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电影读后感2000字》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8 10:41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电影读后感2000字》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2000字的电影读后感(更准确地说是电影评论或分析),需要比短篇感想更深入、更系统。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完成一篇高质量的长篇电影评论:
"一、 明确核心观点与结构 (Foundation)"
1. "确立核心论点 (Thesis Statement):" 这是你整篇文章的灵魂。在动笔前,你必须清晰地思考并确定你对这部电影的核心看法是什么。是赞美其创新,批评其不足,分析其主题深度,还是探讨其社会影响?这个核心观点将贯穿全文,指导你的论证和选择要讨论的内容。例如:“《瞬息全宇宙》通过非线性叙事和角色破碎的内心世界,深刻探讨了身份认同、文化冲突与母爱焦虑,但其对某些文化元素的挪用也引发了争议。” 2. "构建清晰的结构:" 2000字需要严谨的结构来支撑。常见的结构包括: "引言 (Introduction - 约200-300字):" "钩子 (Hook):" 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如电影中最震撼的场景、一句经典台词、一个有趣的问题)抓住读者注意力。 "背景信息 (Background):" 简要介绍电影的基本情况(片名、导演、主演、类型、上映时间、主要故事梗概——注意是概括,不是剧透关键情节)。避免过多细节。 "

范忠东:英雄不死,精神永存——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战绩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来者。几十年来,无论我辈身在何处,为党为国从事何种工作,皆不能忘怀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火、英勇与顽强、壮烈与牺牲、忠诚与信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着战事的发展,16国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推进到鸭绿江边,美国第七舰队早于6月27日封锁了台湾海峡,美军机到我边境地区侦察、扫射,打死打伤我平民百姓,金日成撤退到北方并急切请求中国出兵救援。

在出不出兵的问题上,开国元勋们讨论激烈,各有依据:一是新中国刚建立,家底贫穷,百废待兴;二是二战后的美国乃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三是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没有海空军,没有坦克,火炮极少,与美军作战等于以卵击石;四是担心会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军不可一世,我军忍无可忍。毛泽东及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10月25日我志愿军与敌军首次在战场上交火。此后共经五次战役,最终,让美军再也打不下去,只能在板门店坐下来签下停战协定。

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但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弱胜强,而是一个积贫积弱百余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新生国家,对不可一世、放眼全球自觉毫无对手的第一大强国的以弱胜强,是一种国力差距极度悬殊时不可思议的以弱胜强,是一次改写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的以弱胜强。

新生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美国?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中国和侵略者的武器代际差并没有很大,为什么却是一败涂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面对包括美、英、法等工业强国在内的“联合国军”,武器代际差极大,为什么却打了胜仗?

这个疑问对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个未知的迷,在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后,让我找到了答案。为什么?因为影片深刻表现了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战士那种英勇无畏的血性精神,当老兵雷公徒手将美军飞机投下的燃烧发红的标示弹拔出,装上卡车迎着敌人如雨般的枪弹冲向敌营最后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受震撼。当阵地上的杨根思打得只剩下一个人,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而改编。影片穿越历史岁月的硝烟,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抗美援朝东线战场的长津湖战役,第一次在银幕上表现了的宏阔残酷的战争场面,第一次生动塑造了以七连为代表的第九兵团那些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第一次在影片中把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悲壮场景展现出来,再现了71年前志愿军第九兵团士兵在长津湖死鹰岭附近的雪地里埋伏狙击败退美军的真实战斗,让我们了解了志愿军在长津湖死鹰岭上发生的冰雕连的故事,知道了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美军现代化装备北极熊团的模范战例,认识了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的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序幕。

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我志愿军与美军首次在战场上交火。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夺回了温井,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志愿军的战斗力和在战场上英勇顽强的表现让美军非常吃惊,令美军没有想到志愿军的战斗力如此厉害。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到清川江,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美国人不甘心失败,调集重兵开始大举进攻,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为了遏制美军攻势,第九兵团在1950年11月被急调入朝作战。长津湖战役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参战部队是第九兵团,由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组成,前身是华北野战军一部,时任司令员是宋时轮,辖20军、26军和27军,人数约在15万人。第九兵团曾经在孟良崮战争中消灭了国民党军整编74师,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又让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

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参战部队为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三、第七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陆战一师是美国部队中精锐中的精锐,也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它曾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岛、贝里琉岛、冲绳岛等诸多著名战役,具有丰富的山地战经验,从未打过一场败仗。志愿军将美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切割成5段,包围了起来。但是,由于美军有大量飞机、装甲车、坦克、大炮,而志愿军只有步兵,而且火力与美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再加上美军陆战第一师也不是“无名之辈”,战斗力也很强悍,所以战争异常的艰难和残酷。为了防止空袭,志愿军只能在晚上发动攻击,但是始终无法在天亮之前解决战斗,又不得不撤出战场,否则白天将会面临美军战机的疯狂轰炸。就这样,志愿军层层阻击,“联合国军”一路南逃,开始了“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退却”——兴南大撤退。12月24日,美军全部撤入到兴南港,在舰炮和航空兵密集的火力掩护下,从海上撤离到南朝鲜,而跟踪追击的志愿军随即占领了兴南港。

至此,第二次战役以志愿军推进到三八线附近而告结束。美军在朝鲜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美国后,舆论一片大哗。《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将美军的这次失败称作:“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时代》杂志说:“我们吃了败仗——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败仗。”而麦克阿瑟在战后向美国总统报告中惊呼:“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第九兵团当时长期驻扎在江南,很多士兵在入朝前连雪都没见过,穿着一身单衣单裤就赶赴前线。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贺晋年,看到在边境集合的第九兵团官兵身上单薄的棉衣,二话不说把库存的大衣和棉鞋5万件全给了九兵团。尽管如此,很多官兵棉衣还是没有完全配齐,以致造成大量冻伤减员。而对战的美军号称陆军中的最精锐部队,防冻设施一应俱全:手套、风雪大衣、保暖内衣、防水鞋、毛毯、睡袋等。但就是如此齐全的装备下,一位幸存的美国士兵回忆说道:“在那个鬼地方,武装到牙齿都没用,只要出了汗,身上就会结冰。步枪稍不注意就会黏在手上,想要甩开它就必须脱层皮。”此外,美军可以随时呼叫空中支援,拥有坦克、大炮和大量装甲汽车,而志愿军只有少量火箭筒和迫击炮,面对美军强大火力,志愿军只能昼伏夜出,采取近战攻击。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严寒的地区,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1950年更是50年不遇的严冬。第九兵团的士兵在死鹰岭附近的雪地里埋伏着,他们接到的命令是狙击将要从此败退的美军。零下40多度的环境,志愿军都不敢睡觉,一旦睡着了就再也醒不来了。很多战士的耳朵冻得而毫无知觉,手一碰,耳朵就掉了下来。

长津湖战役打响后,美军被我军穿插包围。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此寒冷恶劣的环境里,志愿军是如何保持如此强大的攻势?陷入包围的美军10万人开始一路撤退,但在美军撤退的路上,除了厚雪寒冰外,还有志愿军战士的一路狙击。美军陆战一师的第5团和第7团,虽然全员机械化,却3天时间才走了22公里的路程,伤亡1500多人。一路败退的美军来到了一个名为死鹰岭的地方。为什么名为死鹰岭?因为这个地方冷的连鹰都会被冻死。翻越死鹰岭的美军没有遭到攻击,但他们却看到了一生难忘的场景。

在皑皑白雪中间,到处是志愿军战士的遗体,衣着单薄的他们保持着伏击的姿势,可再也不能站起来。埋伏三天三夜的志愿军战士都已冻成了冰雕。有的士兵正趴在阵地上用枪口指着前方,有的士兵正做着扔手榴弹的姿势,所有士兵都保持着战斗姿势。

这个被冻成冰雕的部队,是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全连士兵几乎全被冻死在阵地上,仅有两个幸存者,一个是掉队的士兵,一个是通讯员。死鹰岭阵地上并未打响一枪,志愿军兄弟部队派人查看情况,看到阵地上那一座座冰雕,所有人都不禁潸然泪下。

在长津湖的雪原中,无数“冰雕连”般的志愿军战士在战斗着。翻过死鹰岭的美军继续搜索推进着,很快发现了第二个冰雕连,他们以为这个连的战士也被冻死了。但在冲锋号的呐喊中,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中爬着和跳着,向美军冲锋。因为很多战士在长时间埋伏后,他们的腿已经被冻坏。很多战士只能爬着冲锋,只剩下一条腿的就拖着一条腿跳着冲锋。

在冰雕连中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有着一份感人的绝笔书:“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从11月27日到12月24日,历经28天,以美军败退而告终。但美军之所以能突出重围,还在于志愿军严重冻伤减员和补给匮乏。和美军火鸡火腿等丰盛的伙食相比,志愿军只能吃冻的能磕掉牙的烤土豆,而且每天只有一个。美军上校阿尔法·鲍泽战后感言:“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我们绝不可能走出长津湖,陆战一师是侥幸生还。”

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和80师242团5连,这3个连队成建制地全员冻死在阵地上。

“冰雕连”指的不仅仅是这三个连队,而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一个个至死仍坚守阵地的志愿军英雄战士们。他们代表着人民解放军的服从和坚韧,就如美国人想不明白为何会输掉朝鲜战争一样。“冰雕连”的精神,他们至今也不明白。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歼敌13916人,美陆战一师冻伤7700人、冻死数百人。第九兵团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冻死共4000人。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志愿军第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

在长津湖战役中还涌现出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杨根思当时以志愿军第25军58师第3连连长的身份率领全连169人抵达长津湖的下碣隅里小高岭,负责阻击逃亡的美陆战一师。战役打响后,杨根思带领全连抵挡了敌人8次凶猛的攻势。敌人没有前进半步,但是我军同样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只剩下杨根思和受伤的排长。杨根思把阵地中仅有的一挺重机枪交给排长,命令他活着把重机枪带到营部。排长离开后,杨根思一个人穿梭于残破的阵地中,抱起5公斤重的炸药包,冲入敌阵毫不犹豫地拉掉引线。“轰!”的一声,40多名敌人和杨根思一起,消失在漫天飞扬的尘土之中。

那年,杨根思只有28岁。当其他部队赶到这里后,他们在阵地中苦苦寻找了许久,都没有发现杨根思烈士的遗骨,这也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遗憾。

一位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老兵,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他亲眼所见杨根思牺牲的故事:当美军的炮火猛烈轰击结束之后,战场寂静了。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的大兵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印有鹰踩地球军徽的海军陆战队军旗,插在了杨根思排的阵地上,这时,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尸堆中有人在蠕动,一个穿着大衣浑身是血的人,从倒下的战友丛中站了起来。他大衣下好像怀抱着什么东西,顿时,美国大兵的枪口全都瞄准了他,在他冲上来的那一刻,他们会把他那裹着大衣的身躯,打成一团蜂窝。但是,他并没有英勇地扑向敌群……而是……而是踉踉跄跄,扑向那面狰狞飘展的敌人的军旗。他扑向军旗的那一刹,拉响了怀中紧抱着的炸药包,然后,与敌人的军旗,同归于尽……

这就是杨根思在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志愿军战士留给对手永远无法磨灭的锥心之痛和耻辱。

杨根思壮烈牺牲后,他的精神影响了整个志愿军。临清江反击战时,一下出现了38名“杨根思式英雄”。上甘岭战役,更是涌现出黄继光在内的68名“杨根思式英雄”。

1952年,第九兵团在换防回国的路上,宋时轮司令员眺望长津湖方向,脱帽深鞠一躬,泪水长流……

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靠着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挺过了严寒的考验,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主动权,打赢了这场战役,让美国遭遇了自建国以来陆战史上的最大败绩。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记载,长津湖战役中,11月30日晚,第九兵团第27军向新兴里发起进攻,突破联合国军由坦克组成的阵地,与联合国军展开巷战。在近战中,联合国军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很快就攻进一个指挥所,但是战士们不知道这是美第7师31团的指挥所,指挥所被攻破表示着该军已被全部歼灭。美军第7师31团因战功卓越,被授予“北极熊团”的称号,不可战胜的北极熊团就此被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7军给全部歼灭,团旗被缴获。

新兴里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第31团级战斗队,共歼敌3191人,击毙美第31团指挥官麦克里安上校和继任指挥官费斯上校,缴获汽车184辆、坦克11辆、火炮137门、枪2345支(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这也是志愿军唯一一次在朝鲜战场上彻底歼灭美军一个团的战役。

《长津湖》这部电影尽管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从中国近几年战争题材的电影发展来看,可以说这部电影上升了一个小高度,因为,该片的编剧不再“乱编了”,导演不再“胡导了”,演员不再是“小鲜肉了”,作品中不再恶搞我们的战斗英雄了,不再出现手撕鬼子的故事情节了,不再利用各种神剧的方式去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战争了。

长津湖战役是扭转整个朝鲜战局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的全面胜利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第九兵团迎难而上,将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全部歼灭,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和平的信念。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强大的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较量。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和平、抵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此次战争的全面胜利向全世界展现了新中国的民族威望和人民军队的军事威望,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增强。

而今岁月静好,生活在和平盛世下的我们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和安宁从何而来。

【作者简介】范忠东,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作品多在《中国教育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军营文化天地》《党史博览》《政工导刊》《宁夏日报》《双拥》《吴忠文学》等报刊杂志网站发表;现为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哪来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观电影《长津湖》有感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朝鲜战争。一衣带水,唇亡齿寒,美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时刻威胁着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19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与西线主战场同步,东线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电影《长津湖》所拍摄的,正是发生在东线长津湖一带的旷世大战——“长津湖战役”。这一战,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重创美帝国主义第7步兵师,全歼其第31团级战斗群(“北极熊团”),以致美国《新闻周刊》不得不承认,这次战役是“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所遭受的最大挫折。”


电影开场,优美清新的江南山水中,刚参加完解放战争的主人公伍千里(吴京饰演)捧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坛回到家乡,迎接他的是白发苍苍的爹娘和少不更事、顽劣无比的弟弟伍万里(易烊千玺饰演)。

伍千里有中国农民最朴实的梦想——盖上大房子,帮弟弟讨上媳妇,为爹娘养老送终。然而,四处张牙舞爪的美帝国主义不让咱中国人好好儿活。紧急命令传来,伍千里再度出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偷偷跟来的,还有他的弟弟伍万里。

去往朝鲜的运兵火车上,炮兵排长“雷公”(胡军饰演)、排长余从戎(李晨饰演)等悉数登场,连队指导员梅生(朱亚文饰演)在退伍回乡后也毅然重返战场。“雷公”是连队中的长者,也是个孤儿,他视伍千里三兄弟如弟如子。余从戎是连队老兵,在一番轻松的恶作剧中,他磨砺了伍万里的心性。梅生随身带着女儿的照片,为自己没能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女儿八岁了还说“四加四等于七”愧疚不已……

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宏观的视角与战略意义的铺陈不可或缺。影片虽聚焦于“长津湖战役”这一具体战役,却是将其置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一切都透露着新中国所面临的“参战还是不参战”这一生死抉择的重要性与严峻性。

电影更多的镜头则聚焦于细微处的动情点。面对毛岸英提出的入朝请求,彭德怀直言拒绝,毛主席却深明大义,目光坚定;我中国人民志愿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铿锵有力的战前演讲中不乏男人的粗口,但他担心着一线将士缺少御寒棉衣,他看了看指挥所门口零下30℃的温度计指数后再望向前线的目光又是何其忧郁;缺衣少粮,怀揣的土豆,舍不得吃,伍千里传给新兵弟弟伍万里。他看着冻得发黑的土豆,眉头蹙成一疙瘩。牙齿咬上去,试一下,没咬动。再试一下,依然没咬动。猛一用力,牙齿崩掉一颗。揣在怀里的土豆,带着人的体温,都被冻得石块般坚硬,那血肉之躯又不知冻出何种感觉?


尤其让人泪奔的是,当美军撤退时,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官兵埋伏在死鹰岭上,狙击从这里撤退的敌军。死鹰岭的意思,就是老鹰敢飞上去都要被冻死的,而战士们竟然在死鹰岭埋伏了三天三夜。零下40度的气温,美军靠着汽车坦克大炮飞机撤退,行军缓慢。战士们趴在冰天雪窟里,时时准备歼灭敌人。这种高度紧张的战事氛围,让每个人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他们端着枪,五根指头紧紧抓住枪身,眼睛大睁,目视前方,表情冷峻。每个人的帽檐都挂着一排冰溜子,身上落满雪疙瘩。没有等到敌人到来,他们却被冻死在山头。死的时候,还保持着战斗的队形、战斗的姿态。他们的身躯化成一座座冰雕,凝固在死鹰岭上,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坚毅之歌。

打扫战场的时候,从一位来自上海的叫宋阿毛的烈士上衣口袋里找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首绝命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主席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是什么让他们傲然风雪,屹立于零下40度的极寒环境之中,而不改初衷?是什么让他们不顾亲人的劝阻,远离家乡,勇敢赴死?是什么让他们蔑视美国的洋枪洋炮,穿棉衣履布鞋只身赴火海?

毛主席说:“现在来看,这场仗真不想打。可往远里看,又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解答战士们的疑问时说:“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家分了土地,现在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神枪手平河每打完一场仗都会在子弹壳上刻一个“平”字,“希望下一代不再活在一个充满硝烟的年代”。雷公教训伍万里说:“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伍千里对弟弟说:“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

这就是中国精神!是中国军人用钢铁之躯给我们塑立的民族之魂!是不可战胜的赤子之心!雷公携带炸药开汽车冲入敌人的车库,炸起一片火海,他的身体也被弹片打得血肉模糊,下半身更是被吉普车压断。疼得受不了时,他想到的是回家。即使战死沙场,他也要回到家乡。即使家中没有一个亲人,他也要回生他养他的那方故土。

退役军人梅生,刚跟妻女团聚,一听到抗美援朝,骑了10个钟头的自行车赶回部队,奔赴前线。他为什么愿意放下安逸的生活来到冰天雪地的战场?他说:“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没有硝烟的年代。”临走时,他把所有的勋章都带着,怕万一牺牲妻女看着难过。陷入火海时,他抢回一张女儿的照片,欣喜异常。他不牵念家人吗?他不想平静地生活吗?不是!这一细节充分暴露了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他更懂得“国”对“家”的重要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国家安定了,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安稳地生活。

哪来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同时,影片所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度而多元的。当美国将军为 “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行下军礼,当伍千里阻挡弟弟伍万里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本已奄奄一息必死无疑的“北极熊团”团长时,人性的力量跳跃出来,柔化了战争的冷酷。这让影片在爱国主义的基本立场上有了人类的高度,也让这个星球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个铸剑为犁、再无战争的未来新世界!

山河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用热血创造的辉煌战绩。很欣慰,军旅作家魏巍创作的反映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事迹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退出教材多年后再度进入教材。这告诉世人,我们中国人不好战,但也不惧战。后朝鲜战争时代,我们珍爱和平,但是,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依然是猎枪和我们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李洋 吕运鑫 周雄杨)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唐雪元

编审:姜雨亭

通联: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