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环境会计读书笔记》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9-08 20:44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环境会计读书笔记》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环境会计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内容充实、结构清晰且富有洞察力:
1. "明确核心主题与目标读者:" "核心主题:" 你阅读的这本书具体聚焦于环境会计的哪个方面?是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信息披露、环境影响评估、政策法规、还是某个特定行业(如制造业、矿业、能源行业)的应用?明确核心主题是写作的基础。 "目标读者:" 这篇读书笔记是写给谁看的?是同学、老师、同事,还是写给自己的总结?不同的读者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侧重点和语言风格。
2. "深入阅读与精准摘录:" "广泛阅读:" 不仅仅是浏览,要仔细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和使用的案例。 "重点标记:" 在阅读时,用不同颜色的笔或电子标记工具标记关键概念、核心论点、重要的定义、让你有疑问的地方以及你认为精彩的案例或数据。 "有效摘录:" 准确摘录关键句子或段落,并注明页码,方便后续引用和深入思考。摘录的内容应能体现书的精髓。
3. "构建清晰的结构:" "引言 (Introduction):" 简要介绍所读的书籍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

租到“甲醛房”能全额退款吗?法官一句话道出真谛

判词摘录

作为出租方,被告应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房屋。被告自认系争房屋于2023年6月初装修,7月17日原告表示新装修的房屋可能存在甲醛超标问题,要求被告解决,但被告未有回应。在此情况下原告有权委托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原告结合房屋的装修时间及检测结果,认为系争房屋甲醛超标,符合常理。嗣后,原告出于担心房屋内甲醛超标影响自身健康的考虑……向被告提出解除双方租赁合同,本院予以准许。

考虑到甲醛的挥发性以及空气流动性,被告提供的检测报告仅能证明检测当时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情况,无法反映2023年7月系争房屋的甲醛情况。被告在明知原告提出解除合同后理应及时收回系争房屋,怠于收回系争房屋的租金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

典型案件

“国家标准是不超过0.08mg/m³,而当时房屋客厅和卧室的甲醛浓度达到了0.20mg/m³,远超国家标准。况且当时我媳妇正备孕,这样的‘甲醛房’我们怎么敢住呢!”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王先生回忆起来上海工作时租到“甲醛房”及退租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因出租人拒绝退租,王先生无奈起诉至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解除租赁合同,由出租人向王先生退还租金和保证金。“刚从外地来上海工作,就碰到了这件糟心事,是公正司法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给予了我前行的力量。”王先生说。

近日,记者走进宝山区法院了解该案的来龙去脉。

租住房屋甲醛超标

王先生记忆犹新,那是2023年7月14日晚,他来到一套位于宝山区的出租房,当时房屋窗户开着,通着风,没有明显问题。于是,他与出租人郭女士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下了这套房,约定租期1年,月租金3400元,保证金3400元;租赁期间,出租人保证该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处于正常的可使用和安全的状态。

然而,第二天晚上,他和妻子再次来到这套房子里时,窗户关上了,待在房间里一会儿就令人“非常不舒服”,他怀疑可能是甲醛所致。

于是他给出租人郭女士发去信息:“甲醛什么的没问题吧?”郭女士回复称,这个问题不大,住进来时开窗通风,再买几盆绿萝放在房屋里净化空气。

还没搬进去,王先生便从邻居处得知:这套房子半个月前刚完成装修。

“我媳妇正备孕,刚装修的房子不适合我们,我们也不敢住。”王先生将退租的想法告诉了郭女士,但郭女士不同意退租。她的理由是,在王先生看房时,她已经说过房屋新装修,双方签订合同时也备注了新装修。如果退租,不返还已付房屋租金和保证金。

多次沟通无果,王先生向郭女士提出进行甲醛检测的要求,郭女士未予回复。

于是,王先生自行向有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机构申请检测,检测报告显示,该房屋客厅及卧室甲醛浓度约为0.20mg/m³,不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当年7月21日,王先生向郭女士发送房屋甲醛检测报告,要求解除房屋租赁合同,退还租金3400元、押金3400元及支付甲醛检测费600元。

郭女士回复称:“单方面解除合同是要赔违约金的。”

两份不同检测报告

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王先生起诉至宝山区法院,请求法院确认双方租赁合同解除,要求郭女士返还租金和保证金并支付违约金3400元。

“法官,我妻子当时正备孕,这房子甲醛严重超标,我们都没有搬进去住,也不敢住。”开庭时,原告王先生提供了检测报告。

这时,被告郭女士也不慌不忙地拿出另一份检测报告反驳道,她找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房屋的甲醛含量不到0.06mg/m³,完全合格。另外,郭女士说,王先生签订合同时,她已告知其房屋新装修,自己不存在任何违约行为。

原来,郭女士于2023年12月初自行委托检测机构对该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甲醛等含量均低于限值标准。

庭审中,本案承办人、宝山区法院法官杨洁认真询问双方检测细节,后经核查检测机构资质、检测程序以及检测标准,发现两份检测报告均由有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机构出具,采样方法亦符合国家标准,但郭女士检测报告的时间距双方争议发生时已有5个月。此外,2023年11月,郭女士已将该房屋另行出租给案外人,审理时房屋的空气质量现状已发生较大变化,法院已无重新检测可能及必要。

法院审理得知,郭女士2023年6月初向房屋产权人承租了毛坯房,后对房屋进行装修并购买家具,2023年7月中旬向王先生交付全新装修的房屋。

对于王先生要求对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郭女士未回应一事,她表示:“他签订合同时已经看过房且知道房屋是新装修的,我没有义务进行检测。”

事实逐渐清晰,杨洁引导双方聚焦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法典明确规定出租人有适租义务,即便承租人在签订合同时知晓租赁物危及承租人安全或健康的,亦可随时解除合同。

判决得到双方认同

2024年2月,宝山区法院作出判决:郭女士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退还王先生租金、保证金。宣判后,当事人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记者近日前往案涉出租屋看到,屋内已入住他人,门口靠墙处有一个放着多双鞋子的鞋架。

一旁的杨洁感慨地说,审理甲醛超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像是在法律条文与生活细节间“走钢丝”,从立案到宣判期间,每一次证据交换、开庭审理都在平衡“看得见的合同条款”与“看不见的居住安全”,判决的最终形成,既是对事实的认定,更是对法律精神的诠释。

记者注意到,最终落在判决书上的,既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堆砌法条,而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写道:“作为出租方,应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房屋。”

本案判决后,被告郭女士曾向杨洁提出她的疑惑:“法官,如果都按照你这样判,那我们做二房东的还怎么赚钱?”

杨洁的回复是:“你应该庆幸原告一家未实际入住,未给原告一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实际损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小孩长期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还会这样想吗?”

那时,被告陷入了沉思。

后来,杨洁在另一起租赁纠纷中再次遇见被告郭女士,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很配合法院工作,甚至在沟通调解方案时直接对杨洁说:“法官,我们信任你,你直接给个调解方案。”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冰冷的法条,因那份朴素的理解而产生温暖的共振。”杨洁说。

如今,王先生的孩子已一岁多。“家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公正司法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他感叹道。

漫画:李海英

法官笔记

让朴素的判决解答普通人的困惑

杨洁

距离这份甲醛超标租赁案的判决书成稿,已过去一年有余。案牍流转间,时光如梭,案件的细节仍清晰如昨。它并非我伏案书写的文书中最浩繁的那份,然而字里行间承载的分量,却像颗石子投进心湖,漾开层层涟漪,久久不曾平息。

回望这起案件,在撰写事实认定部分,我认真核实证据和详细询问租赁合同签订前后的各种细节,抽丝剥茧般还原租赁时间线:2023年6月3日,被告自房屋产权人处承租毛坯状态的房屋;2023年7月14日,被告向原告交付全新装修的房屋;2023年7月20日,原告单方委托检测并以甲醛超标为由向被告提出解除合同;2023年11月25日被告将房屋出租给案外人,2023年12月3日,被告单方委托检测房屋空气质量。

在两份检测报告检测资质及程序等均合法的前提下,检测报告的检测时间成为两份证据证明效力的关键。我查询专业文献书籍,几度翻阅检测规范,并向空气质量检测专业人员请教,确认“新装修房屋甲醛释放高峰期通常为3个月到6个月,且夏季高温环境会显著加速甲醛释放”,最终认定被告提供的检测报告仅能证明检测当时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情况,无法反映2023年7月系争房屋的甲醛情况。至此,我仅是推翻了被告检测报告的结论,但系争房屋在争议时段是否甲醛超标并不能直接认定。于是,我重新查看卷宗,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最终结合被告装修完毕时间仅半月等其他旁证,坚定甲醛超标的内心确认,从而撰写下“原告结合房屋的装修时间及检测结果,认为系争房屋甲醛超标,符合常理”的判决结论。

此外,通过逐字核对双方所有的微信聊天记录和短信记录,我将发生在2023年7月17日至21日,散落于微信与短信里的碎片化对话,原封不动地嵌入判决书的事实部分。这些看似零碎的文字,清晰地复刻出一条心路:原告从初期的忧虑,到寻求沟通解决却屡遭闭门羹的无助,直至无奈诉至法院。而另一端,却是被告知晓全新装修的房屋可能会有甲醛超标隐患,依然拒绝沟通的强势无理。

撰写裁判核心的“本院认为”部分,我经历了反复的自我审视。第一遍侧重法律逻辑,我突然意识到,法律条文的力量从来不在晦涩,而在能普通人的困惑。这份文书要解释的也是最朴素的问题:面对甲醛超标的房屋,房客能不能提前退租。于是我重新书写,最终落在判决书上的,是用最直白的文字写下“作为出租方,被告应提供符合居住条件的房屋”。

当天,敲完判决书最后一句时已是晚上八点。窗外车流不息,灯光如织。我忽然想起来沪打拼的原告一家,此刻或许正奔波归家,抑或同我一般仍在灯下劳碌。而这间弥漫着甲醛的房屋,曾寄托了他们对未来三口之家安稳生活的期待。这份判决书能做的,是帮他们拾起那份被打碎的期待,用公正之手,一片片拼回他们对这个城市的信任。

(作者系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法官)

专家点评

生动诠释新时代司法的三重属性

金可可

人民法院对甲醛超标类房屋租赁案件的处理,展示了法官专业的司法能力,体现了司法对民生的关护和保障。

该案的审理体现了法律适用的准确性。面对租赁纠纷中甲醛检测标准认定、举证责任分配等难题,人民法院将民法典中“租赁物适用性”条款与环境安全标准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健康权优先”的裁判逻辑。例如在证据采信上,对当事人自行委托的检测报告,法院通过审查机构资质、检测程序等要素科学认定效力,既避免了机械司法导致的维权困境,又坚守了证据裁判原则,展现了司法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尊重以及对法律条文的灵活运用。

该案的审理直击民生领域的维权难点,守护了公平正义。租客在租赁关系中往往处于信息和议价能力的弱势地位,甲醛超标不仅侵害其健康权,更可能因出租方的推诿导致维权无门。人民法院通过判决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既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又为弱势方提供了权利救济通道,矫正失衡的利益格局。这种形式平等向实质正义的跨越,彰显了司法守护民生底线的担当。

该案的判决,为社会行为划定了清晰边界,具有社会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是出租方必须履行安全居住保障义务,将健康权置于逐利之上;二是公民应增强权利意识,对侵害自身健康的行为及时说“不”;三是市场主体须恪守诚信原则,任何侥幸心理都为法律所否定。该案价值还在于引导租赁市场从“契约自由”向“责任先行”转型,促进形成“生命至上、诚信为本”的社会共识。

甲醛超标房屋租赁案件的处理,是司法功能从“纠纷解决”向“规则建构”升级的鲜活样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司法的三重属性:以专业智慧破解民生难题、以公正裁判守护权利救济、以价值引领塑造社会风尚,从而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

(来源:法治日报)

图书“众筹”:打造品牌才是长久之计

稀缺性和互动性让众筹成为新型出版模式,但热潮之下仍存隐忧

图书“众筹”:打造品牌才是长久之计

图书众筹是一种新型出版模式,指作者或出版机构通过众筹平台发起项目,向公众募集资金以支持图书的创作、制作和发行。然而,货不对板、延期交付、价格虚高等现象,“众筹”可能变成“众愁”。出版业内人士认为,打造品牌才是长久之计。

“读者都是我们的投资方,作为被投资的项目,总要听听投资方到底想要什么。”化学工业出版社调调品牌图书策划编辑宋晓棠对《工人日报》记者说。近日,化学工业出版社推出《图解艺术百科》图书众筹项目,听取读者意见,针对图书的刷边设计发起投票。

丰富的限定周边、精美的图书装帧、可收藏可阅读的属性……近年来,图书众筹逐渐成为实体书读者热衷的购书方式之一。然而,货不对板、延期交付、价格虚高等现象,可能让“众筹”变“众愁”,阅读变了味的同时,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稀缺性和互动性是突出特点

“众筹的图书项目里面会有一些特别的版本,比如比较好的装帧或是作者的签名书,这是通过其他渠道无法买到的。”网友李白介绍道,至今他已经支持了二三十项图书众筹的项目。

图书众筹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出版模式,指作者或出版机构通过众筹平台发起项目,向公众募集资金以支持图书的创作、制作和发行。在众筹出版过程中,读者除了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优先获取图书,还能额外获取回报产品。

早在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启动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旨在引导出版业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系统性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今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应用和落地场景。而图书众筹正是融合出版的一种形式。

和传统出版相比,互动性是图书众筹的一个突出特点。打开某众筹平台,记者发现出版类众筹项目都会设置评论区,不少读者会在评论区留下对书籍的建议。“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读者反馈在众筹平台发起投票,在平台上了解到读者对图书设计的看法后,及时对图书的一些细节设计进行改进。”宋晓棠告诉记者。

不少读者选择支持众筹项目是看中了项目的稀缺性。“我比较喜欢经典名著,或者社科类、历史类的书,如果众筹上有一个非常好的版本,比如装帧很好,那我肯定会买。”网友李白说,“另外还有一些名家的亲笔签名书,签名很珍贵,这一类的项目我也会支持。”

赠品丰富也是不少读者选择众筹项目的原因。“独家产品和周边比较吸引我,一般众筹项目的商品会有特殊版本,再加上解锁模式赠送的周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纪念价值。”已经有7年图书众筹经历的秦跃庆告诉记者。

据记者调查了解,“基础档”和“解锁福利”是众筹项目比较常见的回报形式,“基础档”即根据不同价格设置不同的回报产品,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想要支持的档位。“解锁福利”即设立不同的解锁金额,当众筹金额达到解锁金额时,根据预先的设定,项目支持者可获得解锁福利。“比如我们新推出的项目《弄瓦之喜》就区分出6个‘基础档’、两个‘解锁福利’,当众筹金额达到1万元人民币时,项目支持者会获得具有唯一编号的福利版藏书票,当众筹金额达到两万元人民币时,项目支持者会获得书法手写吉言书签。”西安出版社网络出版部主任徐妺介绍道。

热潮之下存在隐忧

“众筹的宣传页面写的是214页,收到实物一翻只有206页。售价388元,拿到成品基本都是图片,文字少得可怜不说,排版更是随心所欲,连基本对齐都没做到,更气人的是,每页硬塞一两张毫无价值的图充页数,内容还漏洞百出。”提起众筹“踩坑”的经历,网友孙直摇头。

孙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些众筹项目支持者也遇到过货不对板的情况。“项目组给出的效果图介绍书籍材质是皮面,看起来很精美,而且价格也不贵,我就想着支持一下,没想到收到货后十分失望。材质跟我预想的并不一样,皮质很差,印刷出来的效果跟效果图差太多了。”网友李白说道。

还有部分众筹项目支持者反映,发货逾期也很影响购买体验。记者了解发现,一些图书众筹发起方实际发货时间晚于众筹界面承诺的发货时间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且中间长时间未及时说明延期原因。此外,为了逃避众筹平台的逾期发货惩罚,有的还会刻意在即将逾期的时候采用部分发货的功能发一些与众筹主体毫不相干的极其容易制作的众筹赠品。

此外,一些众筹项目价格虚高也让不少购买者望而却步。“有些之后会正常出版的图书,众筹时候价格比较高,比如有个《程千帆全集》,本身定价比较高,正常出版的版本可能1000多元人民币,众筹毛边却要近3000元,只多一个印册,可能只有狂热粉丝能追吧。”秦跃庆说,“还有一些装帧精美的四大名著,并不是为了阅读,高价买个装帧和所谓的纪念价值,纪念次数多了是很疲劳的。”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图书众筹的项目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多为特装书,在纸张、装帧设计、印刷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收藏价值。然而一些大部头的书,由于开本较大、纸张克数较重,阅读起来并不方便,不少人买来后将其束之高阁。“我曾经买了一套《山海经广注》,个头跟我家扫地机器人差不多,又重又大,后来只能用来收藏了。”众筹项目支持者陈嘉娴介绍道。

随着阅读环境的变化,读者对图书众筹项目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据徐妺介绍,近年来,读者除了关注图书装帧和周边产品以外,更关注图书的内容。

“图书众筹的选题比较局限,总榜单上榜的包括《红楼梦》《山海经》《盗墓笔记》等,基本都是旧瓶换新装,缺乏有深度的原创图书。”陈嘉娴说。

打造品牌是长久之计

在是否选择支持某个众筹项目时,众筹项目发起者的背景、以往的好评率和评价往往成为项目支持者重要的参考依据。“像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这种大型的出版机构就会比较有保证,比如《纵横山海——古今山海经五千年典藏合集》是行走社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起的,品质相对有保障。如果对发起人不了解,我会看发起人以往成功的众筹项目。”陈嘉娴说。

“众筹与预售在资金机制上存在共性——都需用户预先支付。这种前置性交易模式高度依赖信任基础,因此对众筹项目发起方而言,持续积累公信力并将品质贯穿每个细节,是项目成功的核心要素。”资深出版业人士向阳说。

当下,不少众筹项目发起方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且不断打磨项目。“除了品牌意识的搭建,参与众筹的项目还需要做好内容的细分,形成差异化,多一些创意性的内容。此外,全流程与项目支持者的互动也很重要,要重视项目支持者的需求,不要模糊化处理。”徐妺说。

针对市场对图书众筹内容多样性的需求,向阳表示,跟图书相关的项目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既要回应大众阅读趣味,更需承担价值引领责任。“众筹”的本质应是聚合读者力量,推动具有文化价值但商业回报有限的作品出版,而非将其异化为营销噱头,警惕以众筹之名透支读者信任。回归初心,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记者 武文欣)

来源:工人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