最新出版的航海地图已经包含了麦哲伦航线,在这一地图中各大洲与大洋之间是相通的,而之前的地图中各大洲则是封闭和隔绝的,新的航海地图代表了对世界的新认识。最后,西印度招商局出版了一系列新航海守则,新的航海守则被称为航海之光和航海员的镜子。西印度招商局出版的航海守则在欧洲十分流行,出现了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荷兰语等22个版本。
15世纪《纽伦堡编年史》中的世界地图
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的航海图(图中帆船为唯一幸存的维多利亚号))
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造船技术也有一定发展。当时西班牙各地都有自己的造船厂,可以建造商船,三桅船和大帆船等多种类型的船只。造船技术的传播,依靠的主要是家族内部的口口相传,没有专门记录造船规则的手册。同时在西班牙的港口也有手工艺人和艺术家进行观察和创作,记录造船的过程。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及文化往来
16世纪加迪斯港口取代塞维利亚港口,成为西班牙与美洲贸易的通道。在卡洛斯五世统治期间,有250艘船可以前往美洲进行贸易。西班牙发现美洲之后,继而前往亚洲进行探索,建立了从西班牙到马尼拉的最长贸易线,这条贸易线上的贸易就是著名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通过这条贸易线,西班牙和中国开始建立联系,证据之一就西班牙保留了许多中国文献及地图。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
卡洛斯五世时期的西班牙地图中的塞维利亚和加迪斯
在大航海时代中,西班牙和中国的最重要联系是贸易往来。中国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进入墨西哥港口,之后到达欧洲。中西贸易涉及多种商品,包括丝绸、瓷器、漆器、檀香等。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几百年,直到1815年墨西哥独立后才结束。在此期间,西班牙对外贸易越来越密集,帆船的装载量一直在增加,容量一直增加到200吨,可以运载更多的船员和产品。在贸易最盛行的时候,有两万六千中国商人希望自己的商品运到欧洲,因此可以想象,当时的贸易将东西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有趣的是,17世纪的中国产品由西班牙的银元进行支付,这些流入中国的银元在中国重铸,总计约两万五千吨。今天的西班牙国家博物馆中保存了中国的瓷器等诸多文物,它们都曾经历海上航行,也是海难的幸存者。中西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贸易,来华的传教士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一方面帮助欧洲认识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关于世界的新知识。
马尼拉大帆船
大航海时代的海上生活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是所有西班牙国王中最支持航海事业的,他本身也是航海学专家。尽管有国王的大力支持和发达的航海学,船上的生活状况仍然十分恶劣,伴随着很多疾病和死亡。
马尼拉大帆船模型
塞维利亚的港口非常繁华,人们都向往航海,但很多海上航行通常以死亡结束。罗德里格斯教授展示了马尼拉大帆船的模型,船只通常很小且很封闭,对于船上的人来说,生活空间非常拥挤。16世纪的船只装载量已经可以达到三四百吨,但船员在船上的活动空间通常不足一平米。船上的空间拥挤,空气使人窒息,热得无法忍受,很多人在甲板上睡觉。船上有很多条例规定,比如对关于使用火的时间限制和规定。火对船是很危险的,水手们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可以用火做饭,天气恶劣时则严禁用火。船上所有与火有关的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制,只能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据此可以推断出船上生活的两种常态:完全冷掉的食物,太阳落山后完全的黑暗。船员们营养不良,一直生病,视船为监狱,却无法逃离炎热和寒冷。船上的卫生条件很差,普通水手的厕所仅仅是一个板子,只有官员的厕所才带有盖子。极度疲惫、船上有限的配给、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这些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船员的生活状态记载较少,在航海日记中很少见到船员对生活的抱怨,因而我们如今对此了解不多。
讲座现场
船员们在海上生活时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为没有新鲜食物,无法补充维生素C,坏血病在航行两三个月时就会出现。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过去几百年间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惧和海上凶神之称。得病的水手们会出现牙齿松动、双腿肿胀,关节疼痛等病状。麦哲伦船队也遭受疾病的困扰。在麦哲伦船队出发时,卡洛斯五世为船员提供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食物,如面粉、无花果、芥末等等,还有活的动物,如猪和牛。每一个水手每天都有三升水和 0.75公斤的食物配给。但是在航行中,水和食物会很快变质,老鼠和蟑螂也会吃船上的食物。由于缺少饮用水,船员在下雨时铺开帆布收集雨水,然后收集到罐子里贮存。罗德里格斯教授指出,中国人会在航行中携带黄豆和绿豆来提供新鲜食物,但16世纪的欧洲人并没有这样的智慧。
反思
在讲座的最后,罗德里格斯教授对海上生活,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她认为,不论是16世纪18世纪还是现在,航行中水手的生命和自然息息相关,大海是人类得以幸存的最后的可利用资源。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人类在海上的生活是很不稳定的。我们也许能够征服外太空,完成登月之旅,但是我们对大海的探究不过是海面以下几百米。在无垠的大海上,我们勇敢的英雄般的水手,为全人类开拓了贸易和交流的新航线。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495年前,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同哥伦布一样,麦哲伦是最伟大的航海家。他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自己死于航行中,一种说法他是被食人族吃掉了?真的是这样吗?听萨沙说一说。
让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直接原因,仍然是利益。
麦哲伦最希望找到所谓的香料群岛。
欧洲冬天很寒冷,缺乏足够的饲料,必须大量宰杀牲畜用香料腌制。欧洲不出产这种东西,香料价格极高。一小把丁香的价格,就价值一个西班牙金币。谁能搞到一袋香料,就会成为大富翁。
而在香料产地的东南亚,丁香、肉桂、豆蔻都不值钱,一个金币就可以买好几袋。
在巨额利益的引诱下,西班牙国王宣布支持麦哲伦的航行计划,并许诺如果航行成功,麦哲伦可分享所得全部收入的5%,还可出任管辖新发现领地的行政长官。
同哥伦布不同,麦哲伦的舰队是全副武装的,配有各种轻武器,还携带很多火炮。
为什么?麦哲伦是1个征服者,并不是单纯的探险家。
经过漫长痛苦的航行,麦哲伦舰队在1521年4月7日抵达菲律宾的宿务岛(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中部岛屿)。
在这之前,麦哲伦就已经知道他们到了东南亚,距离印尼不远了。
麦哲伦年轻时候曾经到过马六甲,还买了一个会说马来语的仆人恩里克。
舰队在到达宿务岛之前,曾经停靠过萨马岛的小岛,同当地土著人进行交易。恩里克发现当地人听得懂部分马来语
看来,他们的环球航程就要结束了。
此时麦哲伦却不高兴。航程圆满,却没有创造出任何实际的利益。麦哲伦没有建立什么殖民地,连值钱的香料也没有找到。知道很快就要赶到马六甲以后,麦哲伦很急于在当地建立一些殖民地,以安抚出资支持的西班牙国王。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麦哲伦舰队来到了宿务岛,这里有他们的部族头人。
麦哲伦立即要求这个头人带着组人,皈依天主教、归顺西班牙。
为了让头人信服,麦哲伦还组织船员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
麦哲伦大喜过望,其实他没什么力量。200多名船员大部分已经死亡或者逃走,船也仅剩下2艘了。
实际上,这个土著头人也不是笨蛋。他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头人希望麦哲伦必须协助他消灭敌人,盘踞在马克坦岛等的一个土著部落。
麦哲伦开始很犹豫,他只有几十个人了。但头人花言巧语的告诉麦哲伦:这些土人非常落后,连衣服都没有,只有石头和木质武器。看到你们的盔甲和火枪,他们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不战而降。
麦哲伦被说动,就决定冒险一次。一旦头人归顺,这里就可以成为麦哲伦的殖民地。根据国王的许诺,麦哲伦就会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只是,麦哲伦为什么不想想。如果马克坦岛的土著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宿务岛的头人不去自己对付他们?
随后,宿务岛的头人宣布归顺西班牙。他装模作样的带着几百名家属和近臣,接受了洗礼。
这边,麦哲伦集中了包括厨子、普通水手、仆人在内60个船员,乘坐3艘小船赶往马克坦岛。
其实,这是宿务岛头人的狡猾计策。
他认为不管是麦哲伦消灭了马克坦岛土著,或者马克坦岛土著消灭了麦哲伦,对他都是有利的。
实际上,马克坦岛上的土著部落以骁勇善战著称,尤其擅长投掷一种木质标枪,百发百中。他们的头人拉普拉普是一位优秀的领袖,威名赫赫。
麦哲伦的3艘小船赶到马克坦岛附近,发现到处都是礁石,无法靠岸。无奈之下,麦哲伦只能留下11人看管小船,其余49人涉水步行300米上岛。
在他们在岸边折腾时,岛上的土著已经发现了他们。土著男性人人都是战士,很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不知道这些白皮肤的怪人来干什么的,拉普拉普带着一群武士赶来侦查。
此时,麦哲伦他们已经上岛。
看到有人赶来,麦哲伦立即下令用火绳枪射击,妄图吓倒土人。
火绳枪响后,拉普拉普判断这是敌人,有很强的远程武器,立即撤退。
麦哲伦他们见土人逃走后,得意忘形的追击,很快赶到村子外。
自己只有49人,麦哲伦不敢随便进入村子,下令火枪手射击威吓。
这些火枪手胡乱开枪打了十几分钟,村里毫无动静。
麦哲伦判断土人已经逃走,下令强攻。
49人排着队列杀入村子,没有找到人。在领袖拉普拉普指挥下,土著武士巧妙的躲藏在村外树林里,以躲避敌人火枪的射击。他们准备利用有利地形,在近距离发动突袭。
在村子附近搜索时,麦哲伦他们遭到土著武士的奇袭。
二三百土著武士从十几米外,猛烈投掷标枪和石块。
这个距离已经无法使用火绳枪,麦哲伦一行人顿时大乱。
麦哲伦急忙下令还击。他们人数太少,又不熟悉环境,瞬间就有几人被打死打伤。
麦哲伦见情况不妙,立即下令撤退。
转念一想,这样走了怎么向宿务岛的头人交代。于是,麦哲伦命令其他人先走,自己和几个人留下放火烧毁土著的村庄。这样一来,他们回到宿务岛也可以有点面子。
自然,留下殿后可能有危险。麦哲伦却认为他手下都是勇敢的战士,必要时会回来救他。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水手早已被长期的航行累垮,毫无斗志。至于那些厨师、仆人、水手是来壮声势的,早已头也不回的跑上小船。
后来为了遮羞,这些人声称被1500名以上土著人袭击。其实,拉普拉普只有二三个百战士。
麦哲伦和几个人放火烧毁了村庄以后,才一边作战一边撤退。
本来土著武士只想将这群怪模怪样的白皮肤怪人赶走,并没有想将他们赶尽杀绝。
见到自己的家被烧毁,土著武士全部愤怒了。在拉普拉普带领下,他们不顾一切的对麦哲伦这几个人进行攻击。
一时间,标枪、石块如雨点一般射过去。
麦哲伦他们吓得半死,慌忙丢盔弃甲逃窜。
几个人拼命跑到沙滩上,因身披铠甲行动缓慢,被土著人追上。麦哲伦已经40多岁,体力不支。加上他和北非摩尔人的战争中受过伤,一只脚略跛,落在队伍最后。
一支标枪飞来,准确击中麦哲伦的大腿,他当场跪倒。
此时麦哲伦奋力呼唤部下救他。可惜身边的几个人自身难保,都在奋力逃窜。远处已经上船的几十人,早已吓破了胆,谁敢再回去救人。他们默默的看着麦哲伦,被土著人砍成碎片。
据《最遥远的航行》一书中记载:麦哲伦身负重伤后,想挣扎着抽出身上的佩剑。不料,又被土著武士用长矛刺中右臂。他动弹不得,完全失去了进攻甚至自卫的能力,只能靠左手拿着盾牌护身。然而,英勇的土著武士挥舞刀剑,避开盾牌的防护,猛刺麦哲伦的腿部。最后,一把短刀砍在麦哲伦的左腿上,他立刻痛苦地抽搐起来,一头栽倒在大海里。瞬间,只见他又挣扎着抬起头来,睁开双眼。然而,围拢来的马克坦人一阵雨点般的刺杀,落在他的身上。这位不可一世的“司令”,便就此葬身鱼腹了。
自然,马克坦人并非野蛮人,他们也没有吃人的习惯。麦哲伦没有被吃掉。
之所以有麦哲伦被吃掉的谣传,主要是马克坦人将这个入侵者砍成碎片,扔到了海里。这让人误以为,他们是在切肉食用了。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菲律宾马克坦岛上立着一个纪念碑。
纪念碑的一面是纪念英勇的头人拉普拉普,打垮了西班牙人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纪念被他们杀死的麦哲伦。
不过,麦哲伦你小子也是自寻死路。
没事跑到别人家里去打群架,被打死也是活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