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9-08 19:29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和写作文(特别是关于炒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的文章:
"烹饪于笔尖:读书笔记与“炒菜”作文的“火候”把握"
读书笔记与作文,如同烹饪一道佳肴。书籍是食材,笔记是备料,而作文则是最终的菜肴。如何将平日的“食粮”——阅读所得,精心“烹制”成一篇引人入胜、内容充实的文章?这其中大有学问,尤其当我们面对诸如“炒菜”这样具体而生活化的主题时,更需要注意“火候”与“调味”。以下是在做读书笔记和写关于炒菜作文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事项。
"一、 读书笔记:打好“食材”基础"
1. "广泛涉猎,精选“食材”":读书要广,如同买菜要全。广泛阅读能为你积累丰富的素材库。无论是文学经典、历史传记,还是科普读物、生活常识,都可能蕴含着写作的灵感。对于“炒菜”主题,可以阅读相关的食谱、美食评论、厨房技巧书籍,甚至烹饪纪录片,了解不同菜系、烹饪方法、食材特性以及食物背后的文化。 2. "勤做笔记,细“切”素材":阅读时,不能走马观花。要勤于动笔,记录下关键信息、精彩词句、个人感悟和疑问。这些笔记就是你的“食材”。
昨天下午,我做事经过一家民屋时,闻到一股熟悉的油香味,一股家乡的猪油味道。我抬头望窗内一看,只见一个农家妇女正在熬制猪油,那黄灿灿的猪油渣,令我口水欲滴,让我不禁瞬间回到八九十年代,鼻息和心里涌起家乡的油渣的香味。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在村里高不成低不就,我父亲是一名补锅匠,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挑着补锅的担子出去补锅。每次回来,手里都是一些米,鸡蛋,和为数不多的钱。这些钱首先填补建房欠下的债务和家里的人情世故,然后以支付我们两兄弟的学费,这样一来每次都所剩无几。不过,再辛苦不能苦孩子,父母还是会想尽办法让我们兄弟俩吃饱穿暖,上得起学。
那时候物质还比较缺乏,家家户户都用猪油炒菜。那时候都是用铁锅炒菜,用菜勺往猪油罐里挖一点,等雪白的猪油融化时,再把菜往里面一炒,噼里啪啦地一阵爆响,锅铲翻炒间,那菜香合着猪油的香味,就满屋四溢。刚端上桌,我们兄弟俩三下五除二就把它给消灭得干干净净,父亲母亲看着我们,偶尔夹一筷子喂进嘴里,眼睛里满是宁静,心里想着下一顿的安排。经济拮据之时,猪油在锅四周打个圈圈,象征性地抹一抹,算打湿个锅底,待嫩豆腐往里一放,“吱”一声过后,立刻锅是锅,豆腐是豆腐,唯有加点水才不至于把豆腐拌散开来。
父亲每次从外地回来,便会吩咐母亲去买点猪肉,一来好好给孩子们吃上一顿,解解馋,二来就是买些肥肉回来熬猪油,纯的肥肉熬制猪油显然太奢侈,凌晨早一点去猪肉铺,便可以和猪肉老板买些板油回来,板油便宜,出油率高,一举两得。
相比熬油这样的家庭“大事”,我更关心的是能够及时吃上油渣,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那时候,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即使现在,也非常中意这一口。
家里熬油的那天,像极了家里来客人的架势,母亲掌厨,父亲在旁边烧火。母亲先把白花花的板油用流水洗过,然后一块块放到砧板上仔细检查一番,要是有类似淋巴坨坨的疑点,她会毫不犹豫切除掉。
切板油的时候,母亲说,切成块的大小以两指宽厚度为好,届时熬成的油渣就不至于缩身变得太小块。母亲说,熬油是一项技术活,切好的猪板油不能在锅里干炼,而是要先在锅里放一些水,水烧到快开没开的时候,将切好洗净的猪板油放进大锅,母亲不急不躁地看着锅里的水泡在→块间翻腾,慢慢较少,不时用锅铲翻炒,免得接近锅底的油块粘锅、糊掉。随着时间的分秒滴答,随着水分蒸干,大火变成小火,整个锅里热气蒸腾,猪油不断滤析而出,阵阵浓郁的油香便布满了整个房间,然后飘散得到处都是,引得左邻右舍无比的羡慕。慢慢地,锅里熬出来的油越来越多,板油的样子也越来越小,漂浮在热油里像起皱的硬皮纸,颜色则由白色渐渐变成金黄色。闻到香味的我,早早就溜来厨房无事献殷勤。一会儿帮父亲递根柴火,一会儿跟母亲搭几句话,帮着拿大油坛、沥油勺,那时那景,其实我的眼里只有油渣子。每到这时,都会遭到母亲的训斥,叫我离开,她不是怕我吃油渣,而是免得我被滚烫的猪油烫伤,严厉中透露的都是浓浓的母爱,香如炼油。不一会儿,母亲叫父亲将柴火熄灭掉,自己开始用沥油勺收油渣,捞上来的油渣撒上薄盐,在买不起冰箱的年代,这是母亲从生活中悟出来的保鲜方法。
第一勺油渣出锅倒入灶台上的盘子里,我就迫不及待地用两个手指头小心地去拈一块,接触的那一瞬间,明显感觉到油温的灼热,也不管烫不烫,一下子丢进嘴里,大快朵颐。牙齿一咬,油脂里还剩下的油脂溢出,稍稍变焦的瘦肉肆意散发着香味,满嘴生津。我把手上沾有的余油也往嘴巴里舔了舔,那美滋美味,像人生巅峰时刻妙不可言。母亲见我猴急样,一边打捞油渣一边训斥道,你真是饿死鬼,不能这样吃的,这样很容易得病的。
之所以招母亲责骂,一是因为刚刚熬制后的油渣对小孩身体不好,容易导致疾病,二是因为当时家庭并不富有,这油渣要留着家里来客时做主菜用。于是,为了吃上一块两块美味的油渣,我和母亲玩起了“猫和老鼠”游戏,常常斗智斗勇。
但凡有油渣存放的时候,母亲便会在柜子上上把锁,有“铁将军”把关,我只能望柜闻香。不过,她的这一招没有防住我。老家柜子常常因为缝隙过大有镂空的槽隙,虽说手伸不进去,但如果用筷子夹的话,还是可以小心翼翼夹上几块出来满足一下我那不死的“贼心”。
做了父母没有允许的事情,挨打挨骂那是必然。油渣在常温下,要是没有沥透油水,便自然结上薄薄的一层白色油霜,被人为偷吃的部分,任我把“无罪证据”编到开花,事实脉络已然再清晰不过。事后,我只好乖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现如今,漂泊在外成家立业,顺利成为人夫人父,有意思的是,我竟然无师自通般地学会了母亲熬油的那套手艺。取一两斤纯肥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肉片,先把肥肉加热焯水,然后用少许油打底,开大火进行熬煎,不断地翻炒几下,直到油渣成金黄状关火,油渣和热油分离,熬油过程就此结束了。
现在的我们一会时不时地用青椒和一点点油渣,加少量的豆豉搅拌出锅,做一道青椒炒油渣,保证好吃到爆,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每次我女儿跟她奶奶说,爸爸最拿手的菜就是青椒炒油渣,女儿特意把“最好吃”说得特别重,招来的却是母亲一阵“呵呵呵”的笑,因为她知道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一道菜。
忆油渣飘香,吞口水的动作自然而然。或许,也深感这价值不高、可有可无的油渣儿与我特别亲近——我想,这就是家的味道,早已经深入我的骨子和血脉了……
审阅:吴利强
简评:儿时偷吃油渣受责骂,成家后做青椒炒油渣给女儿吃,油渣的香味萦绕作者的一生,生活也因为有油渣的滋润而变得格外幸福快乐。
终审:严景新
作者:吴祖德,湖南涟源人,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涟源作协会员,广州青年作协会员。
编辑:卜一
本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自古以来,母爱一直被人们吟咏不绝,诗词华章俯拾皆是,感人至深。与母爱的温柔细腻相比,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正如冰心所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但其实那些习惯内敛的父爱也和母爱一样真挚感人、深厚绵长。
坚强、勤劳、朴实、慈祥、温柔、慈爱
祥和,无私、伟大、博爱、瘦削、温和
宽厚、魁梧、严厉、英俊、涵养、仁慈
利落、粗犷、朴素、大方、叮咛 、忙碌
呵护、勤俭、高鼻梁、国字脸、宽额头
父为子隐、父析子荷、父严子孝、父慈子孝
父母恩勤、老牛舐犊、舐犊之爱、和蔼可亲
心宽体胖、通情达理、饱经风霜、平易近人
温和大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谦和有礼
望子成龙、苦口婆心、牵肠挂肚、神采奕奕
炯炯有神、饱经沧桑、精明强干、雷厉风行
语重心长、言听计从 、嘘寒问暖、干脆利索
1.我有一个工作认真负责让我骄傲的爸爸,他是个性格鲜明、正直廉洁的检察官。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可亲可敬又可爱的好爸爸。
2.我的爸爸,今年三十四岁,高高的个子,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头乌黑的短发,看上去酷极了。
3.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
4.我那里不懂啊,其实我已经懂了。这就是说,不读书是没有出路的!至少不读书是没法作出大贡献的。一个人要对社会有大的作用,不读书怎么行呢?就像我爸爸,他对社会有用,他能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东西。他对家里来说可是个顶梁柱!没有他,我真不能想像我们家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他是精神上累,脑子里累,心里累啊!做个大男人真不易!
6.我爸爸身材高大,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他面目端庄,眼睛炯炯有神,眉毛又黑又粗,鼻梁高高地耸立着,还有一个厚厚的嘴唇,看起来非常憨厚老实。可做事有时候还会马马虎虎,妈妈常说他是一个“马大哈”。
7.我有一个勤劳、善良、不放弃的爸爸。是爸爸让我的家更明亮。有爸爸,我的家更温暖。
8.乌黑的头发中掺杂着几根白发,皮肤稍有点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那就是我的爸爸。爸爸已经四十岁了。爸爸很疼很疼我,可我却一再的伤爸爸的心。作为爸爸手中的明珠,而我却不能替他分担些什么!我只想对爸爸说:爸爸我永远爱你!
9.我的爸爸,在我的眼中是一个慈爱、宽容的父亲;在妈妈的眼中是一个帅气、正直的丈夫;在爷爷、奶奶的眼中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10.爸爸的脸很瘦,这样看起来给人一种很精神的感觉。他的脸是古铜色的,这也是岁月留给他的印记。爸爸的眼睛总是很有神,而且目光很和蔼,我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谈天说地。爸爸下巴上有些许胡须,有的已经变白了。爸爸额头上的头发很稀疏,他总说,这样是为了给大脑多晒晒太阳。
11.我的爸爸个子不高,乌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锐利的眼睛,我所做的任何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由于我的爸爸小时候经常做家务,所以身体很强壮。
12.我的爸爸长着一张瘦黄的脸,头发黑黑的,双眼乌黑发亮,他一笑,雪白的牙就露了出来,别提有多帅气了。
13.爸爸是工厂里的生产调度员,30多岁,中等身材,眉毛又浓又黑,瘦瘦的脸,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眼角也挤出几丝鱼尾纹。爸爸左眼角下还“镶”有一颗小黑痣,我曾俏皮地说,这可是我爸爸的一个大记号呢!
14.我的爸爸个子很高,1.7米左右,体重73公斤,眼睛却很小,嘴唇厚厚的,他那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他是个一个普通的工人,每天都在工作着,忙碌着,但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的不平凡,那么的让我从心底里敬佩他。
15.爸爸是一把伞,为是遮风挡雨; 爸爸是一棵树,为我带来烈日的浓荫; 爸爸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
16.我的爸爸长着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唱闪烁着智慧和机敏的神采,有时还使人感到几分诙谐和幽默。
17.我的爸爸是一位工作狂!他一工作起来什么都忘了,简直像失忆似的,但工作完了,就回复正常啦……
18.我的爸爸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笑起来非常的可爱,就像一个橡皮娃娃。可是,生起气来却非常可怕。
19.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 ,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
20.我有一个胖胖的、穿着西装、满脸都是胡子、留着平头的爸爸。
21.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常做家务,洗衣服,拖地板,烧饭烧菜,平时,爸爸一边做家务,一边嘴里哼着调,一副开心的样子。有一次,爸爸烧莱时,滚烫的油从锅里溅了起来,爸爸没来得及躲开,一大滴油就溅在了他的脸上。我想,这时爸爸的疼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但是爸爸却一声不吭地继续烧菜,菜都烧完了,他才在脸上涂了一点烫伤药膏。
22.我的爸爸中等的个子,大而有神的眼睛,留着一头又黑又亮的短发,修长的身材,显得非常有气质,结实的手臂强而有力,人人都夸他长得帅。
24.我的爸爸,是个很普通的人,我曾经怨过他从事厨师这一行,因为开饭店,家里没有了温暖的味道,因为他整天呆在厨房里,身上不是烧烤味就是荤腥味。我一直疏远他,但是他却是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中的榜样。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25.我的爸爸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子大大的,长得很帅气,就是有个毛病——爱喝酒。
26.我看见父亲正迎着朝阳执鞭把犁;看见父亲行走在稻花扑鼻田塍上,脸上映着丰收的喜悦;看见父亲佝腰驼背,把一筐筐石头铺洒是屋后的路上。
1.老爸是一名警察,高高的个头,两道浓而黑的剑眉,一双有神而又正义的眼睛。由于他经常在夜间工作,一连几夜不休息,两眼熬得有了黑眼圈,于是我亲切地喊他“熊猫”老爸。我为有这么一位警察老爸感到骄傲,他是我们家的“国宝”。
2.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趴在爸爸的肚皮上,把耳朵紧紧贴在上面,好像只有那样才感觉最温暖、最安全,不一会儿,我就呼呼地睡着了。每当看到这种情形,妈妈就拍下几张照片,好让我长大后回忆自己当时的情形。妈妈说,刚出生的我非常小,只有5斤重,爸爸用一只就能托起我来。而且每当我紧紧地贴在爸爸的肚皮上时,就像一只趴在树上的知了。妈妈还取笑我说,我们父女俩就像是两只可爱的大小猩猩。
3.父亲是山,父爱是水,他把所有的烦恼都赶走,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欢笑;父亲是诗,父爱是韵,他把所有的忧伤都带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4.父亲是一个擎天的巨人,为我撑起一片生活的空间。父亲像一座大山,担起所有的重担,让我活得轻松安然。父亲像一把雨伞,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留给我一片晴暖。父亲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阳光灿烂。
5.父亲虽不善表达,却是个感情质朴的人。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在我心目中像一尊冷峻而遥远的雕像。
6.在我成长经历中,爸爸为我付出了伟大的爱,一件件,都令我难以忘怀,令我感动,令我敬佩。
7.在朦胧的月色下,我把父亲完整地默读了一遍,梦中见他微笑地望着我,他背后的背景是一棵大树,在狂风暴雨中,保护着一棵脆弱的小树……
8.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我从身体到心灵,每一刻我都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成长着……他如同一朵茉莉花,时时刻刻散发出淡淡的芳香。他,平凡、朴素,却是伟大的……
9.我的父亲是一位配货车司机,他有着一米八多的大个,平凡的脸庞上饱含了每天出车的辛苦与艰辛,他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但经过每天的风吹雨打明亮的眼睛上也挂有了一丝灰暗,一张大大的嘴巴整天嘻嘻哈哈的好像没有一丝忧愁。
10.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它像烈火,给人温暖去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自己。
11.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12.父亲站在岸边,看着组成他整个青春的一个个零散的日日夜夜像流水一样从眼前似恒定的速度不可挽回地溜走。
13.他总是抽烟。我看着他暗黄的面孔,想着他的脸是否就是被烟给熏黄的。他的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根烟。有的时候是利群,有的时候是黄鹤楼,有的时候又是中华。他抽烟的姿势特别优美,拿着烟深深吸一口,然后缓缓的,仿佛品味这烟的味道一般,久久才吐了出来。那烟圈在空中的萦绕,是一种极为寂寞的弧度。
14.我的父亲是个平凡的父亲,我也是个平凡的孩子,我的父亲就像每个平凡的父亲爱他们平凡的孩子一样爱我。我们之间没有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也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惨痛现实。但,有一点它是事实:我爱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也爱我。
15.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它像一杯浓茶,开始时是苦的,细细品味却有缕缕的清香。父亲的爱像一面湖泊,女儿任何的不适都会惊起一片涟漪。父亲的爱会陪我走过孤独,走过失败,走向成功。
16.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17.父爱无崖,父爱如海。父爱伴我终生。如果说母亲是水,那么父亲就是一座山,高大,威武……也许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很多,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厌烦,但父亲始终会在那里,静静地等我们回家。
18.也许我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可以不靠任何人,可是当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我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块可以栖身的地方,和一份家人的温暖,还有老父亲的那份关怀父亲撑起了一个家,我们在纪念母亲的同时,常常忘了父亲
魏风·陟岵
【先秦】《诗经》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是中国羁旅行役诗的源头。远望当归,登高望乡,长歌当哭,痛切感人。诗中亲人叮咛恍在耳边,幻境融合了想象与怀忆。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拳拳爱子之心深切真挚。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从中也看出了父亲的深情。
北郭闲思
【唐代】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
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
来看野翁怜子孙。
诗人看见房子四周茂盛的青草,也许想到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许想起了当年送别亲人时那种“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景象。独守空居,不堪寂寞,思念亲人,只好整天外出,去乡间看看别的老人是怎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的孤独伤感跃然纸上,让人不胜唏嘘。
忆父
【清代】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燕相隔,岂止万里?路途迢迢,不能承欢膝下,思念之情无可排抑。远嫁他方,离开父母,生怕有天“子欲养而亲不待”。音信隔断的无奈与悲戚,承载着满满的思念。也因此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让人倍觉伤感。
这几首诗中父子之间情深意长,满满的是内敛的深情。然而父亲在古代的形象大多数时候常常是严肃的长者,他们为孩子们指明未来的道路,对他们提出自己的希望。谆谆教诲不厌其烦,细致叮咛不厌其详,就像下面的几首诫子示儿诗,充满了舐犊之情。
诫子诗
【汉代】东方朔
明者处事,莫尚於中。
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
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
遗馀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西汉东方朔,向来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既能生活无忧,也能悠哉世间。因此把自己多年心得倾囊传授,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溢于言表。东方朔洒脱不羁,但是这首诫子诗中的他却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分别。
又示宗武
【唐代】杜甫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骄儿诗(节选)
【唐代】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李商隐才高未用,一生沉沦下僚。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有所建树。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纯用白描,笔端充满感情。轻怜爱抚之中时露幽默,后面却饱含着的沉沦不遇之泪,也许可以用“含泪的微笑”来形容。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特别注意用诗书教子,曾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而他写的这首诗告诫孩子的是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这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文字极为朴实,感情却极为真挚。而读到这首诗的读者,也能从诗中得到启发,教育作用不言自明。
为二女适袁氏者作
【清代】郑燮
官罢囊空两袖寒,
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
赠尔春风几笔兰。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